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工业化的细胞工厂,乳酸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和医药等行业。然而在乳酸菌的工业生产中以及作为益生菌在人体胃肠道系统中都会面临多种环境胁迫,这些胁迫环境严重影响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食品微生物制造的效率。近年来,随着代谢工程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为乳酸菌生理功能的改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综述了系统生物学和代谢工程在乳酸菌生理功能的优化和调控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体胃内菌群,探讨老年与非老年人胃内菌群的差异。方法选择67例无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17例。年龄≥60岁53例,〈60岁14例。胃镜下取胃组织及胃液,测胃液pH,并做胃组织需氧、厌氧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计数胃组织细菌培养数量。16SrRNA法鉴定胃组织细菌种类。真菌的鉴定按微生物科常规菌种方法鉴定。结果老年人中胃内需氧细菌培养阳性为23例(48.93%),12例(25.53%)胃内需氧菌培养〉1×10^5CFU/g;厌氧细菌培养阳性为22例(46.81%),12例(25.53%)胃内厌氧菌培养〉1×10^5CFU/g。非老年人中需氧细菌培养阳性为4例(28.57%),1例(7.14%)胃内需氧菌培养〉1×10^5CFU/g;厌氧细菌培养阳性为4例(28.57%),1例(7.14%)胃内厌氧菌培养〉1×10^5CFU/g。但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比较,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细菌培养〉1×10^5CFU/g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仅1例老年人胃组织分离出真菌,为白色念珠菌。胃内共分离出细菌6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1株(44.93%),革兰阳性杆菌12株(17.39%),革兰阴性球菌11株(15.94%),革兰阴性杆菌15株(21.74%)。需氧菌13株(18.84%),需氧兼性厌氧菌54株(78.26%),专性厌氧菌2株(2.90%)。老年人胃内常见的细菌是: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奈瑟菌;非老年人胃内常见的细菌是: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多为口咽部和胃肠道常见菌群,部分为条件致病菌。结论约46%~48%的老年人胃内细菌培养阳性,约25%的老年人有胃内细菌过度生长(〉1×10^5CFU/g)。约28%的非老年人胃内细菌培养阳性,约7%的非老年人有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老年人胃内菌群分布与非老年人相似,为口咽部和胃肠道常见菌群,部分为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本文只介绍与腹泻有关的胃肠道的防御和免疫等生理功能。胃、肠道的防御生理功能人类具有在微生物包围圈中求得生存的能力。在长期的生物进化中,人体的防御机制使人体成功地避免腹泻病原菌的侵袭,或把其危险性减少到最小程度。其主要的防御机制是胃酸、肠道蠕动、肠道粘液和肠道局部的抗体。胃酸的pH值约为2,进入胃内的大肠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对中晚期宫颈癌TP化疗患者血清IL 2、IL 10、TGF β1水平及阴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于本院接受TP化疗的83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TP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 2、IL 10、TGF β1水平,阴道菌群分布情况,致病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和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TP化疗患者临床疗效,调节患者免疫应答水平,有效改善患者阴道菌群平衡,降低患者阴道致病微生物阳性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很早就成为人们利用的有益微生物,是人体肠道内极为重要的生理菌群。由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食品称为功能性保健食品。本试验是1993年由朝阳市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以乳酸菌为主要对象,以含乳酸菌量最高的酸奶为基础原料,进行了乳酸菌奶粉、乳酸菌奶糖、乳酸菌冷饮、乳酸菌片、乳酸菌饮料、乳酸菌奶酪等系列保健食品的深加工技术研究。现将活性酸乳发酵工艺的研究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主要原料鲜牛奶、奶粉、优质白糖、乳酸菌、稳定剂等。1.1.2供试菌株共9株(引自山东、天津、北京等地)。…  相似文献   

6.
