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河生物群的翼龙都发现于义县组和九佛堂组。金刚山层位于义县组上部,已经报道的翼龙包括最早发现的两件翼龙胚胎,两件古翼手龙超科的标本,以及一件存疑的金刚山义县翼龙。对这一层位发现的一件前肢标本进行了描述,并确定其属于无齿翼龙超科。对现存于本溪地质博物馆的金刚山义县翼龙的正型标本进行了观察,并修订其鉴定特征。无齿翼龙超科成员具有独有的特征组合为:牙齿垂直于咬合面,呈三角形且唇舌向扁,前两对更长更细;第二翼指骨长度约为第一翼指骨的93%。在热河生物群中,古翼手龙超科的标本主要发现于义县组,而古神翼龙超科主要发现于九佛堂组。包括这件新标本和金刚山义县翼龙在内的无齿翼龙超科在九佛堂组发现的略多于义县组,这与之前认为的翼龙分布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2.
曲丽君 《化石》2006,(4):27-29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并命名了超过130种的翼龙化石,在我国也发现了20多种翼龙化石。翼龙家族的成员虽然千姿百态,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比较原始的喙嘴龙类和相对进步的翼手龙类。喙嘴龙类嘴里长满了长而尖的牙齿,脖子短、尾巴长,掌骨短;而翼手龙类正好相反,牙齿退化减  相似文献   

3.
蒋顺兴 《化石》2015,(2):2-3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蒋顺兴、汪筱林等报道了产自河北青龙木头凳上侏罗统燕辽生物群的一具有长尾的蛙嘴翼龙化石。据研究,这一标本是世界上第二件已经报道的长尾蛙嘴翼龙类,也是第一件具有加长的尾椎关节突的标本。这一特征代表了翼龙演化中较为原始  相似文献   

4.
张氏格格翼龙正型标本(IVPPV 11981)是产自辽西北票四合屯义县组下部的一件保存不完整的梳颌翼龙类化石材料。本文记述的新材料IVPP V 11972与正型标本产出于同一地点的相同层位,具有正型标本的3个独有特征,即泪骨前突位于鼻骨之上,额骨前部和侧部边缘处有广泛蚀痕以及颈椎具有高的神经脊且背部有瘤状膨胀,据此将其归入张氏格格翼龙。通过对新材料V 11972和进一步修理的正型标本的形态观察,对张氏格格翼龙的特征进行了补充,增加一个属征:鼻骨背腹向具有两个小孔。这一特征在正型标本中同样被观察到,但在其他翼龙中都没有出现,仅在飞龙中观察到一个孔和一个凹陷。同时补充了张氏格格翼龙的椎体和肩带等的一些特征,如背椎没有完全愈合,荐椎数量为3~4枚,尾椎约9枚;肱骨三角嵴不是十分发育,三角嵴颈及其与肩胛乌喙骨相关联的关节窝不发育;具有前端呈扇形的前耻骨,耻骨闭孔有小骨片覆盖等。依据格格翼龙新的特征,将其与我国发现的归于梳颌翼龙科(Ctenochasmatidae)的华夏翼龙(Cathaypterus)、环河翼龙(Huanhepterus)及鸢翼龙(Elanodactylus)进行了对比。依据齿槽处的纵向沟、牙齿分布密度以及吻端的长度比例等,认为格格翼龙和华夏翼龙有一定区别,但亲缘关系较近,同属梳颌翼龙亚科(Ctenochasmaniae),并建议将华夏翼龙的鼻眶前孔较小的属征修订为其吻端较长。格格翼龙的个体远小于环河翼龙,依据牙齿数量和排列的差异推测它们的捕食方式和食物类型存在明显的区别,应不属于同一亚科。新材料与鸢翼龙的明显区别主要在肱骨上,前者肱骨的肩胛骨关节窝不发育,而后者的这一结构明显。由于鸢翼龙没有保存头骨,它的分类位置不是十分确定,同时鸢翼龙具有许多梳颌翼龙类所不具有的特征,如第一翼指骨短于第二和第三翼指骨,掌骨较短等。  相似文献   

