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简称Y.e)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国际上广泛注意的一种人畜共染病原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已从人、动物、土壤、水和多种食品中分离出来。是能在冷藏温度下生长的少数肠道致病菌之一,全球由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爆发已有数十起。该菌虽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被发现,但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引起国外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家们的广泛注意,随着其重新分类和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Y.e菌的研究更进了一步,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Vi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发现ⅵ抗原,这是首次报道。用ⅵ抗原的抗血清测定菌株的毒力,与vw抗原和毒力因子血清测定的结果完全一致,即仅毒力株有ⅵ抗原,无毒株则无。故可肯定ⅵ抗原是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一种毒力抗原。利用ⅵ抗血清测定菌株的毒力,是非常简便的。  相似文献   

4.
里杜霉素产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崖县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生里杜霉素(Lividomycin)的放线菌,编号为3897-5。该菌株孢子丝直至波曲,孢子链含10—15个孢子,孢子卵圆至柠檬形,表面光滑或略糙;在合成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体灰色至蓝灰色;基内菌丝体白、灰、蓝灰或黄棕色;在多种培养基内不产生类黑色素;在苹果酸钙等培养基上可形成菌核。细胞壁化学组分为I型。根据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该菌株属于钦氏菌属,与该属中的已知种均不相同,认为是一新种,命名为崖县钦氏菌(Chainia yaxianensis n. sp. Yan et al)。  相似文献   

5.
Since 1980, we have collected 1120 strains of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from the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These strain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various sources in man, animal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ccompanied by their clinical or ecological information of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The results of our tests have shown that the 747 strains have exhibited the clinical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Through comparing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out of the 747 strains 335 have been selected out with better antigenicity and have been produced antisera from their representative strains. This set of antisera is very satisfactory for its potency and specificity. This set of antisera is ready to supply and have good efficacy and application facilitated for control strains on identifying strains and their epidemiologic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6.
赵彤  苏雅  孟娇  陈晶瑜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9):2972-2981
【背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病原菌。由于其生存环境与传染性生活方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暴露在各种生存压力中,而胞膜压力应答能力对维持其环境耐受性和毒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探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胞膜压力应答中的调节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多粘菌素B破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细胞膜的稳定性,并从生长能力、运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Rcs (Regulator of Capsule Synthesis)系统对多粘菌素B产生的胞膜压力的应答。【结果】多粘菌素B引起的细胞胞膜压力抑制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运动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而阻断Rcs信号途径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运动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有所恢复。对flhC、hmsS、hmsT等关键下游表型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Rcs双组分系统对由多粘菌素B诱导的胞膜压力作出响应,通过感知胞膜胁迫向胞内传递信号,积极地调控细菌增强对抗菌肽的抗性。【结论】明确了Rcs双组分系统在响应多粘菌素B压力胁迫中的特异性调控作用,加深了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环境应答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情况。方法 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临床收治的腹泻患者中选取368例,均使用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粪便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展开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率为77.17%,比分离培养法的51.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致病菌株检出率为83.10%,高于分离培养法的5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时,相较于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检出率更高,可使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性腹泻诊断准确率提升。  相似文献   

8.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依温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薛斌  谢春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2):87-91
本文报告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和动物的8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自凝性和血清抵抗性,并与前文报道的依钙性和毒力质粒对比。带毒力质粒的菌株均37℃阳性和25℃阴性,而无毒力质粒的菌株37℃和25℃均阴性。从而指出,带毒力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有温度依赖的特性。同时证实,62株地方分离株均为毒力株,具有致病性。本文采用的自凝性和血清抵抗性试验方法具可靠、经济、快速和应用广泛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1964年Carlsson和Mollaret等确定了小肠结肠炎耶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对人的致病性以来,在国外已有30多个国家报道了本菌。为了解本菌在国内是否存在和其致病  相似文献   

10.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rsinia enterolitica)是一种人畜共患腹泻病病源菌。1939年在美国首次被发现。1980年Zink等人从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中发现一种毒力质粒(Virulence plasmid)。此质粒编码多种性状。关于毒力质粒的酶切分析及基因定位等均有报道。本文报道了一种具有广泛寄主范围的质粒pKT230在诱动质粒pRK2013的帮助下被诱动转移至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中。这一工作为进一步在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中进行外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的研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收集到新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1120株,经检定符合本菌特征的74 7株(占66.7%),并筛选出其形态、培养特征及生化特性典型的有335株,分成36个不同血清群,并分别找出各群代表株制出抗血清。试验结果证明,用本套菌株制备的群血清,灵敏性和特异性效价都优于国外引进的参考菌株制备的抗血清。通过实际使用,对国内新分离菌株检定能提高定群率2—3%。  相似文献   

12.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原为巴氏菌属,1972年将本菌与假结核菌和鼠疫一起列为Yersinia 菌属。V.ent 引起的疾病叫耶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肠道传染病。据报导该菌分布世界各地。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性,故常将耶氏菌病诊为急性阑尾  相似文献   

13.
14.
<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 teroclitica,以下简称YE菌)引起胃肠疾病是1939年Schleifstein和Coleman首先报告的,但未受到重视。直到1955年Sereny证明YE菌是人群腹泻病的重要致病菌。已在许多国家发现,已在前文综述过。(于恩庶:流行病防治研究,2:193,1976)在那以后的研究重点在发病机理,特别是YE菌的毒力因子,肠毒素和细胞侵入能力等方面,现将研究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平县家鼠鼠疫疫源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采集家鼠盲肠、舌头和猪粪便、咽喉粘液以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检测家鼠盲肠、鼠舌头、猪粪便、猪咽喉粘液物、腹泻患者粪便的标本数分别为722、722、467、237和107份,共分离到6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2. 71%,5种标本的检出率分别为2. 63%、1. 39%、3. 85%、2.53%和7. 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 422,P = 0. 003);分离株包括致病株10株、非致病株51株,有1A、2、3三种生物型和0:3、0:5、0:8等多种血清型,以及六种毒力基因型。猪、鼠、腹泻患者标本检出致病菌株数分别为9、1、0株。结论新平县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猪、鼠、腹泻患者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重要宿主,分离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猪、鼠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小肠吸收     
各类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水、维生素和无机盐,通过消化管的粘膜进入血液,淋巴或细胞下组织间隙的过程,称为吸收。一、吸收过程概述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差异很大,这与各部粘膜组织结构,食物性质消化情况和停留时间均有关。口腔和食道基本上无吸收机能,有些药物如硝酸甘油含在舌下,可通过粘膜  相似文献   

17.
18.
小肠是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器官,同时又是共生菌、寄生虫和致病菌的宿主场所。小肠的黏膜层构成小肠的天然性防御屏障,它通过分泌、产生各种天然性免疫分子限制共生菌、清除致病菌和其他病原性微生物。因此小肠又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主要介绍小肠中的一些天然性免疫分子,以及天然性免疫分子在控制肠道微生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以下简称Y.E.C)所致人类疾病已有许多国家报道,但该菌直接从人体分离的阳性率甚低,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从动物体内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小鼠肠袢模型进行局部感染,在不同的时间取Peyer's结对其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低菌460043和痢疾杆菌F2a-12两种肠道侵袭性菌与微皱褶细胞的粘附发生在局部感染30min,感染60-90min在M细胞和淋巴细胞中可见到细菌,而在感染6-8h后Peyer's结中的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最为明显。提示:鼠伤寒沙门氏菌460043和痢疾杆菌F2a-12均是借助于M细胞通过上皮屏障,从而引起局部的粘膜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