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将109例成人PNS患者根据其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检测患者的血脂、血清脂蛋白、ALB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成人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PNS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脂水平,并分析PNS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成人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24.77%;高尿酸血症组患者T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两组患者TC、LDL-C、HDL-C、Apo AI及Apo 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PN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T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呈正相关(r=0.350,P=0.001;r=0.533,P=0.014),与TC、LDL-C、HDL-C及ALB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成人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高尿酸血症患者具有更高的TG及尿蛋白水平,且成人PN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T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具有相关性,应高度重视成人PNS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飞行员脂肪肝与年龄和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郑红霞  韩其智  杨华 《蛇志》2003,15(2):55-56
20世纪 90年代初期 ,有些学者认为脂肪肝与单纯性肥胖、饮酒、营养失调、糖尿病等有关 [1]。为探讨飞行员群体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与年龄、血脂的关系 ,笔者于 2 0 0 2年 3月至 1 0月 ,对来本院健康疗养的 36岁以上飞行员进行 B超和血脂的检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361例男性为歼、强击机飞行员 ,均经体检常规项目检查 ,结论为“飞行合格”者。年龄36~ 5 5岁 ,平均 41岁 ,其中 36~ 39岁 1 87例 ,40~ 49岁 1 2 8例 ,5 0~ 5 5岁 46例。1 .2 方法 全部受检者空腹行腹部 B超检查。 B超固定由一名副主任…  相似文献   

3.
胡祝英  胡云南 《蛇志》2003,15(3):47-48
人类脑血管疾病中约有 2 5 %是脑梗死 ,而脑梗死更是老年人常见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老年期 ( >60岁 )是老年前期 ( 4 5~ 5 9岁 )的 3.5倍。由于脑梗死的发病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甚至因此而致残 ,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造成老年人脑梗死的高发病率的危险因素很多 ,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血液粘度增高等。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群体中 ,发生脑梗死的病人与非脑梗死的病人 ,在血脂、血糖与血尿酸的生化结果上有无差异 ,及其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  相似文献   

4.
陈风华  钱建林  宣丽敏  周卫华  张燕 《生物磁学》2011,(15):2891-2892,287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胰腺脂肪浸润与血脂、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胰腺脂肪浸润者与148例同期检查无胰腺脂肪浸润者的病历资料,研究胰腺脂肪浸润的超声特点以及与脂肪肝、血脂浓度、年龄、血压等的关系。结果:胰腺脂肪浸润超声显示为胰腺饱满,边缘模糊,回声增强且明显强于肝脏,与正常胰腺超声影像容易鉴别。胰腺脂肪浸润组血浆甘油三酯浓度2.17±1.22mmol/L,比非浸润组的1.35±1.06mmol/L明显高(P〈0.05),胰腺脂肪浸润组患者100%(63/63)合并脂肪肝明显高于非浸润组的20.95%(31/148)(P〈0.05)。二组在胆固醇浓度、高血压发病率及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腺脂肪浸润与脂肪肝、血浆甘油三酯浓度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超声诊断胰腺脂肪浸润对于提示其他相关疾病与异常的存在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胰腺脂肪浸润与血脂、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胰腺脂肪浸润者与148例同期检查无胰腺脂肪浸润者的病历资料,研究胰腺脂肪浸润的超声特点以及与脂肪肝、血脂浓度、年龄、血压等的关系。结果:胰腺脂肪浸润超声显示为胰腺饱满,边缘模糊,回声增强且明显强于肝脏,与正常胰腺超声影像容易鉴别胰腺脂肪浸润组血浆甘油三酯浓度2.17±1.22mmol/L,比非浸润组的1.35±1.06mmol/L明显高(P<0.05),胰腺脂肪浸润组患者100%(63/63)合并脂肪肝明显高于非浸润组的20.95%(31/148)(P<0.05)二组在胆固醇浓度、高血压发病率及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腺脂肪浸润与脂肪肝、血浆甘油三酯浓度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超声诊断胰腺脂肪浸润对于提示其他相关疾病与异常的存在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成人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1月我社区成年人800例,检测所有入选者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BMI,检测入选者的血脂水平和脂肪肝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脂肪肝与BMI和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脂肪肝376例,占47.0%,肥胖者532例,占66.5%;肥胖者伴随脂肪肝的发生率64.7%,显著高于非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生率11.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非脂肪肝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肪肝与BMI和血脂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BMI和血脂水平与成人脂肪肝存在较大关系,应该注意控制体重,进而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改善脂肪肝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脂、血压以及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1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根据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将其分为斑块组(IMT≥1.3 mm,33例)、IMT增厚组(1.0 mm≤IMT1.3 mm,49例)和IMT正常组(IMT1.0 mm,35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IMT,同时分别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以及不同IMT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尿酸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高血压患者IM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MT、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高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HDL-C水平低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高于IMT正常组,HDL-C水平低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IMT与SBP、DBP、TC、TG、LDL-C、血尿酸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IMT与血脂、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均有明显相关性,血压、血脂、血尿酸参与了高血压患者CA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检验在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脂肪肝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我院体检科健康查体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检验结果,并分析其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查体者,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2、13.17,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查体者,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35、8.02,P0.05)。结论:血清ALT、AST、TG、TC指标在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存在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83例健康体检者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SUA水平及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分布情况(乳杆菌、双歧杆菌、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比较不同菌群紊乱程度冠心病患者SUA水平;比较不同SUA水平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肠道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S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菌群紊乱程度冠心病患者SUA水平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SUA水平冠心病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呈负相关(r=-0.872、-0.912,均P<0.001),与肠道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915、0.896、0.889,均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肠道细菌紊乱及高尿酸现象。