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对黄土高原腹地子午岭典型森林流域与非森林流域年径流变化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流域径流年内分配比非森林流域相对均匀,汛期(6~9月)总径流量减少了8.9mm(葫芦河比蒲河)和7.1mm(合水川比东川),枯季径流与汛期降水及枯水季节降水的回归分析可见,森林植被能将雨季蓄积的部分降水转化为地下径流,增大枯水季节的径流量,但由于黄土区土层深度,植被蒸腾耗水强烈,森林植被对枯水期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森林植被对10~12月径流总的补枯效应仅为1.69mm(葫芦河比蒲河)和0.5mm(合水川比东川),对1~4月径流无调节作用,说明森林植被拦蓄的大部分降雨被植物吸收利用,消耗于蒸腾,从而揭示了森林植被对河川径流的削洪补枯效应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森林影响流域水文过程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森林流域水文模型(FCHM)模拟分析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变化下的平通河流域和刘家河流域森林水文过程。可知随着两个流域森林覆盖率(FR)的提高,林冠截留量的增加和土壤入渗能力的改善,使得径流成分比例也随之发生变化,地表径流Rf逐渐减少,快速流转换为慢速流,因此延迟了流域降水汇流时间,洪峰流量得以削减。以平通河为例,当该流域全部被森林覆盖以后,则流域百年一遇的设计洪水标准可由非森林地时的4520m3/s降到3380m3/s,因此森林的存在可大大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而两个流域又由于区域结构等条件的不同,使得流域径流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其中平通河流域径流成分主要以浅层径流Rs和深层径流Rp为主,而刘家河流域径流成分主要以壤中流Ri为主,且都随森林覆盖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不同的径流成分为流域蒸散发带来了不同的水分条件,因此流域蒸散发量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各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平通河流域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流域蒸散发总量将由非森林地时候的373.3mm减少至289.3mm,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该流域径流总量则会增加,呈流域径流正效应(23.7%);而后者流域则相反,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流域蒸散发总量反而会逐步增加,则流域径流总量会随之减少,呈流域径流负效应(-8.6%)。  相似文献   

3.
广东小良试验站降雨径流关系的一个黑箱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国逸  余作岳 《生态学杂志》1995,14(4):67-72,62
广东小良试验站降雨径流关系的一个黑箱模型周国逸,余作岳,彭少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ABlackBoxModelofRainfall-SurfaceFlowRelationskipinXiaoliangExperimentalS...  相似文献   

4.
基于浑河与太子河上游1998-2007年北口前站和南甸峪站水文数据以及清原、新宾和本溪县气象站点同期气象数据,应用DHSVM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浑太流域的水文过程,验证模型的科学适用性,并提供最敏感模型参数的参考值.结果表明:浑河源区月径流模拟的Nash-Suttclife系数(E值)在率定期(1998-2002年)和验证期(2003-2007年)分别达到0.9675和0.8957,较好重现了研究区的月径流过程.太子河上游流域的年、月径流模拟值的E值均大于0.6,说明模型在浑太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率定的参数方案有良好的可靠性.本文为无站点观测资料的流域水文研究建立了一个坚实的框架,并构建了合理的参数方案.  相似文献   

5.
考虑森林植被影响的小流域降雨径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世香  程银才  高雁  李晓晏 《生态学报》2008,28(5):2372-2372~2379
在一个面积为834km2的森林流域上,采用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作为森林植被影响降雨径流的两个量化指标,并划分了两个等级:(1)森林覆盖率≥60%且蓄积量≥5000 m3/km2;(2)森林覆盖率<60%且蓄积量<5000 m3/km2.在构造的模型中,根据森林植被的两个量化指标,分别选取了不同的参数.在产流量计算中,该模型采用了蓄满产流模拟技术,土壤蓄水量计算采用了二层模式,流域蓄水容量-面积分配曲线采用了指数函数形式,即a=1-eKP.在汇流计算中,采用了分水源的演算方法,其中地表水汇流采用了等流时线法与线性水库调蓄相结合的技术,地下水汇流采用了简化三角形法.经过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不仅具有较好的精度,而且还能大致反映出两种不同森林植被条件对涵养水源、调节洪水的不同作用效果.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为森林水文功能的深化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明通河流域降雨径流水量水质SWMM模型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取昆明市明通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在暴雨管理模型(SWMM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模型率定的基础上,对明通河流域进行了降雨径流水量水质模拟。结果表明:SWMM模型水文水力模块中最灵敏参数为不透水率,水质模块中污染物最大累积量、污染物累积速率均为灵敏参数,而冲刷系数和冲刷指数的灵敏度受降雨强度影响波动较大。水量水质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模型率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模拟结果显示,研究区降雨径流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单位面积负荷率分别为75.6、8.5、697.8 kg hm-2a-1,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在滇池流域面源污染中占有较大份额。  相似文献   

