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鲍曼组及鲍曼+乌司他丁组,各20只。鲍曼组及鲍曼+乌司他丁组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沿导管壁滴入100μL鲍曼不动杆菌,对照组滴入等量生理盐水,之后鲍曼+乌司他丁组大鼠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万U/kg,1次/d),连续3 d,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2 h后,用心功能分析系统记录大鼠心功能变化;综合应用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大鼠心肌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鲍曼组大鼠心功能下降,血清cTNI、CK-MB、BNP含量升高,肺组织及心肌组织病理损伤较重(P0.01)。与鲍曼组相比,鲍曼+乌司他丁组大鼠LVEDP水平下降,LVDP、+dP/dtmax、-dP/dtmax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TNI、CK-MB、BNP水平降低幅度分别为36.3%、24.5%、29.9%;肺组织及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鲍曼组的MMP数值为0.653,鲍曼+乌司他丁组的MMP数值为0.821,较鲍曼组升高25.7%;心肌凋亡蛋白Bcl-2上升,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大鼠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合乌司他丁对内毒素所致兔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5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乌司他丁组(U组)、丙泊酚+乌司他丁组(P+U组)和模型对照组(L组)。除C组外,其他组均静脉微量注射泵给予内毒素(LPS)8 mg/kg,P、U、P+U组在给予LPS后静注乌司他丁5×104U/kg或连续经静脉泵入丙泊酚8mg/(kg.h)。4h后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取肺组织观察大体形态和光镜下计算肺泡损伤比值(IQA),测定肺组织湿/干重量比值(W/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光镜下与C组比较,L组肺部损伤严重肺泡损伤比值(IQA)显著增加(P<0.05),与L组比较,P、U、P+U组肺部损伤严重肺泡损伤比值(IQA)明显减轻(P<0.05)。与L组比较,P、U、P+U组组织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W/D、MDA以及血清TNF-α及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P+U组较P、U组的上述指标改变更加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和乌司他丁对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则保护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拟观察乌司他丁减轻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性.将40例有症状的重度颈动脉狭窄,于全身麻醉下行单侧标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每组20例.干预组在麻醉诱导前经静脉给予乌司他丁5×105 U,非干预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颈动脉夹闭15 min、颈动脉开放15 min,以及术后第1,2,3天抽取患侧颈内静脉球部血液进行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检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颈动脉夹闭15 min及开放15 min做动脉及颈内静脉球部血气分析;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及术后第1,2,3天抽取颈内静脉球部血液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干预组各时间点的TNF-α浓度均低于非干预组(P0.05),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值在颈动脉开放15 min时高于非干预组(P0.05),术后重症监护室驻留时间较非干预组降低38.7%((27.1α15.7)h vs.(44.1α29.6 h),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颈内静脉球部MDA和NSE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预防性给予乌司他丁能够减轻全麻CEA患者术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性炎性反应,提高脑氧代谢能力,改善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HSP70蛋白表达时空规律以及外源VEGF及VEGF抗体对它们的影响,探讨VEGF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数及HSP70蛋白表达时空分布,采用脑表面使用VEGF及侧脑室注射VEGF抗体,观察内外源VEGF对它们的影响.结果:VEGF抗体能显著增加缺血侧脑组织凋亡细胞数(再灌注12h-7d)及HSP70表达量(再灌注1-3d),而外源VEGF因子能显著减少同侧脑组织凋亡细胞(再灌注全程)及HSP70表达量(再灌注1-3d).结论:VEGF因子可抑制缺血脑组织细胞凋亡及HSP70表达量,提示VEGF参与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三组(n=16):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mdivi-1预处理组(mdivi-1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yt C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yt C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与CytC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应用mdivi-1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与CytC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可以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阻断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来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脑是人体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脑缺氧后会导致局部脑组织受损,当缺血脑组织恢复血流供应后,其损伤反而加重,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是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同时也是新型的内源性神经调节物。不同浓度的H2S对神经元的作用有所不同。低浓度的H2S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调节细胞自噬等多种途径,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H2S对损伤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TNF-α,IL-6的变化,评价乌司他丁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i健康Wistar大鼠84只,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制作肠缺血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肠缺血再灌注组(I),UTI治疗组(u)。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将I组和U组分成0min、2h和6h组。I组、U组于手术前经尾静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2mL、乌司他丁5×10^4U/kg,假手术组仅分离SMA,不夹闭血管。