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雷州半岛的红树林植物组成与群落生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韩维栋  高秀梅  卢昌义  林鹏 《广西植物》2003,23(2):127-132,138
综述了前人对雷州半岛的红树林的研究;根据作者的调查研究报道了雷州半岛的红树林面积、树种组成、群落类型与结构。  相似文献   

2.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群落演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深圳湾福田凤塘河红树林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及演替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演替各阶段群落均由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及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5个种类组成。(2)演替早期(4 a)群落高度增长较快,之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至17 a时趋于稳定,之后增长速度缓慢。(3)4 a和17 a的群落立木级均分布在Ⅱ级—Ⅳ级,56 a和73 a的群落立木均达到最高级Ⅴ级,该两群落立木在Ⅱ级—Ⅴ级均有分布。(4)随着演替的进展,除了73 a群落盖度较56 a群落稍有下降外,其它演替群落盖度逐渐增加;群落胸高断面积表现出与盖度一致的变化趋势;群落个体密度则逐渐下降;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不断提高,群落优势度则逐渐下降;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变化表明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5)群落变化及演替为:秋茄+桐花树群落→秋茄群落→白骨壤+秋茄群落→白骨壤群落。  相似文献   

3.
广西红树林蜘蛛群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韦绥概  周放 《蛛形学报》2000,9(1):33-37
广西红树林区及其近邻非红树林生境共采集到蜘蛛82种,隶属于13科49属,其中红树林区有13科32属55种。红树林区以园蛛科、非红树林区以猫蛛科和狼蛛科种类所占比例较高。角腹艾蛛是红树林区的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红树林区比非红树林区高。  相似文献   

4.
深圳福田的红树林群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的红树林是以桐花树占优势的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混交群落,其重要值分别为71.67,19.00和9.33,该群落叶面积指数为3.8,胸面积指数为0.028。本红树林植被可分为5个带,生态系列不明显,林下有少量幼苗,无幼株。  相似文献   

5.
福建红树林区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分析了福建沿岸红树林区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区系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从8个断面共采集到278种底栖生物,其中藻类11种,多毛类47种,贝类72种,甲壳类88种,棘皮动物11种,鱼类27种,其他类22种。其优势种和习见种多为广温广布种和亚热带暖水性种类。短尾类和贝类为优势类群。平均总生物量为33.74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36个/m^2。生物种类的丰度及群落的特产我样性与海水的平均盐度呈正  相似文献   

