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偏振光在地球环境中是很少见的, 来自珠宝金龟甲体壁反射圆偏振光是稀有的自然资源之一。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与其他珠宝金龟甲一样其体壁能够反射左旋圆偏振光。为了解铜绿丽金龟对圆偏振光的感知能力, 本研究利用室内行为、 田间诱集与视网膜电位(electroretinogram, ERG)等方法研究了铜绿丽金龟对圆偏振光的响应。室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铜绿丽金龟对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的趋光反应明显低于非偏振光, 避光反应明显大于非偏振光, 且对左旋圆偏振光的趋、 避光反应均大于右旋圆偏振光。田间选择试验结果显示, 铜绿丽金龟对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选择明显低于非偏振光, 且右旋大于左旋圆偏振光。电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与非偏振光一样, 均能引发铜绿丽金龟的ERG反应, 且无明显差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体壁能够反射产生左旋圆偏振光, 且能够感知和区分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 说明铜绿丽金龟存在偏振视觉, 具有圆偏振光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对线偏振光的趋光效果。【方法】在室内采用自行设计的Y-型管装置,测试了麦红吸浆虫成虫对线偏振光与非偏振光的选择差异,并利用线偏振光诱捕装置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结果显示,麦红吸浆虫成虫对线偏振光与非偏振光的趋光选择率分别为47.23%和20.31%,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田间设置线偏振光与非偏振光紫外灯对麦红吸浆虫成虫的诱集量分别为:水平线偏振光(60.20)垂直线偏振光(37.60)非偏振光(25.60),且水平线偏振光与非偏振光源对麦红吸浆虫的诱集量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麦红吸浆虫对线偏振光具有较强的偏好性;水平线偏振紫外光诱捕装置与非偏振相比,对麦红吸浆虫有较强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3.
田间自然条件下,草地螟成虫产卵对不同植物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其中灰菜上落卵量最多,占调查总卵量的50%以上;甜菜、大豆上次之,玉米和马铃薯上最少。在室内条件下,草地螟成虫产卵对灰菜、大豆、玉米和马铃薯的选择性与田间调查结果完全吻合。而且,草地螟幼虫的嗜食性与成虫产卵对寄主的选择性是一致的。吸附、收集上述植物的挥发物后进行GC-MS测定,并利用风洞进行了生测。其中灰菜和大豆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反-2-己烯醛、青叶醇、青叶酯、1-十八烯等;玉米和马铃薯的挥发物性成分包括青叶酯、芳樟醇、香叶醇、紫罗酮、1-十八烯。生测结果表明,灰菜的挥发物对草地螟雌蛾引诱力最大,选择系数为78%;大豆苗挥发物对其也有较高的诱虫活性;但玉米和马铃薯几乎无引诱作用。自然生长的4种植物的诱虫结果与其挥发物的诱虫结果相似。这些生测结果与成虫和幼虫选择寄主的一致性反映了草地螟选择寄主行为的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多种动物模型上观察了N激动剂烟碱对中枢M受体介导脑电癫痫波的影响,以研究中枢N受体对M受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急性实验以清醒脑电为指标,给两次烟碱(0.5,5.0mg/kg iV,间隔10min)促使大鼠对烟碱产生急性耐受,中枢N受体处于失敏状态下,这时M激动剂槟榔碱和毛果芸香碱诱发大鼠脑电癫痫波的阈值剂量分别由未给两次烟碱时的150mg/kg和380mg/kg降至50mg/ 相似文献
5.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螨,为明确其对不同甜瓜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采用离体叶碟法研究了二斑叶螨在7种不同甜瓜品种上的选择性及其产卵量,并探究了其在活体植株上的种群增长动态。结果表明,离体叶碟上,二斑叶螨对不同甜瓜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存在明显差异。选择2 h时二斑叶螨在IVF29品种上的成螨数量最低,而在IVF168上成螨数量最高,选择率为28.73%;选择12 h时,二斑叶螨成螨量及产卵量在IVF58和IVF118品种上较低,而在羊角蜜和IVF168品种上表现较高,24 h时选择趋势一致。活体植株上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调查时间段内二斑叶螨种群数量持续升高,第20天时羊角蜜、IVF58和IVF118种群数量(低于400头/株)显著低于IVF117和IVF168的螨量(高于660头/株)。对测试不同时间段内各个参数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二斑叶螨对甜瓜IVF168品种的选择性强、适合度高,而对IVF58和IVF118品种的选择性较差,表明IVF58和IVF118可用于甜瓜生产中的备选品种及高抗螨性甜瓜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
精胺和Mg^2+对tRNA^Ile圆二向色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精胺能特异异地刺激哺乳动物tRNA^Ile的氨基酰化,本文用纯化的牛肝tRNA^Ile观察了精胺和Mg^2+对tRNA^IleCD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Mg^2+可使牛肝tRNA^IleCD光谱峰向短波方向偏移2nm,波峰为263nm,峰值被增大约10%ΔθMg^2+=2.3×10^3deg.cm^2/dmol;而精胺使牛肝tRNA^IleCD兴谱峰减少40%,Δθspermine=1×10^ 相似文献
7.
