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Laabe于1987年提出了生物催化剂工程(Biocatalyst engineering)和介质工程(Medium engineering)的概念[1]。有机相生物催化中溶剂的选择也是介质工程的内容之一。纯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作用已有大量报道[2],但对完整细胞研究甚步。本文以甲基单胞菌(Methylomonas Z201)完整细胞为生物催化剂.丙烯环氧化为指标反应.研究有机溶剂对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活性——溶剂疏水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水一十六烷两相体系中十六烷含量和搅拌速度对丙烯环氧化速度的影响和细胞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3.
4.
研究了微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的萘普生甲酯的立体选择性水解反应。固定化酶活性受载体极性、水含量、有机溶剂的logP值、产物抑制的影响,据此构建了一种可以连续拆分产生(S)(+)萘普生的微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反应在一个具有回路的连续流搅拌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器中添加有采用吸附法固定化的脂肪酶,载体为一种弱极性的合成载体,水相连同固定化酶颗粒一起永久保持在反应器中,有机流动相带入底物,带出产物。固定化酶在该50mL反应器中30℃连续操作60d,仅损失活性25%,产生(S)(+)萘普生900mg,产物对映体过量值(eep)为9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微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的萘甲酯的立体选择性水解反应,固定化酶活性受载体极性、水含量、有机溶剂的logP值,产物抑制的影响,据此构建了一种可以连续拆分产生(S)-(+)-萘普生的微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反应在一个具有回路的连续流搅拌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器中添加有采用吸附法固定化的脂肪酶,截体为一种弱极性的合成载体,水相连同固定化酶颗粒一起永久保持在反应器中,有机流动相带入底物, 相似文献
6.
7.
单相和两相发酵体系中Methylomonas Z201细胞的生长和环氧丙烷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单相和两相发酵体系中甲基单胞菌(Methylomonas)Z201细胞的生长和环氧丙烷的合成。在单相发酵体系中,底物丙烯和产物环氧丙烷抑制细胞生长,水相中环氧丙烷的浓度达到13mmol/L。在两相发酵体系中,十六烷作为生长底物甲烷以及反应底物丙烯和分子氧的“储器”,减小了丙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水相和十六烷相中环氧丙烷的浓度分别达到1.7mmol/L和2.6mmol/L。同休止细胞相比,单相和两相发酵体系中辅酶NADH的原位再生使生长细胞的操作稳定性显著提高,尤为两相体系为甚。 相似文献
8.
单相和两相发酵体系中Methylomonas Z201细胞的生长和环氧丙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单相和两相发酵体系中甲基单胞菌Z201细胞的生长和环氧丙烷的合成。在单相发酵体系中,底物丙烯和产物环氧丙烷抑制细胞生长,水相中环氧丙烷的浓度达到1.3mmol/L。在两相发酵体系中,十六烷作为生长底物甲烷以及反应底物丙烯和分子氧的“储器”,减小了丙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水相和十六烷相中环氧丙烷的浓度分别达到1.7mmol/L和2.6mmol/L。同休止细胞相比,单相和两相发酵体系中辅酶NA 相似文献
9.
不动杆菌CGMCC 0789的海藻酸凝胶包埋固定化细胞可高对映选择性地水解拆分环戊烯酮(简称HMPC)乙酸酯.异丙醇对固定化细胞的活力和对映选择性有显著提高.反应体系中异丙醇浓度为10%(体积分数,全文同)时,固定化细胞的活力最高,为6.22 mmol/(L·min·g)细胞干重,是未添加异丙醇的对照组的150%.此时E值为94±6,是对照组的1.7倍.以光学纯环戊烯酮乙酸酯为底物,对部分纯化的不动杆菌酯酶进行了动力学考察.通过动力学参数推算,10%异丙醇存在时,酯酶的对映选择性(E值)为36.5,是空白的2.3倍.10%异丙醇存在下,固定化细胞仍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连续反应10批,固定化细胞的活力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在非水相介质中酶催化逆水解反应合成红景天甙的新方法,研究了非水相反应体系、酪醇浓度、D-葡萄糖浓度、反应时间、pH值对β-葡萄糖苷酶催化酪醇和D-葡萄糖合成红景天甙的影响,优化了酶法合成红景天甙的条件,使其转化率达到了17.7%,即7.39g/L,远远高于米曲霉整体细胞催化的产量(0.7g/L)。该方法可望应用于其它具有生理活性糖苷类化合物的高效酶促合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乡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寻找身份与文化认同成为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中国传统人居寄托了人们的家园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智慧,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得失参照与灵感来源。福州是公认的传统人居的典范,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中仍缺少对其人地关系的系统性解读。本研究借鉴并完善乡土景观层状叠加体系,整合历史、地理、文学、民俗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探讨福州山水风景的主要成就,以期展现古人与天地参的实践经验与思维建构。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形态的科学内涵、社会价值与文化意蕴,也有助于维护和发展中国独特的山水风景 相似文献
12.
