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2014,(3):8-9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6月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学报告》上报道了目前为止志留纪最大的脊椎动物,一种被命名为钝齿宏颌鱼(Megamastax amblyodus)的硬骨鱼。研究表明,4.23亿年前的钝齿宏颌鱼体长可达1.2米,在食物链中占据较高的位置。这是云南曲靖地区志留纪潇湘动物群(继梦幻鬼鱼、初始全颌鱼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这一发现挑战了早泥盆世埃姆斯期以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2.
盾皮鱼类是全身包裹在坚硬骨甲之中的已绝灭重要古鱼类类群,确切的最早化石记录为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4亿年),主要生存于泥盆纪(距今4.19亿-3.59亿年前)。盾皮鱼类已有原始的能主动捕食的嘴部,具备了较高营养摄取效率的能力。这种有颌类在早泥盆世迅速分化出各种各样的体态类型,到晚泥盆世已占领当时地球上所有水域环境。作为最原始的有颌脊椎动物,盾皮鱼类可以说是现生所有陆生脊椎动物(包括四足动物及人类)的祖先。由于盾皮鱼类具有独特有趣的外表,在志留纪与泥盆纪地层中全球广泛分布,以及位于脊椎动物进化树的基干位置,使其在脊椎动物的早期演化、地层学与古动物地理学等研究领域及科普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文金 《化石》2005,(2):2-6
早期脊椎动物主要是指古生代中期(包括志留纪和泥盆纪)生活在水中的无颌及有颌的鱼类,主要类群包括无颌类、盾皮鱼类(包括胴甲鱼类、节甲鱼类与瓣甲鱼类等)、棘鱼类、软骨鱼类以及硬骨鱼类。在地质历史上,志留纪和泥盆纪是脊椎动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生物的演化史上,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目前,全球志留纪鱼类化石的大量发现,已使我们能够将“鱼类时代”推前至志留纪。  相似文献   

4.
李娜 《化石》2009,(2):80-80
3月26日,Nature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在云南曲靖志留纪地层中发现的一件近乎完整的硬骨鱼标本,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领导的早期脊椎动物课题组将其命名为“梦幻鬼鱼”。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古老、保存完整的硬骨鱼及有颌脊推动物化石。也是志留纪唯一保存完不足的有颌类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阿尔伯格联合团队在脊椎动物颌演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在2016年10月21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报道了一种4.23亿年前的志留纪盾皮鱼——长吻麒麟鱼,填充了硬骨鱼式的全颌与盾皮鱼式的原颌两种状态之间的形态学鸿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全颌盾皮鱼类与硬骨鱼类的上颌骨、前上颌骨及齿骨与原颌盾皮鱼类的颌部骨板是同源的理论,将人类的颌骨向前一直追溯到最  相似文献   

6.
朱幼安 《化石》2021,(1):76-77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8日凌晨0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幼安、卢静、朱敏带领由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典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对4亿年前的澳大利亚盾皮鱼类脑腔、内耳和内淋巴系统精细解剖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对有颌脊椎动物早期演化框架的冲击。大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类自身均属于有颌类。现代有颌类包括软骨鱼类、硬骨鱼类及后者登上陆地的后裔。  相似文献   

7.
朱敏科研团队 《化石》2021,(3):79-80,封3
地球上99.8%的脊椎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被统称为有颌类.有颌类的起源(根据分子钟证据在奥陶纪)和完整有颌类化石大量出现(早泥盆世)之间,跨越整个志留纪的数千万年时间段存在严重的化石记录缺失,长期以来仅能通过零散保存的鳞片与棘刺推测有颌类在志留纪的演化.  相似文献   

8.
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属无颌类脊椎动物,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物种之一。其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志留纪及寒武纪,有现存的"活化石"之称,它印记了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史,同时作为脊椎动物的祖  相似文献   

