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评价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对术后患者关节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假体类型将其分为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A组)和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B组),通过Harris与分项百分制髋关节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率均低于B组,术后12、24个月则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x2趋势分析,A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率随时间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37,P=0.001),B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率随时间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42,P=0.002)。A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评分高于B组,术后12、24个月则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评分高于术后12、24个月,B组3、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评分低于术后12、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假体缓解髋关节疼痛近期效果优于生物型假体,而生物型假体远期效果优于骨水泥型假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根据躁动情况分为躁动组和平静组,每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术中失血量、尿量、麻醉时间、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躁动组患者各种不良刺激的比例。结果:术前,与平静组相比,躁动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0.05),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较高(P0.05),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与平静组相比,躁动组尿量水平较低(P0.05),失血量、心率、麻醉时间、收缩压水平较高(P0.05),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组不良刺激影响中尿管刺激占比例最高,疼痛刺激其次。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与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术中失血量、尿量、麻醉时间、心率、收缩压水平,尿管刺激、疼痛刺激、气管导管刺激及体位不当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年我院接收的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进行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半年到一年半的Harris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疾病特点等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ERAS)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FN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处理,研究组围术期应用ERAS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两组术后6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P<0.05)。结论:老年FNF患者应用ERAS进行围术期处理,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认知功能损害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年我院接收的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进行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半年到一年半的Harris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疾病特点等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8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按Harris评分进行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Harris评分总优良率达到90.8%,无1例出现感染、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最佳手术时机,并分析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组(n=61,骨折后48 h内进行手术)和延期组(n=67,骨折后48 h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此外,根据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128例患者分为优良组(优、良)和不良组(可、差),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早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延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延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外侧壁分型为III型、下地负重时间≥30 d、Evans分型为不稳定型、骨密度为T<-2.5SD、ASA分级为II级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手术时机为早期则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延期手术,伤后早期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更能促进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恢复效果同时也受到年龄、外侧壁分型、下地负重时间、Evans分型、骨密度、ASA分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的82例行手术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术后引流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93.25±4.51),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2.76±3.8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 年7 月-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 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THA 组)和双极人工股 骨头置换组(BHA 组),每组45 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 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H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年,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及三年,THA 组手术优良 率明显高于BH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和BHA 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THA具 有更好的远期疗效,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外侧与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予以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6例,予以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关节功能,调查问卷调查术后满意度。结果:1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A组术后关节功能与B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的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和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相似,但后外侧路小切口操作简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生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经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L2-4椎体骨密度、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Harri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L2-4椎体骨密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经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其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F"型置钉与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NS)固定术对成人创伤性Pauwels III型股骨颈骨折疗效、骨折愈合状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成人创伤性Pauwels III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FNS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F"型置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术后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骨折复位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56%高于对照组52.78%(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随时间发展而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率77.78%高于对照组41.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型置钉及FNS固定术均可以治疗成人创伤性Pauwels III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但"F"型置钉治疗疗效更好,并且力学稳定性能更好,术后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98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切开复位)和B组(n=48,闭合复位),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78.00%(39/50),高于B组的58.33%(28/48)(P<0.05)。两组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二次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A组Ⅰ型、Ⅱ型的例数均多于B组,Ⅲ型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虽损伤较大,但其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切口方法随机分为A与B两组,分别进行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使用两种方法下地活动用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出血量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经各自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A组患者在下地活动用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出血量情况等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髋关节功能对比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快捷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创伤小、瘢痕不明显等多种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Harris疗效和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失血量和下地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2.54%,对照组优良率66.13%,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z=11.574,P=0.000);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15例(24.19%),再手术率6.4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4.76%),无再手术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