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首次在国内对兴义维蚋Simulium (Wilhelmia) xingyiense的多线染色体进行研究, 并提供其多线染色体标准图。选取兴义维蚋的成熟幼虫, 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进行唾腺多线染色体制备, 并进行测量、 描述及分析。结果表明: 兴义维蚋多线染色体数目为3对(2n=6)。Ⅰ号染色体具中央着丝粒, Ⅱ和Ⅲ号染色体均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核仁组织者区位于Ⅰ号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端。巴尔比尼氏环和双泡位于Ⅱ号染色体短臂近中央位置。3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可形成明显的染色中心。兴义维蚋多线染色体具有多态性的倒位, 倒位频率为0.64。兴义维蚋多线染色体的着丝粒、 核仁组织区、 巴氏环、 双泡等主要特征性结构的位置及形态恒定一致,可作为该种的重要鉴别特征。其多态性的倒位可为该蚋种在细胞水平上进行蚋类分类鉴别和系统发育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栽培荞麦甜荞和苦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45S和5S rDNA基因物理位置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甜荞有4对45S rDNA位点,位于ⅠS、ⅡS、ⅢL、ⅤL(L和S代表长臂和短臂,罗马数字代表染色体序号,下同);2对5S rDNA位点,位于ⅠL、ⅣS。苦荞有5对45S rDNA位点,位于ⅠS、ⅡS、ⅢL、ⅤL、ⅦS;3对5S rDNA位点,位于ⅠL、ⅣS、ⅥS。甜荞与苦荞的45S和5S rDNA位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显示其起源上关系较远。依据中期染色体45S和5SrDNA位点信息及经典核型特征,可以准确鉴别甜荞与苦荞8对同源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两种波腿蝗(蝗总科:癞蝗科)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新江  张道川  王文强 《遗传》2005,27(5):735-740
报道中国两种波腿蝗的染色体C带核型,结果表明:红胫波腿蝗Asiotmethis zacharjini (Bei-Bienko, 1926) 2n ♂ =18, neo-X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他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除强染的着丝粒C带,S8染色体具强染端部C带带纹,neo-Y染色体还具有一条宽的弱染的近着丝粒端居间C带,性别决定机制是neo-XY ♂型,该种染色体组成和性别决定机制在我国癞蝗中为首次报道,蓝胫波腿蝗Asiotmethis jubatus (Uvarov, 1926) 2n=19♂,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仅具有明显强染的着丝粒C带,性别决定机制是XO ♂型;两种波腿蝗的异染色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  相似文献   

4.
赤链蛇染色体组型、C型和Ag—NOR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超文 《遗传》2001,23(5):442-444
以骨髓细胞为材料研究赤链蛇的染色体,结果表明该物种2n=46,由8对大型的和15对微小的染色体组成,AF=50。性染色体的大小介于3号和4号之间,为ZW;8大型染色体均显示着丝粒C带,1-6号还显示浅染端粒C带。W染色体为整条C带阳性,该物种一对NOR位于7号染色体近着丝粒区。不同地理分布群赤链蛇核型可能经历过Z与W染色体不等交换。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道了厉螨科鼠颚毛厉螨 Tricholaelaps myonyssognathus 染色体组型及其C-带、G-带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为单二倍体性决定系统(n=6,2n=12),雄性体细胞具有6条染色体,雌性体细胞具有12条染色体。所有染色体均为单着丝粒,其着丝粒位置分别为中部(1和2号)、亚中部(3号)、亚端部(4号)及端点(5和6号)。C-带为着丝粒带。G-带的有35条深带。  相似文献   

6.
东北梅花鹿染色体限制性内切酶显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Hind Ⅲ分别处理梅花鹿中期染色体标本,发现HaeⅢ处理标本21h左右,显出类似G带、C带带型,第1、4、11、18、27、28、31对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区对HaeⅢ敏感而浅染,而HindⅢ处理标本18h左右能诱导梅花鹿中期染色体显出类似G带、C带,第2、6、15、18、29、32对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区对HindⅢ较敏感而浅染,性染色体Y对HaeⅢ敏感呈浅染,性染色体X对HindⅢ敏感呈浅染。表明东北梅花鹿12对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在这两种酶处理时表现出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Giemas染色、C─带、Ag—NORs、荧光染色和复制带显带的技术对黄颡鱼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只有部分的染色体呈现阳性C─带,可分为三类,其中NORs区是染色最深、染色面积最大的区域,为深染居间C─带。其Ag-NORs位于m5q末端。CMA3染色显示NORs区呈现出明亮的荧光。中复制染色体上着丝粒区、端粒区和居间区浅染。发现核仁缢痕、深染居间C─带、Ag—NORs、CMA3明亮区和中复制带浅染NORs区位置基本一致,C─带阳性区和中复制带浅染区具有对应性。  相似文献   

8.
近亲幽灵蛛的核型分析(蜘蛛目:幽灵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近亲幽灵蛛的核型分析,包括: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材料采自石家庄郊区的校园中,细胞学数据主要来自对肝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近亲幽灵蛛的染色体数目是:雄体细胞为25条,雌体细胞为26条。性别决定机制属XO系统,X染色体是核型中最长的1条(对),也是唯一1条(对)典型的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这在我们过去的实验中尚属第一次发现。对近亲幽灵蛛的C-带标本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都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只是X染色体及1~#常染色体的着丝粒带为淡染带。4~#常染色体长臂中部有一宽染深带。极具识别特点。5~#常染色体中的1条具一般着丝粒带,另1条全部深染,表明它富含结构异染色质。此外,其常染色体1~#、3~#、4~#、8~#、11~#、12~#和X染色体上,除有着丝粒带外,在长臂末端均出现端粒带(T带),其产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染色体G-显带标本中,获得了较清晰的带纹。  相似文献   

9.
以Sumner法和界面铺张——硝酸银技术,对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染色体C带、Ag染带及减数分裂前期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C)进行了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观察。 尼罗罗非鱼的2n=44,核型可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4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第二组为17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第三组为具1对端着丝粒的特大染色体。 结构异染色质主要分布于着丝粒附近,其中Nos.6、8、15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短臂全部深染。带有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染色体的数目为2—6条,NORs均位于6、8、15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短臂。 银染色可清楚地显示尼罗罗非鱼的联会复合体(SC)结构和减数分裂行为。SC组型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的组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王蕊芳  马昆 《动物学研究》1990,11(4):349-354
以Sunmer法和界面铺张——硝酸银技术,对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染色体C带,Ag染带及减数分裂前期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C)进行了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观察。尼罗罗非鱼的2n=44,核型可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4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第二组为17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第三组为具1对端着丝粒的特大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主要分布于着丝粒附近,其中Nos.6、8、15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短臂全部深染。带有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染色体的数目为2-6条,NORs均位于6、8、15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短臂。银染色可清楚地显示尼罗罗非鱼的联会复合体(SC)结构和减数分裂行为。SC组型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的组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Ibis》1930,72(S1):458-461
A part from considerations as to where it is best wedged into the linear sequence, the brachyptera group is defined in general terms as a compact group of four small or very small species which resemble one another in many important specific characters and the other thirty-six species classified here as Cisticola in so many ways of form, coloration and behaviour as to make them best understood by classifying them also under that generic name.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