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70例重症肌无力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序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对照组仅给予甲泼尼龙,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明显缓解时间(6.55±1.35)d以及总住院天数(17.15±3.65)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肌无力症状,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心肌酶和免疫功能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2.34%)(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肌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肌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IgA、IgG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降低患儿心肌酶指标,提高患儿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于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4例外伤性脑水肿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7天。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O、ET、LPO、SOD水平、脑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NO、SOD、GC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ET、LPO、NIHSS、脑水肿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显著提高外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能够有效调节血清NO、ET、LPO、SO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肠道益生菌联合纳洛酮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重症HFMD患儿开展本项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同时辅以肠道益生菌,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连续治疗5 d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42/47),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疹消退时间、热退时间、易惊消失时间、肢体震颤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胺氧化酶(DAO)、D 乳酸(D LA)、内毒素(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益生菌联合纳洛酮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儿的症状消退,提高其免疫功能和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三联疗法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到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他啶进行治疗,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1 mg/(kg·d)、2 mg/(kg·d)、5 mg/(kg·d)的甲泼尼龙进行治疗。比较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前后CD3~+、CD4~+、CD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患儿临床各项症状消失时间短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患儿临床各项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患儿的ESR、CRP、IL-6水平低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且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患儿的ESR、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确切,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且高剂量的甲泼尼龙三联疗法可促进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地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婴幼儿哮喘重度发作时,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和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的效果。方法:将78例哮喘重度发作婴幼儿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分别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万托林雾化(布地奈德组,35例)、万托林雾化+静脉用甲泼尼龙(甲泼尼龙组,43例)治疗,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组内不同治疗时间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哮鸣音及自我感觉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89~143.87,P<0.05或0.01);组间比较,各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婴幼儿哮喘重度发作时,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可达到与静脉用甲泼尼龙基本相同的效果;联合吸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全身用激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淀粉样蛋白(SAA)、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喉炎患儿7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在常规治疗上,对照组以地塞米松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以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5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FN-γ、SAA、IL-6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0%(37/40) vs. 75.00%(27/36)](P0.05);观察组咳嗽、声嘶、呼吸困难、哮鸣音、发热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19±0.51)d vs.(4.01±0.64)d,(1.76±0.21)d vs.(2.48±0.30)d,(1.02±0.14)d vs.(1.76±0.19)d,(2.74±0.42)d vs.(3.39±0.53)d,(1.45±0.20)d vs.(2.04±0.27)d](P0.05);观察组血清IFN-γ、SAA、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03±3.47)ng/L vs.(52.81±4.60)ng/L,(37.40±4.12)mg/L vs.(49.83±5.47)mg/L,(11.02±1.42)ng/L vs.(15.73±1.70)ng/L](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急性喉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地塞米松治疗,其可更有效促进疾病恢复,其内在机制可能和显著降低血清IFN-γ、SAA、IL-6水平,抑制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8.
袁汉宁 《蛇志》2013,25(2):145-146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我科门诊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利巴韦林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西咪替丁口服,7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热退,手足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愈合时间及总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退热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显著优于对照组(79.8%);西咪替丁口服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青翘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到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患儿接受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小儿青翘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咽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进一步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2周后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青翘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头孢他啶联合布地奈德对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另外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儿童为健康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头孢他啶联合布地奈德疗法,研究组患儿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布地奈德疗法。连续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啰音及扁桃体充血)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同时比较各组患儿肠道微生物(乳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4,P=0.398)。研究组患儿发热、咳嗽、啰音及扁桃体充血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及肠球菌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肠杆菌数量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8.89%)和对照组(13.33%)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其疗效与头孢他啶联合布地奈德疗效相当,且药物副作用较小,但对肠道菌群平衡有破坏作用。因此,扶植肠道菌群可以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酚妥拉明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炎性因子以及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静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滴酚妥拉明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儿退热时间、肺啰音和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测定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血清sTREM-1、sICAM-1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肺啰音及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_aO_2)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_aO_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和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中sTREM-1、sICAM-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患儿,可以明显提高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血清中sTREM-1和sICAM-1水平,促进症状好转,提高疗效,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200 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400 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95.0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7%,对照组为12.50%,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医疗费用为(1.25±0.34)万元,对照组患儿平均医疗费用为(2.31±0.40)万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具有类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组治疗费用明显降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标准四联抗结疗法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20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56例,入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8例。对照组予以标准四联抗结疗法治疗,实验组予以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标准四联抗结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记录两组胸水吸收时间、胸膜厚度、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胸膜肥厚粘连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FEV1%pred、MVV%pred、FVC%pred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胸水吸收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胸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胸膜肥厚粘连、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标准四联抗结疗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可靠,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4.
陈青  岑杨成  钟斌  李明明  赵辉  李妍  廖泽辉  潘娟 《蛇志》2016,(4):407-409
目的探讨苦黄散外洗对肺脾湿热型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肺脾湿热型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单磷酸阿糖腺苷等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苦黄散外洗,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并从体温复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症状改善等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复常时间为(3.34±1.56)天,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45±2.4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为(6.12±1.69)天,与对照组的(10.38±2.2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苦黄散外洗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发热时间,加快皮疹消退,有效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治疗老年重度痔疮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扎外切术,观察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治疗老年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SA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水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肠鸣音活跃,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加以及头晕等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后,不良反应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SAP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