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u JQ  Liu WF  Tang CF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1,27(3):361-2, 371, 383
目的:探索睡眠剥夺对大鼠运动能力及谷氨酰胺含量变化的影响,为睡眠剥夺后的运动训练等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安静对照组、0h睡眠剥夺力竭运动组(SDE)、24h SDE、48h SDE和72h SDE组(n=6),采用轻柔刺激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和依据Bedford建立的大鼠运动模型。结果:24h SDE睡眠剥夺组与0h SDE组比较。大鼠后蹬跑时间明显长(P〈0.05),48h SDE睡眠剥夺组和72h SDE睡眠剥夺与0h SDE睡眠剥夺组比较,后蹬跑时间显著性减少(P〈0.01);24h SDE睡眠剥夺组与c组比较大鼠胸腺谷氨酰胺含量显著升高(P〈0.05),48h SDE睡眠剥夺组和72h SDE睡眠剥夺组与C组比较大鼠胸腺谷氨酰胺含量降低(P〈0.01);睡眠剥夺组与C组比较,血清谷氨酰胺含量的变化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睡眠剥夺24h后血清谷氨酰胺含量显著增多,却在睡眠剥夺48h、72h后血清谷氨酰胺含量明显下降。结论:①睡眠剥夺24h能提高大鼠运动能力,睡眠剥夺48h甚至是72h后大鼠运动能力开始降低。②睡眠剥夺24h后大鼠胸腺谷氨酰胺含量和血清谷氨酰胺含量升高,而睡眠剥夺48h后大鼠胸腺和血清的谷氨酰胺含量下降明显,睡眠剥夺72h后胸腺和血清谷氨酰胺含量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灵芝酸枣仁胶囊的改善睡眠功能,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灵芝酸枣仁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人体推荐每公斤服用剂量为45 mg/kg·d,以此剂量的5倍、10倍和30倍,即每日以225 mg/kg BW、450 mg/kg BW和1 350 mg/kg BW经口灌胃30 d后,通过直接睡眠、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评价灵芝酸枣仁胶囊的改善睡眠作用。研究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个剂量组的直接睡眠实验结果皆为阴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小鼠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5),而高剂量组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极显著延长(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的入睡只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睡眠潜伏期的小鼠只数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灵芝酸枣仁胶囊具有改善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麻粉对小鼠改善睡眠作用的影响。方法:144只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48只,分别设置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给予0.4、0.8、1.2 g/kg BW天麻粉,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各组均为12只(n=12)。给予小鼠连续灌胃30天后开始实验。实验一组进行直接睡眠实验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实验二组进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实验三组进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天麻粉各剂量组小鼠终重均没有明显改变(p0.05);高剂量组提高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发生率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明显缩短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麻粉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改善睡眠作用,且对小鼠体重增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臭椿生物碱canthin-6-one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选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地西泮阳性药物组、canthin-6-one低、中、高给药组(5、10、20 mg?kg-1),采用阈上剂量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记录入睡小鼠比例、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此外,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5-HT、NE、DA和GABA含量。结果:中、高剂量canthin-6-one可使小鼠的站立次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可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各剂量组可使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入睡率提高(P<0.05)。此外,中、高剂量canthin-6-one也可降低小鼠脑组织中5-HT和NE含量,增加GABA含量(P<0.05),对DA的含量有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nthin-6-one有明显的协同戊巴比妥钠改善睡眠作用,其作用与相关神经递质(5-HT、NE、GABA)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给小鼠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60毫克/公斤后48小时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同剂量的硫代乙酰胺给大鼠后在12—72小时内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也都明显延长,而以48小时者最为明显。进一步实验发现48小时前接受一剂硫代乙酰胺处理的小鼠,戊巴比妥钠自体内消失的速率比正常动物者明显减慢;12—72小时前曾接受一剂硫代乙酰胺的大鼠肝切片转化戊巴比妥钠的速率比正常动物肝切片者小,此与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延长相一致。可见,经硫代乙酰胺处理的动物的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延长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硫代乙酰胺抑制了肝脏对戊巴比妥钠的转化。