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猫屎瓜乳汁道的结构和形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摘要猫屎瓜为一种近年来引起重视的橡胶植物。据报导,其橡胶只含在果皮内的乳汁道中,根、茎和叶内并无乳汁道,亦不合有橡胶物质。现就其乳汁道的结构及形成过程作一初步报告。在尚未开放的雌花中,子房壁的基本结构类似一般有花植物,仅果皮的外表皮细胞显示出原生质浓厚,染色较深。开花,受精以后,外表皮细胞开始进行分裂活动,而且此种活动在静多分散的小区域中显得特别活跃。因此,在果皮的外表面逐渐形成许多微小的突起。以后,这些突起渐渐增大和加高,同时,在突起的四周产生凹陷的沟道。这些沟道在果皮的表面上是互相贯通,连接成网状的。当沟道的深度达200—300微米时,沟道二侧的表皮细胞的分裂活动逐渐停止,细胞体积开始增大。因而沟道腔就渐渐变狭,进而其侧壁接触在一起,愈合成一块组织。以后,这种增大过程只局限在沟道下半部分的表皮细胞中进行。不久,这些细胞不仅体积大,而且细胞核大,原生质丰富,液泡化弱,叶绿体消失,染色亦特别深,所以它们和沟道上部及果皮外围的外表皮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已明显不同,按其特征可以称为分泌表皮。以后,分泌表皮细胞停止增大,进而细胞之间因中层溶解而分离。不久,这些分离的细胞逐渐破毁,溶解,因而就形成了溶生的胞间道。在这种胞间道中,充满了乳白色的液体状物质,所以可以称为乳汁道。由于沟道上部数层表皮细胞并不破毁,乳汁道就深藏在中果皮内。在果皮的进一步发育中,原来包围在分泌表皮周围的2—4层中果皮薄壁组织细胞,亦随着破坏,使乳汁道更为扩大。因此,此种乳汁道是经过果皮部分外表皮的凹陷,封闭及细胞的溶解等复合方式形成的,是一种形成方式很特殊的胞间道。猫屎瓜的果实为聚合肉质蓇葖果,在完全成熟的果皮中,每个乳汁道的直径可达650—800微米。它们位于外表皮内6—9层细胞处,与果实的外表面呈平行分布。各乳汁道分枝的方向不一,互相贯通,连接成不规则的网状系统,凭肉眼亦可看到。从猫屎瓜乳汁道的结构、形成过程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分析,显然不同于乳汁管,亦和常见的胞间道的情况不同。此种特殊现象是与其特异的、复合的形成方式相连系的,而该种形成方式又是和肉质果实的发育特点有关的。  相似文献   

2.
白刺小孢子和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刺小孢子和雄配子体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造孢细胞时期,药室内壁细胞形成“分隔细胞”;绒毛毡层细胞为分泌型,但后期完全解体而形成大量的原生质团;造孢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母细胞显示休眠细胞的特征;上孢子具有很厚的外壁内层;花药表皮具很厚的角质层等特征可能是旱生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3.
牛至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至花蜜腺位于子房基部的花盘上,属于盘状蜜腺。蜜腺组织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液泡化明显,并分布有气孔器。在子房发育成熟后,由花盘表面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蜜腺原基。产蜜组织在发育过程中,液泡、淀粉粒都呈现出一定的消长规律,此种规律与蜜汁的合成和分泌有关。原蜜汁由蜜腺周围的韧皮部提供,经产蜜组织积聚合成,然后通过气孔器泌出。本文还对霜冻条件下蜜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慈菇匍匐茎中分泌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茹匍蔔茎的分泌道是裂生的胞间道,分布于匍匐茎的基本组织中。单个分泌道原始细胞起始于离茎端约1毫米处的基本分生组织中,原始细胞经分裂形成5—7个上皮细胞包围着中央的裂生腔隙,成为管道系统。上皮细胞无鞘细胞包围。上皮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发达,并溢出小囊泡向着分泌道腔隙面壁的质膜附近迁移,乳汁中亦存在大量完整的小囊泡。上皮细胞和外围薄壁细胞之间的壁层具有大量胞间连丝,小囊泡和内质网的膜结构与胞间连丝末端相接,同时可见上皮细胞的质膜在数处反折内陷,形成袋状结构,在与上皮细胞相对的薄壁细胞内也有同样现象出现,袋状结构内含小形颗粒或囊泡,并在结构上显示出上皮细胞与相邻薄壁细胞间存在着活跃的物质交流。由此认为。代谢物质以整体小囊泡的形式经胞间连丝或内陷的质膜向分泌道迁移是物质运输和分泌的可能方式之一。在电镜下观察,液泡中的积聚物与乳汁十分相似,液泡可能是乳汁的贮存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5.