5.
记中国辽宁西部九佛堂组发现的中国翼龙一新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小型翼手龙类骨架,建立一新种:谷氏中国翼龙Sinopterus gui sp.nov.。它的吻端直而尖锐,其下颌发育—明显的脊突。肱骨的三角脊发育,其末端没有扩展,呈四边形。翼掌骨的长度稍微短于飞行指第一指节的长度。股骨与胫骨之比率小,乌喙骨短于肩胛骨,联合背椎只有椎体相互愈合。虽然它与董氏中国翼龙相似,但是存在明显区别,比如个体较小,而大多数背椎椎体相互愈合等。谷氏中国翼龙是目前在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所发现最小的没有牙齿的翼手龙类。  相似文献   

6.
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两种新的翼手龙类化石(英文)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简要报道了辽西热河群上部九佛堂组两件新的翼手龙类化石 ,即夜翼龙科(Nyctosauridae)的张氏朝阳翼龙 (新属、新种 )Chaoyangopteruszhangigen .etsp .nov.和古魔翼龙科 (Anhangueridae)的顾氏辽宁翼龙 (新属、新种 )Liaoningopterusguigen .et.sp .nov.。前者为保存较完整的化石骨架 ,后者为一大型翼龙的头骨和部分头后骨骼化石。朝阳翼龙是夜翼龙科在亚洲大陆的首次确切的化石记录 ,也是层位最低和保存最完整的化石骨架。朝阳翼龙具有4节翼指骨 ,手指爪粗大弯曲 ,这些发现补充和修正了前人认为的夜翼龙科只有 3节翼指骨 ,手指爪退化缺失等一些重要的形态学特征。朝阳翼龙与该科的Nyctosaurusgracilis头后骨骼相比 ,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如胫骨特长 ,远长于股骨 ,翼掌骨和第 1翼指骨相对较短 ,肩胛骨短于乌喙骨等。辽宁翼龙是我国已发现的个体最大的翼龙化石 ,发育前上颌骨和齿骨弧形脊突这一古魔翼龙科的重要鉴别特征。与该科的其他成员相比 ,辽宁翼龙上、下颌的牙齿较少 ,仅分布在其前部 ,齿列约占上、下颌长度的 1 / 2。上颌第 1、3齿小 ,第 2、4齿巨大 ,其中第 4齿最大 ,为已知翼龙中最大的牙齿。牙齿具有明显的替换现象。夜翼龙科的成员仅分布于美洲大陆的晚白垩世地层中 ,而古魔翼龙科的成员则是  相似文献   

7.
王朝更迭——辽西发现多样化翼龙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立达 《生命世界》2005,(11):14-17
与它们的恐龙亲戚一样,翼龙是演化史上最为成功的物种之一。从2.15亿年前的三叠世出现后,其后的1.6亿年间翼龙家族繁衍兴盛,直到白垩世末期才告灭绝。自从200多年前德国发现翼手龙以来,全世界被正式描述过的翼龙已有近200种之多,五大洲都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对于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动物分类学家一般都把它们分成两类,即喙嘴龙类(Rhamphorhynchoidea)  相似文献   

8.
新疆的一新翼龙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63年夏,新疆石油科学研究所勘探室古生物组魏景明采集了一批有重要意义的化石。这批化石随后由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新疆的工作队人员孙艾磷、赵喜进带来本所作鉴定。这批材料为第一次在我国发现的翼龙类,归于广义的翼手龙类亚目,在本文加以描述和讨论。关于化石的保存情况和地质情形,除了孙、赵两位一些口头报告外,只有标签所记述的那些。因此本文只拟就古生物部分加以探讨。如以后续有标本采获,再考虑补充。  相似文献   

9.
正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真正飞行也是唯一绝灭的飞行脊椎动物。由于飞行的需要,翼龙演化出了纤细中空的骨骼,因此翼龙化石十分稀少,而翼龙蛋和胚胎化石更是罕见。经过十余年连续的野外科考工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等人在新疆哈密戈壁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一件超过2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维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10.
吕群昌 《化石》2000,(1):15-16
上几期我们谈了翼龙类的起源、适应空中飞行的骨骼构造特征、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等,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最后一个问题,即翼龙类的绝灭问题。任何一个生命体都要经过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翼龙类也不例外。在白垩纪的末期(6500万年前),翼龙类与它们同时代的陆地霸王———恐龙类以及水中霸王———鱼龙类、蛇颈龙类以及沧龙类等同时在地球上绝灭了。在地球的历史上,虽然发生过多次明显的大的生物绝灭事件,但是,惟独在中生代与新生代之交的生物绝灭事件最为引人注目,因为在这次事件中,当时曾经横行一世的陆地霸王———恐龙类…  相似文献   