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肠道微生态环境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对肠道微生物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人们发现益生菌在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大量的研究发现,乳酸菌作为益生菌在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疾病防治和保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乳酸菌对人体微生态环境的益生功能,并对乳酸菌和人体微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以及乳酸菌对一些常见人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微生物,其不仅能维持人体微生物系统的平衡,而且能帮助机体降低血脂、血压和抑制癌症,乳酸菌的这种生物学功能也使其在食品行业应用领域被不断开拓。文章从乳酸菌的分类和安全性出发,分析了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功能,介绍了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单胃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与肠道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胃肠道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营养、免疫等方面对宿主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间存在密切的交流和互作机制,尽管肠道共生菌具有定植抑制效应,但肠道微生物也可通过其特定组分刺激免疫细胞如Tregs细胞、Th17细胞的分化,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导致细菌移位、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影响机体健康。宿主免疫系统可通过分泌多种免疫效应因子如MUC、sIgA、ITF、RegIIIγ、α-防御素等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和组成,调节肠道菌群的稳态。本文综述了单胃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动物肠道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体肠道内存在着处于动态平衡中的复杂微生物群体,包含1000多种细菌和古生菌等共生微生物。它们广泛参与人体的营养、代谢和免疫等生理过程,是影响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一个体不同胃肠道部位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显著不同,而在不同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也存在很大差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到饮食习惯、药物干预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不同个体间菌群组成的差异。通过菌群测序分析和群体分型,可以将不同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分为拟杆菌、普氏菌和瘤胃球菌三种肠型。确定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型,将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系统模式化,有利于对大样本肠道微生物菌群进行分析,更好地指导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的分型和相关影响因素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健康雄性ICR小鼠肠道内乳酸菌的组成结构进行研究。方法收集10只健康雄性ICR小鼠的新鲜粪便样品,提取粪便样品中微生物的总DNA,采用乳酸菌类群特异性引物(Lac1)和细菌通用性引物(1391r)的组合扩增16SrRNA基因并构建乳酸菌特异性克隆文库,研究小鼠肠道内各种乳酸菌的组成和比例。结果克隆文库的分析结果表明罗伊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和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为ICR小鼠肠道内的优势种,其他还包括鼠乳杆菌(Lactobacillus murinus)、阴道乳杆菌(Lactobacillus vaginalis)、肠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testinalis)等乳酸菌以及一个潜在的乳酸菌新种。结论健康ICR小鼠肠道内乳酸菌的多样性较高;L.re-uteri种可能具有较高的菌株水平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米酒曲中微生物群落组成。方法 采集7个地区的米酒曲样品,通过PCR-DGGE与传统可培养方法对米酒曲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解析。结果 基于PCR-DGGE法,米酒曲中细菌由Enterococcus、Streptococcus、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等乳酸菌类群组成。基于传统纯培养方法,在厌氧条件下共分离到细菌24株,使用MRS培养基分离得到14株乳酸菌,其中Enterococcus类群乳酸菌最多,其次是Weissella,而Pediococcus最少;在厌氧条件下,通过LB培养基得到10株菌,经鉴定属于Cronobacter、Enterobacter、Klebsiella类群。结论 米酒曲中存在着丰富的乳酸菌类群,同时也有有害微生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胃癌病因迄今不明[1]。胃肠道的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参与了人体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等过程[2]。为了探讨胃微生态环境与胃癌的关系,我们对叽例不同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粘膜微生物群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91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其中女36例,男55例,年龄22岁~79岁。均经电子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确诊。胃癌组34例(实验组),其它胃病患者57例(对照组),后者包括胃溃疡25例,萎缩性胃炎13例,浅表性胃炎19例。1.2取样培养在电子冒镜检查时,由活检孔无菌方法取病变胃粘膜组织3~4块进行细菌分离培养。1…  相似文献   

13.
