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Red重组系统对大肠杆菌ClpP基因的敲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含有质粒pKD4 6的菌株BW2 5 113,在阿拉伯糖诱导后 ,表达λ噬菌体的 3个重组蛋白 ,宿主菌就具有了同源重组的能力 .设计的引物 5′端有 5 0bp的拟敲除基因的同源臂 ,3′端为扩增引物 ,以pKD3为模板 ,扩增两侧含FRT位点的氯霉素抗性基因 ,将此线性片段电转入具重组功能的感受态细胞 ,利用氯霉素平板就可以筛选到阳性转化体 .再利用表达Flp重组酶的质粒pCP2 0 ,可将FRT位点之间的氯霉素抗性基因删除 .利用该重组系统 ,构建了ClpP蛋白酶缺失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 ,可望在减少外源蛋白的降解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  相似文献   

2.
利用Red系统快速敲除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rf60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ed重组系统和最近构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acmid在大肠杆菌BW25113中快速地敲除BmNPVorf60基因。从大肠杆菌BmDH10Bac中提取BmNPVbacmid,将其电转化到含有质粒pKD46(能表达Red重组酶)的大肠杆菌菌株BW25113中,获得了可用于BmNPV基因打靶的菌株BW25113-Bac。设计一对长63bp的引物(5′端为orf60基因的左右同源臂,长45bp;3′端长18bp,为氯霉素抗性基因(cat)的首尾序列),以pKD3质粒(含cat)为模板,PCR扩增携带orf60左右同源臂的cat,即打靶线性化片段。将该线性化片段电转入BW25113-Bac菌株,在Red重组酶的作用下,线性化片段与BmNPVbacmid中的orf60基因发生同源重组。设计3对特异引物,用PCR方法证明cat成功地替换了BmNPVorf60基因。重组bacmid DNA转染BmN细胞后,Western blot分析未检测到orf60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Red同源重组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于大肠杆菌基因的敲除、插入与替换。与传统的DNA有痕重组技术相比,基于Red重组原理的DNA无痕重组技术,能够更为精确、快速、高效地修饰大肠杆菌基因组中的目标基因,且在基因组中不残留任何外源片段,因此不会影响后续的基因操作与基因表达。从Red同源重组的原理出发,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大肠杆菌中广泛使用的无痕重组技术的原理及操作策略,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介绍了DNA无痕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基因修饰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通过二步PCR法建立一种适合鼠疫耶尔森菌s RNA和大片段染色体基因敲除的方法。【方法】第一步PCR先扩增出目的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600–1000 bp)及卡那抗性盒,再以上、下游同源臂及卡那抗性盒等摩尔混合物为模板,通过融合PCR获得含上下游同源臂及卡那抗性盒的线性突变盒,再将此突变盒的PCR产物电转到含有pKD46质粒的鼠疫201菌株,在阿拉伯糖的诱导下,p KD46质粒表达Red重组酶,促使卡那抗性盒替换目的基因,最后对获得的重组克隆进行PCR鉴定。【结果】本研究通过两步PCR法构建600–1000 bp的同源臂,提高了同源重组效率,并将鼠疫菌sRNA RyhB1(108 bp)和RyhB2(106 bp)和染色体大片段47-2(10.4 kb)、47-3(21.6 kb)、47-3a(9.2 kb)及47-3b(6.1 kb)成功敲除。【结论】基于Red重组系统构建的二步法突变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精确修饰鼠疫菌s RNA及大片段染色体的方法,适合于鼠疫菌全基因组的基因敲除,为鼠疫菌基因表达与调控、致病和毒力等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应用Red重组工程技术建立asd基因缺失的大肠杆菌DH108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株新遗传表型的大肠杆菌DH10BAasd菌株。方法:应用pKD46介导的重组系统、kan/kil选择反选择系统、双链线性DNA重组技术和重叠引物介导的DNA重组技术,在菌株DH10B体内,对其染色体上的asd基因进行了基因敲除。结果:建立了一株二氨基庚二酸(DAP)营养缺陷型重组大肠杆菌DH10BAasd。结论:为进一步建立以大肠杆菌DH10B为载体的DNA疫苗或基因治疗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Red重组工程技术建立asd基因缺失的大肠杆菌DH10B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株新遗传表型的大肠杆菌DH10BΔasd菌株。方法:应用pKD46介导的重组系统、kan/kil选择反选择系统、双链线性DNA重组技术和重叠引物介导的DNA重组技术,在菌株DH10B体内,对其染色体上的asd基因进行了基因敲除。结果:建立了一株二氨基庚二酸(DAP)营养缺陷型重组大肠杆菌DH10BΔasd。结论:为进一步建立以大肠杆菌DH10B为载体的DNA疫苗或基因治疗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因敲除技术是了解基因功能的重要技术手段。以大肠杆菌K-12 MG1655基因组hfq(309 bp)和rne-710(1056 bp)基因为模型,首先构建Δhfq∷Spe和Δrne-710∷Spe菌株,通过融合PCR方法分别构建缺失hfq(309 bp)和rne-710(1056 bp)的融合片段并连接至辅助质粒,缺失hfq和rne-710的片段经重组分别替换壮观霉素抗性盒,得到无痕敲除株Δhfq和Δrne-710。双质粒无痕敲除和融合PCR方法相结合为大片段基因缺失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因敲除技术是大肠杆菌基因组减小和代谢途径改造的有效手段,其中基于同源重组原理的基因无痕敲除技术显现出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应用优势和发展潜力。该技术可以快速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中的目标基因,并且在基因组中不残留任何外源片段,所以不会干扰后续的基因操作。我们分类介绍了无痕敲除技术中所涉及载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应的敲除策略,着重介绍了无痕敲除技术的原理及载体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杀鱼爱德华氏菌病原学研究中,在动物中制备杀鱼爱德华氏菌蛋白抗体耗时长,且获得的多克隆或多肽抗体在宿主细胞中特异性差,背景信号强。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中建立起来的λRed基因编辑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了在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基因组基因上添加HA标签序列的方法,为使用标签抗体研究杀鱼爱德华氏菌基因功能提供便利。λRed重组系统利用同源线性DNA片段与基因组DNA进行重组。即以质粒pSU315为模板,在引物上引入目的基因的特异性序列,扩增FRT序列和抗生素抗性基因;以获得的PCR产物转化携带pKD46的杀鱼爱德华氏菌,在pKD46表达的λ噬菌体的3个重组蛋白(Exo、Beta和Gam)作用下, PCR产物与杀鱼爱德华氏菌基因组发生同源重组,获得引入了抗生素抗性的靶基因缺失或靶基因携带标签序列的菌株;接着利用pKD46的温敏型特性,消除引入的pKD46;最后向杀鱼爱德华氏菌引入文章构建的表达Flp重组酶的质粒pKD46-flp,在FLP作用下,两个FRT位点之间发生重组,...  相似文献   

