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蕊属地衣初生地衣体鳞片状、次生果柄圆柱形,世界上报道了500多种,是地衣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深入研究中国石蕊属地衣过程中,基于形态学特征、化学特征和nr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从采集于河北省和云南省的地衣标本中发现了石蕊属地衣2个中国新记录种——喀麦隆石蕊(Cladonia camerunensis)和覆瓦石蕊(C.imbricata)。该文提供了2种石蕊属地衣特征的详细描述和图片并与相近种类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采用皮层剥离法从东北大兴安岭的7种石蕊属地衣的15个样本的710个组织块分离获得90株地衣内生真菌菌株,平均定植率为12.68%(2.86%–32.76%),定植率和石蕊属的物种之间不存在明显对应关系。根据菌株的菌落、菌丝及分生孢子等特征从中选取30个作为代表,测定其ITS序列。结合分子序列和菌落特征,该90个菌株归属于19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5纲、8目、11科和15属。炭角菌科为优势科,占77.78%,紫棕炭团菌为优势种,占62.22%。每个石蕊种类及总体的内生真菌菌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所获得的石蕊属地衣内生真菌菌群具有中等的多样性及较强的宿主专一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形态学及化学研究,结合nr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该文报道了茶渍属(Lecanora Ach.)和石蕊属(Cladonia P. Browne)地衣4中国新记录种:莱氏茶渍(Lecanora layana Lendemer)、白头山茶渍(L. baekdudaeganensis B. G. Lee&Hur)、伪银茶渍(L. pseudargentata Lumbsch)和草皮石蕊[Cladonia caespiticia (Pers.) P. Gaertn., B. Mey&Scherb.]。该文对这些物种的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对比,同时提供了各种的地理分布图和形态图。这为中国茶渍属和石蕊属地衣物种多样性及资源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郭守玉  魏江春 《菌物学报》1994,13(Z1):29-35
摘要:本文报道了中国横断山地区石蕊属地衣12种,其中新种1个:贡嘎石蕊(Cladonia ngganensis S.Y. Guo & Wei),中国新记录11种:类黄粉石蕊(Cl. bacilliformis),比蒙氏石(Cl. beaumontii),小棍棒石蕊(Cl. clavulifera),圆筒石蕊(Cl. cylindrica),具粉石蕊(Cl. farinacea),北海道石蕊(Cl. hokkaidensis),厚叶石蕊(Cl. incrassata),大叶石蕊(Cl. macrophylla),丛杯石蕊( Cl. mateocyatha),多孔石蕊(Cl. multiformis)和亚石蕊(Cl. subrangiformis)。对于每一种的化学成分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大肠杆菌并对其进行相关鉴定。方法:通过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出菌落,通过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淀粉水解试验、石蕊牛奶试验、硫化氢试验、甲基红试验)反应,提取该菌DNA,用16S rRNA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及DNA序列测定和BLAST比对同源分析鉴定其微生物种类。结果:培养基中长出了单个菌落,制片观察显微镜下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淀粉水解试验中滴加卢戈氏碘液出现透明圈;石蕊牛奶变紫色;无硫化铅沉淀;甲基红试验呈阳性;PCR产物电泳呈现预期1440bp扩增带,序列比对只与E.coli相同。结论:证实土壤中存在的杆菌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石蕊科石蕊属的两种地衣植物的化学成分,我们从软石蕊(Cladonia mitis),石蕊(Cladonia rangiferina)中分离鉴定了五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左旋和右旋松萝酸、黑茶浸素、原地衣硬酸、环萝酸、蛋氨酸乙酯;上述资料对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守玉 《菌物学报》2000,19(2):193-199
将中国92种石蕊属地衣划分为8个地理成分:广布成分19种,占总种数的21%,环北极成分32种(35%),泛热带成分8种(9%),欧亚成分5种(5%),东亚-北美成分7种(8%),东亚成分13种(14%),中国喜马拉雅成分1种(1%),中国特有成分7种(7%)。对中国石蕊属地衣所属的主要地理成分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东亚特有种云南石蕊(Cladoniayunnana)和北美特有种拟胀石蕊(C.transcendens)为一对地理替代种;比蒙氏石蕊(C.Beaumontii),圆筒石蕊(C.cylindrica),丛杯石蕊(C.mateocyatha)和大翅石蕊(C.macroptera)等4种为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指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戴氏石蕊(C.delavayi)及欧亚成分中的细枝石蕊(C.corymbescens)在中国分布的北界是秦岭山脉。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我国华北、 西南等地区的石蕊科地衣多样性,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从物种多样性、 生境、区系成分等多方面对我国石蕊科地衣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石蕊科地衣共有5属107种,其中石蕊属(Cladonia)占优势,有94种,占石蕊科地衣总种数的87.9%.共鉴定出山西省新记录8种,云南省新记录种3种.石蕊科地衣生境...  相似文献   

9.
本报道石蕊科石蕊属的两种地衣植物的化学成分,我们从钦石蕊(Cladonia mitis),石蕊(Cladonia rangiferina)中分离鉴定了五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基旋和右旋松萝酸、黑茶浸素、原地衣硬酸、环萝酸、蛋氨酸乙酸;上述资料对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博  闫湉溦  石瑛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1):1866-1873
该研究以2016年采自云南凤凰山的云南石蕊(Cladonia yunnan)为材料,在无菌条件下,采用微量微管吸法和直接法分离纯化培养云南石蕊共生藻,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共生藻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并对该共生藻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1)从云南石蕊中仅分离到1种共生藻,该藻细胞大小约2.5~6 μm,球形或椭球形,单细胞,不运动,色素体片状,无性繁殖,含有中央蛋白核和淀粉粒,且3~5个细胞包裹在粘液状的胶壳中,细胞核不可见。(2)该共生藻主要形态学特征与自由生活的胶球藻高度相似,根据采集地及形态特征将其命名为云南胶球藻(Coccomyxa sp. YN)。(3)基于对云南石蕊分子数据(rbcL, ITS)构建的云南石蕊共生藻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云南胶球藻与胶球藻聚为一枝; ITS2 rRNA二级结构分析发现,云南胶球藻与胶球藻具有几乎一致的ITS2 rRNA二级结构。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胶球藻属(Coccomyxa)藻细胞与石蕊科地衣共生,且云南胶球藻与胶球藻具有高度一致的亲缘关系,而“地衣化”使两者细胞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异,推测共生藻细胞可能是由自由生活的藻细胞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