另一方面,48小时前曾接受过硫代乙酰胺处理的小鼠,睡眠刚醒时,体内戊巴比妥钠含量明显地低于对照组;曾经硫代乙酰胺处理的大鼠刚醒时,脑组织的戊巴比妥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者。在经硫代乙酰胺处理后的小鼠,戊巴比妥钠引起睡眠的 ED_(50)明显减小;二乙基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亦明显延长。这些结果说明硫代乙酰胺处理也增加了动物中枢对戊巴比妥类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五羟吲哚乙酸、五羟色胺的含量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96 h、120 h、144 h睡眠剥夺,正常对照组。利用睡眠剥夺箱建立大鼠SD模型,避暗穿梭法测试大鼠认知功能,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大鼠避暗穿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96 h、120 h组大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内NA含量均有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内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96 h、120 h、144 h组间比较,表现出含量逐渐减少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组5-HIAA含量均有上升,且120 h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5-HT含量均有升高,120 h、144 h组显著升高(P0.01),96 h组无显著性(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以使大鼠中枢NA、DA含量下降,5-HIAA、5-HT含量升高,且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变化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睡眠剥夺损害认知功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睡眠剥夺配合改良式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在婴幼儿肺功能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并需行肺功能检查的婴幼儿临床资料,纳入194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n=48)不进行睡眠剥夺,短时段组(n=48)行短时段睡眠剥夺,中时段组(n=49)行中时段睡眠剥夺,长时段组(n=49)行长时段睡眠剥夺。对比四组婴幼儿的入睡时间、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四组婴幼儿入睡时间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睡眠剥夺干预的三组婴幼儿在10 min内进入睡眠的例数明显增多;随着睡眠剥夺时间增加,睡眠剥夺的三组婴幼儿超过30 min才进入睡眠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四组婴幼儿镇静效果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睡眠剥夺干预的三组婴幼儿镇静效果明显升高,镇静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期间,四组婴幼儿均出现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各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时段组出现情绪烦躁的比例略高。结论:睡眠剥夺配合改良式水合氯醛灌肠法对婴幼儿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但长时段睡眠剥夺可能会使其情绪烦躁,需在检查完成后悉心安抚婴幼儿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异相睡眠剥夺对大鼠能量代谢及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长期异相睡眠剥夺大鼠模型;检测其能量代谢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甲状腺素水平。结果:睡眠剥夺后大鼠摄食量由(75.06±25.37)g/(d.kg)增加到(122.30±20.43)g/(d.kg),体重由(360.89±43.01)g减轻到(295.97±37.95)g,体温由(37.62±1.12)℃先升高到(39.00±0.87)℃后又降低至(37.72±0.84)℃,基础代谢率由(1.69±0.36)mlO2/(g.h)增加到(2.40±0.09)mlO2/(g.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由(3.38±0.88)pmol/L降低到(2.38±0.83)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由(14.62±3.62)pmol/L降低到(8.26±2.80)p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期异相睡眠剥夺可以显著影响大鼠的能量代谢和血清甲状腺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精神心理因素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个主要病因。本文通过观察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探讨睡眠剥夺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睡眠剥夺1d组、5d组、9d组、正常对照组和大平台对照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odified multiple plat—formmethod,MMPM)建立大鼠SD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及咀嚼肌肌电图的变化。