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 言 粘虫是我县三麦(元麦、大麦和小麦)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严重威胁着三麦高产稳产。自1967年以来应用糖醋诱蛾法防治粘虫,但在干群中有三种看法:认为诱杀一只少一只,诱杀一千少一千,效果蛮好;也有认为诱杀蛾子勿勿少,农药还是少不了;甚至认为糖醋诱杀蛾子是“请贼作客,得不偿失”。针对这个问题,遵照毛主席关于“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我们在1973年会同张江、高乔、龚路、金乔和施湾等公社,进行了粘虫防治方法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1970年以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开展了试用“702”的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四年多来,先后搞了180多块水稻、三麦(大麦,元麦,小麦)棉花和油菜等作物  相似文献   

3.
赤霉病是大麦、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开展对此病的防冶试验,必须获得大量的赤霉病菌分生孢子作为接种材料。关于形成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Schw.)Petch]大型分生孢子的培养基,多数是以粮食做原料。我们试验利用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var. pendula Loud.)、乌桕(Sapiura sebiferum Roxb.)等植物枝条煎汁培养赤霉病菌大型分生孢子,获得了较好的结果。此方法可以缩短培养分生孢子的周期,还可节约粮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唐宗奎  石岑  顾双平 《遗传》1984,6(3):15-17
大麦的主要农艺性状大都属于数量性状, 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杂 种分离世代中,个体性状呈现连续分布,这给正 确地配组和有效地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运 用数量遗传研究方法对大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力 和遗传进度进行估测,可以衡量遗传和环境影 响对于表型总变异的相对重要性及在一定选择 压力下的选择效果,可为杂种后代的选择和处 理提供参考依据。国外对大麦的研究甚多,而 国内较少。我们试图通过大麦杂种Fz群体主 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的初步研究, 为大麦育种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麦地方品种的α-淀粉酶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中国大麦地方品种种质资源α-淀粉酶的遗传变异,发掘具有高α-淀粉酶酶活性的材料。本试验以257份中国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和降落数值法(FN)测定了2010年和2011年收获的发芽种子与干种子中的α-淀粉酶活性。分析了不同年份间及发芽种子与干种子中的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大麦地方品种的α-淀粉酶酶活性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酶活性最高的品种几乎是酶活性最低品种的4倍,且多数品种的α-淀粉酶活性在发芽后第5天或第6天达到最高。发芽种子的α-淀粉酶酶活性在年份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发芽种子的α-淀粉酶酶活性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发芽种子与干种子的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干种子测定的降落数值不能用来预测大麦品种的α-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新疆从小麦上分离到的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可以侵染大麦、小麦、玉米等重要粮食作物。主要以带毒种子传播病毒。大麦、小麦种子带毒率达70%以上。BSMV曾一度使世界主要的大麦产区减产25~30%,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病毒。从预防病害流行和探索该种子传RNA病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可  相似文献   