7.
流域径流泥沙对多尺度植被变化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志强  王盛萍  孙阁  谢宝元 《生态学报》2006,26(7):2356-2364
植被变化与流域水文过程构成一个反馈调节系统,是目前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点对象.由于植被自身的生长发育以及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的作用,植被变化具有多尺度性;由于受流域水文环境的异质性和水文通量的变化性的影响,流域水文过程也同样具有多尺度性.因此,只有通过对不同尺度生态水文过程分析,才能揭示流域径流泥沙对植被变化的响应机理.从不同时空尺度回顾了植被生长、植被演替、植被分布格局变化、造林以及森林经营措施等对流域径流泥沙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概括了目前研究采用的3种主要方法,即植被变化对坡面水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室模拟、坡面尺度和流域尺度野外对比观测实验以及水文生态模型模拟方法;分析了植被变化与径流泥沙响应研究要考虑的尺度问题,从小区尺度上推至流域尺度或区域尺度时应考虑不同的生物物理控制过程.研究认为,要确切理解植被与径流泥沙在不同时空尺度的相互作用,必须以等级生态系统的观点为基础,有效结合生态水文与景观生态的理论,从地质-生态-水文构成的反馈调节入手,系统地理解植被变化与径流泥沙等水分养分之间的联系及反馈机制,建立尺度转换的基础.同时,作为有效的研究工具,今后水文模型的发展应更加注重耦合植被生理生态过程以及景观生态过程,从流域径流泥沙对多尺度植被变化水文响应的过程与机制入手,为植被恢复与重建、改善流域水资源状况和流域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河流两侧坡面非对称采伐森林对流域暴雨-径流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河流两侧坡面采伐与非采伐森林对流域暴雨径流的影响 ,并建立了模型 .结果表明 ,森林坡面地表径流的出流时间和峰现时间均比采伐坡面迟缓 ,径流历时延长 ,峰值流量和地表径流总量较低 .坡度越大 ,影响越显著 .当雨强 1.98mm·min-1,降雨量 10 8.8mm时 ,15°两侧森林坡面比其采伐坡面峰值流量削减 5 % ,径流总量降低 4% .  相似文献   

9.
热带森林水文研究中数据收集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尖峰岭热带雨林集水区为基础,研究了降雨径流测定过程中的自动化收集技术,对于常规观测仪在边远原始林区、人为难于实现连续观测,而传动式周计月计仪器在高湿度下(相对湿度大于90%)收集数据误差较大等诸多问题,实验性地研制使用了电脑化的DS1001D降雨量记录仪和DT-5VW-200水位自动记录仪,经不断的测试、改进,在研究中已初步获得成效.  相似文献   

