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利用气调技术贮藏鲜人参的研究近年来已有一些报道但对决定其气调贮藏指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最低和最高忍耐点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结合小包装、限气人参保鲜试验工作,我们研究了氧水平对密闭系统中贮藏鲜人参呼吸作用的影响.为有效地实施鲜参气调贮藏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鲜切果蔬因其新鲜、营养和方便的优点而日益受到消费者喜爱,但鲜切果蔬在经过清洗、去皮、切分等工序后,其产品组织结构受到损伤,从而导致组织褐变、微生物侵染及营养损失等问题的出现,严重缩短了鲜切产品的货架期。因此,对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领域的热点。本综述简述了1-甲基环丙烯、壳聚糖和臭氧,这3种化学保鲜方法在鲜切果蔬中的研究现状,期待能为鲜切果蔬保鲜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优化最佳的鲜切香菇加工技术,延长鲜切香菇产品的货架期,为扩大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设计了3种香菇清洗工艺以及3种气调保鲜方法,利用感官、气味和理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清洗保鲜效果。经过无菌水、次氯酸钠溶液以及未经清洗3种处理方式加工的鲜切香菇产品在低温储藏120h时,其表面微生物数量发生较大的变化,无菌水清洗处理组微生物总量达到4.68×103CFU/g,而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组和未经清洗的处理组的微生物含量分别为4.15×103CFU/g和3.05×103CFU/g。对3种气调比例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未清洗+T1(15% CO2、5% O2、80% N2)处理组的香菇切片品质保存最好,在第12天时其多糖、蛋白质含量、抗坏血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达到最高,分别为70.32mg/g、131.19mg/g、16.46mg/100g、1 272.57μg/g和73.02mmol/g;其总酚含量最低,为2 133.88μg/g。通过电子鼻检测以及主成分分析(PCA)发现多种工艺组合中,未清洗+T1处理组的香菇切片在储藏期12d内气味变化最小,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合。综上所述,未清洗+T1气体比例处理组是适宜鲜切香菇加工以及保鲜的优势工艺,通过此方法可使鲜切香菇的货架期从6d延长至12d,对工厂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参棚透光率与西洋参叶片净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洋参叶片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及其日变型均随参棚透光率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4年生西洋参叶片在12%、30%、42%3种透光率下(气温29.0℃左右),光饱和点分别为171.0、323.0和429.0μmol·m-2·s-1,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6.54mg·dm-2·h-1(CO2),出现在透光率为30%的参棚下;3年生西洋参在透光率不超过25.8%的参棚下,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透光率大于25.8%时,呈双峰型,参叶“光合午休”现象明显.单相关分析表明,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影响西洋参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参叶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参棚透光率对西洋参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参棚透光率与西洋参叶片净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洋参叶片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及其日变型均随参棚透光率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4年生西洋参叶片在12%、30%、42%3种透光率下(气温29.0℃左右),光饱和点分别为171.0、323.0和429.0μmol·m^-2·s^-1,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6.54mg·dm^-2·h^-1(CO2),出现在透光率为30%的参棚下;3年生西洋参在透光率不超过25.8%的参棚下,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透光率大于25.8%时,呈双峰型,参叶“光合午休”现象明显.单相关分析表明,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影响西洋参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参叶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云南丽江人参、西洋参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与吉林人参及西洋参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地人参、西洋参的总氨基酸含量稍有差异,但碱性、中性、酸性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所占百分比的高低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改进鲜切红芋的保鲜技术,开发天然安全的新型保鲜剂,将芳香植物精油提取物香芹酚配制成微乳液,对鲜切红芋进行保鲜处理,通过测定红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判断香芹酚微乳液对鲜切红芋的抑菌保鲜效果。结果表明,0.7%香芹酚微乳液在鲜切红芋贮藏期间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生长,抑制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延缓营养物质(可溶性固形物、淀粉)损失,使其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延长保鲜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斑马鱼模型和动态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西洋参抗缺氧(hypoxia)的作用及潜在靶点。以AB系斑马鱼为实验动物,无水硫酸钠为造模剂诱导形成斑马鱼幼鱼缺氧模型,综合评价西洋参的抗缺氧作用。借助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西洋参活性成分以及缺氧相关共有靶点;并使用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作用网络图,寻找西洋参抗缺氧可能的潜在靶点;利用动态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和稳定性。斑马鱼体内实验显示,西洋参提取物可明显增加斑马鱼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率,减轻因缺氧导致的神经行为状态(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相关。共筛选获得西洋参7个潜在活性成分和5个抗缺氧潜在靶点;动态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西洋参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之间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其中TNF、HSP90AA1与活性成分稳定结合,可能为西洋参抗缺氧的关键潜在靶点。综上,本实验建立的斑马鱼幼鱼抗缺氧模型可以快速简便地评价西洋参样品的抗缺氧活性,动态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该作用可能通过TNF以及HSP90AA1等靶点发挥作用,为后续西洋参抗缺氧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洋参高频体胚发生及再生植株开花的激素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原产加拿大及美国东部,为珍贵药用植物,在我国引种成功后,东北各省已有大面积种植,但每年用种均需从国外进口。目前,西洋参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普遍存在周期长,植株再生率低等问题,它限制了西洋参组织培养在生产和育种上的应用。我们以西洋参成熟种胚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通过调节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及其配比,初步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  相似文献   

10.