7.
从甘孜野生二棱大麦的发现论栽培大麦的起源和种系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64—1965两年,我们先后在甘孜、道孚两地发现了野生二稜、六稜、中间型大麦三种。1966—1968年,将三种野生大麦分別与栽培六稜裸粒大麦杂交,结果是:二稜、碎穗、有稃三种性状都是显性,与其相对性状在F_2呈3:1的比例;F_2穗型、碎性、稃状都有不同程度的中间类型出现。三种野生型中,只有二稜型是完全纯合的;六稜型有纯合的,也有杂合的;中间型完全是杂合的。由此证明,只有野生二稜大麦才是真正的野生种。因此认为:大麦的六稜、坚穗、裸粒系由二稜、碎穗、有稃进化而来,栽培大麦的始祖是Hordeum spontaneum。从甘孜野生二稜大麦的发现及对其遗传、生态的分析,可以认为栽培大麦起源于我国西南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8.
选择合适的诱导表达启动子是开展植物耐干旱和脱水等非生物逆境转基因研究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几年的研究,已建立了一套以大麦幼苗完整活体和植物离体叶片为主要材料通过瞬间表达鉴定来快速检测干旱和脱水可诱导基因启动子表达特性的方法。来自大麦和水稻的启动子Dhn4s、Dhn8s、HVA1s、Rab16Bj、wsi18j在大麦、小麦、水稻、高粱和蕨类植物的离体叶片中经干燥诱导可以瞬间表达GFP,在绿豆、番茄叶片中不表达。鉴定了HVA1s和wsi18j在大麦不同器官或组织中启动子的定性表达情况。进一步建立了GFP荧光点/GUS染色点计数分析和GUS活性/XYN活性测定分析的启动子表达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讨论该方法在环境可诱导植物启动子功能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有色大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色大麦是一类珍贵的大麦种质资源,主要由不同色素沉积在大麦种子的果皮和糊粉层内而形成。有色大麦富含天然色素,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钙、硒等矿质元素,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可作为生产营养保健品的原料,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业,还可用于化妆品行业制造防晒膏和染发剂等。有色大麦主要分蓝、紫和黑3种颜色,不同颜色大麦的花色苷组成成分及含量有所不同。研究认为,黑色大麦主要受显性基因Blp控制,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HL上;紫色大麦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Pre1和Pre2),位于染色体2HL上,而蓝色大麦由5对显性互补的等位基因控制(Blx1、Blx2、Blx3、Blx4和Blx5),分别位于染色体4HL和7HL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籽粒淀粉含量(GSC)积累的影响程度,完善大麦GSC空间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大麦品种GSC的环境效应,利用83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农艺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GSC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GSC的水平分布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和南高北低的格局,并形成了以西藏拉孜、隆子、堆龙德庆、曲水、尼木、定日、萨迦、达孜、扎囊、日喀则、墨竹工卡、贡嘎、琼杰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中南部和以青海共和、贵德、海晏、同德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等2个栽培大麦GSC高值区;(2)在地理垂直方向上,栽培大麦GSC的变化呈现出"S"型分布格局,即在海拔3300.0—3600.0 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GSC逐渐增加,在海拔4200.0 m与4500.0 m之间达到最高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略有下降;(3)影响栽培大麦GSC的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穗密度﹥6月平均气温日较差芒长﹥9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0℃积温5月平均气温﹥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8月平均气温6月平均气温≥10℃积温6月平均月降水量5月平均月降水量7月平均相对湿度8月平均相对湿度7月平均气温。这一研究结果显示,对栽培大麦GSC影响最大的是基因型,其次是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对GSC的影响不明显。影响栽培大麦GSC的农艺因子主要是穗密度和芒长,气候因子主要是拔节抽穗期的气温日较差和籽粒灌浆成熟期的平均气温,日照和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张启发  戴先凯 《遗传学报》1992,19(3):236-243
我们对比分析了埃塞俄比亚(简称埃)和西藏共777份栽培大麦材料在6个同工酶位点(Est1、Est2、Kst3、Est4、Acp1和Got1)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单个位点上分析还是在多位点基因组合形式上评价,埃大麦与西藏大麦群体在遗传组成和多位点基因结构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遗传多样性对比分析表明,从单个位点基因类型看,西藏大麦与埃大麦遗传变异程度大致相当,但从多位点基因组合形式看,西藏大麦遗传多样性程度极显著地高于埃大麦。  相似文献   

