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料粮需求的增长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玉米增产有限、进口受限的情况下,开发大麦的饲用价值,使其成为玉米的补充,是缓解我国饲料粮短缺的可行方法。大麦的饲用价值高,是养殖家畜家禽的优质饲料,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大麦未能获得规模化利用,主要原因在于大麦种植缺乏相关政策支持、饲料应用研究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以及缺少质量管理。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以来,先后利用荧光和 Giemsa 分带技术研究了栽培大麦与野生大麦染色体的带型,使大麦染色体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但是,大麦染色体分带远不如黑麦那么容易,尚存在一系列技术上的困难,突出表现在大麦分带的可重复性比较低,显带效果较差。本文就我国栽培大麦染色体带型和如何提高大麦染色体分带的效果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邵启全  李长森  巴桑次仁 《遗传》1975,2(2):123-128
       文报道了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有二棱野生大麦。它有广大的分布地区。形态学鉴定,证明它们分属于二棱野生大麦的三个基本变种。还证明六棱野生大麦有广泛的分布地区和物种的多形性。a次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有六棱瓶形野生大麦,此外还有一些野生大麦的中间类型分布在这一地区。       细胞学鉴定证明上述野生大麦类型染色体组型的第一对最长染色体的一端携带小随体,属a,a,型。       有些野生大麦具有抗病、丰产、优质的特点,可作为育种家的珍贵原始材料。       根据上述实际资料认为二棱野生大麦、瓶形野生大麦和六楼野生大麦是野生大麦由野生向栽培方向进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进化阶段。这些类型全部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说明我国是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久前宣布,将允许大麦类食品包装上标明此类食品能减少患冠心病的风险。他们在发布的公报中说,人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整体胆固醇水平偏高,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食物中加入适量的大麦以及大麦制品,将有助  相似文献   

5.
栽培大麦的起源与进化——我国西藏和川西的野生大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有二稜野生大麦。它有广大的分布地区。形态学鉴定,证明它们分属于二稜野生大麦的三个基本变种。还证明六稜野生大麦有广泛的分布地区和物种的多形性。首次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有六稜瓶形野生大麦,此外还有一些野生大麦的中间类型分布在这一地区。 细胞学鉴定证明上述野生大麦类型染色体组型的第一对最长染色体的一端携带小随体,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麦产业发展现状和遗传育种研究重点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啤酒和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本文就我国大麦的市场潜力、生产现状和育种技术,与国外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了我国提升大麦遗传育种技术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我国大麦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领域,并就加强大麦遗传育种研究的实施措施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糯大麦与非糯大麦颖果发育的差异,该研究以糯大麦代表性品种(‘白青稞’、‘甘垦5号’)和非糯大麦代表性品种(‘扬农啤10号’和‘苏裸麦1号’)为材料,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组织化学染色、树脂半薄切片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方法,比较研究了糯大麦与非糯大麦颖果及其胚乳淀粉体发育的过程。结果显示:(1)糯大麦和非糯大麦颖果的形态变化,以及鲜、干重和含水率等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生长曲线均呈"S"型。(2)两类大麦颖果胚乳和果皮的I2/KI染色结果不同,糯大麦胚乳的I2/KI染色结果为红褐色,其果皮被染为蓝黑色,而非糯大麦胚乳和果皮均被I2/KI染成蓝黑色,表明糯大麦和非糯大麦的颖果果皮里直链淀粉含量都较高,且糯大麦胚乳内以支链淀粉为主,而非糯大麦的胚乳内以直链淀粉为主。(3)糯大麦胚乳淀粉体的出现时间早于非糯大麦,且其中小淀粉体的比例高于非糯大麦,淀粉体充实状况也好于非糯大麦。(4)与非糯大麦相比,糯大麦表观直链淀粉以及总淀粉含量较低,但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研究表明,糯大麦颖果生长规律与非糯大麦类似,但内含物淀粉的积累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8.
朱琳  刘仙俊 《遗传》2011,(6):635
由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的"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1年四川科研生产考察会议",于2011年4月25日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隆重召开。来自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RAPD标记分析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RAPD标记对19份西藏近缘野生大麦材料、33份我国不同省市的地方品种以及8份国外引进大麦品种共6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材料间遗传差异明显.32个RAPD引物中,有25个引物(占78.13%)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另外7个引物能扩增出1~3条清晰但无多态性的条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8条多态性带,平均为3.72条.32个引物共产生119条DNA片段,其中8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PPB)为73.11%,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434;每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304;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757~0.981,平均值为0.871.19份来源于西藏的近缘野生大麦材料间GS值变幅为0.818~0.969,平均为0.892;33份我国栽培大麦地方品种间的GS值变化范围为0.783~0.981,平均为0.879;8份分别来自8个国家的栽培大麦品种间的GS值变幅为0.820~0.956,平均为0.882.根据RAPD标记分析的结果,对60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在平均GS值0.871水平上60份大麦材料可聚为5类,聚类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材料的地理分布关系,但某些相同地理来源的材料也较分散地分布在整个聚类树中.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栽培大麦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世界栽培大麦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与近缘野生大麦的核型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核型分析表明,各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都是2n=14,x=7,核型都基本相似。但在第1号染色体的臂比上,从二稜野生大麦到六稜野生大麦再到栽培大麦有一个从非等臂到等臂的发展趋势,还有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随体,栽培大麦显著大于各野生大麦。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栽培大麦的酶谱与六稜野生大麦的很相似,而与二稜野生大麦的差异显著。以上说明,青藏高原近缘野生大麦与栽培大麦的亲缘关系密切,其中六稜野生大麦比二稜野生大麦更接近于栽培大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栽培大麦的起源与进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论述在中国青藏高原发现的野生二稜大麦的分布、生态、形态、遗传及其与栽培大麦的进化关系。对青藏野生二稜大麦的春性(Sh2)、小穗轴长毛(S)的遗传研究证明,它与中东的野生二稜大麦有区别,而与中国栽培大麦很近似,表明它是中国栽培大麦的祖先。根据穗轴碎性、侧小穗柄长短和外稃顶端形状的遗传研究证明,中国现代栽培大麦是由野生二稜大麦经若干过渡类型进化而来的。从考古、语言、宗教、民族传统和藏、汉、羌民族发展历史的研究,论证了中国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已在青海的黄河上游开始栽培大麦。  相似文献   

