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光叶蔷薇’(Rosa wichuriana ‘Basye’s thornless’)无菌苗的顶生幼嫩小叶为外植体,探讨了其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NAA能诱导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由NAA诱导的愈伤组织在附加TDZ的MS培养基上,先暗培养再进行光照培养可直接分化出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NAA浓度是7.0 mg/L、暗培养时间为10 d,而最佳分化培养基是MS + 5.0 mg/L TDZ + 30 g/L葡萄糖 + 2.5 g/L GEL,分化率达18.34%。以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侵染受体,初步建立了‘光叶蔷薇’GUS基因转化体系。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值为0.5、侵染30 min、共培养2 d、乙酰丁香酮的浓度为50 μmol/L是'光叶蔷薇’愈伤组织转基因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2.
苦荞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苦荞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MS和SH固体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发现,MS培养基比SH培养基更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2,4-D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有效激素,KT能有效促进胚状体的形成;下胚轴和子叶都能有效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下胚轴在MS 1.5mg·L-12,4-D 1.5mg·L-1BA培养基,子叶在MS 2mg·L-12,4-D 0.5~1.5mg·L-1BA上能高效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 2mg·L-12,4-D 0.1mg·L-1KT培养基中继代,能有效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来自下胚轴的胚性愈伤组织在1/2MS 2.0mg·L-1BA 0.5mg·L-1KT 0.1mg·L-1NAA培养基上能够高频再生出芽,来自子叶的胚性愈伤组织在1/2MS 1.0mg·L-1BA 0.1mg·L-1KT 0.1mg·L-1NAA培养基上芽诱导率较高;MS 1mg·L-1NAA是适宜的再生苗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以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02428的成熟种子为材料,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原生质体制备、再生细胞团分化及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2,4-D浓度为0.014 mmol/L;(2)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的最佳条件为AA 悬浮培养基+ 0.009 mmol/L 2,4-D ,每25 mL液体培养基加入0.4 g愈伤组织的初始接种量,7 d的继代周期;(3)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20 g/L纤维素酶+ 1 g/L果胶酶,酶解5 h,800 r/min离心5 min;(4)用荧光增白剂(VBL)细胞壁染色液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原生质体制备及培养过程中细胞壁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EM-5游离大量的多变小冠花实生苗子叶原生质体。Kao的原生质体培养基使子叶原生质体分裂形成细胞团。MSD_4诱导多变小冠花原生质体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苗和植株的分化。MS-1诱导多变小冠花实生苗根、下胚轴和子叶愈伤组织的形成,胚状体、苗和值株的分化。根愈伤组织胚状体形成的频率(60%)高于子叶和下胚轴的(<23%)。组织切片的观察表明多变小冠花原生质体植株的再生通过胚状体形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提高小麦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小麦徐州211的成熟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酶解悬浮细胞获得原生质体,用含o.8%琼脂糖的改良Ms培葬基进行琼脂糖珠培养,再生细胞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愈伤组织分化.得到了完整的再生植株。原生质体培养两周后,加入降渗培养液可促进克隆的形成。在分化培养基中,低浓度蔗糖可提高植株分化率。高浓度的激动索和玉米素对芽的分化有效并能抑制愈伤化。再生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时期的早晚影响植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6.
刘凡  赵泓  秦帆 《植物学通报》2006,23(3):275-280
