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疱疹病毒6型(HHV-6)是一种新发现的疱疹病毒,属于β亚科。HHV-6感染与一些疾病的发生相关。如幼儿急疹、器官移植后并发症、AIDS以及人类某些肿瘤等。就HHV-6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类疱疹病毒6型及其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6,HHV-6)是1986年从淋巴增殖异常患者及艾滋病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首先分离到的一种具有疱疹病毒形态和嗜淋巴细胞的新病毒。人类感染HHV-6十分普遍,多为隐性感染。可在60%~80%儿童及成人血清中查到HHV-6抗体。HHV-6是婴儿急疹(玫瑰疹)的病原体,并证实与淋巴增殖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人的感染等有关。随着器官移植的发展和艾滋病病人的增多,HHV-6感染变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3.
钟江 《微生物与感染》2003,26(4):41-41,48
疱疹病毒是一类大型双链DNA病毒.至今已发现9种疱疹病毒可感染人类,分别是单纯疱疹病毒1型、2型(HSV-1、2)、带状疱疹病毒(VZV)、EB病毒(EBV)、人巨细胞病毒(HCMV),以及人疱疹病毒(HHV)-6A、HHV-6B、HHV-7、卡波济肉瘤相关病毒(HHV-8)等,它们是已知感染人类的病毒种类数最多的一个病毒科.  相似文献   

4.
脂筏在人类疱疹病毒6型装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兰  李凡 《病毒学报》2008,24(4):295-299
为了探讨脂筏在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装配中的作用,用HHV-6 GS株感染HSB2细胞,用非离子去污剂Triton X-100提取脂筏成分,利用Western blot分析HHV-6包膜糖蛋白与脂筏的相关性.并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从分子共定位的角度研究HHV-6糖蛋白B(gB)与GPI(glycosyl-phosphatidyl inosital)锚固蛋白CD59分子以及神经节苷脂GMI(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分子之间的表达与分布关系.结果发现HHV-6包膜糖蛋白B、H、L、Q1和Q2(gB、gH、gL、gQ1和gQ2)分布在脂筏部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CD59分子及GM1均与HHV-6包膜糖蛋白B有着相同的分布,即脂筏提供HHV-6装配的平台.关于脂筏在人类疱疹病毒6型装配中的作用,这是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HHV-6)是1986年由美国癌症中心首先从淋巴增生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得到的一组嗜人淋巴细胞的双链DNA病毒,与人类疱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virus 7,HHV-7)及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同属于疱疹病毒B亚科.  相似文献   

6.
人疱疹病毒6 型( HHV-6) 是一类嗜人淋巴细胞的双链DNA 病毒, 属疱疹病毒β亚科。研究推测HHV-6 基因组可编码80 ~100 种蛋白质, 包括膜蛋白、即刻早期( IE) 蛋白、DNA 蛋白、DNA 包装蛋白、病毒装配蛋白等。本文就HHV-6 基因编码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8,HHV-8)又名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led herpesvirus,KSHV),属Rhadino病毒或者γ-2疱疹病毒,与γ-1疱疹病毒、EB病毒(EBV)同属人类γ疱疹病毒,是由Chang等在1994年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从一例AIDS-KS患者的病变组织中发现的一种新病毒.随着对HHV-8及其亚型的深入研究,其与非Ks肿瘤的关系也逐渐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其与非KS肿瘤疾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用生物活性法,检测人类疱疹病毒7型Glasgow株和南京地方株YY5及HHV-6 GS株感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发现,HHV-7也能较强地诱生TNF-α,但达到峰值时间(3~4 d)迟于HHV-6 GS株(2 d);在感染24 h上清中,GS株产生TNF-α量明显多于YY5株、Glasgow株产生量(P<0.05),三者与未感染单个核细胞比较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Glasgow株和YY5株之间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HHV-6、HHV-7都能通过刺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马菁菁  姚堃  汤华民 《病毒学报》2019,35(2):323-330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HHV-6)是双链DNA病毒,其原发感染引起婴幼儿急疹,潜伏感染后的再激活亦引起多种严重疾患。近来,该病毒特有的潜伏感染形式—病毒基因组的宿主染色体整合(包括机制及临床相关性)被不断报道。HHV-6基因组的末端区域含有端粒重复序列,病毒基因组通过该重复序列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建立潜伏感染。