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探讨曲克芦丁联合胞磷胆碱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本研究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克芦丁和胞磷胆碱。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曲克芦丁+胞磷胆碱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TTC染色评价大鼠脑梗死体积。Nissl染色评价大鼠海马区的组织形态。TUNEL染色评价大鼠海马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查海马组织中TGF-β2、VEGF-A和CD34的蛋白表达。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曲克芦丁+胞磷胆碱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降低,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曲克芦丁+胞磷胆碱组大鼠的梗塞体积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曲克芦丁+胞磷胆碱组的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曲克芦丁+胞磷胆碱组的TGF-β2、VEGF-A和CD34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本研究表明,曲克芦丁联合胞磷胆碱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和动物模型的认知功能。2种药物组合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弱脑组织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曲克芦丁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方法:以乳糖、微晶纤维素和甘露醇为填充剂,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处方,采用直接压片工艺制备,以崩解时限和口感为指标考察其质量。结果:成功制备100片曲克芦丁口腔崩解片,其最佳处方见表2.制剂产品在30s内完全崩解。结论:采用直接压片成功制备口腔崩解片,工艺简单,质量符合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曲克芦丁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确认曲克芦丁注射液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专属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H无菌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含供试品的各滤筒中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并与各对照组中相应的菌落生长情况相似,供试品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均无菌生长。由此说明,在此检验条件和检验量下,供试品不存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因此,可照此检查法和检查条件进行曲克芦丁注射液的无菌检查。三批供试品无菌检查符合规定。结论:经方法学验证,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曲克芦丁注射液的无菌检查,可有效检测样品无菌情况,为控制产品质量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4.
曲克芦丁注射液治疗蝮蛇咬伤肢体肿胀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卫东 《蛇志》2005,17(3):163-164
毒蛇咬伤是农村地区及野外作业者常见急诊病因之一。随着蛇伤防治知识的大力宣传及抗蛇毒血清的应用,蛇伤致死率已明显降低。而由于蛇伤引起的肢体肿胀则成为临床后期治疗的主要问题,我院于2004年5月-2004年9月采用曲克芦丁注射液治疗蝮蛇咬伤肢体肿胀3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槲皮素3-O-糖苷是一类重要的槲皮素糖苷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其代表性化合物芦丁和曲克芦丁已被开发成临床用药。由此可见,槲皮素3-O-糖苷已经成为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较低的生物利用度限制了槲皮素3-O-糖苷在食品、制药等行业中更广泛地应用。为提高这些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选择性酰基化修饰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而生物酶法则是获得槲皮素3-O-糖苷酯类衍生物的重要方法。文中介绍了酰基化槲皮素3-O-糖苷的酶促合成方法,重点综述了4种能执行体外酶促酰化的工具酶(酰基转移酶、脂肪酶、蛋白酶、酯酶)和全细胞生物催化剂在槲皮素3-O-糖苷酯的酶促合成中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酰基化修饰对槲皮素3-O-糖苷生物活性的影响。此外,还针对槲皮素3-O-糖苷酯的高效合成方法和修饰位点多样化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槲皮素3-O-糖苷类药物的结构修饰、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芦丁脂肪酸酯对Fe~(2+)诱导的卵磷脂氧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酯化反应将一定长度的烃基链引入黄酮糖苷分子中可以提高糖苷的抗氧化活性。本文以反映脂质氧化修饰程度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的含量为监测指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对比研究了三种新合成的芦丁脂肪酸酯——芦丁硬脂酸酯、芦丁月桂酸酯、芦丁正己酸酯及芦丁对Fe^2+介导的卵磷脂氧化修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芦丁脂肪酸酯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芦丁月桂酸酯和芦丁正己酸酯的抗氧化活性均明显优于芦丁,其中芦丁正己酸酯具有最好的抗氧化活性。在芦丁分子中引入适宜长度的短烃基链可以改善其亲水亲脂平衡从而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芦丁铬配合物,通过UV、IR和TG-DTA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主要对芦丁铬配合物及组合物(芦丁铬+鱼腥草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丁铬和鱼腥草提取物联合抑菌有增效作用,其抑菌效果均优于芦丁、芦丁铬配合物、鱼腥草、芦丁和鱼腥草组合物;同时抑菌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在p H为6时,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槐米芦丁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芦丁作为槐米中黄酮类活性成分的主要代表近年来已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简述芦丁的来源、用途、性质的基础上,重点对从槐米原料中提取纯化芦丁的不同方法与技术进行了述评,提出了芦丁提取应注意的问题,为工业化生产和实验室提取芦丁提供了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芦丁在碱溶液中,与氧化锗反应生成芦丁锗;通过UV、IR、1H NMR,确定了锗离子与芦丁的螯合位置;通过差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中结晶水的数量和锗的含量;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抗氧化性实验,测定了芦丁锗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芦丁锗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肺癌SPC-A-1细胞及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均没有抗肿瘤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显示,芦丁锗较芦丁具有更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提取条件对苦荞籽粒中芦丁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苦荞籽粒中芦丁含量的影响,经HPLC分析,浓度高于40%(v/v)的乙醇对芦丁降解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90%乙醇的抑制作用最强。苦荞粉与水接触的时间强烈影响芦丁的含量.接触1min芦丁含量迅速由原来的79.72%下降到32.21%,即约60%的芦丁被降解。在pH1.0~11.0范围内.芦丁降解酶具有很强的抗酸碱性。当温度大于60℃时.芦丁降解酶开始缓慢失活,芦丁得以较好保存.高于70℃时芦丁保存率更高;当温度为90℃,芦丁保存率约为对照值的80%。该研究结果对于苦荞芦丁的提取和苦荞食品的加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楠楠  蒋水星 《生物资源》2018,40(4):371-376