10.
降雨和景观格局是影响流域径流过程的两大主要因素,开展二者的径流效应研究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生态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赣南红壤丘陵区的濂水流域为对象,基于1958—2020年的降雨、径流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降雨、景观格局和径流的变化特征,以及降雨、景观格局与年径流、洪枯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流域年降雨量、年径流量、年最大1 d径流量均呈非显著下降趋势,年最小1 d径流量呈非显著上升趋势且年际变化幅度最大;有林地为流域内占比最高的景观类型,其他林地的变化最剧烈;景观水平上,流域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别由1980年的1.125、0.541、0.667、16.925上升至2020年的1.348、0.614、0.731、18.172,景观蔓延度指数由1980年的68.237下降至2020年的64.293,流域整体景观多样性、破碎化程度、形状复杂程度提高,空间分布趋于均匀,连通性降低。降雨量与年径流、洪水径流、枯水径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0.594、0.558;类型水平上,耕地减少对年径流、洪枯径流的影响均较大,而景观水平上的整体变化促进了年径流和洪水径流减少、枯水径流增加。降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对年径流、洪水径流和枯水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17.8%、82.2%,1.5%、98.5%和-8.8%、108.8%。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景观格局配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四川杂谷脑河流域上游地区1989~2000年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应用分布式模型方法,考虑流域的空间异质性及时空变异性,选择离散单元格尺度为500 m,时间步长为1 d,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的改进形式,估算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结合流域下垫面特点,估算逐日实际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并将模型模拟的多年平均值与研究区同期水量平衡法计算结果相比,相对误差为+3.47%且时空分布合理.为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提供了可靠的实际蒸散量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二道白河河岸带植物群落最小面积与物种丰富度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河岸带是森林小流域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河水的影响和边缘效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河岸带植物群落与远离河岸带的森林群落在组成,结构和分布格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如落最小面积也不同。本文对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河岸带植物群落最小面积和物种丰富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河岸带植物群落的最小面积均小于远离河岸带的森林群落的最小面积,在河岸带,阔叶红松林群落的60,80和90%植物在时的平均最小面积分别约为80,180和320m^2;而远离河岸带的森林内部,相应的平均最小面积分别为260,380和480m^2左右。河岸带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普遍高于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effect of watershed conditions on fluctuations in stream water temperature, w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ater temperature data for 1 year, using root mean square (Rms) and harmonic (A Amplitude, φ delay time) methods. The average values of delay time (days) between air and water temperatures (T a and T w) of small (< 0.5 ha), medium (0.5–100 ha) and large (> 100 ha) watersheds were 4.53 ± 0.82 days, 11.83 ± 3.88 days and 4.45 ± 1.52 days, respectively. Fluctuations in stream water temperature expressed by Rms (Rms T w/Rms T a) and harmonic methods (A −T w/A −T a) in the medium-sized watersheds with moderate slope gradients were 0.37 ± 0.09 and 0.56 ± 0.14,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increased in the larger watersheds with low slope gradients, including five large rivers covered by various landscapes, with their averages of 0.53 ± 0.09 and 0.78 ± 0.09,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e influences of solar radiation and heat transfer processes. In the smaller watersheds with high slope gradients, these values were 0.73 ± 0.02 and 0.87 ± 0.03,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shorter passage time affected water temperatures. With respect to forest type, these values at badly managed hinoki forest watersheds (0.45 ± 0.04 and 0.73 ± 0.07) were larger than those at broadleaf forest (0.34 ± 0.04 and 0.51 ± 0.12) and well-managed hinoki forest (0.33 ± 0.04 and 0.51 ± 0.07) watersheds, indicating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flow paths.  相似文献   

14.
We examined total Kjeldahl nitrogen (TKN) loading to a small forested stream during storm events. We hypothesized that upper soil and litter layers in riparian area are primary source of higher TKN concentrations during storm. A storm water sampling program was carried out to gather requisite flow and water quality data to calibrate and validate water and nutrient components of the Riparian Ecosystem Management Model for TKN. Water quality and storm flow data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3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hydrology and nitrogen transport over a second-order watershed within the Fort Benning Military Installation, Georgia. Intensive sampling conducted from October 2002 to May 2003 provided the necessary data to characterize the rising limb, peak, and recession limb of six major storm events. Simulated runoff and storm TKN loads were compared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observed or calculated values. Hydrology and nitrogen data collected from February 21, 2003 to December 31, 2003 were used for the model validation. The hydrology component of the model showed a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of 87% for the validation period. The average absolute difference between simulated and calculated TKN loads was 25%. Even though the monthly water budget indicated the dominance of subsurface flow, TKN contribution from direct runoff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from subsurface flow. On an average, 73% of the observed total TKN load at the watershed outlet was contributed by surface runoff during storm event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urface runoff during the storm events washed off the nitrogen from the forest floor and transported to the stream.  相似文献   

