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2017,(2)
<正>我们人类从很古老的时代开始就能够识别物类,并给以名称,这种行为既是对"物种"的原始认知,也是"分类"的开始。古代中国关于"神农识百草"的信史传说就是这样的实践。到了春秋时代,庄子在《寓言》中则有"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这样的论述。到了汉初,《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的无脊椎动物;鱼既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以及鲸等脊椎动物,也包括了虾、蟹、贝类等水生的无脊椎动物;鸟就是鸟类;兽则是绝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西汉以前所倡导的动物分类法共有五种。我们可以将此五种大别之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尔雅”的虫、鱼、鸟、兽分类法。“尔雅”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五篇,每篇都有详细的真实的内容,事实上是用虫、鱼、鸟、兽四大类包括一切动物。另一部分是“礼记”月令有虫鳞、虫羽、虫倮、虫毛、虫介五大类,包括一切动物,都名之为虫,我们简称之为五虫分类法。“周礼”地官土会有毛、鳞、羽、介、裸五物而另有五种其民。“考工记”梓人将动物分为大兽与小虫,又将大兽分为脂、膏、裸、羽、鳞五者。此外“吕氏春秋”观表篇有毛、羽、裸、鳞四种名称,虽然前人没有  相似文献   

3.
关于亚种下名称的可用性问题:实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整理一种斧须隐翅虫Oxyporus proximus Cameron异名录时,作者发现,以前在“var.”(v.,varietas,variety)或“form”(f.,forma)标示下发表的一些物种名称,难于确定其可用性(availability)。根据新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简称《法规》),1960年以后不再承认这类名称。对于1961年以前发表的这类名称,如果原始作者没有清楚说明是亚种以下的,则该名称就是可用的,否则就是不可用的。在动物分类学历史的早期,以“var.”、“form”诸如此类标示发表新学名是一种常见的做法,随后的分类学家们也多将这类名称收在相关著作的异名录中,这也意味着,直到《法规》有相关规定之前,专家们承认这类名称的分类命名地位。通过讨论《法规》有关条款,分析隐翅虫科和阎甲科若干亚科数据,作者发现,《法规》第45.6.4条规定在实际使用中有困难,加上历史原因,在判断亚种下名称的可用性时容易产生混乱。  相似文献   

4.
动物的拉丁命名是一种精确的工具,人们借以去识别一个物种;研究、掌握并利用物种。地球上的动物形形色色,种类繁多,自古以来便有许多学者企图依据动物的形态分门别类给予名称。在我国秦汉(第三世纪)以前,《毛诗》、《尔雅》、《周礼》、《尚书》对动物均有记载,尤以《诗经》中分动物为毛物,羽物,介物,鳞物,蠃物五大类,至明朝李时珍(十六世纪),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便列有动物约400种,分虫、鳞、介、禽、兽各部。国外如亚里斯多德,亦将动物分成有  相似文献   

5.
正据史学家考证,《兽谱》和《鸟谱》这两部涉及中国古代鸟兽物种的传世巨著均始于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完成于乾隆26年(公元1761年),历时逾十载。绘图者也同为余省和张为邦,全部文字解说都出自名噪一时的"八大臣"之手,这两部巨著似一对孪生姐妹,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科技史上,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6.
讨论《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简称《法规》)关于种级单元异物同名的处理及相关规定。以斧须隐翅虫亚科Oxyporinae的同名问题为例,笔者分析了属级单元名称变动对种级单元同名关系的影响。一些古老的属级单元有很长且比较复杂的分类历史,深入分析可将各类变化归纳为六类,其中三类与原同名有关,二类与后同名有关,余一类不再影响种级同名关系。文中讨论了第4版《法规》中与种级同名关系有关的若干重要变动,通过分析比较,说明《法规》的这类变动如何影响动物分类名称的稳定性与正确性。这些分析,可望有助于避免产生新的次同名,也有助于正确恰当地解决已有的同名问题。  相似文献   

7.
解放三十年来,我国在昆虫分类学、昆虫形态学上所做的成绩,《昆虫学报》第22卷3期上已有总结,计论文475篇,新种1227种。我们也曾做了类似的工作,除《昆虫学报》和《动物分类学报》外,还包括《动物学报》、《寄生虫学报》、《南开大学学报》,《福建农学院学报》等期刊和《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华北灯下蛾类图志》、《中国园林主要蚧虫》等图书,对我国昆学工作者在分类方面的工作做了不完全的统计,结果与上述总结有很大出入,现摘要公布。  相似文献   