赵桂仿 ,男 ,生于 1 952年 9月 ,1 984年获西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 996年获瑞士纽沙泰大学博士学位 .现为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1 984年以来 ,赵桂仿教授主要从事结构植物学和分子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结构植物学方面 ,他对我国重要经济植物和药用植物——漆树、黄栌、猫儿屎和盐肤木等的分泌结构进行了研究 ,其中对漆树乳汁道的研究工作较为系统、深入 ;先后在 中国植物学报 英文版 、 植物学报 、 林业科学 、 Yushania 学报和 中国生漆 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 ,并在有关国际…  相似文献   

6.
漆树各器官中乳汁道的分布与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制片法,对漆树茎、根、叶、花、果实中乳汁道的分布与结构特征进行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除种子外,漆树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内均具有乳汁道,乳汁道主要分布在各器官维管束的韧皮部内,茎的髓部内也有少数分布.(2)乳汁道都是由一层分泌细胞及其外的多层薄壁鞘细胞围绕着腔道构成,属于贮存生漆的分泌道.(3)漆树不同器官内乳汁道的直径和鞘细胞的层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猫儿屎导管分子穿孔板新类型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扫描电镜(SEM)对木通科(Lardizabalaceae)猫儿屎属(Decaisnea Hook.f. & Thoms.)植物猫儿屎[Decaisnea insignis (Griff.) Hook.f.et Thoms.]茎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观察,以期为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猫儿屎的导管分子具有多个穿孔板,端壁穿孔板除了梯状以外,还有梯-网、梯-网-单、梯-单混合穿孔板等类型;侧壁穿孔板包括梯状、网状、梯-网混合状穿孔板;穿孔板上纹孔膜的残余有丝状、网状和片状.同时对导管分子的长度、宽度及端壁倾斜度等特征进行统计,并讨论了木通科各类群的穿孔板特征.  相似文献   

8.
淡水育珠蚌外套膜表皮细胞分泌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用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3种淡水育珠蚌外套膜表皮细胞的分泌方式进行了观察研究。几种显微镜观察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外套膜细胞的分泌方式主要有小泡式的局部分泌;液流式、缺口式的顶浆分泌和巨浆分泌;分泌物排出时连同整个细胞一起排出和形成复层表皮后外层脱落的全浆分泌。内表皮细胞以小泡式和缺口式分泌为主;外表皮细胞多为液流式分泌和全浆分泌。内表皮分泌活动表现为持续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观察相邻细胞同时可见到各种不同的分泌时相;外表皮分泌活动呈节律性和区段性的特点,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区段和无分泌活动的区段相间出现。以上结果表明内、外表皮细胞在分泌方式及分泌物性质上均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内、外表皮功能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漆树茎次生韧皮部各组成分子的超微结构。在漆树茎的次生韧皮部中,各个组成分子除了有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类似的超微结构外,筛管分子、伴胞、韧皮薄壁组织细胞,丹宁细胞和射线细胞中都含有嗜锇滴。其中电子密度较大的嗜锇滴与乳汁道分泌细胞中的相似,有相同的分布规律,并都有通过质膜和细胞壁向外运输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在漆树中,韧皮部的各个组成分子除了为乳汁道分泌细胞提供正常的营养物质外,同时也可能提供合成分泌物的原料或前体物质,而这些原料或前体物质是通过质膜和细胞壁向乳汁道分泌细胞转运的。此外,在成熟筛管分子的筛孔周围都衬有很厚的胼胝质,并为一些电子不透明的P—蛋白质所堵塞,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切割造成筛分子内部压力的消除和植物体产生损伤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漆树(Rhus verniciflua)乳汁道分泌细胞含有丰富的质体、内质网和嗜锇物质。电子显微镜的现察结果表明,嗜锇的生漆成分合成的可能场所是质体和内质网,并且通过内质网分子和小泡群与质膜相互接触并融合以及质膜内褶包被等三种形式释放到质膜和细胞壁之间的间隙中;再经过细胞壁中乳汁道腔形成时断裂了的胞间连丝通道和扩散渗透两条途径,越过细胞壁分泌到乳汁道腔中。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以及细胞质基质或多或少也参与了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1.
