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卡那霉素盒(Kmr-cassette)插入法,对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Yu62的draTG基因及其下游区域进行了诱变,并获得相应的突变株。研究表明:draT变突株的固氨酶活性不再受铵抑制,而draG突变株在有铵时则丧失固氮酶活性,但当铵耗尽后却不能像野生型菌株那样恢复活性。draTG下游区域突变株YZ4(突变位点距draG约2kb)在无氮及限铵条件下,其固氮酶活性比野生型菌株的高,但其nifH-lacZ转录融合子的表达并不受影响,说明该区域可能有参与固氮酶活性水平调控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固氮螺菌耐高铵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亚硝基脏(N-nitrosoguanidine,NTG)诱变剂对固氮螺菌菌株Ma241、Ma99、Sp7和G14进行诱变处理后,在掭加了铵的类似物乙撑二胺(ethyleae diamina)的D6bcreiner无氯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反复纯化,获得了在4 5 n、M NH}浓度以上,保持固氯酶活性的耐铵突变株共9株。突变株22的耐铵固氮酶活性最强,在75mM NH+4浓度下,固氮酶活性达到464n mol乙烯/mg蛋白·小时,在200m M NH+4浓度下,固氯酶话性仍有32nmol/mg蛋白·小时。  相似文献   

3.
选育抗老化啤酒酵母提高啤酒风味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崎  潘学启  顾国贤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6):912-917
对一株啤酒酵母青②进行紫外线诱变 ,在蛋氨酸浓度为 15g L的耐性平板上筛选获得一株A27菌株。为使A27菌株的蛋氨酸耐性特征稳定遗传 ,在 11℃、稀释率为0.035h-1 的条件下对A27菌株进行高浓度蛋氨酸 (20g/L)连续驯养 ,然后分离得到一株MI4菌。在锥形瓶中连续发酵5代后 ,与A27菌株相比 ,MI4 菌株发酵液中GSH浓度高44% ,TBA值低 24% ,主酵液RSV值高 77% ,且遗传稳定性明显提高 :连续传代 5次后 ,MI4 菌株胞内GSH含量基本不变 ,而A27菌则下降了22%。在相同的糖化和发酵工艺条件下 ,对优选株MI4和出发株啤酒酵母青②进行 1m3发酵罐中试。与出发株青②相比 ,两者的总高级醇与酯量几乎不变 ,常规指标没有显著差别 ,品尝风味也基本一致。但MI4菌株发酵液中GSH浓度提高了 30% ,TBA值降低了19% ,成品啤酒的RSV值则提高了92% ,表明优选株MI4是一株具有抗老化能力的优良啤酒酵母 ,能够提高啤酒的风味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 我国甘蔗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严重,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充分发挥甘蔗与内生固氮菌的联合固氮作用,减少氮肥施用量,对促进我国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筛选优势甘蔗内生固氮菌,对其基本特性、联合固氮效率及促生长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从甘蔗根系分离到一株内生固氮菌GXS16,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通过PCR扩增nifH基因确定菌株为固氮菌;通过形态观察、Biolog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对菌株进行分类;通过接种盆栽甘蔗检测菌株的促生长作用,采用15N同位素稀释法检测菌株相对固氮效率。[结果] 菌株GXS16固氮酶活性为2.42μmol-C2H4/(h·mL),根据菌株培养性状和菌体形态观察、Biolog检测、16S rRNA、nifHacd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菌株GXS16属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菌株GXS16还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Deaminase,ACC)活性及合成生长素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降解无机磷的功能;接种GXS16处理甘蔗植株的株高比对照增长15%以上,干重增长20%以上,15N同位素测定显示甘蔗根、茎、叶从空气中获得氮的百分比分别为7.69%、15.64%和8.72%,效率显著优于模式菌株G.diazotrophicus PAL5。[结论] Burkholderia sp.GXS16是一株高效甘蔗内生固氮菌,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提高黑曲霉产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勃  阎淳泰  陈华癸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6):332-335
