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邓上勤 《蛇志》2013,25(1):32-34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室→各专科病房或ICU)一体化救治模式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出诊收治的166例昏迷患者由急诊急救人员于院前采用呼吸与循环管理、镇静、脱水降颅压、途中转运及监护等措施急救,并与院内急诊、ICU或各专科急救的无缝衔接等急救措施。结果 166例患者抢救成功137例,抢救成功率82.53%。结论昏迷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明显缩短就诊时间;院内积极配合开通绿色通道,各病区急救无缝衔接,可显著提高院内的抢救成功率。规范院前处置、途中转运、监护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一体化救治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 ~2020年4月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24例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转运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2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转运危重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转运危重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投诉率、转运意外发生率(包括...  相似文献   

3.
陆倩 《蛇志》2017,(2):218-220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接诊救治行溶栓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诊救治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急救时间和转运入院时间、护理干预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幅度以及患者院前急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时间和转运入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幅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降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效果,为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且未入院前给予现场急救措施,;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直接转运至院内接受治疗,现场并不进行任何急救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及抢救成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13.33%、抢救成功率为8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15.38%,均明显优于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33.33%、抢救成功率为6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35.00%,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现场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与致残率,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将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给予6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可为进一步诊治赢得时间,并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蛇志》2020,(1)
目的探讨全方位无缝隙应对模式对手术室节假日创伤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在节假日期间收治的133例因创伤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实施全方位无缝隙应对模式;同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节假日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室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长及患者回病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在术前准备合格率、抢救成功率、抢救记录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无缝隙应对模式能够提高手术室节假日创伤急救成功率和急救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伟兰 《蛇志》2014,(1):59-61
目的观察快捷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外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以后采用快捷护理程序救治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2年10月以前采用传统抢救流程救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存活率为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死亡率4.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观察组平均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捷护理程序可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同时也规范了护理操作,尤其是对低年资护士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和不同转运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需转运的100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0例,观察组5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观察组采用系统化转运的方式进行转运,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率和转运各个步骤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的安全隐患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转运各个步骤的总合格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转运可以有效提升转运各个步骤合格率,控制神经内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因此其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在骨科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骨科多发伤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骨科多发伤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规范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救护车到达时间和接受手术时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多发伤患者进行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银环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银环蛇咬伤患者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毒蛇咬伤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急救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处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对预见性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肺部感染与意外拔管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急诊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入院处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在预见性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肺部感染与意外拔管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银环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亚平  唐军  韩娟  向小燕  王兴治 《生物磁学》2013,(34):6741-6744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31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就诊时期分为对照组(n=166)及观察组(n=153),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效果。结果:观察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抢救费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致残19例,病死7例,致残、致死率分别为12.4%及4.6%,对照组致残35例,病死13例,致残、致死率分别为21.1%及7.8%,观察组致残、致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出现30例并发症,并发症率19.6%,对照组出现55例并发症,并发症率33.1%,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急诊各环节消耗的时间,使患者得到最准确、最及时的干预、治疗,能够有效保证其治疗效果,从而保证其顸后,提高急救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与手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结肠大息肉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二次手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镜检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与手术均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有效方案,其中内镜治疗的效果更佳,创伤小,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有助于减少住院费用,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法评价两组术后12个月疗效,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7 d患者颅内压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良好率、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两组颅内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术后7d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切口疝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含4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术式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肱骨近端的锁定加压钢板术式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法的疗效,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是89.13%(41/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程、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骨折的愈合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肱骨近端的锁定加压钢板术式治疗FSNH,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为积极的临床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饮食干预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饮食干预联合左卡尼汀的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BMI)和体重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G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联合左卡尼汀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不良的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3d之内实施微弹簧圈栓塞形式介入治疗,对照组治疗时间为入院3 d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 RS)、改良型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栓塞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入院3d之内利用微弹簧圈栓塞对脑动脉瘤破裂实施早期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及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124耳)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60耳)及对照组(45例,64耳),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改善内耳微循环及神经营养类制剂治疗,对照组另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听力改善程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听力损失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纯音听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后指导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急诊处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指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 h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灌注指标、液体复苏6 h后液体平衡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及在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入住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尿量均大于30 m L/h,提示复苏成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和微循环灌注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液动力学指标和微循环灌注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6 h后液体平衡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EICU病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液体恢复管理和治疗过程具有指导意义,使血管活性药物得到有效利用,精确进行液体管理,减少盲目补液,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经济高效,是指导治疗和评估治疗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5年9月于我科进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及经颅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全切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63.1%,对照组为39.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对照组为39.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诊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空心钉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取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法进行诊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随访中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相关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所需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明显多于对照组[(61.43±5.34)min、(30.54±4.27)m L、(6.43±0.56)cm比(46.54±3.26)min、(16.43±2.43)m L、(1.83±0.44)cm](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38/46)比50.00%(23/46)](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不愈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股骨头坏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7%(1/46)比13.04%(6/46)](P0.05)。结论:应用切开复位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方法更佳,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且患者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的几率也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