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8~10月、2008年3~7月在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共收集到130份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的粪便,采用粪便分析法中的频率法和剩余物相对干重法对其进行分析.貉的食物主要是鸟类(出现率39.8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52.60%)和啮齿类(出现率22.69%,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25.85%),其次为昆虫(出现率26.39%,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13.32%)、植物(出现率7.4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1.39%)、鱼类(出现率2.3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5.79%)及虾类(出现率0.93%,剩余物相对于重百分比0.85%),软体动物(出项率0.46%,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0.20%)极少,未见到大型有蹄类动物出现.本文还对两种粪便分析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种方法对貉食物种类的分析评述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鉴定水稻发芽种子成苗过程中耐盐性的NaCl琼脂固定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相对于水培法和砂培法而言,NaCl琼脂固定法鉴定发芽水稻成苗过程中的耐盐性,能较维持NaCl浓度的相对稳定,利于直接观察幼苗的地上部形态和根系生长情况,以此法鉴定比较3个耐盐力不同水稻品种的幼苗株高,地上部干重,根长,根数及根干重的结果表明,不同耐盐力品种之间的这些指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武汉东湖透明溞和隆线溞——亚种体长-体重回归方程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明溞(Daphnia hyalina)和隆线溞-亚种(Oaphnia carinata ssp.)是东湖优势枝角类。作者采用直接称重法,测定了这两种枝角类不同体长组的鲜重、干重,和保存于4%福马林溶液中的标本的湿重、干重,并应用统计方法获得了相应的体长-体重回归方程式。并与前人发表的公式作了比较;同时对干重和湿重的百分比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1970—1972年,对四个春小麦品种和一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 CCC 处理的小区试验及大田试验。处理方法用叶面喷洒或浸种法。结果证明 CCC 对茎秆长度的伸长有抑制作用,但使每株穗数、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及千粒重都增加了,并使籽粒的最后产量提高6—31%。施用 CCC 也引起植株总干重的增大,同时经济产量系数也提高了,说明有更多的物质进入籽粒。在灌浆期中籽粒干重的增长率与茎叶干重的增减量之间有密切联系。在灌浆初期,当籽粒干重增长较慢时,茎叶干重还在增加。但在花后18—30天期间,当籽粒干重的增长率达到高峰期时,茎叶干重的损失量也到达最大值。CCC 处理的籽粒干重增长率在灌浆的前一阶段比对照低,进入高峰期时,处理的籽粒增长率即迅速上升并超过对照,而且以后仍保持较高水平,直至成熟。处理植株的叶片干重损失总量也远比对照为多。这些结果证明了 CCC 对于灌浆后期物质向籽粒中集中与累积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胸鼠的年龄鉴定和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经晶体干重法鉴定黄胸鼠的年龄,分析其种群年龄组成,并与其他年龄鉴定方法如体重法、体长法、臼齿磨损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云南水稻地方品种磷高效种质的筛选及生态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为0.02 mg/kg和80 mg/kg条件下,采用土壤盆栽法对云南5个稻作区的548份云南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进行磷高效种质的筛选和生态分布规律研究。通过考查18个相对表型性状,发现相对穗干重、相对总干重、相对地上干重对低磷反应较为敏感,可作为鉴定云南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磷高效材料的首选指标,并筛选出极强磷高效稻种(穗干重、总干重和地上干重的相对值均>90%的稻种)27份。平均值变量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滇西北高寒粳稻区和滇东北高原粳稻区稻种磷高效能力较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和滇南单双季籼稻区稻种磷高效能力强且呈现多样性分布,滇中一季籼粳稻区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糜子育成品种芽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EG6000胁迫处理对国内不同地区育成的56个糜子品种的芽期抗旱性进行了鉴定,并用直接评价和综合评价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20%(W/V)PEG6000处理的56个品种与对照相比性状之间差异显著,品种抗旱性存在较大差异。用直接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相结合鉴定出强抗旱性品种3份,分别是晋黍2号、陇糜5号和陇糜8号。相对发芽率、相对芽干重、相对根干重、贮藏物质相对转运率4项指标可作为糜子芽期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相对发芽率法和加权隶属函数值法是比较理想的糜子芽期抗旱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小麦近缘属种的耐低磷特性,本试验通过砂培法,以9种山羊草为供试材料,对低磷和正常供磷2个处理下山羊草苗期的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干重、相对生物量、相对根长、相对根冠比、相对磷积累量、相对磷吸收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山羊草对低磷胁迫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干重、相对生物量和相对磷积累量可作为耐低磷基因型山羊草筛选的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双角、粘果、小伞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为耐低磷型山羊草,尾状山羊草为磷敏感型山羊草。  相似文献   

9.