当宿主免疫力受到抑制时,整合于宿主染色体上的病毒基因组会再次活化,引起疾患。本文综述了HHV-6基因组染色体整合的主要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人疱疹病毒7型(HHV-7)pp85蛋白及其抗体。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自HHV-7型YY5分离株中扩增出pp85基因,经测序后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pp85b。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诱导蛋白表达。应用酶切鉴定、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确保基因片段的正确性及表达蛋白的特异性。表达的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成功地获得了高纯度的pp85融合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免疫动物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02400,该抗体能特异识别HHV-7抗原,而不与HHV-6反应。结论 获得高纯度的HHV-7pp85融合蛋白及其高效价的抗体,将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南京株YY5在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及SUPT1细胞株上生长特点.观察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同时间病变效应程度,记数死亡细胞百分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记数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数,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感染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病毒复制不同时期的特点.结果发现:HHV-7在CBMCs及SUPT1上出现CPE时间迟于HHV-6,且CPE程度也低于HHV-6;HHV-7在SUPT1细胞上尽管有CPE及抗原表达,但很难找到成熟的病毒颗粒;电镜下,病毒主要存在于肿胀的病变细胞内,且病毒感染细胞常出现核染色质聚集,核固缩,及胞浆细胞器空泡化,细胞裂解等特点;成熟的HHV-7颗粒直径约170-190 nm,核衣壳约90-100 nm,核衣壳内致密核心约40 nm,核衣壳与包膜之间是丰富的被膜约30-35 nm,包膜上有刺突.HHV-7常发现无核心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鳞癌感染人类疱疹病毒8型(HV-8)ORF75基因亚型分类并初步探讨其与鳞癌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皮肤鳞癌、46例食管鳞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HV-8 DNA抽提、扩增、双向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Crustal W软件和PHYLIP软件包对测序结果进行系统发生学分析,从而确定HHV-8 ORF75基因亚型,最后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40例皮肤鳞癌有10例HHV-8感染为阳性,阳性率为25.0%;46例食管鳞癌有1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6.1%.②皮肤鳞癌感染HHV-8 ORF75亚型6例为A亚型,4例为C亚型;食管鳞癌感染HHV-8 ORF75亚型8例为A亚型,4例为C亚型③鳞癌感染HHV-8 ORF75基因亚型与鳞癌患者感染部位及病理分级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鳞癌患者感染HHV-8 ORF75亚型属于A亚型和C亚型;鳞癌感染HHV-8 ORF75基因亚型与鳞癌患者感染部位及病理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13.
用生物活性法,检测人类疱疹病毒7型Glasgow株和南京地方株YY5及HHV-6GS株感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发现,HHV-7对也能较强地诱生TNF-α,但达到峰值时间(3~4d)迟于HHV-6GS株(2d);在感染24h上请中,GS株产生TNF-α量明显多于YY5株、Glasgow株产生量(P<0.05),三者与未感染单个核细胞比较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Glasgow珠和YY5株之间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HHV-6、HHV-7都能通过刺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人类疱疹病毒 7 型(HHV-7)的感染依赖于包膜糖蛋白在病毒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发挥功能. 这些蛋白质可以介导病毒吸附,病毒包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以及病毒在细胞间的接触传播. 将表达 HHV-7 糖蛋白的 293T 细胞与 HHV-7 易感的SupT1 细胞共培养,检测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以鉴定介导膜融合的 HHV-7 糖蛋白. 研究发现,HHV-7 糖蛋白 gB、gH、gL、gO 能介导 293T 细胞与 SupT1 细胞的融合,且融合可被抗 CD4 单抗所抑制. 结果表明,糖蛋白 gB、gH、gL、gO对于 HHV-7 引发的膜融合是必需的,其中某个蛋白质或所形成的蛋白质复合物可能是 CD4 的配体.  相似文献   

15.