结果:睡眠剥夺1d组和5d组在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组,而睡眠剥夺9d组均低于对照组;睡眠剥夺1d、5d和9d组在松弛状态和紧咬状态时颞肌前后束及咬肌的电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侧无明显差别,同时,睡眠剥夺组双侧颞肌和咬肌的肌电图静息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结论:睡眠剥夺可使大鼠行为学发生改变并对咀嚼肌肌电图造成影响,这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之一,为我们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分析检测蝉棒束孢菌株BAI0101在培植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孢梗束的转化率和孢梗束中多糖、虫草酸、腺苷和N 6-(2-羟乙基)腺苷含量的变化规律,对配伍的孢梗束复方辅助改善睡眠功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从培植18d起,孢梗束的转化率呈现上升趋势,在培植30d左右,有保持稳定趋势;孢梗束中的多糖、虫草酸和腺苷含量均随着培植时间的延长呈现增高趋势,均在22-24d达到最高值,其后开始呈现降低趋势,而孢梗束中的N 6-(2-羟乙基)腺苷含量随着培植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趋势,在24-26d左右达到最低值,其后呈现上升趋势,在培植至36d左右达到含量的最高值并保持稳定;对利用该菌株培植的孢梗束,经中药配伍组成的保健品小复方进行了辅助改善睡眠保健功能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复方有明显促进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作用,能明显降低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潜伏期,且无直接睡眠作用,不影响戊巴比妥致小鼠睡眠时间,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判定该复方具有辅助改善睡眠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大鼠心肌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睡眠剥夺2 d组(SD 2 d)、睡眠剥夺4 d组(SD 4 d)、睡眠剥夺6 d组(SD 6 d)、大平台对照组(TC)、正常对照组(CC),利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利用BL-410机能实验系统描记体表心电图,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测定心肌线粒体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睡眠剥夺组大鼠心率加快,心电图出现缺血性改变;心肌细胞染色质、肌浆网、线粒体、闰盘等亚细胞结构出现损伤性改变,部分心肌纤维溶解、坏死,心肌间质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线粒体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随睡眠剥夺时间延长有降低趋势。结论:睡眠剥夺能够引起大鼠心肌损伤,其引起的氧化应激可能是心肌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两种实验范式AAA和ABA(A、B表示不同场景)中快速眼动睡眠剥夺(RSD)对大鼠恐惧消退再现的影响。方法:1d大鼠适应环境;2d进行恐惧条件化;3d恐惧消退训练并进行RSD;4d进行恐惧消退再现检测。结果:AAA实验范式中,在恐惧消退再现检测阶段,0~6hRSD组大鼠的僵直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阶段处理组与对照组大鼠的僵直水平都无显著性;ABA实验范式中,各阶段处理组与对照组大鼠的僵直水平都无显著性。结论:不同实验范式中RSD对恐惧消退影响不同,并且这种影响依赖于睡眠剥夺的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寒冷刺激,部分睡眠剥夺,以及部分睡眠剥夺的基础上再给予寒冷刺激等处理对小鼠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4组(n=6):对照组、寒冷组、不完全睡眠剥夺组和不完全睡眠剥夺加寒冷组。寒冷组每天给予(10±2)℃的低温处理4h,不完全睡眠剥夺组每天18:00至次日9:00剥夺睡眠,不完全睡眠剥夺加寒冷组在每天睡眠剥夺的基础上再给予4h寒冷刺激。连续处理4d后采血检测血常规和血沉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寒冷刺激可使小鼠血液中淋巴细胞含量(P〈0.05)以及百分比(P〈0.01)显著增加;部分睡眠剥夺可使小鼠血液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P〈0.05)及百分比(P〈0.01)明显降低。不完全睡眠剥夺加寒冷刺激处理后与其它三组相比小鼠血液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血沉率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部分睡眠剥夺会抑制机体免疫能力,在部分剥夺睡眠的基础上再给予寒冷刺激则将进一步抑制机体免疫能力并使血沉率加快,降低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了黑柄炭角菌菌核乌灵菌粉的改善睡眠作用以及对小鼠大脑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影响。144例小鼠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0.25、0.5和1.0 g/kg bw)的乌灵菌粉实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进行了30 d的灌胃干预,从小鼠睡眠行为和其大脑组织中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乌灵菌粉无直接催眠作用,对小鼠正常生长和体重增长无显著影响。相比于对照组,乌灵菌粉3个剂量实验组巴比妥钠诱导的入睡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下入睡动物数均有增加,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仅有中、高两个剂量组显著增加(P<0.05),低剂量组睡眠时间增加不显著(P>0.05)。低、中、高3个剂量组小鼠大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表达量却显著下降(P<0.05),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综上所述,乌灵菌粉具有明显的改善睡眠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脑中5-HT和GABA含量,促进小鼠大脑组织中GABAAR受体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睡眠剥夺大鼠脑额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prague Dawley(SD)大鼠慢性睡眠剥夺和丁苯酞干预模型,共分为3组(n=6):大平台对照组、慢性睡眠剥夺组、慢性睡眠剥夺+丁苯酞组,慢性睡眠剥夺组采用睡眠剥夺箱对大鼠进28 d, 18 h/d的睡眠剥夺,慢性睡眠剥夺+丁苯酞组在睡眠剥夺28 d后腹腔注射丁苯酞100 mg/(kg·d),共14 d。各组大鼠取脑部标本,免疫组化检测额叶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核转录因子kappB(NF-κB) p65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额叶HMGB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NF-κB表达。结果:与大平台对照组比较,慢性睡眠剥夺组大鼠额叶HMGB1、RAGE、细胞核NF-κBp65表达显著增多(P均<0.05),而SIRT1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慢性睡眠剥夺组比较,慢性睡眠剥夺+丁苯酞组大鼠额叶HMGB1、RAGE、细胞核NF-κBp65表达显著减少(P均<0.05),而SI...  相似文献   

16.