测定叶片光合速率的改良干重法,其主要措施是破坏叶柄或叶基的韧皮部,阻止光合产物的输出,使光合所形成的物质都能在叶片的干重增长上反映出来,但是这种措施本身也可能同时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例如韧皮部被破坏后,叶片中积累了高于正常量的光合产物,可能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这问题我们已作过初步研究。并在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用组织培养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红豆杉植物生物合成紫杉醇的组织化学定位,对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eeetL啨vl.)ChengetL.K.Fu]和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cv.Hicksii)各种组织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用HPLC法(检测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5μm,4.60×250mm柱,检测波长为227n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腈=1∶2∶2,流速为1.2mlmin,柱温为35℃,灵敏度为0.16AuFs,进样量10μL)对组织培养物中紫杉醇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红豆杉幼茎、幼茎皮、茎形成层、幼叶和顶端分生组织的组织培养物中紫杉醇含多以由分生组织细胞诱导培养所形成的愈伤组织为高。南方红豆杉以幼茎皮和茎形成层愈伤组织培养物中为高,分别为0.0409%(干重)和0.0407%(干重),曼地亚红豆杉则以茎形成层和顶端分生组织的愈伤组织培养物中为高,分别为0.025%(干重)和0.016%(干重),均是它们天然材料中含量的2.3~8倍。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对黑麦草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东北地区33个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琼脂共培法,评价了不同小麦品种对黑麦草所产生的化感作用.通过分析不同小麦品种对黑麦草根长、苗高、根干重及苗干重的影响,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对黑麦草化感作用的差异,从而筛选出具有较强化感潜力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黑麦草根长、苗高、根干重及苗干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利用RI值作为化感作用的指标,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可将这33个小麦品种按化感能力的强、中、弱分成3类;其中龙幅麦9号、龙幅麦13号、锦麦2003和小冰麦33号为化感能力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方法及含淀粉原料对真菌蛋白生物合成产率的影响.3种方法(实验室发酵罐法、浅盘法和堆积法)均取得满意结果.蛋白质产率为5.0一5.9g / I OOg原始培养基干重〔按利用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短穗兔耳草基株大小对其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自青藏高原5个不同海拔高度上的短穗兔儿草基株干重与匍匐茎数量、单位长度匍匐茎干重和无性系分株干重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匍匐茎与无性系分株总干重与基株干重的比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人为干扰比较严重的生境外,基株大小与匍匐茎数量、单位长度匍匐茎干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形相关(P<0.01),基株大小对分株的影响可能与匍匐茎数量有关;匍匐茎与分株总干重与基株干重的比值在海拔最高和最低两个样地中最大.短穗兔儿草基株干重对克隆生长有明显的影响,但在不同海拔高度影响作用的大小和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香溪河流域河流中树叶分解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应用分解网袋法,对神农架地区的1条1级支流河岸林4种乔木树种的树叶凋落物进行了连续90d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树叶干重的损失程度不一样,华西枫杨,连香树树叶干重损失达77%,71%;而米心水青冈和多脉青冈树叶干重损失为43%和42%,利用指数方程Wt=W0e^-kt对4种树叶凋落物的干重损失过程进行拟合,效果较好,根据分解速率值的大小,将华西枫杨,连香树划分为快组,米心水青冈和多脉青冈树叶干重损失为43%和42%,利用指数方程Wt=W0e^-kt对4种树叶凋落物的干重损失过程进行拟合,效果较好,根据分解速率值的大小,将华西枫杨,连香树划分为快组,米心水青冈和多脉青冈为中等组,收集到无脊椎动物22种,分属于3纲、6目、21科,在不同时期,不同植物种类叶袋中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各不相同,可能与树叶中营养成分的不同有关,在早期分解阶段。无脊椎动物数量较多,个体体长较短;在分解中后期,个体绝对数量减少,但个体体长增加。  相似文献   

15.