臭椿茎中分泌道的发育及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臭椿茎和叶柄中分泌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臭椿茎和叶柄中的分泌道分布于髓的周缘,次生木质部中无分泌道.分泌道是由一层分泌细胞围绕分泌腔而构成,分泌细胞外有1~2层鞘细胞.分泌道以裂生方式形成,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原始细胞阶段,一群原始细胞具浓厚细胞质,细胞核清晰可见;形成阶段,原始细胞的中央细胞间细胞壁中层降解,细胞壁分离,形成腔隙,随着分泌细胞数量的增加,分泌腔体积扩大;成熟阶段的分泌道具有12~16个分泌细胞,1~2层鞘细胞,分泌腔直径为30~50μm.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分泌细胞及分泌道内含物中含大量的萜类、多糖和脂类物质.机械创伤能够诱导次生木质部中产生创伤分泌道.臭椿茎中的分泌道和创伤性分泌道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褶纹冠蚌光珠与骨珠珍珠囊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了褶纹冠蚌光珠和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泌物性质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珍珠前体物质的能力较光珠的强,故骨珠的形成速度比光珠快;光珠和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的差异决定了光珠和骨珠的形成;光珠和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差异可作为检验和预测人工培育珍珠质量的细胞学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伞形科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全株不同器官分泌道的结构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在鸭儿芹的根、茎、叶和果实各部位均有分泌道,其中果实分泌道特化为油管.分泌道多由1层明显小于周围薄壁细胞的分泌细胞组成,不同器官中分泌道的管腔和分泌细胞均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组成根中分泌道的分泌细胞较少,多为4~5个;茎中较多,为6~9个,有时多达12~14个;组成叶片分泌道的分泌细胞数差异最大,叶脉中多达22个,叶肉中仅为3个.从横切面上看,根系中的分泌道仅分布在主根和一级侧根的近周皮处,以及主根的韧皮部外侧和髓部;茎中分泌道分布于近表皮处的厚角组织之间、大厚角组织与韧皮部之间和靠近木质部的髓部;叶鞘和叶柄的分泌道位于小厚角组织内侧的顶端、大厚角组织与韧皮部之间和木质部周围,其中在叶鞘中的2个厚角组织之间也有分泌道分布;在叶片的主脉及大侧脉中,分泌道分布于维管束与上下表皮的厚角组织之间,栅栏组织中也有少量分泌道;在果实中,油管分布于内果皮与中果皮之间,多位于棱槽和合生面部位.此外,根和茎中的分泌道具有2种明显不同的分布式样;叶鞘远、近轴面部位分泌道的分布式样分别兼有茎近表皮皮层部位和叶柄维管束木质部部位的特点,具有明显的从茎向叶柄的过渡性;在果实的果棱维管束下方和2个油管之间还有2层油细胞几乎环果体分布,这种结构在伞形科种类中比较少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北柴胡分泌道的发育及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北柴胡根、茎和叶中分泌道的分布、发生发育过程以及组织化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泌道分布在根中柱鞘组织和次生韧皮部、茎韧皮部和髓,以及叶脉韧皮部内和木质部上方.根中柱鞘中的分泌道来源于中柱鞘细胞,次生韧皮部中的分泌道来源于维管形成层切向分裂向外形成的衍生细胞;茎和叶脉韧皮部内的分泌道起源于原形成层束原生韧皮部外侧的2~3层细胞;茎髓中和叶脉木质部上方的分泌道来源于基本分生组织.这些分泌道腔隙的形成都属于裂生型.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分泌道是挥发油积累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结合荧光显微镜技术对银州柴胡根的发育解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银州柴胡根顶端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的初生分生组织组成。原生分生组织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厚、细胞核大而明显,具有典型的分生组织的特点;(2)初生分生组织由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组成。在根发育过程中,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共同组成其初生结构。银州柴胡根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或三原型,外始式;同时在根表皮细胞的径向壁观察到径向壁的细胞壁加厚;(3)在根次生生长过程中,位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原形成层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维管形成层,维管形成层不断地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同时位于根内皮层内方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在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分裂的过程中,在次生韧皮部和中柱鞘组织中产生形态大小不同的分泌道,均为次生的裂生型分泌道。研究认为,银州柴胡根的结构类似于药典收录的北柴胡和红柴胡根的结构特点,但其根表皮细胞径向壁加厚、木纤维的分布、分泌道的大小和数量等有别于柴胡属其它植物,可作为柴胡属植物重要的分类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型树种猫儿屎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儿屎(Decaisnea fargesii Franch.)是木通科猫儿屎属的一种野生植物资源,用途广泛,值得开发利用。采用扦插繁殖和种子播种繁殖,提高苗木产量和苗木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膜蛋白能协助很多种小分子通过细胞膜。但不能转运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膜转运生物大分子的机制与质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小分子物质。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的机制不同。各种分泌细胞的分泌过程一般是这样:首先在细胞内合成分泌物质,经过必要的修饰之后。分装到悬浮在细胞质的分泌小泡中,随后是分泌小泡向原生质膜移动,与原生质膜融合将分泌物释放出去,或者是停留在原生质中,直到膜上的受体接受了某种信号后再释放出来。分泌小泡膜与原生质膜融合将分泌物释放出来的过程称为外排作用(图1)。  相似文献   

18.
