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平 《生物学通报》2021,(12):19-22
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节教学中,围绕利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处理造纸废水,以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为目的 ,引导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合理思考,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与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的利用”的教学构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均为实验内容.“微生物的利用”是其中的一个教学单元,本单元包含3个微生物实验。按照新课标对本模块的要求,实验涉及的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写出报告和讨论交流。实验课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良好载体。在“微生物的利用”教学单元中,就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谈谈自己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3.
对人教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专题实验进行拓展,设计灵芝培养基的配制、菌种的接种、成菌培养等实验教学方案,让学生掌握基本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通过灵芝培养实践,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可提高本科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本文介绍了我校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首先,构建综合性、研究型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体系由“环境微生物多样性调查”、“功能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培养条件优化与选育”和“水质微生物学检验”3个模块共计12个单元实验组成。模块实验内容设计把握3个原则: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训与探究性学习引导;加强单元实验间的内容衔接,保证模块实验的连贯性;注重内容精炼,步骤简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负荷。其次,实行教学研讨会制度,组织教师总结上周实验的得失,讨论和优化本周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建设与模块化微生物实验课教学体系相适应的高水平教学队伍。最后,建立与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相匹配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包括每个单元实验的通过性评价,期末进行操作性实验考试,将撰写单元实验报告改为撰写模块实验论文,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考能力评价,组织优秀实验成果展示活动,实行激励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豌豆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为例,展示教学单元的组织方式和教学过程,以实例说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单元式复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物设置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依据实验结果和资料分析获得科学证据;通过严谨的单元结构和有层次的教学实践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对科学现象的合理解释;通过全面综合地提出育种方案,训练学...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新课标上对于选修1的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有下列要求:具体内容标准为“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活动建议是“用大肠杆菌为材料进行平面培养,分离菌落”。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实验条件,并指导10个班的学生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单元知识教学结束后,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探究,运用本单元概念解决问题,达到深化理解概念、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模块化形式开展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精神。"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菌种鉴定和选育"模块实验以产淀粉酶细菌为研究对象,安排学生开展培养基的配置、土壤样本采集和分离筛选产淀粉酶菌株、产淀粉酶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菌种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紫外线诱变育种等5个单元实验。该模块实验以连贯性的研究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将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融合于探究性学习过程。实验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固定+机动"方式安排教学任务,保证模块实验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采用"模块论文+现场操作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强化学生对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该研究型模块实验的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微生物学研究热情,提高了微生物学课程群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高三"植物激素调节"的单元复习中,精选科研素材,以顶端优势的机理分析为主线,让学生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对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应用进行总结,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0.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必修部分中“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一部分,本单元是以遗传的基本规律为中心内容展开的,涉及到了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还有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与遗传规律相关的遗传学术语及经典的遗传实验等。通过学习和领会新课标要求,笔者对本单元的教学构思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酶活性的影响因素"为例,从厘清概念进阶关系、生成课时教学目标、组织课时教学活动、评价素养达成情况4个方面,阐述了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课时教学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2.
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主要指导思想,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以问题解决为表、以逻辑思维发展为里、以从卷烟纸消失的原位分离目标微生物为目的、亲身参与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分离实践过程的探究性学习课程。  相似文献   

1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高中生物学新课标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细胞代谢"单元的重要内容.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透过性,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区分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并不难,但这些方式与细胞膜的结构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兴趣培养—参与研究—主持项目—能力形成"递进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实验4个阶段进行了初步教学改革探索。在开设微生物基础性实验之后,采用"双导师制",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和纽带,将微生物综合性研究型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毕业论文实验等循序渐进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微生物学实验分阶段递进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命题──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秀君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2):143-144
徽生物学是高校生物学科的一门主干基础课,涉及到微生物的形态、生理、遗传、免疫、分类和实验技术。微生物学教学应贯彻"加强基础、注重应用"的原则,在理论部分着重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的阐述,实验指导部分着重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的训练。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要很好地结...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科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活动 ,使他们同老师和同学一起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在美国BSCS生物学教材中 ,“有氧呼吸”单元课题的教学目标是 :能够自制热量测定仪装置 ;安全地独立完成“食物热价”测定的实验操作、数据整理和结果分析 ,用实验数据说明食物中含有能量 ;用简图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主要阶段以及每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说明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并利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饮食健康。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 ,我在“有氧呼吸”的教学过程中 ,主要采用实验探究 -课…  相似文献   

17.
2015年8月,"第七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际微生物系统与分类学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顺利召开。会议重点围绕微生物资源与分类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流,展示了我国微生物资源与分类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前景;会议特别举办了"微生物系统与分类学"专题培训。"微生物资源学术研讨会"与《微生物学通报》首次合作,出版了一期"微生物资源"主题刊,在微生物新分类单元有效发表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期望该期论文集有助于促进我国微生物资源与分类领域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校采用模块化教学形式开展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该模块由菌落总数测定、总大肠菌群测定及生理生化反应测试以及大肠菌群的血清学测试3个单元实验组成。实验内容以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2006)》规定的程序进行编排。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模块实验的标准化操作,让学生树立标准化意识;通过连贯的模块化实验将卫生学检验实验转换为带有基础性的细菌分类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微生物学检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大肠杆菌的各种分类学鉴定方法。该模块的考核形式是学生参照专业机构的检验报告出具校园湖水的水质检验报告以及提交研究论文。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模块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微生物数量研究能力和细菌分类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创新型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为例,阐述在学科大概念的指引下,借鉴和整合了 UbD逆向教学设计的课程理念,提出了"目标设定—教学实施—评价反馈"三步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多维目标,有利于学生搭建具有结构层次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根据开设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利用公选课传授微生物知识的方式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非生物专业学生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然后采取分专题讲授、参观、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达到提高非生物专业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