目的:镉(Cd)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其具有半衰期长、不能生物降解等特性使之易于在人体重要脏器中蓄积并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为此,减少镉的摄入,尤其是经胃肠道,是预防人体慢性镉中毒的有效方法。方法:构建以α-半乳糖苷酶作为筛选标记、表达金属硫蛋白融合蛋白(GST-SUMO-MT)的重组乳酸乳球菌MG1363/p M-GSMT。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重组乳酸菌对Cd~(2+)和Zn~+的结合能力。以灌胃方式,对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每天口服不同剂量的重组乳酸菌(2×10~9~2×10~(11)CFU/d)及CdCl_2溶液[5mg/(kg·d)],连续处理56天。收集实验动物肝、肾、脑及睾丸,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这些脏器中镉离子的含量。生化分析检测血清中尿素及丙氨酸转氨酶的含量。石蜡切片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各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获得不含抗生素抗性的重组乳酸菌MG1363/p M-GSMT,其吸附Cd~(2+)、Zn~(2+)能力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2倍和1.60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镉能在肝、肾、脑及睾丸中蓄积,并对这些器官造成明显的病理损伤。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血清生化指标及病理切片结果都显示,重组乳酸菌能有效降低胃肠道中镉的摄入,进而减少Cd~(2+)在各脏器中的蓄积及对器官功能的损伤。结论:为预防人体食源性慢性镉中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物材料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些微生物与人类共同进化,协同机体维持免疫和代谢功能。超过100万亿个共生微生物在人体各处定植,包括口腔、皮肤和胃肠道。口腔是人体微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地方之一,仅次于胃肠道。环境和功能上的差异使得口腔和肠道的常驻微生物群的组成基本不同,并在两个黏膜部位形成独特的微生态系统。新的证据表明,口腔和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为研究人类的反应机制打开了新的大门。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新的和潜在的治疗方法,包括粪菌移植、益生菌和益生元等,但是确切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胃肠道内寄居着400余种细菌,总量达10^14个集落形成单位(CFU),近10倍于人体体细胞数量,其中99%以上为专性厌氧菌,主要由双歧杆菌组成,1%以下为兼性厌氧菌,主要是乳酸杆菌,极少量为致病菌占0.01%,它们按一定的数量和比例分布在肠道不同部位,对宿主发挥着生物屏障、营养、免疫调节、降血氨及胆固醇、抗衰老和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工业化的细胞工厂,乳酸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和医药等行业。酸胁迫是乳酸菌在发酵生产以及作为益生菌在人体胃肠道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环境胁迫,严重影响乳酸菌的生理功能。近年来,随着系统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等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揭示乳酸菌酸胁迫抗性机制并提高其耐酸性能带来了可能。本文综述了乳酸菌酸胁迫研究进展,介绍了乳酸菌应对酸胁迫的生理机制,并提出了提升乳酸菌酸胁迫抗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1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乳酸菌进行胃肠道环境耐受能力的测定。方法分别测定菌株对胃内酸性和胃蛋白酶的耐受能力以及对小肠内胆盐和胰蛋白酶的耐受能力。结果该菌株对胃肠道有良好的耐受能力。结论本研究为后期菌株在动物及人体内发挥其功能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1.关于微生物生态研究,有2组学者分别报道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地域间存在负相关的联系。Nature发表了Green等报道,在10^2~10^10平方米距离间真菌的种类有明显不同,细菌分布也如此。这是首次证明微生物与植物和人类一样,群体间距离相近的更为相似。然而未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因素导致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的多样性”,因为未能发现地域的植被不同与微生物生态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微戊己丸对胃内微生物的影响及确定超微戊己丸的最佳超微剂量。方法将动物分为正常组、戊己丸传统组、超微全量、1/2量、1/4量、1/8量组,分别灌胃给药,每隔2d取各组小鼠胃内容物做微生物数量分析。结果戊己丸对胃内乳酸菌影响不大(P〉0.05);戊己丸对胃内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超微全量、1/2量、1/4量组在5、7和9d细菌数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戊己丸对大肠埃希菌具有抑制作用,超微全量、1/2量组、1/4量组大肠埃希菌数相对于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超微戊己丸能够明显抑制胃内条件致病菌的生长,重新平衡胃内微生态,达到“驱邪”的目的。在无感染状态下,超微戊己丸1/4剂量对胃微生态系统能达到超微全量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肠道益生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体内 ,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而胃肠道的微生物占了人体微生物总量的 78 6 2 % ,不仅数量大 ,而且种类繁多。这些微生物从胎儿出生后 ,就会进入肠道内 ,构成了人体的原籍菌群。在不同的部位 ,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并不相同。而且 ,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的外环境时 ,肠道内菌群的组成和数量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 ,肠菌群自身 ,以及肠菌群和机体之间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肠菌群的平衡和稳定存在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脱污染小鼠的免疫功能指标与普通小鼠相比 ,显著降低 ,就是一个例证。根据肠菌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