11.
吕君昌  李春平 《化石》1999,(3):13-14
翼龙会游泳吗?既然许多证据证明翼龙类是生活在湖边和海岸边,那么,它们是不是象鸭子一样会游泳呢?答案是肯定的。西利(SeeleyH.G)是第一个提出翼龙会游泳的人,在德国佐伦霍芬(Solnhofen)的一些标本上,可以看到保存在长趾之间蹼的印痕。这些印...  相似文献   

12.
《化石》2014,(3):4-6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领导的新疆哈密科考队与哈密合作,通过近十年的野外考察,在哈密地区发现一新的白垩纪翼龙动物群。这一翼龙化石分布区不但是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处三维保存的翼龙蛋和雌雄个体共生的翼龙化石遗址。6月5日在线出版的国际著名刊物《现代生物学》刊发了该项成果,印刷版将以封面文章报道这一重大发现。汪筱林和他的研究团队详细研究了哈密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的约40个同一属种的雌  相似文献   

13.
读者从这幅画中看到的两只栩栩如生、头大、翼长、身子小的飞行动物就是1964年发现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的准噶尔翼龙,它生活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属翼龙目。翼龙类是中生代时期一种特殊的爬行动物,它们从侏罗纪开始适应飞行,很快发展或分化为多种形态类型,有一部份一直继续生活到白垩纪末期才趋于绝灭,翼龙类差不多有几千万年的历史。准噶尔翼龙的形态特征是头骨上有一独特的波浪状的中稜;上、下颚的前端均向上弯曲而且末端尖锐,这种动物嘴部套有角质的鞘状物,成为有用的武器。牙齿齿冠低,具微向后弯的尖,可能是对捕食鱼类的一种适应。前肢的肱骨很粗壮,桡骨、尺骨相当长;第四  相似文献   

14.
刘璠  武瑞  韩凤禄 《古生物学报》2022,61(1):88-106
燕辽生物群已发现脊椎动物54属58种, 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等, 但其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其成因机制还未有详细研究。本文对该生物群脊椎动物进行统计分析, 并与同时代的其他生物群脊椎动物类型进行对比, 这为认识燕辽生物群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其成因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早期代表道虎沟生物群与晚期代表玲珑塔生物群虽存在时代上的传承关系, 但生物组合特征明显不同。对比燕辽生物群与相近时代的新疆五彩湾动物群和四川大山铺恐龙动物群, 脊椎动物组合特征差异显著。燕辽生物群恐龙类群主要以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主, 还包括一些小型鸟臀类恐龙。另外还具有非常丰富的翼龙和哺乳动物。脊椎动物生态多样性高, 适应飞行、树栖、水生、穴居等多种生活方式, 但是脊椎动物的类型与同时代的相近地区明显不同。翼龙、恐龙和哺乳动物等类群都展现出独特的生物组合特征。有证据表明该时期东亚地区与其他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地理隔离, 结合陆生脊椎动物组合特征推测燕辽生物群脊椎动物与外界可能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15.
《化石》2014,(4)
正2014年9月11日,《自然》出版集团出版的《科学报告》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我国辽西地区发现距今约1.2亿年前著名的热河生物群中的一类新的翼龙类——阿凡达伊卡兰翼龙(Ikrandraco avatar)。这一新翼龙的头骨顶部平直而下颌腹侧发育一奇特的刀片状半圆形的骨质脊以及锋利的牙齿,这些特征均与2009年风靡全球的科幻电影《阿凡达》(Avatar)中的潘多拉星球的飞行翼兽伊卡兰(Ikran)的头部极其相似,并因此而得名。不过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翼龙化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的志丹群中发现一新的翼龙,命名庆阳环河翼龙(Huanhepterus quingyangensis gen.et sp.nov.)。环河翼龙的形态特征与欧洲晚侏罗世的Gnathosaurus相似。因此推断产庆阳环河翼龙的地层——志丹群的华池环河组的时代是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7.
道虎沟化石层分布于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以及毗邻的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等地,已报道4种有尾类、1个无尾类蝌蚪、1个幼年蜥蜴、3种带原始羽毛的兽脚类恐龙、2种翼龙、3种哺乳动物以及双壳类、叶肢介、昆虫和植物等化石(有学者称之为"前热河生物群")。该层位比热河群义县组低,但地层划分存在争议:中侏罗统九龙山组、上侏罗统道虎沟组和下白垩统热河群均有报道。本文研究的道虎沟蜥蜴是该地点发现的第2个蜥蜴化石,其身体细长,为一幼年个体;前颌骨、顶骨和额骨均成对;上颌骨的面突高;后额骨和后眶骨不愈合;后额骨较大,但可能未进入上颞孔;后眶骨具宽的后突;牙齿小而尖锐,结构简单且可能为侧生;头骨的眶前区较长;具27个荐前椎;虽然未成年但个体较大;未见真皮骨板;手掌和四肢较长。上述特征组合区别于所有现生蜥蜴类,四肢比例也与其他蜥蜴有较大区别。欧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小盗蜥(Parviraptor)和蒙古早白垩世的一个幼年个体(可能属于壁虎型类)与道虎沟标本比较相似。头骨特征和较大的荐前椎数目显示道虎沟标本可能属于硬舌蜥类(scleroglossan)。但因标本为幼年个体,本文暂将它归入有鳞类属种未定(Squamata gen.et sp.indet.)。测量数据显示,道虎沟标本的手掌和前肢相对较长;该特征常见于适应攀爬的蜥蜴种类,似可显示攀爬习性。但肢体比例可能会随身体增长而发生变化,所以此生活习性并非定论。  相似文献   