以黑曲霉N343和UV—11为出发株,分别经亚硝酸诱变处理,再以制霉菌素浓缩处理,从中筛得3株维生素缺陷型和1株氨基酸缺陷型的突变株。选取来自N343的突变株NB(B,PP,FA)和来自UV—11的突变株UBI(Pro)为融合亲本,在研究其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牛条件的基础上,以PEG诱导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用直接选择法检出98个融合子,经过筛选得到两株稳定的融合子:F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及根瘤菌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0~2001年在广东省境内54个县(市、区)进行了豆科植物结瘤固氮资源的调查及根瘤菌的采集工作。共采集到豆科植物根瘤样品484份,隶属于37属78种;根瘤的形状以圆形、椭圆形、珊瑚状和姜状居多,大小一般在1~10 mm之间,颜色多为淡红色或黄色。用乙炔还原法对24种93份根瘤样品进行了固氮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多数样品的固氮酶活性在1~10 μmol C2H4·g-1 fresh nodule·h-1之间。从采集到的根瘤中分离纯化出410株根瘤菌,对其中312株进行了回接试验,回接成功率为93.3 %。调查发现广东省现有栽培豆科作物种类与《广州植物志》的记载相似,所以本研究在豆科栽培作物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调查采集到根瘤的豆科植物中,三尖叶猪屎豆(Crotalaria micans)、毛排钱草(Phyllodium elegans)、细长柄山蚂蝗(Podorcarpium leptopus)等在本研究之前未见到有结瘤固氮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巴西固氮螺菌Yu62 draTG基因及其下游区域的定位诱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卡那霉素盒(Km-cassette)插入法,对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brasilense)Yu62的draTG基因及其下游区域进行了诱变,并获得相应的突变株,研究表明draT变突株的固氮酶活性不再受铵抑制,而draG突变株在有铵时则丧失固氮酶活性,但当铵耗尽后却不能使像野生型菌株那样恢复活性,draTG下游区域突变株YZ4(突变位点距draG约2kb)在无氮及限铵条件下,其固氮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来自Paenibacillus polymyxa WLY78的固氮基因簇(nifBHDKEfNXhesAnifV)可以转化入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并使重组大肠杆菌合成有固氮活性的固氮酶。本文拟通过对重组大肠杆菌E.coli 78-7的转录组分析以提高其固氮能力。[方法]对固氮条件(无氧无NH4+)和非固氮条件(空气和100 mmol/L NH4+)培养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78-7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nif基因在两种培养条件下显著表达,说明在重组大肠杆菌中可规避原菌中氧气和NH4+nif基因的负调控。对于固氮过程必需的非nif基因,如参与钼、硫、铁元素转运的modcysfeoAB,这些基因在两种培养条件下表达水平有差异。而参与铁硫簇合成的sufisc基因簇在两条件下表达水平差异巨大。此外,参与氮代谢的基因在固氮条件下显著上调。[结论]重组大肠杆菌中与固氮相关的非nif基因在该菌的固氮过程中具有较大影响,本文对在异源宿主中调高固氮酶活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基因组的一株土壤固氮菌分离菌株鉴定及其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获得高效固氮菌株,充分研究利用土壤固氮菌资源。[方法] 选取固氮能力较高的紫色土发育水稻土,采用富集纯化法分离固氮微生物菌株。通过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和全基因组相关指数比较对新分离菌株进行物种鉴定。采用乙炔还原法和15N2示踪法定量测定新分离菌株的固氮能力,通过培养特性和接种效果初步研究固氮菌株的促生作用。[结果] 从紫色土发育水稻土中分离得到1株可在无氮培养基上快速生长的菌株P208。基于16S rRNA基因和基因组92个核心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新分离菌株P208与Azotobacter chroococcum IAM 12666T(=ATCC 9043T)系统发育距离最近(16S rRNA基因相似度为99.79%)。菌株P208与A.chroococcum ATCC 9043T的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平均氨基酸一致性(AAI)和数字DNA-DNA杂交值(dDDH)高于物种分类阈值(ANI>95%-96%,AAI>95%-96%,dDDH>70%),最大唯一匹配指数(MUMi)低于物种分类阈值(<0.33),得出新分离菌株P208为褐球固氮菌(A.chroococcum)。A.chroococcum P208固氮活性为模式菌株A.chroococcum ATCC 9043T的2.61倍。除固氮能力外,A.chroococcum P208具有IAA生成、溶磷活性和铁载体生成等促进植物生长潜力的培养特性,室内培养条件下接种A.chroococcum P208能够促进水稻、小麦幼苗根系的生长。[结论] 从固氮能力较强的水稻土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具有较强固氮、促生潜力的固氮菌,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可为研究利用生物固氮提供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耐热酵母与酿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396是利用甘蔗糖蜜生产酒精的生产菌株,假丝酵母(Candida sp·)C6是我们从云南温泉底泥中筛选到的一株能在45℃生长良好的耐热酵母,我们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了两菌株属间融合的研究。通过亚硝基胍(NTG)诱变得到的营养缺陷型菌株396(arg)和C6(lys-),其融合频率为O.91×10-5。从检出的融合子中挑选6株进行考核、其细胞体积平均为亲株的1.3倍,DNA含量平均为亲株的1.6倍,培养特征、形态、大小和生理生化特征表现不一,特别是糖类的同化试验。除F2、F14外,其他4株可以排除异核体形成的可能性。比较了在28℃,40℃和45℃培养条件下出发亲株396、C6、直接亲株396(arg-)C6(lys-)和融合子F1、F7、F12,F13的生长曲线、基质利用率和乙醇产率等,得到一株在40℃培养条件下糖的利用率为94.3%、乙醇产量为59.7g/L的属间融合株F13。  相似文献   