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肠道菌群显著相关,检测冠心病患者SUA水平对监测肠道菌群状态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体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方法单一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测定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菌群正常的脂肪肝患者血清TG、CHOL、HDL、LDL、ALT。结果无菌群失调组,ALT升高者占11%,治疗缓解率为87%,而菌群失调组ALT升高占37%,治疗缓解率为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常肠道的菌群对血脂代谢以及高脂血症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尿酸和纤维蛋白原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解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对81例脑梗死患者、77例脑出血患者和55例时照者采血测定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疾病组和脑出血疾病组UA和Fib水平均高于时照组(P<0.05);脑血管疾病组组间无差异(P□0.05);血尿酸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二者间无相关性。结论: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作为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能是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UA)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4年2月到2017年9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ACS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2例,即为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7例,即为UAP组。另选同期30例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UA、HCY、hs-CRP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并分析患者UA与血脂、HCY及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MI组和UAP组的UA、HCY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AMI组又高于UAP组(P0.05)。AMI组和UAP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MI组又高于UAP组(P0.05);AMI组和UAP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且AMI组又低于UAP组(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患者UA与HCY、hs-CRP、TC、TG及LDL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UA、HCY、hs-CRP、TC、TG及LDL水平均较高,HDL水平较低,且UA与血脂、HCY以及hs-CRP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临床可尝试将其作为重点监测靶点,从而应用于ACS患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脂、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1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控制血糖、降血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3~0.6g/次,3次/d,口服,氯吡格雷片2片/次,1次/d,口服,硝酸甘油0.25~0.5 g/次,3次/d,含服;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10~20 mg/次,1次/d,治疗连续4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药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LDL-C、TG、TC、UA、Hb A1c水平均下降,HDL-C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LDL-C、TG、TC、UA、Hb A1c水平较低,HDL-C水平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以及尿酸水平,且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10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对病例组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NIHSS评分、BI指数计算。比较两组尿酸水平及病例组不同血尿酸水平下UA、TC、TG、LDL-C、HDL-C的指标变化及NIHSS评分、BI指数、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率的差别。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空腹血尿酸升高的例数,分别为46例和17例,分别占46%和17%;血尿酸平均浓度分别为485.96±76.03(μmoL/L)和343.12±61.4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尿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UA、TC、TG、LDL-C、H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病例组血尿酸水平,颈部血管超声结果、NIHSS评分、BI指数进行分析。病例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病情及预后有平行关系,即血尿酸水平高,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率高,病情重,预后差。结论:高尿酸血症(HUA)是缺血性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综合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尿酸水平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治疗方案,并给予心功能不全对症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尿酸(uric acid,UA)、血清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水平、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glucose,2 h PB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Ic)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UA和BN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水平显著升高,LVEDD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SF-36健康调查量表(the SF-36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SF-36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糖、血尿酸水平,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a mixed formulation of 50 mg losartan (LOS) and 12.5 mg hydrochlorothiazide (HCTZ) on blood pressure and the uric acid metabolism was analyzed in 73 patients who switched to this formulation from other antihypertensive drugs. Eight patients who switched to the formulation from the regular dose of renin-angiotensin (RA) inhibitor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or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 only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lood pressure, from 156.9 ± 14.1/88.6 ± 9.7 mmHg to 128.3 ± 16.0/76.1 ±10.7 mmHg (p = 0.007),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erum uric acid levels, from 5.2 ± 1.1 mg/dL to 6.8 ± 0.7 mg/dL (p = 0.02). In the other 50 patients who switch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the regular dose of RA inhibitor and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CCB), their blood pressu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126.0 ± 13.8/72.0 ± 10.0 mmHg to 132.5 ± 16.4/76.5 ± 11.3 mmHg (p = 0.02), and their serum uric acid levels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5.6 ± 1.1 mg/dL to 6.1 ± 1.3 mg/dL (p = 0.0002). Considering that guidelines recommend using antihypertensive therapies that do not lead to an increase in serum uric acid levels, we conclude that using the ARB/HCTZ combination is less suitable than the regular dose of the ARB/CCB combination due to its effect on hypertension and serum uric acid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