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情影响及预后评估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81例ACS患者(观察组)检测其入院24小时内的血浆BNP浓度,并在住院一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病变的冠脉支数.结果:观察组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P<0.01),病变动脉支数与BN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BN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是预测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应有效的监测BNP水平,对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比较血浆脑钠肽(BNP)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因ACS在我院行PCI的患者,分为260岁和〈60岁两组,入院常规检验BNP,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MACE(包括死亡、心源性休克、再发心绞痛、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靶血管血运重建、再次入院复合终点)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69例260岁患者,失访7例(2.6%),118例〈60岁患者,失访3例(2.5%),262例≥60岁患者的年龄与BNP水平显著正相关(r=0.368,P〈0.01),而115例〈60岁患者无显著相关性(r=-0.014,P〉0.05)。年龄≥60岁患者BNP水平与〈60岁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年龄260岁患者MACE与〈60岁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可独立预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MACE(≥60岁OR=4.369P〈0.01;〈60岁OR=7.773P〈0.01)发生率。两组患者BNP水平对MACE预测的ROC曲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患者BNP水平及MACE发生率存在差异,但年龄并不影响BNP对AC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比较血浆脑钠肽(BNP)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因ACS在我院行PCI的患者,分为≥60岁和<60岁两组,入院常规检验BNP,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MACE(包括死亡、心源性休克、再发心绞痛、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靶血管血运重建、再次入院复合终点)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69例≥60岁患者,失访7例(2.6%),118例<60岁患者,失访3例(2.5%),。262例≥60岁患者的年龄与BNP水平显著正相关(r=0.368,P<0.01),而115例<60岁患者无显著相关性(r=-0.014,P>0.05)。年龄≥60岁患者BNP水平与<60岁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年龄≥60岁患者MACE与<60岁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可独立预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MACE(≥60岁OR=4.369 P<0.01;<60岁OR=7.773 P<0.01)发生率。两组患者BNP水平对MACE预测的ROC曲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患者BNP水平及MACE发生率存在差异,但年龄并不影响BNP对AC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以及心肌酶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香丹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心肌酶学、不良反应以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以及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室性早搏次数较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试验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4例,分为窦性心律组和心房颤动组。分别抽取两组患者的血液样本并检测血浆中的BNP浓度,比较不同NYHA分级患者血浆内的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左心房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房颤持续时间等。结果: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组与窦性心律组血浆BNP水平比较,心房颤动组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YHA不同分级相互比较,Ⅱ级、Ⅲ级和Ⅳ级间的BNP水平,心房颤动组BNP水平均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与患者年龄、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大小、房颤持续时间因素呈正相关(r分别为0.0.801,0.748,0.854和0.703,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BNP血浆浓度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BNP浓度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钠肽是心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循环激素。左心室的牵张和心室壁张力的增加对BNP的合成和分泌起主要调节作用;心肌缺血也是BNP释放的重要触发因素之一。对BNP水平进行分级能够很好的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危险分层,对诊断、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脑钠肽的特性及与心肌梗死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前后心功能和脑钠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2010年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门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螺内酯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螺内酯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SV,血浆BNP明显下降,LVEF水平明显升高(P<0.05).螺内酯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缓释片和抗血小板凝集剂阿斯匹林肠溶片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尿酸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尿酸与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NIHSS评分及血尿酸与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推测可能与降低血尿酸与胆红素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脑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及肾素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80例对照组行硝普钠治疗,80例实验组行重组脑钠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脑钠肽(BNP),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活性,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TNF-α、hs-CRP、IL-6、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流动力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实验组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脑钠肽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改善肾素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急者脑钠肽、和肽素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51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比较各组患者脑钠肽、和肤素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Gensini评分相关性.