11.
以Azo-xylan为底物,利用双层平板法从堆肥中筛选到可降解木聚糖的菌株,16S rRNA测序分析显示该菌株与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 variisporea)的同源性最高(99.33%),命名为S. variisporea YJ。研究发现以酵母提取物或(NH4)2SO4作为氮源、甘蔗叶作为碳源、初始pH值 7.0、发酵温度40 ℃、发酵时间5 d时,发酵液中木聚糖酶的酶活性最高。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及pH值分别为55 ℃和8.0,在55 ℃以下及pH值 4.0~10.0的范围内保持较高稳定性。Na+能有效提高木聚糖酶活性,Mg2+和Mn2+没有明显影响,Cu2+则严重抑制木聚糖酶活性。此外,发酵液还可以直接对天然底物玉米芯进行降解。  相似文献   

12.
1,6-缩水-β-D-吡喃葡萄糖是纤维素类物质热解的主要产物,黑曲霉突变株CBX209能较好地利用该糖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生长并产生有用的代谢产物柠檬酸,其效率与利用葡萄糖大致相当。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系统测定证明该菌株不存在1,6-缩水-β-D-吡喃葡萄糖水解酶。采用快原子轰击质谱技术结合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系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NH4)2SO4沉淀或阴离子交换层析处理后的无细胞提取液在加入ATP和Mg2+的条件下能直接催化1,6-缩水-β-D-吡喃葡萄糖合成6-磷酸葡萄糖,证明黑曲霉突变株中存在一个新酶,即1,6-缩水-β-D-吡喃葡萄糖激酶。该酶为诱导酶。  相似文献   

13.
棒曲霉22产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105株霉菌和酵母菌中筛选到一株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棒曲霉(Aspergillua clavatus)菌株22。该菌株适宜的产酶培养基为(g/1):蔗渣半纤维素30,NH4NO3 5,酵母膏5,麸皮10,吐温801和少量无机盐,初始pH5.5。最适的孢子接种量为4.9×106个/ml。在上述培养基中28℃振荡培养72h.木聚糖酶活力可达335.9u/ml。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4.8,在pH 6-11酶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缺少具有高效脱氮能力、较高生物安全性、能处理高碱含氮污水的好氧反硝化菌株,难以使用生物方法处理高碱性的工业、养殖废水。【目的】对前期于佛山市一水产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得到的耐碱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ZY-3进行研究,期望获得一株能用于不同酸碱环境脱氮的高效、安全的好氧反硝化细菌。【方法】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种属进行鉴定,采用抗生素试验及斑马鱼攻毒试验进行菌株的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估,利用3种含不同氮素的含氮模拟废水进行脱氮能力的测定。【结果】确定ZY-3为假单胞菌属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其对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低,该菌株在高浓度含氮模拟废水中以28℃、180 r/min振荡培养时,其对数期出现在4—12 h,在12 h时NH4+-N、NO3--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87%、81.44%和98.02%,其pH耐受范围为6.0—10.0。【结论】得到一株安全、高效、具有广泛pH适应范围的耐碱好氧反硝化细菌P. plecoglossicida ZY-3,其在有氧条件下对3种氮素(NH4+-N、NO3-N、NO2-N)具有快速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固氯螺菌(Azospirillum)是一类仅在限铵和微好氧条件下固氮的微生物,它可与许多禾本科作物联合共生⑴,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铵作为固氮作用的调节信号,在固氮螺菌的实际应用中是首要的限制因素。在固氯螺菌中,铵不但具有与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相似的阻遏固氮酶合成的作用,而且还对已合成的固氮酶进行活性调节⑵。研究表明,其固氮酶翻译后活性调节的机制类似于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⑶,即在有铵条件下其固氮酶铁蛋白的一个亚基被共价修饰而丧失活性,这一过程是可逆的。由于铵在固氮螺菌中双水平地调节固氮作用,使得在野生菌株中研究其固氮基因表达水平上的调节较为困难。Zhang等⑷利用区域定位诱变技术获得了巴西固氮螺菌Sp7(A.Brasilense Sp7)的draT-突变株,在该突变株中铵不再影响固氮酶的活性,这为其固氮基因表达调节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材料。本文将组成型表达的肺炎克氏杆菌nifA基围引入该突变株中,通过分析讨论铵对巴西固氮螺菌固氮基固表达的调节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巴西固氮螺菌 (Azospirillumbrasilense)中 ,glnB和glnZ是两个高度同源基因 ,分别位于 3 7kb EcoRI+PstI和 3 7kb SalI的两个不同的染色体片段上。用卡那霉素盒 (Kmr cas sette)插入法 ,对glnB和glnZ分别进行定位诱变 ,并获得相应的突变株 ,即glnB- 和glnZ- 。研究表明 ,glnB- 突变株丧失固氮酶活性 ,表现为Nif- ,而glnZ- 象野生型菌株一样具有固氮酶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两个基因的功能 ,将glnB和glnZ分别构建在pVK1 0 0载体上形成重组质粒pVK -Ⅱ和pVK -Z ,对glnB- 和glnZ- 突变株进行互补实验 ,进一步证明了glnB与固氮酶活有直接相关性 ,而glnZ无此作用。同时 ,通过三亲接合法将pVK -Ⅱ和pVK -Z分别转移到巴西固氮螺菌野生型Yu62和具有一定抗铵能力的draT- 突变株中 ,使glnB和glnZ的拷贝数增加 ,进一步比较它们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多拷贝的glnB基因 ,能显著提高固氮酶活性 ,而多拷贝的glnZ对固氮酶活性无影响。同时 ,将pVK Ⅱ和pVK -…  相似文献   