以大枣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芦丁,以芦丁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影响大枣芦丁得率的若干因素:液料比、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mL∶g)、乙醇浓度60%、浸提时间3.0 h、浸提温度70℃,此条件下大枣芦丁得率为2.16%;大枣芦丁粗提物中芦丁含量为8.57%。对芦丁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大枣芦丁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5μg/mL的大枣芦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到58.80%,25μg/mL的芦丁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49.80%,本研究对芦丁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芦丁对绿豆幼苗营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IA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植物体内的天然黄酮芦丁和吲哚乙酸(IAA)对绿豆幼苗营养生长的影响并测定胚轴中的芦丁和IAA含量.光照条件下芦丁(60μg/mL以下)处理对绿豆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表现为胚轴和主根伸长加快、侧根数目增多、鲜重或干重增加;而光照条件下更高浓度芦丁(80μg/mL以上)处理及黑暗条件下芦丁(20~100μg/mL)处理对绿豆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当培养基中的芦丁浓度为60~80 μg/mL时,光照下的幼苗比暗处理的幼苗在胚轴中积累更多的芦丁;而芦丁浓度为40μg/mL以下和接近100μg/mL时幼苗在光照下累积的芦丁较暗处理的幼苗更少.0.1μg/mL以上的IAA促进芦丁的累积而进一步抑制幼苗胚轴和主根的伸长.当培养基中含有40 μg/mL的芦丁和0.5μg/mL的IAA时,胚轴中累积的芦丁达到高峰.芦丁降低黄化幼苗内源性IAA在胚轴中的累积,并抑制幼苗对IAA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苦荞是重要的小杂粮作物之一,营养物质丰富,是天然芦丁的重要来源。突破苦荞育种难题,创制苦荞新种质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面。本试验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构建了黑丰1号苦荞突变体库,明确了当EMS浓度为1.2%时,诱变效果较好。通过对M1突变株表型观察统计,共获得叶色、叶型、株型、粒型变异单株102株,突变率为3.85%;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1000株M3材料,获得高芦丁含量突变株系2个和低芦丁突变体株系5个;qRT-PCR对芦丁含量突变体株系中芦丁代谢关键酶基因(CHS、F3H、4CL、FLS、UFGT)进行表达量分析,发现不同株系中上述基因的表达量与芦丁含量相关性不明显,但个别基因如FtFLS基因表达量在高芦丁含量突变体中达到对照的4.55倍。通过突变体的筛选丰富了苦荞基因资源,创新了苦荞新种质,也为苦荞芦丁代谢的分子基础研究提供了材料保证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芦丁降解酶催化芦丁降解为水溶性降低的槲皮素,是形成苦荞苦味的主要因素。研究以榆6-21苦荞籽粒粉为材料,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疏水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芦丁降解酶,SDS-PAGE显示纯化的芦丁降解酶为分子量66 kDa的单一条带。芦丁降解酶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50℃。对其催化特性研究表明,该酶的K_m值为0.27 mmol/L,V_(max)值为39.68 U/mg。Cu~(2+)、Zn~(2+)、Mn~(2+)和EDTA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纯化的芦丁降解酶可耐受50%(V/V)的甲醇。Edman降解法测定其N端序列为TVSRSSFPDGFLFGL。MALDI-TOF-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二级质谱获得了其15个内肽序列。该研究为从转录组数据中确定芦丁降解酶的候选基因及深入研究芦丁降解酶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芦丁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芦丁与HSA相互作用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性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荧光特性,研究了芦丁与HSA结合作用。结果表明,芦丁在紫外区有三个特征的吸收峰(264.0、285.5及354.5nm)、在330~300 nm及300~230 nm处显示圆二色性,HSA引起芦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波峰红移;芦丁与HSA相互作用后,不引起HSA二级结构的改变,但对其三级结构有影响,同时对HSA荧光激发及发生光谱最大峰位及幅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戈宝麻叶中芦丁,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戈宝麻叶中芦丁含量,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新疆戈宝麻叶中芦丁的提取工艺,提高芦丁得率。在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建立芦丁得率的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单因素效应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响应面法优化后芦丁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提取时间为2.080 h、料液比为1∶14.866 (g∶mL)、提取3次、提取温度为60℃、乙醇浓度为86.189%,在此工艺条件下戈宝麻中芦丁理论得率为0.685%,实际结果得率为0.677%,与模型预测值吻合度高,说明该模型切实可靠,为戈宝麻叶中芦丁的加工利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芦丁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芦丁使胃蛋白酶的紫外吸收差谱迅速增强,特征荧光峰产生静态淬灭,并求得芦丁与胃蛋白酶作用的形成常数。  相似文献   

18.
芦丁-锗配合物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丁是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天然多羟基黄酮苷,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度法考察了芦丁与锗离子的配位作用,并研究了芦丁-锗配合物清除超氧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作用。结果显示在KH2PO4-NaOH(pH6.70)的缓冲液中,芦丁与锗离子能形成1:1的配合物,其K稳=10^7.46,同时配合物显示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一枝黄花中芦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一枝黄花的替代性。方法:采用HPLC法比较芦丁的含量。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比市售中药一枝黄花中的芦丁含量高,与现采一枝黄花几乎无差别。结论: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一枝黄花中芦丁的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根据种曲克孢子数、成曲蛋白酶活力及发酵酱醅的氨基酸态氮含量3个指标,对生产中使用菌种米曲霉进行了筛选,得到高产菌株米曲霉3号,蛋白酶活力提高42.69%,发酵酱醅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了2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