成都水文化源远流长,城市水利自古蜀先秦至后世明清的持续建设,带动了历代兴盛。唐宋是古代成都历史上内部水系变革的最重要阶段,唐代的大规模行动构筑了“二江环抱,两水夹池”的结构体系,宋代在此基础上修补完善,又形成溪渠密布的水网,城市水利系统成熟完善。在此背景下,河道突破基本功能成为框定城市的自然骨架,园林依水而建营造出大规模的自然空间,城市环境的总体风貌也随着水网体系而确定,推动了内部自然系统的嬗变。本文梳理唐宋成都水利建设与城市的互动关系,探讨水系与自然系统的内在联系及深刻影响,最后根据目前成都颁布的规划办法,结合内部河流现状及古代历史经验,提出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人为调节涨水过程促使家鱼自然繁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情况下,家鱼产卵活动除要求适宜的水温条件外,还需要所处江河涨水的刺激。而人为调节涨水过程就是为满足其繁殖条件所采取的一种人为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低能离子束在植物种粒和微生物中的穿透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了低能离子注入生物体中的穿透深度,考虑生物媒质为匀相多组元系统,求出了平均射程的一般理论公式,将其用于植物种粒和微生物中。以30keV的N 注入水稻种子和100keV的As 注入微生物细胞为例,计算了平均穿透深度,结果与实验资料一致。指出抽真空过程中水分蒸发及离子注入时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对植物种子结构的动态影响,可使穿透深度大大加大。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对泥鳅养殖池塘水水质的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养殖水体中施加一定浓度梯度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 Cohns),测定了水化学指标并观察泥鳅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够稳定养殖水体的pH值,对CODMn、TN和NO3--N降解极为显著,其降解速率分别为1.2、0.24和2.7g·L-1·d-1,TP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当菌液浓度大于149mL·L-1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停食后的泥鳅体重变化减小,因此,枯草芽孢杆菌对泥鳅养殖池塘水水质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TAT3在肝癌细胞SK-Hep1对sorafenib抗性中的作用,并探讨STAT3基因沉默在增强sorafenib肝癌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于shRNA的基因沉默技术在肝癌细胞SKHep1中敲减STAT3;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与对sorafenib的敏感性;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TAT3、p-STAT3(Y705)、p-STAT3(S727)以及其下游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STAT3敲减的细胞株SK-Hep1-sh STAT3。该细胞中STAT3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Sorafenib的处理下调了STAT3的磷酸化水平及其下游蛋白Mcl-1和Cyclin D1的表达。STAT3基因敲减的SK-Hep1细胞,对sorafenib的敏感性增强。结论:基于shRNA的STAT3基因沉默能明显抑制SK-Hep1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对sorafenib的敏感性,有望成为提高sorafenib抗肝癌疗效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ree laboratory-scale water pipe systems were set up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dding two levels of acetic acid (10 and 50
μg acetate eq-C l−1) on the bacterial regrowth in water pipes. The results of the water pipe test showed that nearly all carbon in the acetic
acid could be readily utilized by bacteria and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biomass concentration. The maximum 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s in biofilm were equal to 3.5 × 104, 8.9 × 105 and 2.9 × 107 c.f.u. cm−2 while the maximum 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s of free bacteria were equal to 1.2 × 103, 5.0 × 103 and 6.8 × 104 c.f.u. ml−1 for the blank and with addition of 10 and 50 μg acetate eq-C l−1.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addition of acetic acid to drinking water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drinking water and bacterial regrowth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This effect is enhanced with addition of high-level
acetic acid. Batch tests were also conducted using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Taiwanese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bacterial regrowth potentials of the blank were equal to 4.3 × 103, 1.5 × 104, 4.9 × 104 and 7.5 × 104 c.f.u. ml−1 for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reatment plant effluent, commercial area, mixed area, and residential area,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logical stability of drinking water is the highest in treatment plant effluent, followed
by distributed water of the commercial area, distributed water of the mixed area, and then the distributed water of residential
area. 相似文献
19.
以黄河三角洲潮间带盐地碱蓬种子生成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盐地碱蓬生长与根系边缘细胞的影响。盐地碱蓬的第一个边缘细胞几乎与根尖同步产生,当根长达到13mm时,边缘细胞数目达到最大值。NaCl胁迫抑制边缘细胞的活性,但低浓度的NaCl处理增加边缘细胞的数目。低浓度NaCl处理时果胶甲基酯酶(PME)的活性比对照有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浓度NaCl可以增加盐地碱蓬根内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NaCl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都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盐地碱蓬至少部分通过增加调控活性氧(ROS)水平增加PME活性及根系边缘细胞数目来抵抗NaCl胁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