12.
两个不同地区的二稜野生大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稜野生大麦是栽培大麦的原始种,早在1848年被C.Koch发现。它在栽培大麦的起源与进化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二稜野生大麦集中分布在中东的“新月沃地”,贯穿于以色列、约旦、叙利亚、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地区。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1991年开始引进美国高美施系列产品,在广东、山东、河北、陕西、山西、东北三省以及北京等地对几十种作物进行了多次试验和示范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深受各地生产单位和农户的欢迎.这里主要介绍北京地区的试验结果: 粮食作物北京的顺义、通县、朝阳等区县以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分别对小麦、大麦、玉米、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大麦虫Zophobas morio对不同塑料制品的喜食性,并对大麦虫取食不同塑料原料制品后的排泄物进行了热重分析同步差热分析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试验结果确定大麦虫取食聚氯乙烯后的排泄物与聚氯乙烯相比,红外特征峰以及热特性均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大麦胶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Hayman等人的双列分析系统对籽粒大麦胶含量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大麦胶含量的基因系统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大麦胶含量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加性效应起着主要的作用,也存在显性效应,而上位效应不明显。显性方向不十分一致,但总的趋势是低大麦胶含量为部分显性。环境对大麦胶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大麦胶含量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P<0.01);与株高呈弱正相关(P<0.05);而与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无相关。  相似文献   

16.
ISAAA信息     
<正>古大麦病毒RNA序列揭示了十字军东征路径英国华威大学已成功完成从750年历史大麦颗粒提取的大麦条纹病毒(BSMV)的RNA序列绘制工作。这个大麦颗粒是在现代埃及尼罗河区域附近发现的。这个远古的RNA序列之前从未进行测序,原因是RNA较DNA降解速度更快。然而,在极端干燥环境下,例如Qasr Ibrim或Lower Nubia等大麦发现地,RNA得以完整保存。  相似文献   

17.
ISAAA信息     
<正>古大麦病毒RNA序列揭示了十字军东征路径英国华威大学已成功完成从750年历史大麦颗粒提取的大麦条纹病毒(BSMV)的RNA序列绘制工作。这个大麦颗粒是在现代埃及尼罗河区域附近发现的。这个远古的RNA序列之前从未进行测序,原因是RNA较DNA降解速度更快。然而,在极端干燥环境下,例如Qasr Ibrim或Lower Nubia等大麦发现地,RNA得以完整保存。  相似文献   

18.
饲料粮需求的增长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玉米增产有限、进口受限的情况下,开发大麦的饲用价值,使其成为玉米的补充,是缓解我国饲料粮短缺的可行方法。大麦的饲用价值高,是养殖家畜家禽的优质饲料,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大麦未能获得规模化利用,主要原因在于大麦种植缺乏相关政策支持、饲料应用研究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以及缺少质量管理。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麦叶面积指数模拟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准确模拟叶面积指数是作物生长模拟模型预测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扬州和武汉地区不同大麦品种高产群体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建立了大麦群体的叶面积指数模拟模型.大麦叶面积指数是品种叶面积指数扩展的遗传参数和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辐射量等气候因子及水肥丰缺因子的函数.孕穗抽穗期最大叶面积指数与该期最适叶面积指数是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利用扬州、南京和昆明地区不同品种的播期试验及氮肥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大麦叶面积指数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度高,根均方差RMSE介于0.742~2.865,平均值为1.348.对模拟值与观测值进行y=x的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2介于0.511~0.954,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徐廷文 《遗传》1975,2(2):129-137
1964-1965两年,我们先后在甘孜、道孚两地发现了野生二棱、六棱、中间型大麦三种。1966-1968年,将三种野生大麦分别与栽培六棱裸粒大麦杂交,结果是:二棱、碎穗、有移三种性状都是显性,与其相对性状在F,呈3:1的比例;F:穗型、碎性、祥状都有不同程度的中间类型出现。三种野生型中,只有二棱型是完全纯合的;六棱型有纯合的,也有杂合的;中间型完全是杂合的。由此证明,只有野生二棱大麦才是真正的野生种。因此认为:大麦的六棱、坚穗、裸粒系由二棱、碎穗、有释进化而来,栽培大麦的始祖是Hordes. spoatnneu.o从廿孜野生二棱大麦的发现及对其遗传、生态的分析,可以认为栽培大麦起源于我国西南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