18.
道虎沟化石层分布于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以及毗邻的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等地,已报道4种有尾类、1个无尾类蝌蚪、1个幼年蜥蜴、3种带原始羽毛的兽脚类恐龙、2种翼龙、3种哺乳动物以及双壳类、叶肢介、昆虫和植物等化石(有学者称之为“前热河生物群”)。该层位比热河群义县组低,但地层划分存在争议:中侏罗统九龙山组、上侏罗统道虎沟组和下白垩统热河群均有报道。本文研究的道虎沟蜥蜴是该地点发现的第2个蜥蜴化石,其身体细长,为一幼年个体;前颌骨、顶骨和额骨均成对;上颌骨的面突高;后额骨和后眶骨不愈合;后额骨较大,但可能未进入上颞孔;后眶骨具宽的后突;牙齿小而尖锐,结构简单且可能为侧生;头骨的眶前区较长;具27个荐前椎;虽然未成年但个体较大;未见真皮骨板;手掌和四肢较长。上述特征组合区别于所有现生蜥蜴类,四肢比例也与其他蜥蜴有较大区别。欧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小盗蜥(Parviraptor)和蒙古早白垩世的一个幼年个体(可能属于壁虎型类)与道虎沟标本比较相似。头骨特征和较大的荐前椎数目显示道虎沟标本可能属于硬舌蜥类(scleroglossan)。但因标本为幼年个体,本文暂将它归入有鳞类属种未定(Squamata gen.etsp.indet.)。测量数据显示,道虎沟标本的手掌和前肢相对较长;该特征常见于适应攀爬的蜥蜴种类,似可显示攀爬习性。但肢体比例可能会随身体增长而发生变化,所以此生活习性并非定论。  相似文献   

19.
温血动物最直接的证据──皮毛在翼龙中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血动物最直接的证据──皮毛在翼龙中发现吕君昌作为飞行爬行类的翼龙,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前肢特化为翼,第四指为加长的飞行指,骨骼中空,胸骨发育成一个特殊的胸骨突-龙骨,等等这些适用于飞行的特征)和可能与现生的鸟类和蝙蝠类似的生活习性,而鸟类和蝙蝠类均为...  相似文献   

20.
吕君昌  汪筱林 《化石》2000,(2):22-23
翼龙类是一类独特的飞行爬行动物。它们产生于晚三叠世末(距今约2 25亿年) ,并且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 ,是地球历史上最早克服地球吸引力的脊椎动物(后来的飞行脊椎动物如鸟类和蝙蝠类 ,它们的产生都比翼龙类要晚得多) ,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 6亿年 ,最后 ,与其同时代的其它爬行动物如恐龙类、鱼龙类等同时绝灭于0 65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目前绝大多数的翼龙类发现于海相或者是边缘海相的地层中 ,并且多数可能与海岸或海洋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 ,比如世界上著名的化石产地———德国的索伦霍芬、巴西的桑塔纳等 ,而真正在陆相沉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