6.
深圳福田红树林的群落学研究:Ⅱ.多样性与种群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Simpson指数、Shannon一Wiener指数、种间相遇率(PIE)和均匀度公式研究了深圳福田红树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为:Simpen指数为1.40,Shannon一Wiener指教为0.78,PIE为0.28,均匀度为18.98%。生态优势度为0.56.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相比,红树林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明显偏低,生态优势度则偏高。利用方差/均值法测定了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3个种均趋于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7.
底栖动物群落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高有机质含量和富营养的红树林生境的响应, 从2006年4月到2007年1月, 对福建省同安湾红树林生境和非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我们在同安湾红树林种植区设置了凤林(FL)和山后亭(XA)两条断面, 每条断面在红树林内各设2个取样站(FL1, FL2, XA-A和XA-B), 林外各设1个取样站(FL3和XA-C)。底质研究结果显示凤林3个取样站(FL1, FL2和FL3)的有机质含量均超过底质污染评价标准的临界值3.4%, 且无论凤林还是山后亭, 红树林生境的有机质含量均要高过非红树林生境。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91种, 其中在红树林生境内获得77种, 高于非红树林生境内获得的67种。红树林生境和非红树林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4,445.8 inds/m2 和1,707.2 inds/m2, 平均生物量分别为51.1 g/m2 和 94.6 g/m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红树林生境和非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指示红树林生境对于寡毛类生存(如在高耐有机污染中能大量繁殖的沼蚓)有积极作用。但由于邻近的非红树林林生境的水淹时间更长, 一些具有移动能力的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能迁移到更适合生存的非红树林生境中去。其他底质因子如盐度和土壤中值粒径等也会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红树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沿海盐滩和河川出口的冲积盐性土上,包括24个科,47种,属于东方群系。从广西钦州湾开始经北海港,沿雷州半岛的海安分为两支,一支往南经海南岛的儋县新英港,向东经琼山县的东寨港和文昌县的清澜港,沿着东海岸至崖县的三亚港,又折向北到达东方县的八所港;另一支向东北经湛江的赤坎,阳江的海陵岛,台山的上下川岛,中山的三灶岛,新会的崖门,再沿海岸往北至福建的福鼎和台湾的新竹港。根据我国红树林的主要构成种类、外貌、生境,大致可分为3大群系和10个群落。(1) 矮灌木群系——这个群系多见于纬度稍高的海滩前缘,包括海榄雌群落和桐花树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处于前期阶段。(2) 高大稠密灌木群系——这个群系由于气温、年降雨量的差异和土壤性质的不同,组成这个群系的种类也有不同,不过都是以红树族的种类为建群种,它包括4个群落:红树群落、红海兰群落和角果木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属于中期阶段。(3) 乔木群系——这个群系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北和东部海岸,所在地一般地势较高,前缘地带每日潮涨仍有海水浸淹。后缘地带只有每月大潮时才有海水到达,土壤比较固结,它包括木榄群落、海莲和尖瓣海莲群落、海桑群落及半红树林水椰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是处于后期阶段。组成我国红树林的种类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角果木是优质单宁的原料,有些种类经过发酵处理成为高营养的饲料和肥料。此外,沿海浮游生物的产量有红树林比无红树林的地带高达7倍,因此加强对红树林的经营和保护应采取积极态度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英罗港红树林昆虫群落及其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27  
用1995~1996年在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取样所得的资料探讨了英罗港红树林昆虫群落及其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英罗港红树林昆虫种类有195种;主要优势中为黑褐举腹蚊(Crematogaster rogenhoferi)、东京弓背蚁(Camponotus tokioensis)和三条螟蛾(Dichocrocris chorophanta);内滩昆虫群落多样性高于中滩、外滩。潮汐和风暴对昆虫群落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沿海盐滩和河川出口的冲积盐性土上,包括24个科,47种,属于东方群系。从广西钦州湾开始经北海港,沿雷州半岛的海安分为两支,一支往南经海南岛的儋县新英港,向东经琼山县的东寨港和文昌县的清澜港,沿着东海岸至崖县的三亚港,又折向北到达东方县的八所港;另一支向东北经湛江的赤坎,阳江的海陵岛,台山的上下川岛,中山的三灶岛,新会的崖门,再沿海岸往北至福建的福鼎和台湾的新竹港。根据我国红树林的主要构成种类、外貌、生境,大致可分为3大群系和10个群落。(1) 矮灌木群系——这个群系多见于纬度稍高的海滩前缘,包括海榄雌群落和桐花树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处于前期阶段。(2) 高大稠密灌木群系——这个群系由于气温、年降雨量的差异和土壤性质的不同,组成这个群系的种类也有不同,不过都是以红树族的种类为建群种,它包括4个群落:红树群落、红海兰群落和角果木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属于中期阶段。(3) 乔木群系——这个群系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北和东部海岸,所在地一般地势较高,前缘地带每日潮涨仍有海水浸淹。后缘地带只有每月大潮时才有海水到达,土壤比较固结,它包括木榄群落、海莲和尖瓣海莲群落、海桑群落及半红树林水椰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是处于后期阶段。组成我国红树林的种类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角果木是优质单宁的原料,有些种类经过发酵处理成为高营养的饲料和肥料。此外,沿海浮游生物的产量有红树林比无红树林的地带高达7倍,因此加强对红树林的经营和保护应采取积极态度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红树林重心以及群落内部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与调整.利用重心模型方法可以构建转移距离及方向,探索红树林及群落的重心空间转移特征及分布格局.本研究通过采用近25年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利用GIS和遥感技术,提取了中国红树林信息,以及典型保护区漳江口的白骨壤、秋茄、桐花树、卡开芦和短叶茳芏信息.利用重心模型方法,从全局到局部,分析了中国红树林和典型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群落的重心迁移特征与共性关系.结果表明:(1)红树林重心在东北方向上存在明显偏离,这种偏离主要体现在经度上,东西方向上不均衡.红树林重心主要位于入海口,且指向河网密集、经济繁荣的地区.(2)红树林群落重心受东南方向的主导作用,并指向群落高聚集区.红树林群落逐渐向北部和东部蔓延,重心表现出向北集聚的趋势.(3)省级红树林与典型区红树林群落重心迁移共性特征具有一致性、折回性和层次性,主要特征如下:红树林及群落的重心转移方向与海岸潮间带走向基本一致,且两者的轨迹方向指向受到良好波浪掩护的港湾或河口湾内;省级红树林及典型区红树林群落的重心分别在2005年和2011年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折回现象;典型区群落重心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省级红树林重心迁移的放大形势,前者反映了局部的内部结构特征,后者反映了全局的整体特征.研究有助于相关部门提出保护措施和方案,使红树林均衡、稳定、持续生长.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城镇建设等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使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是红树林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了解雷州半岛红树林鱼类群落结构,探究人类活动强度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对红树林鱼类资源保护至关重要。基于2021—2022年雷州半岛7片红树林共21条潮沟的鱼类数据,结合周边土地利用数据,研究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采集鉴定鱼类49种,隶属于8目25科,鲈形目鱼类最多,共33种占总种类数的75.5%,其中,虾虎鱼科种数最多,共15种占30.6%;食性上,主要为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分别为53.06%和44.90%;各红树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秋冬春三季的变化范围均为0—2.5,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为0—0.9;各红树林鱼类个体数、物种数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秋季北潭与流沙湾的鱼类群落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红树林间的鱼类群落在三个季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人类活动强度、红树林面积和东西岸对鱼类多样性指数、个体数、物种数和生物量均有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青...  相似文献   