12.
一、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ts简称BSMV) 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命名委员会第四次报告归属于大麦病毒组。这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分布,由于种子能传毒,随着世界性种质资源的流通,BSMV传遍各大洲,一度严重影响世界大麦的产量。在Montana由于此病害从1953—1970年造成三千万美元的损失;1955年仅在Montana和North Dakota就使大麦减产25—30%。在我国新疆各地良种繁殖场上看小麦普遍发明有BSMV侵染,用酶联免疫血清分析法检测新  相似文献   

13.
有色大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色大麦是一类珍贵的大麦种质资源,主要由不同色素沉积在大麦种子的果皮和糊粉层内而形成。有色大麦富含天然色素,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钙、硒等矿质元素,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可作为生产营养保健品的原料,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业,还可用于化妆品行业制造防晒膏和染发剂等。有色大麦主要分蓝、紫和黑3种颜色,不同颜色大麦的花色苷组成成分及含量有所不同。研究认为,黑色大麦主要受显性基因Blp控制,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HL上;紫色大麦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Pre1和Pre2),位于染色体2HL上,而蓝色大麦由5对显性互补的等位基因控制(Blx1、Blx2、Blx3、Blx4和Blx5),分别位于染色体4HL和7HL上。  相似文献   

14.
大麦被导入了新基因,其中包括一个可使之免得最严重的病毒病的基因。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植物生物学系的Peggy G.Lemaux称,全世界的科学家尝试培育遗传工程大麦已奋斗五年多了。Lemaux及其同事Yuechun Wan在Plant Rhysiology 1月刊上发表了首篇描述此成功技术的文章。 Lemaux说:“此项新技术为向大麦中插入其它有用基因辅平了道路,这样可使大麦抗病、产生更富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奇台综合试验站为例,构建农业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测算了该试验站选育的代表性品种新啤8号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具有高产、稳产等优良性状且符合部颁生产优质麦芽标准的新啤8号的投入产出比为4.27,具有较好的投入产出效率,在育种方面较为成功,但在推广乃至大麦产业发展环境方面仍然面临较大的瓶颈与不足,需要新疆奇台综合试验站乃至整个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加以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大麦胶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Hayman等人的双列分析系统对籽粒大麦胶含量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大麦胶含量的基因系统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大麦胶含量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加性效应起着主要的作用,也存在显性效应,而上位效应不明显。显性方向不十分一致,但总的趋势是低大麦胶含量为部分显性。环境对大麦胶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大麦胶含量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P<0.01);与株高呈弱正相关(P<0.05);而与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无相关。  相似文献   

17.
西藏近缘野生大麦主要营养品质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22份西藏近缘野生大麦种质资源的主要营养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了解了其籽粒的蛋白质、赖氨酸、总淀粉的含量状况,筛选出一批高蛋白质、高赖氨酸的优质资源,为我国大麦优质育种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同野生型大麦相比,突变大麦光系统Ⅱ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含量明显降低,其多肽组分也发生了变化;26kD的多肽缺失,24kD、27kD和30kD多肽含量减少。RNA印迹杂交结果表明突变大麦中cab基因的表达与野生大麦基本一致。说明突变大麦中LHCII多肽的缺乏不是在转录水平引起的障碍,而很可能是受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突变大麦叶绿体的内膜系统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基粒较少,类囊体膜的垛叠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这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新疆从小麦上分离到的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可以侵染大麦、小麦、玉米等重要粮食作物。主要以带毒种子传播病毒。大麦、小麦种子带毒率达70%以上。BSMV曾一度使世界主要的大麦产区减产25~30%,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病毒。从预防病害流行和探索该种子传RNA病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可  相似文献   

20.
同野生型大麦相比,突变大麦光系统II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含量明显降低,其多肽组分也发生了变化:26kD的多肽缺失,24kD、27kD和30kD多肽含量减少。RNA印迹杂交结果表明突变大麦中cab基因的表达与野生大麦基本一致,说明突变大麦中LHCI多肽的缺乏不是在转录水平引起的障碍,而很可能是受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突变大麦叶绿体的内膜系统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基粒较少,类囊体膜的垛叠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可能与26kD多肽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