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的原生质体培养由于基因型依赖性强,细胞易褐化,愈伤组织的芽诱导率低等而难于再生植株。本实验以结球白菜的下胚轴原生质体为试材,研究了影响其细胞分裂及愈伤组织形成的因素,探索了经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的技术。结果表明,试材的基因型及培养基组成影响细胞分裂及褐化;KM8P是结球白菜原生质体培养更适宜的培养基,能显著减轻细胞的褐化;液体培养基中一定浓度的活性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细胞褐化进程,并有利于星状细胞团的形成;基因型Asko中,愈伤组织形成体细胞胚的结构,其发生的频率约为5%,该类体细胞胚能全部顺利地发育成完整植株。本技术具有再生植株形成容易、频率较高且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悬浮培养再生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54份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材料中筛选出三个再生能力较强的基因型,取其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再以愈伤组织制备悬浮细胞系。在 MS 添加 BA(0.5mg/l)和2,4-D(0.001mg/l)液体培养基上确定细胞生长量,悬浮培养细胞在去掉2,4-D 的 MS 培养基上能够诱导芽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因素对白刺花下胚轴、子叶2种外植体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发生和萌发的影响。以B5和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2,4-D、6-BA和TDZ对白刺花下胚轴和子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2,4-D,研究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情况;采用ABA,探究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胚轴比子叶更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筛选出2种外植最佳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均为MS+2.0 mg/L 2,4-D+0.5 mg/L TDZ+0.5 mg/L 6-BA,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77.3%和41.0%。15.0 mg/L ABA、0.2 mg/L 2,4-D和2.0 mg/L 6-BA有利于体细胞胚发生,1/3MS+0.2 mg/L NAA+0.1 mg/L 6-BA+2.0 g/L活性炭+25 g/L蔗糖+7 g/L琼脂的培养基可使体细胞胚萌发率达80%以上,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高达90%。白刺花外植体种类及培养基类型均会影响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下胚轴诱导效果优于子叶;MS培养基较适合启动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2,4-D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保持有调控作用,ABA有利于体细胞胚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凡  赵泓  秦帆 《植物学报》2006,23(3):275-280
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的原生质体培养由于基因型依赖性强, 细胞易褐化,愈伤组织的芽诱导率低等而难于再生植株。本实验以结球白菜的下胚轴原生质体为试材, 研究了影响其细胞分裂及愈伤组织形成的因素, 探索了经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的技术。结果表明, 试材的基因型及培养基组成影响细胞分裂及褐化; KM8P是结球白菜原生质体培养更适宜的培养基, 能显著减轻细胞的褐化; 液体培养基中一定浓度的活性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细胞褐化进程, 并有利于星状细胞团的形成; 基因型Asko中, 愈伤组织形成体细胞胚的结构, 其发生的频率约为5%, 该类体细胞胚能全部顺利地发育成完整植株。本技术具有再生植株形成容易、频率较高且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以野生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无菌苗为试材,选取下胚轴、子叶、真叶和叶柄作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的出愈情况,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下胚轴作为外植体出愈情况最好,继代后生长快;(2)下胚轴愈伤组织的最适植株再生培养基为MS+2~3mg·L-16-BA+0.2~0.6mg·L-1NAA;(3)愈伤组织培养阶段的2,4-D浓度对其植株再生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以幼穗为外植体的诱导培养及其以后的继代培养与悬浮培养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3个籼稻品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E)与器官发生(O)的特点作了比较研究.在形态上,(E)型愈伤由胚状体组成,具有层次分明的结构.胚状体由胚芽、胚根及盾片组成.而(O)型的愈伤没有上述组织的分化.没有层次结构。植株再生能力方面.与器官发生途径相比较,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之分化频率高.保持再生能力持续的时间长.从每个愈伤上发生的再生植株数多.(O)型愈伤结构较疏松.建立结构良好的、细胞团较小的悬浮细胞系容易.但这种细胞系在液体条件下几乎丧失再生能力.而(E)型愈伤则相反.建立好的悬浮细胞系.需要时间较长.但在悬浮条件下仍然具有再生植株的能力。在诱导条件方面.2,4-D及激动素分别作用时可诱导器官发生,共同作用时则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植株途径方面,由于水稻同时具有器官发生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特点.无论在诱导条件上还是在(E)与(O)本身的特点上均不似萝卜或烟草那样专一.并且有(E)与(O)相互转化和混合发生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改良K8p和Ay3两种培养基,对天蓝苜蓿进行单细胞培养并得到再生植株。来自天蓝苜蓿胚轴愈伤组织的细胞系,在单细胞培养中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明显高于来自子叶愈伤组织的细胞系。改良K8p培养基较之Ay3培养基更利于天蓝苜蓿单细胞培养。生物素、泛酸钙和葡萄糖对细胞系的细胞分裂、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有促进作用。赤霉素促进再生幼芽向植株发育。  相似文献   

13.