结果.AMI组、UAP组脑钠肽、和肽素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且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肽、和肽素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程度、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钠肽、和肽素水平可反映冠心痛患者临床症状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梗死部位,将其分为前循环病灶组(66名)和后循环病灶组(22名)两组进行比较。测定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比较。两组脑卒中病人的危险因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全套,肝肾功能分析对比,并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部位相关的多个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前循环病灶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中位数是225.90 pg/mL,四分位数间距为596.00 pg/mL;后循环病灶组的中位数是750.95 pg/mL,四分位数间距为907.00 pg/mL。后循环病灶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要显著高于前循环病灶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两个部位间入院时的脑利钠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4)。通过入院时脑利钠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梗死部位的关系的ROC曲线,得出截点299.50 pg/mL。入院时血浆脑利钠肽水平≥299.50 pg/mL可以作为后循环病灶组的预测指标,其敏感性72.72%,特异性62.12%。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急性期区别前后循环脑梗死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梗死部位,将其分为前循环病灶组(66名)和后循环病灶组(22名)两组进行比较。测定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比较。两组脑卒中病人的危险因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全套,肝肾功能分析对比,并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部位相关的多个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前循环病灶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中位数是225.90 pg/mL,四分位数间距为596.00 pg/mL;后循环病灶组的中位数是750.95 pg/mL,四分位数间距为907.00 pg/mL。后循环病灶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要显著高于前循环病灶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两个部位间入院时的脑利钠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4)。通过入院时脑利钠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梗死部位的关系的ROC曲线,得出截点299.50 pg/mL。入院时血浆脑利钠肽水平≥299.50 pg/mL可以作为后循环病灶组的预测指标,其敏感性72.72%,特异性62.12%。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急性期区别前后循环脑梗死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入选32例在发病24小时内接受PCI治疗且合并心力衰竭的AMI患者,再灌注后随机分为洋地黄组(西地兰0.2 mg,n=17)和对照组(生理盐水20 m L,n=15)。在用药前、用药后30分钟、用药后3小时、用药后6小时、用药后12小时、用药后24小时进行5分钟HRV分析。结果:1洋地黄组的心率在用药6小时后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洋地黄组SDNN在用药后3小时-6小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RMSSD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3洋地黄组LFnorm在用药后3小时-6小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用药3小时后,洋地黄组HFnorm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LF/HF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洋地黄可以显著降低AMI 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逆转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活性的失衡状态,改善HRV。  相似文献   

14.
周熙琳  梁辉  陆英  黄耀  陈永刚 《生物磁学》2014,(8):1446-144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59例,根据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25例,Ⅳ级15例;另选心功能正常的老年人36例。所有入选者予以血清BNP、TNF-α测定,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随心功能分级加重而增加。血TNF-α水平与BNP呈正相关(r=0.57,P〈0.05)。CHF患者中血清TNF-α和BNP水平与LVEF比较均呈负相关(F-0.48,r=-0.64,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TNF-α显著升高,并与BNP及LVEF关系密切,是反应CHF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肿瘤坏死因子琢(TNF-α)以及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 择老年CHF患者59 例,根据心功能分级,Ⅱ级19 例,Ⅲ级25 例,Ⅳ级15 例;另选心功能正常的老年人36例。所有入选者予以血 清BNP、TNF-α测定,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 心功能Ⅲ、Ⅳ级患者TNα-琢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随心功能分级加 重而增加。血TNF-α水平与BNP 呈正相关(r=0.57,P<0.05)。CHF患者中血清TNF-α和BNP 水平与LVEF比较均呈负相关 (r=-0.48, r=-0.64, 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TNF-α显著升高,并与BNP及LVEF关系密切,是反应CHF患者心功能恶化 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II级)20例、B组(III级)38例、C组(IV级)3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脑力钠肽(BNP)以及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析血浆BNP与NYHA分级和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以及比较血浆BNP和LVEF在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程度中的能力。结果:C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而B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检测发现,C组患者的LA显著高于A组(P0.05),而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关系,但与LVEDD、LVESD、LVEF、LA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血浆BNP对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呈现出较强的能力(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02,P0.001)。血浆BNP=523.5 pg/mL为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最佳值。LVEF对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无明显能力(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392,P=0.276)。结论:血浆BNP浓度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筛查以及心功能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