侧柏小孢子囊表皮细胞的发育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侧柏[Plan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小孢子囊表皮细胞的发育过程。侧柏的小孢子囊产生于小孢子叶远轴面的基部,小孢子囊的表皮细胞由孢原细胞外面的小孢子叶的表皮细胞垂周分裂产生,小孢子囊发育的前期,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及大部分的细胞质位于外切向壁一侧,内切向壁一侧被许多大液泡所占据,形成外部的原生质区和内部的液泡区,中层细胞与表皮细胞的紧密结合有利于物质的运输与贮存;小孢子囊发育的后期,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由外侧转移到内侧退化,细胞的内切向壁及径向壁均加厚,而外切向壁保持薄壁状态,同时,首次在裸子植物中发现表皮细胞内产生很多连接内切向壁与外切向壁的柱状体结构-纤维柱(fibrous styloid)。这种结构特点赋予了侧柏小孢子囊表皮细胞以新的功能-如同被子植物花药的纤维层,有助于小孢子囊的开裂。  相似文献   

19.
农业其它     
881137生长因子[专,英j,/Larsen,B.R.…了European Patent:气P尸1 .EP0216742.Pub.01.04.87.Appl.US7 77217,filed 17.09.85[译自CBA,1 987,(6),2580〕 该发明涉及可用于促进动物生长或乳汁分泌的新肤、加工和用干生产新肤的有关DNA以及使用新肤促进动物生长或乳汁分泌的方法。它是类牛胰岛素因子且生物学活性的肤类,这些肤类的生产及其影响某类细胞(如哺乳动物表皮或肌肉细胞)增殖或增加牛或其他动物乳汁分泌的使用方法。(戴顺志)881138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防治新城疫的重组病毒痰苗〔英〕/未署名了Animal Pharm一298了,(126)一20〔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蟋螽是直翅目中唯一具有吐丝筑巢行为的类群。本研究旨在探讨蟋螽丝腺的结构特点。【方法】应用解剖学观察、免疫荧光、苏木精-伊红染色、PAS苏木精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从细胞水平对黑缘烟蟋螽Capnogryllacris nigromarginata丝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黑缘烟蟋螽丝腺由导管和腺泡构成。腺泡由鞘细胞延伸形成的结缔组织鞘包围。腺泡的主体有4种细胞,分别为Ⅰ型分泌细胞、Ⅱ型分泌细胞、围细胞和腔细胞。Ⅰ型和Ⅱ型分泌细胞为大的腺细胞,形状不规则。分泌细胞细胞核很大,胞质内有大量的内质网和分泌颗粒。Ⅰ型分泌细胞靠近腺泡中心,PAS-苏木精染色表明Ⅰ型分泌细胞内含糖蛋白,Ⅱ型分泌细胞在腺泡外周,位于Ⅰ型分泌细胞与围细胞或结缔组织鞘之间。腔细胞分散在分泌细胞之间,包围形成胞外运输分泌物的通道。围细胞与鞘细胞接触,具有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微绒毛腔,胞质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围细胞微绒毛腔与腔细胞包围的细胞外运输通道相连,分泌细胞分泌的颗粒聚集在分泌细胞和胞外运输通道之间的连接处,并将分泌物排出至胞外运输通道。多个腺泡的胞外运输通道汇集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丝腺导管。单层导管细胞靠近管腔外围具有规则排列的质膜内陷和大量伸长的线粒体;靠近管腔的一侧具连续的细胞膜突起,在导管壁的表皮下紧密排列。【结论】黑缘烟蟋螽丝腺分泌细胞分为Ⅰ型分泌细胞和Ⅱ型分泌细胞。分泌物质产生及分泌过程依次经过分泌细胞、腔细胞包围的胞外通道、分支导管、总导管和唾窦。其中在腺泡细胞之间,分泌物向外运输过程中,围细胞微绒毛腔的微丝束可能对分泌物的外排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