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栀子黄色素为原料,对其水解反应制备藏红花酸及其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经碱水解法制备藏红花酸的最佳条件为:KOH溶液10%、温度为60℃、反应时间120 min,水解所得藏红花酸通过甲醇除杂,重结晶后,所得结晶其mp.、uv与文献报道一致,其质谱的诱导碰撞解离技术获得碎片裂解信息均表明所得到的结晶为藏红花酸,经HPLC检测纯度达到98.43%,得率为8.42%。  相似文献   

2.
珊瑚状灵芝制备饮料研究技术的应用蔡敬民蔡荟梅朱本堂(合肥联合大学化工系,合肥230022)灵芝是木腐性大型真菌,在真菌分类中属于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灵芝属。灵芝按色泽分有红芝、黑芝、白芝、黄芝、紫芝等。按形状可分成带盖灵芝和珊瑚状灵芝。自古以来,灵...  相似文献   

3.
从栀子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多糖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栀子细胞培养物多糖的提取、纯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是80℃下的碱性水中浸提2h,加水量为50倍,醇析用乙醇的浓度为70%-80%,蛋白质去除过程中氯仿/正丁醇(V/V),样品/氯仿-正丁醇(V/V)分别为1:0.4和1:0.24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栀子黄色素的醇提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栀子黄色素乙醇提取工艺。乙醇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0%、液固比8:1、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2次、每次1h。在此条件下,栀子黄色素、栀子苷和总三萜酸的提取率分别为1.32、110.76和94.91mg/g。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深层发酵工艺研究及功能性食品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玉米,麸皮,糖蜜等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以金针菇(Flammulina valutipes)。灵芝(Ganoderma lulidum),香菇(Lenti-nus edodes)为菌种,采用4因素(pH,时间,装料量,接种量)7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案,进行摇瓶液体发酵工艺研究,筛选出各自的PH,时间,装料量,接种量分别为6.0,180ml,156h,3.5ml,22-24℃;4.5,160ml,168h,5.0ml,26-28℃;5.5,160ml,180h,5.0ml,24-26℃,摇床转速为140-170r/min,菌丝体和发酵液经综合处理后调配制成饮料,口服液等六种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6.
栀子黄色素的提制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植物的果实中,采用水浸提、醇沉淀的萃取工艺,经真空蒸发浓缩和喷雾干燥生产的安全性商、着色力强、色泽鲜艳、稳定性好、而且应用范围广、成本较低的天然黄色素,是食品工业上良好的着色剂。  相似文献   

7.
火棘饮料酿制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以栀子苷粗提取物为原料,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栀子苷,溶剂系统为A:乙酸乙酯∶正丁醇∶水(2∶1.5∶3)和B∶正丁醇∶水(1∶1),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为2.0 mL/min,转速为850 r/min,温度控制在25℃,纯度用HPLC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溶剂系统A和B进行HSCCC制备栀子苷,使栀子苷含量从50.75%(HPLC)分别提高至86.6%和91.8%,回收率分别为81.36%和78.12%.  相似文献   

9.
核酸疫苗是指被用作疫苗的带有编码外源蛋白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它能较安全地表达目的蛋白,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一类生物制品。研究核酸疫苗的制备工艺,对于规模化生产成本低、免疫效果好的疫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核酸疫苗规模化生产工艺的流程主要包括核酸疫苗的构建、工程菌的发酵、菌体裂解、分离纯化及产品检验等关键环节,而每个环节对核酸疫苗的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胸腺素的两种制备工艺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筛选神农蛇药酒制备工艺。方法以总固体物得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浸渍溶剂用量、浸润时间和搅拌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神农蛇药酒的提取工艺。结果将处方药材切成段,加入一定浓度白酒适量,置于密闭容器中在室温下浸渍30天,过滤,收集滤液,为最优化工艺。结论利用优化提取工艺条件能保证制剂总固体物率的量。  相似文献   