扁担塘螺类生产力的研究Ⅱ、纹沼螺的周年生产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四种方法对扁担塘纹沼螺的周年生产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得到的生产量吻合极好。生产量的去壳干重和带壳湿重分别是体长频度法,178.07mg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生物气候带内植物叶片大小与叶柄干重间的异速生长关系, 探讨不同植物功能型对叶内异速生长关系的效应, 在黑龙江呼中、吉林长白山、北京东灵山、浙江古田山、湖北神农架和四川都江堰6个地区, 选择典型地带性成熟林进行主要木本植物的叶片和叶柄性状的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功能型和气候带植物叶片干重、面积、体积均与叶柄干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 共同斜率分别为0.82、0.70和0.80, 均显著小于1.0。在相同叶柄干重下, 灌木较乔木支持更大的叶片体积, 但它们支持的叶片干重与叶片面积无显著差异; 常绿植物在给定叶柄干重下较落叶植物支持更高的叶片干重与体积, 但其支持的叶片面积小于落叶植物; 除神农架地区外, 在给定叶柄干重下, 亚热带的古田山、都江堰地区的植物较温带地区的植物支持更大的叶片干重、面积与体积, 而亚热带神农架地区的植物叶柄支持的叶片大小(面积、体积、干重)与温带地区相近。结果表明, 叶柄限制了叶片的不断增大(包括面积、体积和干重), 叶片和叶柄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受功能型、气候带及生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农药处理菜青虫 ,对其生长量、取食量及干重进行拒食性分析 ,验证“EB 82灭蚜菌”菌剂作用于老龄菜青虫 (Pierisrapae)幼虫的方式 ,利用拒食方法 ,比较不同处理菜青虫幼虫存活率、取食量、体重干重、粪便干重 ,通过方差分析 ,差异极显著 ,F =6.35~ 70 2 .16>F0 .0 1( 4 ,10 ) =5.994 ;进一步利用最小显著极差法 (LSR)分析 ,“EB 82灭蚜菌”菌剂与敌敌畏、饥饿和对照处理均差异极显著 ,p =5时 ,LSR0 .0 1=7.70 1,相差为 7.7~ 92 .3。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武汉市汉阳县沉湖泛区1983年5至9月浮游物(eston)的现存量与化学组成的动态,并根据该泛区的生态特征,分别对枯水期、灌江期和丰水期浮游物的干重(DW)、无灰干重(AFDW)、灰分重(Ash)、碳(C)和氮(N)量的变动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评价浮游物营养质量的指标。沉湖泛区1983年5至9月浮游物干重为5.24mg/L,其中无灰干重为2.55mg/L,灰分重为2.69mg/L,它们均以灌江初期为高;碳、氮量分别为0.830和0.193mg/L,前者高峰出现在丰水后期,后者出现在灌江初期;浮游物干重、无灰干重、灰分重、碳和氮量均以灌江结束期为最低。浮游物的无灰干重、灰分重、碳和氮量分别占干重的51.60、47.50、18.30和3.90%;碳和氮量分别占无灰干重的36.40和7.70%。沉湖泛区浮游物的无灰干重/灰分重平均为1.24,碳/氮平均为4.74。这两个参数可分别作为评价沉湖泛区浮游物营养质量的指标。沉湖泛区浮游物干重、无灰干重、碳和氮量间,浮游物无灰干重与其灰分重、碳、氮量间,浮游物碳、氮量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它们之间相应的动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软体动物的生物量常用带壳湿重表示,然而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宜计为生物量,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相对更接近真实生物量,但其测量过于繁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这2种干重生物量进行换算.选择长江流域常见的6种淡水螺类(环棱螺、长角涵螺、纹沼螺、大沼螺、方格短沟蜷和萝卜螺),对其螺壳的5个形态参数和带壳干湿重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6种螺类的5个形态参数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回归关系均为指数式(y=axb),其中,壳宽和壳长的换算效果(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百分误差率均值分别为22.0%和22.5%)好于其他参数;带壳湿重可通过方程直接换算为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百分误差率均值为21.7%).从概念的内涵和换算误差表明,无灰干重是表示螺类生物量的最适参数.  相似文献   

20.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取食为害对水稻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塑料钵栽培的水稻进行罩宠试验,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不同若虫密度下取食为害对水稻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飞虱的成虫干重、水稻叶面积和其地上部干重因若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叶片干重占地上部干重的比例和稻株分配给叶片干物质量随为害程度的加重而增大;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总干重(X)与稻株地上部损失量(Y)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关系.两种飞虱干重每增加1mg,水稻地上部干重则分别损失26.01mg和21.90mg.讨论了稻飞虱取食为害对水稻致害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