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辣椒开花期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困混合遗传模型对早熟辣椒‘E100’与‘L101’杂交组合多个世代群体开花期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开花期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的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世代分别为55.27%、53.83%和76.05%;B1、B2和F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4.13%、42.78%和16.94%.  相似文献   

2.
玉米株型性状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P1、P2、F1、F2、B1、B2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方法,研究了玉米株高、穗位高、穗三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和叶形系数等5个株型性状遗传模型,并进行了混合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表明:株高、叶面积、雄穗分枝数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表现为负向超显性;穗位高、叶形系数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无显性,多基因无上位性.穗位高在B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最大(46.51%),在B1世代多基因遗传率最大(46.71%);叶形系数在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最大(36.76%),在B1世代多基因遗传率最大(26.31%).  相似文献   

3.
韩建明  侯喜林  史公军  耿建峰  邓晓辉 《遗传》2007,29(9):1149-1153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 对不结球白菜SI×秋017组合的叶片重和叶柄重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SI×秋017组合的叶片重性状遗传受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4)控制, 主基因加性效应为1.8991, 显性效应为-1.8991; 多基因加性效应为-1.2934, 显性效应为1.7933; 势能比值为-1.3865, 显性度为-1.0000; B1、B2和F2世代群体叶片重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98%、4.33% 和36.08%; B1、B2和F2世代群体叶片重的多基因遗传率为16.03%、7.39%和23.96%。叶柄重的遗传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控制, 主基因加性效应为-1.1457, 显性效应为0; 多基因加性效应为1.3472, 多基因显性效应为2.5788; 势能比值为1.9142, 显性度为0。B1、B2和F2世代群体叶柄重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1.72%、5.27%和57.94%。B1、B2和F2世代群体叶柄重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42%、4.59%和4.80%。对SI×秋017组合叶片重性状的改良要在晚代选择; 对叶柄重的改良要以主基因为主, 可在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4.
白菜叶裂数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叶片全缘的大白菜自交系(P1)和叶缘深裂的欧洲白菜型油菜自交系(P2)杂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白菜叶裂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白菜的叶裂数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的控制,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1.154 7,显性效应为-1.516 8;第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154 8,显性效应为1.034 9;多基因加性效应为0.591 9,显性效应为1.145 2,2对主基因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B1、B2和F2世代叶裂数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8.48%、90.40%、93.0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114%、0、0。B1、B2、F2世代叶裂数表现出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受环境影响较小。在白菜叶裂数性状的改良中应以主基因为主,并适于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吴旗黄芥×长安芥菜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该组合芥酸含量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吴旗黄芥×长安芥菜组合芥酸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模型)控制.主基因效应中,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第一对主基因加性效应(da)和显性效应(ha)分别为-4.718 0和4.419 5;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b)和显性效应(hb)分别-4.005 8和2.023 7;2对主基因对芥酸含量的贡献差异较大,第二对主基因加性和显性效应之和占第一对主基因加性和显性效应之和的65.98%;2对主基因间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绝对值在0.338 7~3.694 1),其中第一对主基因显性×第二对主基因加性效应(jba)较大,为3.694 1.B1、B2和F2群体芥酸含量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8.83%、44.76%和87.9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29%、41.21%和0,F2代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可在早期世代对芥酸含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大白菜易抽薹自交系06S1703和耐抽薹自交系06J32形成的P1、P2、F1、F2、B1和B2等6个世代为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大白菜抽薹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的抽薹性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其中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3.575 8和-13.619,显性效应值分别为-3.755 2和-2.257 7.B1、B2和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95%、95.13%和96.25%,只在B1群体中检测到多基因效应,遗传率仅为1.39%,说明大白菜的抽薹性是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可以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7.
花生种子含油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花生种子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油花生新品种SPI056(P1)和低油花生新品种花育17(P2)及其杂交组合的F1、F2群体为材料,应用P1、P2、F1和F2 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种子含油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子含油量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72 55%.  相似文献   