12.
优选芍甘颗粒的提取工艺及制备工艺。方法:正交试验法,以芍药苷及出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从吸湿率、粒度、含水量、溶化性等多指标综合考察各种赋形剂,优选赋形剂及配伍比例制备颗粒剂。结果:最佳工艺为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浓缩、干燥后,与糊精(5:1)与甜蜜素(1:0.02)混匀,乙醇(95%)润湿制粒。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黄酮干浸膏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杏叶黄酮干浸膏的制备工艺研究张卫明,王红,赵伯涛(内贸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目前,国际市场银杏叶活性物质制品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0亿美元,其中银杏叶黄酮制剂年销售量突破10亿美元,尽管如此,仍缺口较大,供不应求[1,2,3]。欧美及日本对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大枣泡腾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枸橼酸、碳酸氢钠为泡腾剂,用PEG 6000包裹碳酸氢钠,对大枣泡腾颗粒剂的辅料配比进行筛选。结果:PEG 6000与碳酸氢钠的比例为2∶1,枸橼酸与碳酸氢钠的比例为1.2∶1,制备的大枣泡腾颗粒崩解迅速,溶液澄清,无沉淀,口感良好。结论:大枣泡腾颗粒的研制为大枣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低聚糖(functional oligosaccharides)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一类寡糖,具有低热量、抗龋齿、抗肿瘤、防治糖尿病、防止腹泻和便秘等生理作用。因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特性,可作为甜食配料,但人体肠道内不具备分解消化功能性低聚糖的酶系统,所以不被人体胃酸、胃酶降解,不在小肠吸收,直接进入大肠内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一类优良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故又名双歧因子。功能性低聚糖包括水苏糖、棉子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和低聚异麦芽糖等。近年来,国外上市品种有10多种,生产批量较大,我国自1996年开始才有批量生产,主要以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和大豆低聚糖为主。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的功能性低聚糖及生产工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栀子色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栀子果中可提制出黄色、蓝色、天蓝色、红色等色素。本文详尽评述了栀子黄和栀子蓝的提制和纯化分离的各种技术,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苦荞总黄酮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对苦荞提取物与大豆磷脂形成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技术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并测定复合物在正辛醇和不同pH水溶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反应溶剂,提取物的浓度为1 mg/mL,提取物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2,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24 h。与原提取物比较,磷脂复合物中总黄酮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有了显著的提高。按照该制备工艺制备的复合物复合率达到80%以上,同时结果表明磷脂复合物明显改善了苦荞总黄酮的脂溶性。  相似文献   

18.
火棘(pyracantha)属蔷薇科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至欧洲南部,在我国则主要产于南方各省区,是一种储量十分丰富而尚未开发的野生植物资源。研究表明,火棘果中各种营养成份丰富,其中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V_C、V_B族、V_K、K、Ca、P、Zn、蛋  相似文献   

19.
栀子蓝色素的发酵及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宇佐美曲霉AS3.758为发酵菌株、栀子黄废液为原料,以液态发酵方式生产栀子蓝色素,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栀子蓝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为:培养温度为29%、发酵液pH为6.5、发酵培养时间为36h,发酵结束后经水解、过滤,滤液中加入谷氨酸钠,反应后得栀子蓝色素液,转化率达98.43%。色素液经D301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再用1.0mol/L盐酸洗脱,洗脱液经低温干燥得到的栀子蓝色素,色价E1cm ^1%(590nm)达55.6。  相似文献   

20.
替米沙坦薄膜衣片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替沙坦薄膜衣片的处方筛选与包衣工艺控制参数。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替米沙坦片的优化处方与包衣过程中控制参数。结果:优选后的替米沙坦处方为为每1000片加入替米沙坦40g,填充剂山梨醇95g,表面活性剂葡甲胺12g,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15g和润滑剂硬脂酸镁2.0g;包衣过程中16%欧巴代Y-1—7000浆以160g/min的流量在片床温度60℃下包薄膜衣,片增重控制在1.5%。3,0%。结论:替米沙坦片生产工艺合理、重现性好,产品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