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司匹林溶解治疗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动脉斑块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阿司匹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普罗布考。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内动脉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内中膜厚度及血清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血脂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内动脉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内中膜厚度及血清MDA、CRP、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颈内动脉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内中膜厚度及血清血清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较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更有效溶解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斑块,这可能与其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炎症情况,减轻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28例.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舒张功能(FMD)、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D、SI、IFN-γ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F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t=1.098,P=0.025;高剂量组:t=2.053,P=0.017),且高剂量组FMD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P=0.017);患者SI、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SI、IFN-γ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t=2.234,P=0.002; IFN-γ:t=4.416,P=0.001).结论:与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相比,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比较肾素抑制剂aliskiren单用或与氟伐他汀(fluvastatin)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周龄雄性ApoE-/-小鼠通过喂以高脂饮食8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其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aliskiren组、肼屈嗪组、氟伐他汀组、aliskiren与氟伐他汀联合用药组,所有组别均治疗12周。取主动脉根部组织评估斑块面积(HE染色)、斑块内新生血管数量(CD31染色)及斑块稳定性指标(胶原蛋白染色、弹力纤维染色、Mac-3染色、MCP-1染色)。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liskiren单用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少斑块内新生血管数量以及巨噬细胞浸润、炎症因子表达,增加斑块内弹力纤维及胶原蛋白含量(P0.05或P0.01)。与aliskiren单用组比较,aliskiren与氟伐他汀联用进一步降低斑块面积,改善斑块的稳定性(P0.05或P0.01)。与aliskiren组比较,肼屈嗪组降压幅度相似(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肼屈嗪没有明显抑制斑块进展以及改善斑块的稳定性(P0.05)。结论:Aliskiren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减少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改善斑块的稳定性,而其与氟伐他汀联用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家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n=6)、动物粥样梗化模型组(AS组,n=6)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组(RSV组,n=6).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酶联免疲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APP-A水平.同时,用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测定病变部位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和斑块面积(PA),计算管腔面积狭窄百分率(LAS%).结果:治疗前,AS组和RSV组兔的血清TC、TG、LDL-C及PAPP-A的水平较Normal组高(P<0.01),HDL-C的水平较Normal组低(P<0.01);治疗后,RSV组兔的血清TC、TG、LDL-C及PAPP-A比AS组低(P<0.01).HDL-C的水平比AS组高(P<0.01),且RSV组兔的血清TC、TG、LDL-C及PAPP-A的水平较治疗前低(P<0.01),HDL-C的水平较治疗前高(P<0.01).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RSV组兔的LAS%(30.87%±5.27%)比AS组低(37.42%±6.12%)(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改善对AS兔血脂,减少AS斑块形成及降低血清PAPP-A水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降脂通脉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降脂通脉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脂、心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心排血量(CO)、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降脂通脉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心功能及颈动脉斑块病变,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研究组应用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calcium,RC)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IMT)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 holesterol,T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 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升高,研究组变化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较治疗前有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5%、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能改善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疗效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中LDL、TC、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HDL水平显著上升,而上升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或消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ICVD患者86例为病例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6例为健康组。检测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 d研究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中hs-CRP、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中OX-LDL、hs-CRP、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和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中OX-LDL、hs-CRP、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ICVD患者,能有效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OX-LDL、hs-CRP水平,减小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有助于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较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狭窄并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临床预后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对照组给予 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 年,比较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治 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1 年内支架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 和IL-6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狭窄并支架置入术患者,能 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Probucol)和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ain)对阿霉素诱导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外整合素β1(Integrinβ1)和整合素β3(Integrinβ3)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重250±50 g,随机选取15只入空白对照组(Normal组),余105只给予阿霉素诱导心力衰竭。首次给药2个月后存活心衰大鼠随机分成3组:瑞舒伐他汀组(ROS组)、普罗布考组(PRO组)、心衰组(ADR组),将ROS组、PRO组大鼠分别以瑞舒伐他汀,普罗布考进行药物干预,Normal组、ADR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连续干预4周后处死取材,心脏标本经HE染色、电镜观察大体及超微结构、Masson染色后计算胶原容积分数;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左室心肌细胞外整合素β1和β3,应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的组化分析模块进行图像分析,计算Integrinβ1及Integrinβ3的相对含量。结果:与ADR组相比,PRO和ROS组大鼠左室胶原容积分数(CVF)显著降低(P〈0.05),同时Integrinβ1及Integrinβ3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PRO及ROS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外基质(ECM)Integrinβ1及Integrinβ3的含量,从而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l 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血脂、血压以及cal MT。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增高,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al MT显著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其cal MT,对预防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分别联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和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依达拉奉联合1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中剂量组(依达拉奉联合2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和高剂量组(依达拉奉联合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每组各27例。对比三组疗效、血脂、炎症因子、脑血流指标、相关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P<0.05)。治疗14 d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和总胆固醇 (TC )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低于中剂量组(P<0.05)。治疗14 d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高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P<0.05)。治疗14 d后,三组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加,外周阻力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三组间平均血流速度和外周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患者,可更加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机体血脂、炎症因子,较为安全可靠,但有关脑血流的改变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hs-CRP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TG和LDL-C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TC、TG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hs-CRP水平,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3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降压及降糖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8(IL-18)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及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水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血压波动测定方法测定的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以1456名患有动脉硬化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颈动脉斑块组(n=1012)和无颈动脉斑块组(n=444),分别采用经典的标准差方法(SD法)和个体血压波动测定方法(个体法)分别测定每位患者的血压波动,回顾性分析这两种方法测定的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结果:SD法测定颈动脉斑块组24 h收缩期血压波动(SBPV)、白天SBPV、夜间SBPV以及24 h舒张期血压波动(DBPV)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P0.05);而白天和夜间DB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体法测定颈动脉斑块组24 h SBPV、白天SBPV、24 h DBPV以及白天DBPV水平较无颈动脉斑块组均明显升高(P0.05);夜间SBPV和夜间DB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颈动脉斑块组SBPV值出现次数,SD法测定SBPV最多的是10-15 mmHg(n=541),其次是大于15 mmHg(n=399);个体法测定颈动脉斑块组SBPV值出现次数最多的是0-8 mmHg(n=490),其次是8-10 mmHg(n=350)。结论:在老年男性动脉硬化相关疾病患者中,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两种方法均可测定血压波动,但以个体血压波动测定方法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水平、血脂水平和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和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16年05月收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3例,按血压控制水平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判断有无斑块,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使用Gensini评分和病变支数表示,并检测血脂指标。结果:血压控制达标者130人(47.61%),颈动脉有斑块者193例(70.70%)。与血压控制达标患者相比,血压控制不达标者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得分均明显增加(P0.05)。血压不达标合并斑块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与血压达标无斑块、血压达标合并斑块及血压不达标无斑块患者相比均明显增加(P0.001)。患者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139,P=0.022),A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136,P=0.025),LDL/HDL-C和AI与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128,P=0.035)和(r=0.137,P=0.023)。结论:血压控制不佳,高血脂和颈动脉斑块形成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及硝酸甘油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心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7.5%)效显著高于对照组(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DA及MPO水平均降低,而SOD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MDA及MPO水平较低,而SOD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均升高,而LDL-C,TC及TG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较高,而LDL-C,TC及TG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及LVESD均降低,而LVEF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DD及LVESD较低,而LVEF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及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