‘金圆’是以种间杂交品种‘金艳’(Actinidia chinensis×A.eriantha)为母本、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 Planch.)为父本,从回交F1代群体中选育出的中熟黄肉猕猴桃新品种。通过对‘金圆’植物学性状、特异性、营养成分、贮藏性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金圆’果实为短圆形,单果重80~100 g,软熟时果肉橙黄色,质细味浓;‘金圆’的花瓣数和花丝数与母本‘金艳’接近,花冠直径和柱头数较‘金艳’分别增大了9.31%和52%,而花柄长度比‘金艳’短16.75%;萌芽率和果枝率略低于‘金艳’,但比‘海沃德’高出55.26%和43.33%;‘金圆’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与‘金艳’相当,但维生素C含量比‘金艳’高4.63%,是‘海沃德’的2.2倍;‘金圆’矿质元素含量丰富,P和K含量分别比‘金艳’高30.86%和22.53%,Mg含量比‘海沃德’高24.86%;‘金圆’的总氨基酸含量丰富(8 mg/g),E/N和E/T值均高于‘金艳’和‘海沃德’,更接近于理想模式;‘金圆’在低温下(1~2℃,相对湿度90%~95%)贮藏150 d时,好果率在80%以上,200 d后,好果率仍有65%,贮藏性略低于‘金艳’,但显著高于‘海沃德’。利用Geo7-223分子标记扩增‘金圆’基因组得到3个条带,表明其与‘金艳’和‘金桃’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差异。本研究表明‘金圆’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因型玉米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个玉米品系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基因型、2,4-D浓度以及胚龄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6-BA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以及IBA对再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除。31外,其他基因型的外植体在相同条件下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是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2,4-D浓度和胚龄显著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且2,4-D浓度为2.0mg/L,胚龄在11—13d之间时,玉米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且质量较好。将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6-BA促进了愈伤组织的再分化;在生根培养基中,IBA促进了再生芽生根,经过炼苗后移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及其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对5种基因型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表明,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受基因型,培养基成分,激素,培养条件的影响。适时继代,逐代筛选对胚性保持起重要作用。适当降低培养温度(12±2℃)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保存和胚性保持,可以减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所需的物质和工作量。长期继代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发生能力和植株再生率无显著变化,但正常苗的再生频率显著下降。观察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发现:(1)基因型对不同倍性细胞的比例有明显影响。(2)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二倍体细胞下降,四倍体和非二倍体细胞增多。(3)愈伤组织中出现多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这些结构变异有可能导致非整倍体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三叶半夏悬浮培养下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三叶半夏幼嫩叶片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研究了悬浮培养下体细胞胚胎的发生及植株的再生。结果表明,胚性悬浮细胞在附加1.0mg/L2,4-D、0.2 mg/LBA和300mg/L LH的MS液体培养基中产生大量的球形胚,转入液体分化培养基(MS 0.1 mg/LNAA 0.2 mg/L BA 300 mg/L LH)中进一步发育成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收集成熟胚转移到MS固体分化培养基上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另外还观察到某些成熟胚上产生了许多次生胚。  相似文献   

17.
苹果原生质体培养难度较大。目前再生植株的仅有苹果砧木 M9、MM106及斯巴坦。许多研究均停留在愈伤组织阶段,可见诱导愈伤组织的分化,是苹果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关键。本文报道了从新红星苹果花蕾胚性愈伤组织建立的悬浮细胞系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无根绿苗的结果。4月末,5月初采集大蕾期苹果花蕾,0.1%升汞消毒,接种于含激素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再建立胚性悬浮细胞系。继代5天左右的悬浮细胞培养物可作为游离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18.
对子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新品种‘武植子莲1号’和‘武植子莲2号’与其他12个主栽子莲品种的莲子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他们的营养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子莲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性状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莲子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营养指标差异较大;鲜莲子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成熟莲子,而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成熟莲子。与12个主栽子莲品种相比,‘武植子莲1号’在产量上较为突出,成熟莲子的淀粉含量达52.15%,是生产天然淀粉的优良品种;‘武植子莲2号’鲜莲子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低,可溶性糖含量达23.43%,适合鲜食。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武植子莲1号’和‘武植子莲2号’的综合营养品质较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生物量分配动态研究对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原种形成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产量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不同株龄‘凤丹’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以及遮荫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凤丹’生物量在果熟期达到最大值,总生物量随株龄增大而增加,但其增长速率趋势则相反。‘凤丹’根和茎的生物量分配在休眠期最大,而叶生物量分配最大值出现在果熟期;繁殖分配仅为3.24%~6.85%,但随株龄增大而增加(4年生果实生物量为(7.74 ±0.31)g/株,8年生果实生物量为(26.81 ±0.44)g/株)。‘凤丹’单株年同化总量为161.21~232.34 g,种子收获指数为2.71%~6.87%,收获指数与株龄呈正相关(R2=0.8178)。‘凤丹’营养生长和总生物量在遮荫条件下有所降低,但繁殖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在30%遮阳处理中显著增加(种子增产3.66 g/株,产量提高389.36%)。本研究表明‘凤丹’年周期内的源与库结构呈动态变化,株龄对‘凤丹’的生物量分配及产量有明显效应,适度遮荫可提高‘凤丹’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苜蓿基因型是限制遗传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本实验通过对7种苜蓿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筛选出一份具有高频再生潜力的基因型公农-1号,并以该基因型为转化平台探索和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苜蓿遗传转化系统。分析了影响农杆菌共培养转化苜蓿悬浮胚性愈伤的因素,优化了悬浮培养条件,建立的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苜蓿胚性愈伤的遗传转化系统为:以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经悬浮培养得到的胚性愈伤为转化材料,乙酰丁香酮为100 μmol·L-1、超声波处理时间8 s、卡那霉素筛选浓度30 mg·L-1、共培养4 d,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和再生。最终,获得了大量的转基因植株,分子检测证实目的基因-角碱蓬液泡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已经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