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实验通过测定毛细管凝血时间(CT)、剪尾法出血时间(B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等指标研究藕节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段的体内止血作用.结果表明,藕节醇提物显著缩短小鼠CT、BT,显示很好的止血作用,可能是主要通过缩短APTT、PT,延长ELT...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蝮蛇毒纯化蛋白C激活物(PCA)的抗凝机制。方法测定PCA对正常人混浆KPTT、PT、TT的影响,对血液凝血活酶生成试验(BTGT)及PA二期法的影响以及对白兔的KPTT和Fgn的影响。结果PCA在最终浓度为0.025mg/L时对正常人混浆KPTT可明显延长,但PT和TT不受影响;当它的浓度增加到50mg/L,PT也可延长,但TT依然无明显变化;最终浓度为0.0125mg/L时,血液凝血活酶生成明显受抑制;当它的浓度增加到2.5mg/L,凝血酶生成显著减少,但抗凝血酶时间始终无明显变化;PCA可明显延长白兔的KPTT。结论PCA在低浓度时首先抑制凝血系统第一阶段内凝途径,在高浓度时也妨碍外凝途径或共同途径,BTGT和PA二期法比KPTT和PT敏感;PCA具有体内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尖吻蝮蛇毒无出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 (NHFLE)对动物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应用家兔、大鼠作动物体内外实验观察 NHFLE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分别测定了纤维蛋白含量、全血凝固时间(C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凝血酶时间 (TT)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等。结果无论是体外法还是体内法 ,尖吻蝮蛇毒 NHFLE都能明显延长 CT、 APTT、 PT、 TT,缩短 ELT的溶解时间 ,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给药后 30 min纤维蛋白原降低最明显 ,但对血小板聚集均无抑制作…  相似文献   

4.
三七不同部位提取物抗凝血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凝血酶原时间(PT)试验研究三七根、叶和花70%甲醇提取物的抗凝血活性,同时分析经大孔树脂分离得到的三七根和三七叶中所含不同皂苷成分的抗凝血活性,以阐明三七不同部位的抗凝血活性.结果显示:(1)在测试浓度为20 mg/mL时,三七根、叶和花甲醇提取物的PT值均显著高于空白和阳性对照,并且三七叶和花提取物的PT值显著高于根提取物.(2)三七根和叶中分离得到的20(S)-原人参二醇型皂苷(PDS)在量效关系实验中,其PT值均显著高于其他样品[包括20(S)-原人参三醇型皂苷(PTS)及三七根和叶总皂苷],而且在浓度低于25mg/mL时,差异更加显著.(3)相同浓度时,三七叶中的PDS(L-50,50%乙醇洗脱液)的PT值高于三七根中的PDS(R-50,50%乙醇洗脱液).研究表明,三七叶和花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的活性较根强,具有潜在的抗凝血活性.而其中三七叶PDS的作用最强,可能是潜在的抗凝血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石榴皮多酚提取物及其2种纯化物(P-1和P-2)对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作用以及纯化物对该酶的抑制作用类型.结果显示,石榴皮多酚提取物和纯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大小与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种多酚样品中,纯化物P-2的抑酶活性最强,纯化物P-1次之,提取物最弱,它们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mg/mL)分别为0.045、0.185和0.278.石榴皮多酚纯化物P-2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浓度为0.01 mg/mL时该纯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常数Ki为1.22 μg/mL.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表面偶联重组水蛭素及其抗凝血酶活性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U和Chro表面上涂覆含羧基硬段的PU1溶液并用次甲基蓝吸附法测定表面羧基含量;用EDC接枝牛血清白蛋白并用FT-ATR-IR谱的差减测定表面BSA接枝量;用EDC偶联rHir并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表面rHir偶联量,最后用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KPTT)、凝血酶原测定(PT)、凝血酶时间测定(TT)试验评价样品的抗凝血酶活性.CPU和C-Chro表面羧基含量分别为3.77和3.03 mmol/m2,CPU-BSA和C-Chro-BSA表面BSA含量分别为426和262 mg/m2,CPU-BSA-125I-rHir和C-Chro-BSA-125I-rHir表面rHir含量分别为716.7和691.1 μg/m2,比对照样品都有很大的提高.抗凝血酶试验评价表明,rHir偶联样品的KPTT、PT、TT时间都明显延长,它们的抗凝血酶活性确有提高,抗血栓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乳香酸(β-BA)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β-BA(100 mg/kg)组、高剂量β-BA(200 mg/kg)组,每组6只,每12小时给药1次、连续给药7次,第5次给药后,除空白组大鼠外,给予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8 mg/kg)2次,间隔4小时,中间给予冰水(0-2℃)刺激5分钟造成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最后一次给药30分钟内腹主动脉取血检测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WBV)、凝血指标、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浓度,并取颈动脉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全血粘度明显升高(P0.01),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缩短(P0.01),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加(P0.01),血浆ET-1水平升高,血浆NO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β-BA组全血粘度明显降低,TT、APTT、PT显著延长(P0.01),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P0.01),血浆ET-1水平降低,血浆NO水平升高(P0.01)。结论:β-乳香酸能显著改善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并保护其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柿子渣中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柿子渣中总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采用DPPH法检测了柿子渣多酚提取液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1)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总多酚含量影响显著,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总多酚含量影响不显著;柿子渣总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20:1(mL·g-1),提取温度90℃,乙醇浓度40%,提取时间4 h.(2)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总多酚的提取量可达到21.402 mg·g-1,高于正交试验中任何一组.(3)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当柿子渣多酚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24 mg·mL-1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5.4%,与对照Vc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表明在该优化工艺下提取的柿子渣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海参多糖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的保护及抗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参多糖(PSU)对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AICI)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抗凝血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海参多糖低(30 mg/(kg.d))、中(60mg/(kg.d))、高(120mg/(kg.d))剂量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观察海参多糖对大鼠行为障碍、脑组织含水量、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等血液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海参多糖可改善行为学障碍,减少脑组织含水量,降低血清CRP水平;可显著延长APTT,TT时间,减少FIB含量(P<0.05)。结论:海参多糖能明显减轻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损伤,并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达氟沙星在史氏鲟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10mg/kg体重剂量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史氏鲟血浆中达氟沙星的浓度。该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相(15∶85),荧光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80nm和450nm,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离心取上清液进样。达氟沙星在0.005-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005μg/mL。健康鱼单剂量静注达氟沙星(10mg/kg),其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的三室开放模型,方程为C=5.830-5.582t+4.162-1.157t+0.852-0.029t,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α0.552h;t1/2β22.186h;AUC34.226mg/(L.h);V 10.922L/kg;Vb10.144L/kg;ke 10.317h.Ah感染组的V1减小至0.290L/kg,静注感染组鱼体内达氟沙星的消除没有显著的改变。健康口服组数据结果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血药浓度和时间方程为C=1.278e-0.073t+0.177e-0.089t-1.455e-0.329t。药动学常数分别为:t1/2ka9.491h,t1/2β78.267h,Tmax6.284h,Cmax0.791mg/mL;α0.073h。但Ah感染改变达氟沙星口服给药后在史氏鲟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分布速率常数降低为0.050/h。消除减慢,消除半哀期延长为93.988h,达峰时间延长为至9.060h,峰浓度降低为0.585mg/mL。口服达氟沙星水溶液,健康及感染组史氏鲟对达氟沙星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6.503%和94.435%。本实验结果表明达氟沙星在健康史氏鲟体内分布广泛、吸收较完全。感染Ah对达氟沙星在史氏鲟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规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口服给药的影响更为显著。达氟沙星可用于史氏鲟感染Ah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