8.
世界最著名、最权威的杂志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1999年第11期刊出了几幅制做精美 ,色彩艳丽的“带毛恐龙”的照片和复原图。文章用醒目的标题 ,大字刊出“霸王龙有羽毛吗?”文章开篇报道了一种似鸟非鸟似龙非龙的动物。作者引用了研究者给这个特殊的动物起的名子叫做辽宁古盗龙(Archaeoraptorlianigensis)。文中记述这只似鸟似龙的动物 ,长着始祖鸟一样的头和翅膀 ,有着典型小形兽脚类恐龙 -驰龙式的棒状的尾巴 ,并声称他们找到了连结鸟类和恐龙类进化过程中缺失的环节。结论是鸟类由小形兽脚类恐龙进…  相似文献   

9.
“水龙兽”是一类绝灭了的古代爬行动物,它的名称已经说明了它的一些特性。“水龙”,指的是水中生活的爬行动物。按理说,“兽”一般应是指哺乳动物,既然这是一类爬行动物,那为什么又加一个“兽”字呢?这就是因为这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有着一定的关系。它在分类上被归于“似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这一大类。这一类爬行动物可以说是哺乳动物的前身,在  相似文献   

10.
1999年9月16日的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我国青年学者徐星、汪波林和吴肖春在兽脚类恐龙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课题组在1998年度的野外工作中,从辽西义县组下部页岩中采集到一批珍贵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包括一块保存有皮肤衍生物的兽脚类恐龙化石标本。这件标本代表兽脚亚目驰龙科的一个新属种,被命名为中国鸟龙(Sinornithosaurus)。中国鸟龙和另外四种保存有皮肤衍生物的兽脚类恐龙,即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鸟和北票龙一样,都产自我国著名的中生代化石产地…  相似文献   

11.
周忠和 《化石》2000,(2):29-30,6
一、起源篇1 鸟类起源于恐龙吗 ?目前国际上多数学者已同意鸟类确实起源于一类小型的兽脚类恐龙 ,但仍有一些学者持不同看法。2 “鸟就是恐龙 ,恐龙就是鸟”这句话对吗 ?如果承认鸟类起源于恐龙 ,那么说鸟就是恐龙就相当于说人是哺乳动物 ,从系统关系和分类的角度来讲 ,这句话基本算对 ,但严格来说 ,也不对 ,因为鸟类和恐龙毕竟存在差别正如人和哺乳动物存在很大不同的道理一样 ;但是说恐龙就是鸟则相当于说哺乳动物就是人 ,显然是不对的。3 鸟类的起源有几大假说 ?历史上关于鸟类的起源 ,主要存在过三种主要的假说 :一是鸟类的恐龙起源…  相似文献   

12.
邹树文 《昆虫学报》1976,(3):325-334
我国古代动物分类法有好几种,而都不外乎唯物与唯心两个观点、两种方法的斗争。《尔雅》动物五篇所体现的虫鱼鸟兽分类法,是古代劳动人民接触大自然总结经验而成,是一种朴素唯物的动物分类法。《礼记·月令》所包含的鳞羽倮毛介五虫分类法,是五行家言,欲夺《尔雅》分类的地位,逐渐转变而成为与其他事物一同纳入五行的唯心的动物分类  相似文献   

13.
《动物学研究》第 2卷第 4期增刊 (1981)本期增刊为“蛇毒研究与蛇伤治疗”。《动物学研究》第 3卷增刊 (1982 )本期增刊为“显微形态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文摘”。《动物学研究》第 3卷增刊 (1982 )本期增刊内容有鸟、兽、虫、鱼、寄生虫等的分类、新种、新亚种记述 ;生态习性 ,垂直分布 ;扫描电镜观察 ;滇池高背鲫的雌核发育等。《动物学研究》第 5卷第 3期增刊 (1984)本期增刊为“动物染色体”专辑。《动物学研究》第 5卷第 4期增刊 (1984)本期增刊为“灵长类专辑”。《动物学研究》第 6卷第 4期增刊 (1985 )本期增刊有昆虫金边土鳖消化道…  相似文献   