于各时点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点均引起血清TNF-α、IL-6的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点TNF-α值显著升高(P〈0.01),IL-6显著升高(P〈0.01)。u组0min、2h血清TNF-α值低于相应时点的I组(P〈0.01);U组0min、2h、6h血清IL-6值低于相应时点的I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注射液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UTI降低CLS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其中正常对照组(C组)20只,UTI干预组(U组)40只,模型组(M组)60只。实验动物观察12小时,处死前取静脉血ELISA法测血清VEGF;处死动物后取肺组织分别行病理学检查、干湿比重法测肺含水量、伊文思兰法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M组血清VEGF明显高于C组和U组(P<0.05),M组肺组织损伤较重,肺含水量及组织通透性均高于C组和U组(P<0.05)。结论:UTI可降低大鼠CLS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中的VEGF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表达的影响,探讨CC16在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ILI)发病中作用以及UTI对VILI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潮气量组和UTI干预组,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和BALF中总蛋白(TP)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CC16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CC16蛋白表达及Clara细胞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潮气量肺组织MDA的含量及BALF总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肺细支气管上皮细胞CC1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大潮气量组比较,UTI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MDA的含量及BALF总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肺细支气管上皮细胞CC1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导致肺组织CC16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在VILI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乌司他丁不但能促进Clara细胞分泌CC16而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还能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对VILI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海洋  宁果豪 《蛇志》2014,(3):281-28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毒蛇咬伤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的肾功能和血TNF-α、IL-6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45例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0),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观察治疗后两组血尿素氮、血肌酐、TNF-α和IL-6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和平均进入多尿期时间。结果治疗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TNF-α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同时治疗组平均进入多尿期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善毒蛇咬伤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的肾功能和TNF-α和IL-6指标,明显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梓醇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传统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缺血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MCAO组、对照组(vehicle组)及梓醇处理组(catalpol组),缺血再灌注48 h后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和脑梗死容积.分别于术前、术后6h、24 h、48 h取大鼠脑组织样本,检测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结果:与vehicle组和MCAO组相比,catalpol处理组神经功能学评分降低(P<0.05);其梗死容积较小(P<0.05).组织匀浆结果显示catalpol处理组脑匀浆中GSH-PX活力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梓醇可能通过降低脑内自由基水平、控制脂质过氧化程度,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脑损伤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建熹  沈术彤  高丽  沈伟  郭军 《生物磁学》2011,(11):2018-202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后Akt和MAPK磷酸酶与JNK活性下调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建立四动脉阻断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0min后再灌注不同时间(15min,1h,4h,24h)。侧脑室分别给予P13K抑制剂LY294002(LY)和MAPK磷酸酶抑制剂放线菌酮(CHO)。免疫印迹观察P-Akt和P-JNK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h,JNK的活性能被Akt抑制剂LY294002增强,表明激活的Akt能够下调JNK信号通路。而MAPK磷酸酶抑制剂放线茵酮能上调缺血后JNK活性,提示MAPK磷酸酶通过去磷酸化参与了JNK的活性抑制。结论:前脑缺血再灌后,激活Akt和MAPK磷酸酶参与了JNK信号通路负性调节,是抑制JNK诱导缺血后中枢神经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rt-PA溶栓为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脑血流再通后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细胞同时,也可能发生更为严重而持久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本研究探讨联合应用局部亚低温(32-35℃)及硫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再通模型,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亚低温组、硫酸镁组、亚低温+硫酸镁组,每组10例,采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干湿重法、TUNEL技术,检测和比较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凋亡细胞数。