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全肠外营养(PN)对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等状况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25例.EN组术中放置空肠造口管,术后24 h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的标准PN,总热量为125 kJ/(kg·d)术前1d、术后第1、10d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白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同时住院时间短.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又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比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EN+PN)和单独采用PN对患者营养和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PN组27例和PN+EN组33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 Alb)、转铁蛋白(TFN)、T淋巴细胞亚群及体重(BW)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第8天较术前第七天两组患者血清Alb、Pre Alb、TFN均出现明显上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和BW均略有下降,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EN+PN组患者的CD3+、CD4+/CD8+基本恢复到第七天水平,而PN组患者CD3+、CD4+/CD8+均低于第七天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PN组较P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N+EN和PN营养支持均可以改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但PN+EN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因此,PN+EN具有营养丰富、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脑出血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高压氧科脑出血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医用制剂(EN1)组、肠内营养医用食品(EN2)组,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3w后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及CD3+、CD4+等免疫生化指标,观察恶心、呕吐与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并测量AMC、TSF值。结果:3组生化指标ALB、TG、CD3+、CD4+等指标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比较,PN组血清ALB水平最低,EN2组血清ALB水平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N组血清TG水平较EN1、EN2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EN2组CD3+、CD4+较PN及EN1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EN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低于PN组,EN2组低于EN1组,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虽无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的明确依据,但可在急性期治疗中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总费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对ICU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6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30例(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30例(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组),经过营养支持治疗后,将两组的免疫、营养以及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对比发现,在第5天、第10天EN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和血清前白蛋白(PAB)明显升高(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中重症肺炎应选择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能有效的改善营养状态,并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对老年进展期胃癌临床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术后分别给予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C反应蛋白、血清清蛋白(ALB)、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Hb)、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疲劳指数。结果:观察组在术后CRP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疲劳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血清清蛋白(ALB)、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Hb)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减轻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改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入2011年6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EEN组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机体恢复及免疫功能情况。术后随访3年,观察并记录两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EEN组术后排气时间[(2.46±0.78)d vs(3.85±1.03)d]、排便时间[(4.03±1.17)d vs(5.67±1.23)d]、进流质时间[(5.88±1.30)d vs(7.26±1.59)d]、进半流食时间[(7.94±1.85)d vs(11.01±2.36)d]和住院天数[(14.87±2.56)d vs(17.54±3.30)d]均显著短于T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两组各项体液免疫指标(Ig A、Ig G、Ig M浓度)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营养支持后逐渐恢复,而EEN组恢复幅度较TPN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13.33%vs 36.67%,P0.05)。EEN组患者1年、2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稍高于T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N可有效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IBD患者按营养支持治疗途径分为EN组(48例)和肠外营养(PN)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早期EN、PN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营养学相关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D-乳酸)及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粪便钙卫蛋白(FCP)]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血清ALB、PA及T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内毒素、D-乳酸、CRP、PCT及FC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PN组患者治疗后相比,EN组治疗后血清PA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内毒素、D-乳酸、CRP、PCT及FC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ALB及TF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EN支持治疗对IB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善及炎症缓解作用优于PN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匕较不同营养方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并分析不同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肠外营养组(PN);肠内营养组(EN);肠外+肠内营养组(PN+EN),每组50例。仔细观察三组患者在住院接受营养治疗期间的情况,分别在第5天和第10天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淀粉酶和免疫指标,并且对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消化道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接受不同的营养支持后,(PN+EN)组患者的血淀粉酶、免疫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消化道不良反应等指标可见明显下降;与PN组和EN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对治疗其疾病非常重要,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肠外+肠内的营养支持更加安全有效,便于患者吸收,有助于保护肠道粘膜屏障,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两种营养支持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病例选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经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进行肝部分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45例,分别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探讨两种不同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相对于PN组,EN组患者术后营养明显改善,胃肠道功能恢复相对较快,免疫功能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EN比PN更能改善肝癌病人术后肠道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14例).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第4d、10d营养指标和淀粉酶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入院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全肠内营养治疗小儿克罗恩病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克罗恩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的30例患儿(EN组)、肠外营养患儿30例(PN组),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分析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患儿的护理方法。结果表明,治疗前,EN组和PN组患儿的身高、体质量、白蛋白(albumin, 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N组患儿的体质量、ALB、H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测定值均显著地高于PN组(p<0.05);治疗前,EN组和PN组患儿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ediatric 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PCDAI)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N组患儿的CRP及PCDAI评分均显著地低于PN组(p<0.05),两组的ESR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全肠内营养治疗小儿克罗恩病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应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并发症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重症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和肠外营养(对照组)支持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增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研究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常规补液对胃癌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择我院住院治疗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 癌患者183 例,随机分至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常规补液组,分别行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前/ 后1 天及术后 8 天体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支持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结果:常规补液组术后第 8 天体重较术前1 天明显下降;肠内、肠外营养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肠内、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 天白蛋白 水平升高显著,且明显高于常规补液组;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8 天淋巴细胞明显上升,且较常规补液组有明显升高。肠外营养 组、常规补液组患者肝功能损害、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患者肝功能损害、血脂升高发 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肠内营养组患者切口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与常规补液组相比,肠 外、内营养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肠内营养组患者总费用明显偏高;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组、常规补液组营养支 持费用明显降低,肠内营养组患者总费用显著下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可大大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常规补液对胃癌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择我院住院治疗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83例,随机分至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常规补液组,分别行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后1天及术后8天体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支持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结果:常规补液组术后第8天体重较术前1天明显下降;肠内、肠外营养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肠内、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白蛋白水平升高显著,且明显高于常规补液组;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8天淋巴细胞明显上升,且较常规补液组有明显升高。肠外营养组、常规补液组患者肝功能损害、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患者肝功能损害、血脂升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肠内营养组患者切口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与常规补液组相比,肠外、内营养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肠内营养组患者总费用明显偏高;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组、常规补液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降低,肠内营养组患者总费用显著下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可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 10 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 ,并分别给以常规补液、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腹泻 ,肠内营养组无术后肠道菌群失调(P<0 .0 5 ) ,常规补液组及肠外营养组肠道菌群失调症患者 14例 ,给以双歧杆菌制剂等治疗菌群失调 ,症状得以改善。结论 :肠内营养有防治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中应用谷氨酰胺(glutine,Gln)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上皮细胞间紧密结合蛋白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89只,随机分成对照组,SAP+PN(肠外营养)组,SAP+EN(肠内营养)组,SAP+EN+Gln,各组又分为4 d喂养组和7 d喂养组。分别在第4 d、第7 d剖杀大鼠检测各组各项指标。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中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1)空肠黏膜蛋白质含量测定:各EN组粘膜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PN组(p<0.01),EN+Gln组的4 d、7 d分别高于EN组的4 d、7 d(p<0.01)。(2)小肠粘膜occludin蛋白表达及含量测定:PN7 d、4 d组的平均灰度值均显著高于EN、EN+Gln组(p<0.01),EN4 d、7 d组平均灰度均显著高于EN+Gln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中应用谷氨酰胺能更有效增加occludin蛋白表达,改善肠上皮紧密连接,维护肠上皮屏障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