13.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红树植物群落、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用大型多元统计软件PRIMER对采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种群的相对重要性存在着地点和季节的差异。聚类和非参数多变量标序分析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季节差异;相似性分析检验表明动物群落结构季节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剖面的动物群落结构差异也极显著(p〈0.01);相关检验分析表明,群落结构季节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相似性百分比分析表明由于某些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数量存在较大的季节波动,造成群落结构季节间的差异。相关检验分析表明两个红树剖面春季和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丰度和生物量均与对应的红树植物群落特征、环境因子测定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生物一环境分析显示,两个红树剖面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均与土壤机械组成、pH、盐分、有机质含量、湖位线和红树植物群落相关。结论:研究表明,季节、底质、潮位线和红树植物群落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红树林的光合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红树林修复区的根际微生物结构,建立微生物区系与修复质量的相关性,为红树林修复提供理论借鉴。方法:采集4年、8年、10年红树林修复区以及原生红树林的根际微生物,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α多样性分析法、文氏图、稀释性曲线等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样本间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并进行差异性对比。结果:通过分析不同修复年限间根际微生物的短片段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测序结果,发现三个不同修复时间的红树林修复区和原生红树林根际微生物间均存在差异,10年修复区更加接近原生红树林,4年和8年修复区享有更加相似的微生物群落,且同原生红树林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修复区红树林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会逐步向着原生红树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但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加和式线性变化,而是存在复杂性和年份突变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清澜港红树林群落演替系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种间相遇机率、McIntosh指数和基于Simpson的均匀度指数测度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除均匀度指数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它均表现出非常一致的动态趋势,即群落在演替初始阶段变化趋势均是由少增多,在中期阶段达到高峰后趋于下降,但在演替的后期阶段又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厦门凤林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摸清厦门集美凤林红树林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现状,2002年1、4、7和10月在厦门集美凤林红树林区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4个季度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2种。生物量优势种是软体动物门的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cingulata)和节肢动物门的弧边招潮(Ucaarcuata)。密度优势种是软体动物门的短拟沼螺(Assimineabrevicula)和环节动物门的沼蚓(Limnodriloidessp.)。集美凤林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和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90ind./m2和139.0g/m2。密度的季节变化是:1月>4月>10月>7月,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是1月>10月>4月>7月。聚类分析和数量分布表明,优势种珠带拟蟹守螺、短拟沼螺、弧边招潮和沼蚓的季节变化各不相同。与2002年10月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0.56)比较,厦门凤林红树林区的平均值较高(2.66)。文中分析了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PCR-DGGE技术的红树林区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红树林沉积物中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方法】应用PCR-DGGE技术对福建浮宫红树林的16个采样站位样品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DGGE指纹图谱,对它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各站位样品细菌多样性指数(H)、丰度(S)和均匀度(EH)均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与它们所处站位的不同有关,红树林区细菌多样性高于非红树林区细菌多样性。对不同站位细菌群落相似性分析,它们的相似性系数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同一断面的细菌群落结构相近性较高。对DGGE的优势条带序列分析,同源性最高的微生物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菌门(Chlorobi),它们均为未培养微生物,分别来自于河口海岸沉积物。【结论】应用PCR-DGGE技术更能客观地反映红树林沉积物中真实的细菌群落结构信息。另外,研究也表明红树林区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在红树林区研究开发未知微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粤东沿海红树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地区是全球红树林分布的中心区域之一。粤东沿海位于南海地区的北界,红树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边缘性。利用卫星影像解译辅助技术,对筛选的23处红树林群落进行样地调查,记录了真红树植物12种,半红树植物6种,伴生植物7种。各群落平均高度为1.50—8.60 m,林相以灌丛、小乔木林为主。红树林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533—1.239,均匀度指数为0.662—0.957,天然林和人工林之间数值差异不显著。等级聚类分析将粤东沿海的红树林划分为演替早期人工林、演替早期天然林、演替中期天然林和演替后期天然林4个类别,各群落立地条件差异较大,沉积物总有机碳、盐度、总氮含量与群落分布状况的相关性较高。与1985年的报道相比,尽管该地区记录的红树林植物种类从20种增加至24种,但个别伴生植物消失以及半红树植物种群萎缩说明该地区红树林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在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方面,粤东沿海红树林群落低于成熟红树林。过去数十年的围垦导致天然红树植物种群萎缩、生境破碎化是主要因素。基于该地区红树林群落的现状,未来人工林和残次天然林的优化改造是红树林恢复重建的重点,红树林恢复和保育的重点区域包括深圳湾的福田、范和港的蟹洲和韩江口的六合围。  相似文献   

20.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符国瑷   《广西植物》1995,15(4):340-346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符国瑷(海南省林业局,海口570003)THEMANGROVESOFDONGZHAIGANGNATURALRESERVE,HAINAN¥FuGuoai(ForestryBureauofHainan,Haikou5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