14.
报道并描述了一件来自甘肃临夏盆地的中间乌米兽(Urmiatherium intermedium)头骨化石新材料,该材料产自柳树组上部,属于晚中新世晚期杨家山动物群。中间乌米兽是一种大型的晚中新世牛科动物,角心特化,短且呈薄板状,并且在基部相互靠近。在角心前后方的额骨和顶骨上,发育大片赘生骨疣,这些骨疣与角心一起,合称角器。20世纪初,步林报道了中国北方晚中新世地层中的大量中间乌米兽化石,包括产自山西保德和甘肃庆阳的20多件头骨以及很多破碎的齿列和骨骼。本文报道的乌米兽头骨化石是乌米兽在甘肃临夏盆地的首次发现,将其在中国北方的分布向西扩展到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带。乌米兽被普遍认为与近旋角羊(Plesiaddax)、和政羊(Hezhengia)和柴达木兽(Tsaidamotherium)等晚中新世"麝牛类"牛科动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其系统发育地位仍存有争议。相比其他晚中新世"麝牛类"牛科动物,乌米兽的分布较广,从伊朗至中国北方都有分布,但它鲜与其他晚中新世"麝牛类"牛科动物伴生。在临夏盆地,与其伴生的牛科动物目前仅发现中华羚(Sinotragus)一种。  相似文献   

15.
原生动物是指单细胞真核动物,也常简称为原虫。由于其本身的相对原始性,在历史上它们一直是引起分类混乱的主要类群,如在经典动、植物两界分类体系中,它们通常被处理为动物的一门,并人为地按运动器等的差别区分为鞭毛虫、肉足虫、孢子虫和纤毛虫等几大类(纲),实际上前两类中分别包括某些藻类和全部粘菌类,这些生物在植物分类中则分属若干门。  相似文献   

16.
柱头虫     
“柱头虫”是原索动物门半索索亚门肠鰓类(Enteropneusta)动物的俗称;肠鰓类动物的名称是由其躯干背部两侧的鳃裂向内与肠管相通而来。此类动物全在海水中生活,自潮间带至深海均有分布,其中以潮间带的种类较多。因为它在动物的分类系统上位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学术上颇有重要的意义。它在世界各地的数量都不多,标本不易获得,常被看成是动物界中的珍贵种类。在1935午以前,我国沿海还没有发现过肠鰓类动物,在所有的大学生物系里讲授和学习这一类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明代李吋珍所撰写的《本草綱目》,是我国医药书籍中的一部經典著作,它不但記載了各种药用植物,同时,把整个动物分为虫、鱗、魚、禽和兽各部,并且还詳細地描述了各种动物的外部形态、产地、生活习性和应用的經济意义。而且有系統的把动物分类、生态和分布方面的资料加以綜合。  相似文献   

18.
Jon LOMAN 《动物学报》2006,52(3):462-468
在瑞典南部落叶林,于1985年和1986年秋季分别研究了不同动物对欧洲七叶树、夏栎、山楂和黑刺李等4种种子的捕食作用,即种子释放1周后被动物捕食的情况。实验分以下3种处理:排除小兽和鸟、排除鸟和对照(小兽和鸟均不排除),但昆虫可进入所有处理。在不同落叶林和小型林地共建有16个重复实验,即每个林分类型于每年秋季各设4个重复。在所有林分(包括落叶林和小型林地),不同处理的种子捕食表明:小兽是欧洲七叶树、夏栎和黑刺李等植物种子的主要捕食者,而无脊椎动物则是山楂种子的重要捕食者,但鸟类很少取食上述种子,因而捕食作用极小。在其中1年,动物对种子的总捕食率在落叶林和小型林地存在较大差异,以小型林地较高。  相似文献   

19.
安徽潜山古新世一种似钝脚目的哺乳类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本文记述了在安徽潜山盆地中古新世望虎墩组下部发现的一块具完整颊齿的头骨化石,并据此建立了—新科——丰齿兽科 (Plethorodontidae fam. nov.).包括—新属新种—潜山丰齿兽 (Plethorodon chienshanensis gen. et sp. nov.).根据上颊齿特点,笔者认为它与翼齿兽比较接近,因而暂被放入钝脚目.文中还对这两类动物的有关分类阶元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自从人们用显微镜观察无脊椎动物的骨骼构造以来(Bowerbank,844;Carpenter,1845),不少作者对不同类型的显微结构致力于分类研究,旨在对它们进行更为合理的分类,同时,进行这样的结构分类也有利于观察和描述。在这些工作中,较早期的有 Frech(1890)和 Volz(1896)对刺细胞动物的研究;在软体动物研究方面,较为人们所熟悉的是,以 Bφggild(1930)和 Taylor et al.(1969)为代表的研究,他们对双壳类壳质结构类型的确定及结构名称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