10.
重组工程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型遗传工程技术. 以 PCR 扩增的线性低拷贝质粒 pACYC184 为载体,用 Gap-repair 方法从大肠杆菌 DY330 染色体上直接体内亚克隆了包括 Red 重组酶基因在内的长约 6.7 kb 的基因序列,构建了 pYM-Red 重组质粒. 在宿主菌 W3110 体内进行了染色体上 galk 基因的敲除,验证了 Red 重组酶的生物功能,并确定了影响 pYM-Red 重组效率的诱导时间和线性 DNA 片段用量. 在 42℃诱导 10 min 和线性 DNA 打靶分子浓度为 300 ng 时, pYM-Red 的重组效率可达到大约每 4 000 个电转存活细胞中有 1 个重组阳性克隆,分别比 pKD46 和 pBR322-Red 系统高 5~6 倍.  相似文献   

11.
消化系统中的门脉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消化系统中的肝门脉系统、胆固门脉系统、小肠绒毛门脉系统系统、胰岛一外分泌门脉系统和唾液腺门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中立型 Logistic方程组的所有关于它的正平衡点振动的正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3.
Responding to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andemic has been an unexpected and unprecedented global challenge for humanity in this century. During this crisis, specialists from the laboratories and frontline clinical personnel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to prevent and treat COVID-19 by revealing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Currently, SARS-CoV-2 has severe consequences for public health, including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 immune system, blood circulation system, nervous system, motor system, urinary system,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In the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damage of SARS-CoV-2 to these systems and its molecular mechanisms followed by clinical manifestation. Concurrentl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COVID-19 will be discussed in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With constantly unfolding and expanding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about COVID-19, the updated information can help applied researchers understand the disease to build potential antiviral drugs or vaccines, and formulate creative therapeutic ideas for combating COVID-19 at speed.  相似文献   

14.
立足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结合近年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工作实践,概括出医院制度建设中最为关键的3个环节,即制定制度、落实制度和改进制度,并详细介绍了医院在各环节的具体做法,以期为医院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Disconnected (disco)-interacting protein 2 homolog B (Dip2B) is a member of the Dip2 superfamily and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axonal outgrowth during embryogenesis. In adults, Dip2B is highly expressed in different brain regions, as shown by in situ analysis, and may have a role in axon guidance. However, the expression and biological role of Dip2B in other somatic tissues remain unknown. To better visualize Dip2B expression and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roles of Dip2B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 we used a Dip2btm1a(wtsi)komp knock-in mouse model, in which a LacZ-Neo fusion protein is expressed under Dip2b promoter and allowed Dip2B expression to be analyzed by X-gal staining. qPCR analyses showed that Dip2b mRNA was expressed in a variety of somatic tissues, including lung and kidney, in addition to brain. LacZ staining indicated that Dip2B is broadly expressed in neuronal, reproductive, and vascular tissues as well as in the kidneys, heart, liver, and lungs. Moreover, neurons and epithelial cells showed rich staining. The broad and intense patterns of Dip2B expression in adult mice provide evidenc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Dip2B in multiple locations and, thereby, its implication in numerous physiological roles.  相似文献   

16.
基因表达的调控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诱导性基因表达系统可以从时间上调控基因的表达,是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中,四环素诱导基因表达系统(tetracycline inducible expression system,Tet system)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基因进行严谨和高效地诱导表达。基于该系统获得了不同用途的转基因动物,这些模型动物的建立为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打下了实验基础。现就四环素诱导表达系统的原理和在小鼠模型上的研究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作物的遗传改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各国在加快技术研发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相继出台了基因编辑作物的安全监管政策。综述了目前常用的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原理, 最新开发的一系列CRISPR变体,CRISPR系统在植物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植物检测方法及国际上的相关监管政策,以期为我国基因编辑作物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省级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从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网络结构设计、功能规划以及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建立省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可完成省内各医院之间远程医疗服务的统一调度和费用结算,各医院所建立的远程医疗业务平台完成医院间的各种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可实现省内其他医院和省外医院的无缝接入。  相似文献   

19.
20.
凝血系统相关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与高血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YH  Liu BW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4):324-328
摘要高血凝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子,在As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及其它相关基因的突变及表达异常导致高血凝的产生。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V基因、凝血酶原基因、组织因子基因,抗凝系统的血栓调节蛋白基因、抗凝血酶Ⅲ基因,纤溶系统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均与高血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