8.
利用瘤茎形状有较大差异的4个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自交系作为亲本配置了2个杂交组合,并以瘤茎形状指数作为度量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衍生后代家系群体P1、P2、F1、B1、B2和F2瘤茎形状进行了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杂交组合y203×b145的瘤茎形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其遗传率在B1、B2和F2群体中分别为59.89%、26.18%和54.14%;而瘤茎形状在杂交组合y92×b146中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在B1、B2和F2家系群体中,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44%、58.06%和63.1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42%、4.36%和1.26%。这些结果表明,对瘤茎形状改良时要以主基因利用为主,且宜在中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9.
辣椒果实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果实性状差异较大的一年生辣椒材料C.annuum B9431(P1)和灌木辣椒材料C.frutescens H108(P2)为亲本,构建4世代群体(P1、P2、F1、F2),应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辣椒6个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为辣椒果实性状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6个果实性状均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单果重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和果肉厚度5个性状均符合E-0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果柄长度最佳遗传模型为E-5,即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单果重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和果柄长度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64%、37.67%、82.46%、94.82%、83.33%和40.0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0%、54.56%、10.53%、0.27%、12.96%和37.78%。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的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两个组合的5个世代——亲本P1、P2、F1、F2和F2:3家系材料含油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分离世代F2及F2:3家系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混合的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特征。D-2模型是该项研究两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含油量的最适遗传模型,含油量的遗传是由一对加性主基因和加-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的。组合1(1141Bx垦C1-1)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74,表明亲本1141B中主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降低含油量,而亲本垦C1-1中的等位基因增加含油量。多基因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20和-1.93;F2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8.21%和27.17%;F2:3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81.70%和16.80%。组合2(32Bx垦C1-2)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3.74,表明亲本32B中主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降低含油量,而亲本垦C1-2中的等位基因增加含油量。多基因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99和0.93;F2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6.20%,和28.10%;F2:3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为81.00%和14.90%。两组合在F2:3家系世代含油量的主基因遗传力均较F2高,因此认为高含油量育种中在F2:3家系进行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在单性生殖循环水蚤群体中,滞育卵由有性生殖产生.在一系列实验中用到了不同种群和种类的水蚤,通过这些实验来观察:1)有性生殖和滞育卵复苏的遗传和环境控制;2)生活在相同区域中,但有不同生存微环境的近缘种类的有性生殖的光周期反应;3)在群体遗传结构上有性生殖的遗传效应(基因型均值和生活史性状遗传方差).结果发现:1)遗传作用和环境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都对有性生殖和滞育卵的孵化有显著的影响.GE显著的相互作用对环境中观察到的有性生殖来说,有助于维持其较高的遗传方差;2)在相同区域中,不同生存微环境的近缘种类的有性生殖的光周期反应有所不同.这有助于进一步区别近缘的水蚤种类,这也可能是一个水环境中同素异形的物种形成的例子;3)在有性生殖上,生活史性状平均值和遗传方差变化与前代选择造成的均值和遗传方差相反(遗传滑阻),这会造成暂时的适应不良(遗传滑阻和隐藏的遗传变异的表达),应对它补偿滞育的进化优势.  相似文献   

12.
脆性X综合征的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简便、快速、准确、价廉的脆性X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对6个智能低下家系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以及PCR直接扩增FMR1 5'端(CGG)n<\sub>重复序列、RT-PCR扩增FMR1基因的cDNA序列的分子遗传学检查。A家系先证者脆性X染色体高表达(35/273),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为脆性X综合征全突变患者;B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无脆性X染色体表达,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为非脆性X综合征患者;C家系的男性胎儿脆性X染色体表达(5/93),先证者及其母亲未发现脆性X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男性胎儿为脆性X综合征全突变患者,其母亲为前突变携带者,哥哥为嵌合体患者;D家系先证者脆性X染色体高表达17%,其姐姐脆性X染色体5%,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先证者为脆性X综合征全突变患者,其姐姐为嵌合体患者;E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F家系先证者发现可疑脆性X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为非脆性X综合征家系。结论: PCR直接扩增FMR1基因(CGG)n<\sub>重复序列联合RT-PCR扩增FMR1基因cDNA 序列简便、快速、价廉。可用于脆性X综合征的筛查、诊断及产前诊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滕年军  陈发棣 《植物学报》2002,19(5):538-545
对10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花色、形态、抗性、花期、瓶插寿命和花香等重要性状改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基因工程在花卉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4.
基因工程在花卉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1 0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花色、形态、抗性、花期、瓶插寿命和花香等重要性状改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并对基因工程在花卉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5.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ounty Health Department clinic facilities in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has made it readily possible to establish a regionalized program for genetic counseling services, using public health nurses as a major source of case-finding. From both consumer and health professional standpoints, regionalized satellite genetic counseling clinics have been successful, and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health nurses in identifying clinical genetic problems is readily apparent.Long-term follow-up reinforcement of genetic counseling appears to be an important conclusion from these studies. It is our suggestion that reinforcement of counseling would best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health team member (physician, nurse and so forth) following the patient or family rather than through the consulting geneticist.  相似文献   

16.
基因工程在花卉遗传改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花色,形态,抗性,花期,瓶插寿命和花香等重要性状改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基因工程在花卉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一类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银星竹鼠Rhizomys pruinosus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重点发展物种。以核内重组蛋白激活基因1(RAG1)的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对来自12个采样点的173个银星竹鼠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分析,探讨该物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银星竹鼠RAG1基因部分序列848 bp,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18个,其中单突变位点3个,简约信息位点15个。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173份样本共统计出RAG1基因单倍型11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712±0.02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64±0.003 71,显著低于其他啮齿动物。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银星竹鼠群体分化为3个分支,其谱系地理格局出现明显分化。同时,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证实,银星竹鼠种群间的遗传变异极显著高于种群内的,说明该物种存在显著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水平。上述研究结果综合表明,银星竹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分化结构较为显著,这可能与该物种的地下生活方式、扩散能力弱、山脉河流阻隔作用、地质气候事件等因素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云贵高原地区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Genetic sequen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