检测广州地区艾滋病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8(HHV-8)的感染状况并完成部分序列的测序,从而了解HHV-8感染相关的Kaposi’s肉瘤在本地区艾滋患者中可能的罹患风险,并初步探讨HHV-8在本地区是否存在基因序列的变异。使用n-PCR法检测患者唾液中的HHV-8 DNA,PCR产物经ABI3100系统直接测序。结果显示在广州地区艾滋病患者中唾液HHV-8 DNA阳性率为20.0%,而在作为对照的健康组的阳性率为0.0%,艾滋病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具非常显著性差异;检测的部分碱基序列未发现变异。提示在广州地区的艾滋病患者中存在较高的HHV-8感染。  相似文献   

16.
人类8型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8,HHV-8)又称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 si's sarcoma- 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是一种新的肿瘤病毒,目前被认为是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KS)致病因子,并且与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 (PEL)和multicentric Castleman's disease(MCD)相关。该病毒编码许多蛋白,包括潜伏感染相关蛋白,裂解感染相关蛋白和HHV-8特有基因表达蛋白,在KS和HHV-8相关疾病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疱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疱疹病毒科在医学领域中熟知已久,可分为三个亚科,α、β和γ。α亚科包括人和动物的疱疹病毒,如人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2型(HSV—1,2),牛乳腺炎病毒,假狂犬病毒,马流产病毒等,其 DNA 分子量范围为87~105×10~6d。β亚科包括人和鼠的巨细胞病毒(HCMV,MCMV),其DNA 分子量为130~150×10~6d.γ亚科包括人的Epstein-Barr 病毒(EBV)和几种灵长类(猴)病毒,其 DNA 分子量为85~115×10~6d。最近发现的人 B 细胞白血病病毒(HBLV),称为人疱疹病毒—6型(HHV—6),亚科不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在四种非Kaposi肉瘤皮损组织中的感染情况,以初步探讨HHV-8与皮肤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Castleman病和化脓性肉芽肿相关性研究.方法:使用酚-氯仿-异戊醇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病理科从2004年到2009年收集的30例鳞状细胞癌、20例Castleman病(其中5例为多中性Castleman病)、13例蕈样肉芽肿、20例化脓性肉芽肿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HV-8DNA抽提;然后使用巢式PCR方法对抽提的DNA进行ORF26基因片段的扩增,扩增产物在1.5%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并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电泳结果,从而确定ORF26基因阳性标本:然后计算HHV-8在各种标本中的阳性率.结果: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皮损组织有5份为阳性(16.7%).13例蕈样肉芽肿石蜡组织有1例为阳性(7.7%),20例化脓性肉芽肿和20例Castleman病石蜡组织中均未检出HHV-8.结论:①HHV-8可能是新疆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原因之一.②HHV-8与蕈样肉芽肿的发病可能不具有相关性,HHV-8可能是MF发生后偶发的一种附带感染.(③Castleman 病和化脓性肉芽肿的发病可能均与HHV-8无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荧光检测U41蛋白的细胞内定位,RT-PCR检测U41RNA的表达时相,DNA结合试验检测U41蛋白对单、双链DNA的不同结合能力,对人类疱疹病毒7(human herpesvirus 7,HHV-7)U41的部分功能进行分析鉴定.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无论在HHV-7感染细胞或HHV-7 U41转染细胞,U41蛋白都是仅在其胞核中呈弥漫性分布.在分别加入环己酰亚胺(cycloheximide)和磷甲酸(phosphonoformic acid)作为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抑制剂的感染细胞中,U41的表达时相检测结果显示,U41蛋白在HHV-7感染细胞中是一早期表达蛋白.通过DNA结合试验发现,U41蛋白能结合单链DNA而不能结合双链DNA.提示U41的主要功能是保持DNA模板的合适构型,以便DNA的延伸和病毒DNA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人类疱疹病毒6,7型(HHV-6,HHV-7)是近年发现的人类β-疱疹病毒,本文对两者培养特点,抗原特性,对细胞CD抗原和细胞因子表达及CTL活性的影响,以及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关系等免疫学特性作一对比性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