探讨补充支链氨基酸 (branched -chainaminoacids ,BCAA)对睡眠剥夺 (sleepdeprivation ,SD)大鼠的行为和血清游离脂肪酸 (freefattyacids,FFA)水平的影响。采用小站台水环境 (flower -pot)睡眠剥夺模型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 5 6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C(对照组、自由睡眠 )、2 4hSD(剥夺睡眠 2 4h)、2 4hSDB(睡眠剥夺 2 4h ,进食添加BCAA的饲料 )、4 8hSD、4 8hSDB、72hSD、72hSDB组 ,每组 8只。睡眠剥夺结束后 ,采用旷场实验 (openfieldtest,OPT)评价大鼠的精神行为。结果各睡眠剥夺组大鼠的OFT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以 4 8hSD组最高 ,72hSD组的OFT得分又显著低于 72hSDB组 (P <0 .0 5 )。睡眠剥夺各组大鼠血清FF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剥夺组 ,72hSDB组显著高于 72hSD组 (P <0 .0 5 )。结论为补充支链氨基酸可以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旷场实验行为 ,降低睡眠剥夺大鼠血清FFA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只受肝大鼠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为单纯的乙醚吸入麻醉对照组,B组先用乙醚吸入作麻醉诱导,再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作麻醉维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追加麻醉次数、术后苏醒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平均需要重复吸入乙醚5±1.63次,以维持麻醉状态。B组术中麻醉平稳,不需要继续给药.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可延长麻醉的有效时间,加强麻醉效果,有效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CRFR1受体拮抗剂NBI27914对幼年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生后13d的大鼠行电极安装术,术后12h开始多导睡眠描记,描记的第6h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NBI27914、阿托品和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基础水平相比,腹腔注射任何剂量NBI27914使幼年大鼠快眼动(REM)睡眠均显著减少,同时伴随着非快眼动(NREM)睡眠的增加,而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变化;阿托品组的大鼠REM睡眠也显著减少,伴随的是觉醒的增加。结论:阻断CRFR1受体可以剥夺幼鼠的REM睡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对马齿苋药材中褪黑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研究其对小鼠睡眠的影响。方法: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褪黑素,利用固相萃取小柱对褪黑素进行富集,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褪黑素进行分析检测。将小鼠分为空白、地西泮(1 mg/kg)、褪黑素提取物组(0.5 mg/kg以褪黑素计),小鼠灌胃给药30 min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记录各组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长。结果:褪黑素质量浓度范围在100 ~2 000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线性回归方程为Y=0.080 5X+0.083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0%,RSD为1.18%。测得马齿苋中褪黑素含量为686.17 ng/g。地西泮组以及褪黑素提取物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睡眠时间显著增加。结论:该方法方便快捷,分离效果好,可用于马齿苋中褪黑素含量的测定;马齿苋中所提取的褪黑素可缩减小鼠睡眠潜伏期,提升睡眠时间,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通过环境光扰乱正常昼夜节律对睡眠的影响。方法:使用小鼠昼夜节律模型(20小时一个循环,10小时见光,10小时避光),利用小鼠睡眠生物解析系统,记录脑电波和肌电波,分析睡眠觉醒量、不同时间睡眠觉醒波delta功率和睡眠时相转换等参数。结果:昼夜节律干扰后导致昼夜觉醒差异、非快速眼动睡眠差异(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差异消失(P0.05),昼夜节律干扰后增加了觉醒和NREM睡眠之间的转换次数(P0.05),昼夜节律紊乱的光照时相在开始时没有delta功率减弱征象(P0.05)。结论:昼夜节律模型不会导致典型的睡眠剥夺,但是会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会产生影响。本研究一步证实昼夜节律对睡眠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