17.
二株固氮芽孢杆菌的固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无氮Hino培养基JR菌株的乙炔还原活性在氧浓度3%时最高,ZZ12菌株则随氧浓度上升而下降,但两菌株在空气条件下也能有效固氮;在有0.01%酵母膏存在时,各氧气浓度菌株的乙炔还原值起伏不大。0.02%铵盐存在时JR乙炔还原作用最强,但活性随硝酸盐浓度上升而一直下降;0.02%硝酸盐时ZZ12菌株乙炔还原力最强,但其活性值随铵盐浓度递增而逐减。土壤中存在可利用糖类时JR和ZZ12  相似文献   

18.
以从西南岩溶生态系统分离出的一株细菌(编号GLRT102Ca)为例,研究了温度、pH、金属离子和阴离子等主要岩溶环境因子对其胞外碳酸酐酶(CA)表达及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10℃~50℃)和pH(5·5~9·0)范围内,实验菌株均能表达出不同程度的胞外CA活性,其中20℃~30℃以及中性偏碱性条件下的胞外酶活性较高。钙、镁、锌、钴等4种金属离子以及SO42-、H2PO4-、NO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适当浓度的Ca2+、Fe2+在发酵液中能抑制噬菌体530对谷氨酸生产菌株T6-13、B4的裂解,谷氨酸发酵产量不低于对照菌株。  相似文献   

20.
恶臭假单胞菌ND6菌株的萘降解质粒pND6-1中编码儿茶酚1,2-双加氧酶的cat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并研究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酶的Km为0.019μmol/L,Vmax为1.434μmol/(min.mg);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在50℃保温45min后仍能够保留酶活力的93.7%;Fe2+对酶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比活力是对照反应的292%;酶对4-氯儿茶酚的催化活性非常低,属于Ⅰ型儿茶酚1,2-双加氧酶。以萘为底物生长时,ND6菌株的细胞提取液中既存在催化邻位裂解途径的儿茶酚1,2-双加氧酶活性,也存在催化间位裂解途径的儿茶酚2,3-双加氧酶活性。以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苯乙酸为唯一碳源生长时,ND6菌株细胞提取液的儿茶酚1,2-双加氧酶活性远远大于儿茶酚2,3-双加氧酶活性。表明ND6菌株既能通过儿茶酚间位裂解途径降解萘,也能通过儿茶酚邻位裂解途径降解萘,而以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苯乙酸为诱导物时只利用儿茶酚邻位裂解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