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与亚低温+硫酸镁组的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与亚低温组相比,亚低温+硫酸镁组局灶脑缺血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亚低温相比,局部亚低温与硫酸镁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可发挥更有效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及减轻脑水肿有关。二者联用可能为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一种减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有效脑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orexin-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大鼠6只,观察MCAO前和MCAO后2 h、24h的生理学参数,界定后续指标参考时间。另取20只大鼠随机分为MCAO组、vehicle组、orexin-A 50μg/kg组和orexin-A 100μg/kg组(n=5),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和脑梗死容积。再取60只大鼠同样分成4组,(各组n=15),每组在术前、手术后6 h、24 h(各时间点n=5)取脑组织匀浆离心,检测上清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1)大鼠MCAO术前、术后2 h、24 h生理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保护参考指标在MCAO后24 h内不受影响。(2)与MCAO组、vehicle组相比,orexin-A 50和100μg/kg降低神经功能评分(P0.05)且梗死容积缩小(P0.05);术前、术后6 h和术后24 h,脑匀浆中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Orexin-A可能通过降低脑内自由基水平,控制脂质过氧化物酶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后Akt和MAPK磷酸酶与JNK活性下调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建立四动脉阻断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0min后再灌注不同时间(15min,1h,4h,24h)。侧脑室分别给予PI3K抑制剂LY294002(LY)和MAPK磷酸酶抑制剂放线菌酮(CHO)。免疫印迹观察p-Akt和p-JNK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h,JNK的活性能被Akt抑制剂LY294002增强,表明激活的Akt能够下调JNK信号通路。而MAPK磷酸酶抑制剂放线菌酮能上调缺血后JNK活性,提示MAPK磷酸酶通过去磷酸化参与了JNK的活性抑制。结论:前脑缺血再灌后,激活Akt和MAPK磷酸酶参与了JNK信号通路负性调节,是抑制JNK诱导缺血后中枢神经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大蒜素预处理,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ICAM-1 的表达,从而探讨大蒜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30 只,随机分为5 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 大蒜素10、20、30 mg/kg 组。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大 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24 h 取出海马,硫堇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海马CA1 区 ICAM-1 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面积和积分光密度值。结果:通过给予大鼠全脑缺血8 min 再灌注24 h处理,海马CA1 区组织形态学 改变显著,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ICAM-1的表达显著增加。静脉给予大蒜素可使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改善,存活 神经元数目增加,ICAM-1 表达显著较少。结论:大蒜素可以通过减少ICAM-1 的表达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失从而发 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缺血预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缺血预适应的脑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取清洁健康成年小鼠72只,随机分为脑缺血预适应组(brain ischemic precondition,BIP),脑缺血再灌注组(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和假手术组(sham group),每组均24只,采用zealonga线栓法栓塞小鼠大脑中动脉建立BIP模型和MCAO/R模型,通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计算脑梗死面积,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 NSS)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测干-湿重法以及伊文氏蓝(Evans blue,EB)示踪结合脑组织EB定量法评价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相比,BIP组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m NSS评分,缩小了梗死面积并减轻脑水肿,有效的保护BBB功能,BIP组再灌注24 h时脑梗死灶周围皮质区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BBB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HIF-1α及VEGF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层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三七总皂苷治疗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10h、12 h、24h组,缺血时间为90 min.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0h、12h和24h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抑制凋亡蛋白XIAP和促凋亡蛋白Smac阳性细胞数.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XIAP蛋白的表达呈先高后低的变化(P<0.05),Smac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PNS治疗组能明显减少脑皮层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P<0.05),增加XIAP蛋白表达(P<0.05),减少Smac蛋白表达(P<0.05).结论:PNS可能通过促进抑制凋亡蛋白XIAP的表达和抑制促凋亡蛋白Smac的表达,减少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对再灌注后脑组织具有抑制脑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2 h再灌注24 h模型。实验终末,检测脑梗死面积,脑水肿以及评价神经功能损伤,并进一步分析脑组织中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A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水肿程度显著减轻(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再灌注24 h后,SOD,GSH-PX及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丹酚酸A组SOD,GSH-PX及CAT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酚酸A对大鼠C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CI/R损伤时的脑组织SOD,GSH-PX及CAT活性显著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