15.
DEM栅格分辨率和子流域划分对杏子河流域水文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邱临静  郑粉莉  YIN Runsheng 《生态学报》2012,32(12):3754-3763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杏子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数字滤波法分割了杏子河招安水文站1958—1974年的基流量,评价了SWAT模型在该流域水文模拟的适用性,并分析了DEM栅格分辨率和子流域划分对SWAT水文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用于该流域年河川径流、地表径流、基流及产沙量的模拟。当DEM栅格分辨率在20—150 m之间时,SWAT能有效地模拟年河川径流、地表径流、基流及产沙量,各水文要素模拟结果的R2和NSE分别在0.93和0.51以上,RSR在0.43以下;而当栅格分辨率大于150 m时,各水文要素的模拟效果存在差异。子流域划分对流域产流模拟影响较小,而对产沙模拟影响较大。当子流域提取阈值在12—100 km2之间时,不同的子流域划分对产沙量几乎没有影响,若超出该阈值范围,模型会低估产沙量。因此,可针对不同的水文要素选择合适的DEM和子流域提取阈值,以提高模拟精度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经济重建模式的尺度概念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黄土高原地区11个水土保持和生态重建科研攻关试验区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试区设置的区划尺度过粗和小流域治理典型尺度过小,缺乏中尺度研究和不同尺度间模式及内容转换的方法,是典型模式推广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小流域治理在尺度上的局限性,提出相似度尺度推绎和多尺度互补研究等设想,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森林流域坡面流与壤中流耦合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饱和入渗理论、Saint-Venant方程和Richards方程构建了以有限差分法求解的坡面流与壤中流耦合模型,并模拟了不同坡度和不同雨强下的坡面产汇流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的坡面流和壤中流过程与实测过程基本一致,峰现时间、径流历时、峰值流量、出流总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较小,基本小于10%.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实用性较强,为深入研究壤中流机制和改进流域降雨-径流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开宝  刘国彬    吴发启  孙宝胜   《生态学报》2008,28(5):2042-2042~2051
从流域产流规律及水土保持措施改变引起的土壤水分状况和流域蒸散发的变化等方面评价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泉家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变化对流域水分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结构,对小流域水环境变迁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少地表径流量,径流模数1996~2000年平均较1980~1985年减少了36.1%;不同治理措施土壤水分状况不同,灌木林地、人工草地和乔木林地均存在深度和厚度不等的土壤"干层";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储水差异很大,阴坡的水分环境优于阳坡,沟底优于峁顶,缓坡优于陡坡;林草措施对流域总蒸散量起着决定性作用,1991~1995年流域林草地面积达到最大,总蒸散量也达到最大,与治理初期相比,总蒸散量累计增加了56.3 mm.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水源涵养林优化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嫩江上游二道桥小流域内不同林分类型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以及土壤蓄水的观测与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小流域水源涵养林的配置.结果表明:该流域水源涵养林最优植被类型结构为天然白桦林24.86%、天然黑桦林16.30%、天然阔叶混交林44.49%、落叶松人工林10.88%、草地3.47%;经过层次分析优化后,流域水源涵养能力显著增加,其中以土壤层有效贮水量和最大贮水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比现状提高了33.05%和27.78%.层次分析优化结果可以作为试验小流域水源涵养林最优空间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20.
郑丽  金鑫  金彦香  傅笛  翟婧雅 《生态学报》2023,43(1):140-152
地下水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主要基础性资源,对流域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干旱/半干旱区的地下水补给比湿润地区更易受到地表覆盖条件的影响。为揭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植被覆盖增加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以巴音河中下游为例,针对土壤和水评价工具(SWAT)模型未有效考虑降水、地形等因素对植被覆盖影响的缺陷,改进SWAT模型,采用全球地表卫星叶面积指数(GLASS LAI)数据代替其LAI计算模块,再结合SWAT土地利用更新模块,准确刻画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将改进后的SWAT模型与模块化有限拆分地下水流耦合(MODFLOW)模型耦合,准确模拟并分析植被覆盖增加对流域地下水补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植被动态变化的土壤和水评价工具与模块化有限拆分地下水流耦合模型(DVSWAT-MODFLOW)模型的月蒸散发及月地下水位模拟效果较好;巴音河中下游2019年林地及草地面积以及LAI较2001年明显增加;2019年植被覆盖情况对应的年际及月际尺度地下水补给量较2001年分别减少了6.1—26.52 mm以及0—15.03 mm;植被覆盖增加对年际尺度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年降水量,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