9.
《古生物学报》2017,(2):250-264
<正>进展一:志留纪古鱼揭秘脊椎动物颌演化之路主要完成者:朱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其他完成者:Per E.Ahlberg,潘照晖,朱佑安,乔妥,赵文金,贾连涛,卢静进展简介:人类的面孔、四肢等构造是如何演化而来的?这是《科学》杂志2005年公布的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面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上下颌,在摄食、呼吸以及在人类社会的识别和审美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因此,颌的起源与演化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生山显任在盖志琨、赵文金研究员联合指导下在国际学术期刊《亚洲地球科学杂志》(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在线发表了该研究团队志留纪真盔甲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在江西武宁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大约4.38亿年前)清水组中首次发现的早期真盔甲鱼类的两个新物种:俊卿清水鱼(Qingshuiaspis junqingi)和刺猬安吉鱼(Anjiaspis ericius),这是真盔甲鱼类在赣西北地区下红层中的首次发现,代表了迄今为止最古老、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卢静等人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对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一新的基干肉鳍鱼类短耳褶纹鱼(Ptyctolepis brachynotus gen.et sp.nov.)的脑颅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取其中复杂而出乎意料的形态特征信息,显示斑鳞鱼类(斑鳞鱼、无孔鱼和鬼鱼)可能比过去所认为的更加原始,非常接近辐鳍鱼类和肉鳍鱼类共同的祖先。新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推进了学界对最早期硬骨鱼类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脊椎动物发展史的序幕,是在近五亿年前揭开的,最早登上这个历史舞台的脊椎动物,是一类鱼形动物。它们都是水里的居民。虽然由于在体形和生活习性方面都和鱼类相像,一般笼统地也把它们称为鱼,但是严格说来这类动物并不属于鱼类。因为其有机结构水平还处在比鱼类低的阶段上,它们还没有鱼类和其他高等脊椎动物都具备的颌。因此,分类学上把这类鱼形动物称为无颌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生物学会3月22日在北京发布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志留纪古鱼揭秘脊椎动物颌演化之路"和"绘制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等11项科研成果入选(含并列),内容涉及早期生命、古生代鱼类、早期陆生植物等研究领域,反映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推动了对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历程的认识.这是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8年来,首次组织全国性的科技创新成果评选,旨在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展示我国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和科研成果,推动科学研究、科学传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铰齿鱼类包括拱鱼目、半椎鱼目和鳞骨鱼目。生活在中北美和古巴淡水环境的雀鳝是铰齿鱼类鳞骨鱼目的现生代表,被称为活化石,为新鳍鱼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新鳍鱼类是辐鳍鱼亚纲最大的演化支系,几乎分布于地球上各种水环境。除了多鳍鱼和鲟鱼,其他所有的现生辐鳍鱼类都属于新鳍鱼类。《古脊椎动物学报》最新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我国云南罗平发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一种新的铰齿鱼类:优美玉带鱼。优美玉带鱼,可归入  相似文献   

15.
滇东曲靖翠峰山群下部花鳞鱼类微体化石的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从云南曲靖翠峰山群下部西山村组和西屯组获得的许多花鳞鱼类微体化石新材料,建立1新属包含4新种,1老种。根据新属在形态学和古组织学构造显示的花鳞鱼类志留纪属和泥盆组属的过渡性质,认为曲靖地区含该类鱼化石的地层时代似应为Pridolian中、晚期。曲靖地区志留——泥盆纪界线似应从翠峰山群西屯组中部通过。建立了曲靖地区从Ludiovian到Emsian早期的三个脊椎动物组合。  相似文献   

16.
朱敏 《化石》1999,(2):16-17
图1班鳞鱼的复原图4亿多年前的斑鳞鱼化石朱敏从鱼到人2600年前古希腊思想家阿那克西曼德声称,人象其他动物一样也是从鱼衍生出来的。这是哲学家对人类过去的猜测。但在一个信仰上帝的世界,这种说法只能被当成是“痴人说梦”。140年前,达尔文《物种起源》问世...  相似文献   

17.
王堃  任彦栋  邱强 《遗传》2021,(4):291-294
泥盆纪时期(4 亿年前)脊椎动物登陆事件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需要脊椎动物在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革新[1,2],从而适应从水生到陆生环境的改变.长期的古生物学和系统分类学研究显示,现存四足动物最近的鱼类近亲是肺鱼,而肉鳍鱼亚纲(包含空棘鱼、肺鱼和四足动物)与辐鳍鱼亚纲(常见的各种鱼...  相似文献   

18.
文昌鱼—研究脊柱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长久以来,文昌鱼一直被认为和生活在约5亿年前的脊椎动物的直接祖先相似。由于文昌鱼在进化上的重要性,它在动物学研究史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近100多年来,文昌鱼作为研究对象曾数次受到动物学界青睐或冷落,大约10年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文昌鱼研究,又激发了动物学家对文昌鱼的研究兴趣,又一次出现在文昌鱼研究的高潮,并且一直持续至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文昌鱼样生物可能是环节动物样动物和最早的脊椎动物之间的进化中间体,因此,文昌鱼在动物学研究史上好像绕了个大圈又回到了原处,在被忽视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占据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心舞台的位置,成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  相似文献   

19.
张江永 《化石》2015,(1):2-3
<正>2014年10月2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刊发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弥曼等研究人员的最新成果:《早白垩世七鳃鳗幼体化石的发现揭示其三阶段的生命周期》。张弥曼等人的新发现,不仅首次记录了化石七鳃鳗的幼体和变态期幼体特征,而且显示现代七鳃鳗独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晚期即已成型并保持至今。七鳃鳗和盲鳗是仅存的现生无颌类脊椎动物。地质历史上,无颌类在古生代曾经十分繁  相似文献   

20.
第一节脊椎动物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鱼,对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鱼类的发展历史也是满有趣味的。鱼类是紧接着无颌类之后出现的又一类水生脊椎动物。骤然看起来鱼类和无颌类没有多大差别,其实由无颌类到鱼类,这中间经历了一次革命性飞跃,这就是颌在鱼类中的出现。原来在原始的无颌类前面的一对鳃弓,到了鱼类,在功能上由支持鳃逐渐改变为执行摄食机能,从而引起形态上的变化:鳃弓腹面的一节变成下颌,背面的一节变成上颌。颌这个装置,不但使动物在获取食物方面由被动变为主动,而且还由于颌是初步加工食物的工具,使得许多原先不能利用的食物,现在却成为可利用的了。因此,颌的出现为脊椎动物广泛利用食物资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