用电刺激和踏车相结合的方法对“踏步自动作用”的研究,曾在去大脑猫上证明有一个位于下丘下面的楔状核的“中脑运动区域”的存在。但未见关于前后肢踏步运动控制差别的报道。豚鼠脑内是否存在中脑运动区域也未有过研究。本研究利用我们发现的“踏步诱发物质”(SIS)诱发的豚鼠踏步模型,在整体豚鼠上实验,观察电刺激 A_(9.0—3.0),R_(0.5—3.5),H_(8—0)(Tindal,1965)间对踏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豚鼠上丘下面的 A_(6.0—5.0),R_(1.0),H_(4.0)区域存在一个主要兴奋前肢踏步的“中脑踏步易化区域”。同时也观察到下丘下面的网状结构中有一个明显增强后肢踏步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南亚果实蝇对六种果实的趋性和产卵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tau(Walker)是危害黄瓜、南瓜、冬瓜、丝瓜和苦瓜等果蔬作物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趋性反应和产卵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虫对不同的果实切片具有不同的趋性和产卵选择性。在黄瓜、南瓜和丝瓜上,成虫的落虫数量分别占落虫总量的23.68%,19.94%和21.18%,产卵量分别占产卵总量的21.57%,18.93%和22.74%,均高于其它3种果实冬瓜、苦瓜和柑橘上落虫数和产卵量。幼虫在黄瓜、南瓜和丝瓜上取食的数量亦较高,分别占幼虫总量的23.33%,31.44%和21.67%;而在柑橘上仅占幼虫总量的2.22%。成虫和幼虫均对受害与未受害果实的趋性和选择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总体上在受害果实上的虫口数量较多,而在未受害果实上的数量较少。因此,在这6种寄主植物中,南亚果实蝇喜好在黄瓜、南瓜和丝瓜以及受害的果实上获得补充营养或产卵。 相似文献
9.
嗜盐菌紫膜可见光区域的圓二色谱由二部分重迭组成,一部分是较宽的正带,它来自细菌视紫红质分子内视黄醛和菌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另一部分是由对称的正带、负带组成的激子带,它来自膜内相邻细菌视紫红质分子生色团的相互作用。因此,紫膜的圓二色谱可反映膜上蛋白的晶体结构和构象变化,被认为是研究嗜盐菌紫膜结构变化的一种天然探针。本文用圆二色谱和吸收谱观察了温度和pH对光适应紫膜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生态选择性 在目前还缺少理想的选择性杀虫药剂的时候,特别是对害虫天敌这一问题,多数理想的高效低毒及低残毒的杀虫药剂,也都是广谱性的(如合成除虫菊酯),要想用化学防治法而不伤及天敌时,就只好更多依赖于生态上的选择性。这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是特别重要的,也就是所谓“合理施用杀虫药剂”的问题。 无选择性的杀虫药剂可以通过使用方法、方式等的调节来达到有选择作用。以下就是常用的几种生态选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