西洋参(Panax guinguefolius)是闻名世界的珍贵药用植物,又名北美人参、美国参、花旗参、洋参、广东参和我国人参同属,为五加科植物。其属名“Panax”一词在古代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是“能医治百病之草”的意思。它在我国医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65年刊行的《本草纲目拾遗》见有记载,根据我国中医学家的长期临床观察,西洋参与我国人参药性不同,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之温补者,都可以此代之”。根据现代药理化的研究,证明西洋人参和中国人参在医疗价值上有关性和差异性,是两种不能互相代替的补  相似文献   

11.
《生命世界》2009,(10):34-37
西洋参又名花旗参,是生长于北美原始森林之中的古老植物,具有活化石之称。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把西洋参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进行食用,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西洋参自清朝康熙年间传入中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中医临床验证,西洋参为名贵药材,主要成份是西洋参皂甙,并含有多种氨基酸、糖类、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2.
《植物杂志》2009,(10):34-37
西洋参又名花旗参,是生长于北美原始森林之中的古老植物,具有活化石之称。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把西洋参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进行食用,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西洋参自清朝康熙年间传入中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中医临床验证,西洋参为名贵药材,主要成份是西洋参皂甙,并含有多种氨基酸、糖类、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野生西洋参是美国首屈一指的药用植物,大约在18世纪末期北美人对其进行掠夺性采挖,导致其资源骤然下降。由于野生西洋参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不能以栽培西洋参所替代,所以"野生模拟"森林播种西洋参的方法应运而生,使其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与林下山参类似,林下西洋山参可以作为野生西洋参的替代品。依据国内外学者对野生西洋参的研究报道,本文从野生西洋参的起源、外界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野生西洋参的鉴别、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5个方面做一综述,为其替代品—林下西洋山参的进一步研究与深入开发提供参考与对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西洋参生育的生态环境及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探讨了辽东地区引种栽培西洋参的可能性,利用气候生态因子,采用模糊相似优选比方法,确定了辽东地区引种扩种西洋参的适宜气候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15.
以木醋液为保鲜液,对鲜切麝香百合进行瓶插保鲜的结果表明:木醋液能增强麝香百合吸收保鲜液的能力,延长其盛花期和瓶插寿命,增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麝香百合瓶插期间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其衰老,其中以3.4g&#183;L^-1木醋液对鲜切百合的保鲜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6.
毕伯钧 《生态学报》1984,4(4):364-371
本文根据西洋参生育的生态环境及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探讨了辽东地区引种栽培西洋参的可能性,利用气候生态因子,采用模糊相似优选比方法,确定了辽东地区引种扩种西洋参的适宜气候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果蔬保鲜技术发展迅速,寻求一种更安全、高效的生物保鲜剂成为食品保鲜领域的研究趋势。本文介绍了生物保鲜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三类主要生物保鲜技术在果蔬防腐中的应用,包括利用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保鲜、天然提取物的保鲜以及基因工程保鲜技术;最后讨论了各种生物保鲜技术的不足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西洋参不同部位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为材料,分别取主根、须根、芦头、参皮、参芯、茎、叶、花序、果实和芽孢等不同部位为材料,以高效液相法检测其皂苷类成分。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各部位的皂苷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将西洋参的不同部位按照成分组成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9.
王飒 《生态学报》1988,8(1):95-96
五加科人参属的西洋参(panax quinque folium L.)与中国人参(panax qinsenq)一样,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虽二者均属滋补强壮药物,但由于西洋参性凉有降压解热、镇静作用而药效缓和,应用广泛,是一种中国人参不能代替的有特殊医疗价值和补益的贵重药物。我国药用西洋参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一向从美国进口,需支付大量外汇。在香港参药市场,美国西洋参比我国人参每公斤售价高118美元。为开发这一引进资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野山参叶中氨基酸的含量并与园参叶,国产西洋参中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