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蹄类食性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郑荣泉  鲍毅新 《生态学报》2004,24(7):1532-1539
国内外有蹄类食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利用法、胃分析法和粪便显微分析法。近年来 ,粪样 DNA分析技术逐渐运用到对动物食性的判定上 ,其中粪便显微分析法是近 2 0年来国内研究有蹄类食性的最主要方法。对这些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并简述了国内外有蹄类食性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黑斑羚粪便中碳同位素揭示的食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数据(δ13C)分析了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混食性黑斑羚(Aepyceros melampus)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食性变化,验证了两个假说,即有蹄类食性变化是由生境中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相对配比导致;降雨控制有蹄类生态。结果表明:黑斑羚的食性涵盖了精食者-粗食者采食谱系,且食性中木本与草本比例在不同月间、季节、年度和区域间存在很大变化。栖息于开放性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原中的黑斑羚通常采食比生境中更高比例的草本,但在时间尺度上并不恒定。在克鲁格北部的一个区域(Punda Maria) ,黑斑羚采食的草本比克鲁格国家公园中其它任何区域都多。与其它生境相比,在河边的黑斑羚采食草本数量更少,尤其是在食性空间变化更为明显的旱季。因此,我们的数据不支持有蹄类食性组成变化是由生境中木本与草本比例不同造成的假说,食性与降雨量间也无明显的关系。我们的结果支持草本中蛋白含量增加引起黑斑羚采食比例的增加这一模型。粪便中氮含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很小,揭示在可利用食物中,无论木本还是草本,黑斑羚进行选择采食以保证最好的食物质量。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更具体的食物选择和可利用性最适采食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这种生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通河乌龙狩猎场野猪冬季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王文  马建章  李健  王志平 《兽类学报》2005,25(4):407-409
野生动物食性的研究,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野猪(Sus scrofa)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蹄类动物。国内对野猪食性的报道,仅见综述性献(巫露平,1980;李振营和罗泽殉,1983;杨伯然,1984),野猪食性方面的研究尚未多见;国外对野猪食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物组成的定量分析和食物营养质量的评价(Eriksson and Petrov,1995;Foumier-chambrillon et al.,1995;朝日念,1985)。因此,作从2000~2001年,分别在黑龙江省通河乌龙狩猎场收集粪样,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并结合野外掘食痕迹对野猪冬季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藏原羚属偶蹄目牛科原羚属,是青藏高原上经济价值高、数量大的一种特有有蹄类动物。对藏原羚的生物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形态学描述、分布、种群数量、食性、活动规律,繁殖、种群结构及动态和生境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蒙古野驴、鹅喉羚和家畜的食物重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粪样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蒙古野驴、鹅喉羚及家羊、家马和家骆驼3种家养有蹄类春季、秋季和冬季食性组成及食物生态位。结果发现:(1)蒙古野驴、鹅喉羚和家畜主要采食针茅、驼绒藜、蒿和梭梭,但是,它们采食的植物科数和种数都不相同,各植物种类在食谱中所占的比例不同;(2)各个季节有蹄类动物两两之间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均在0.8以上,最低为0.832(冬季鹅喉羚和家马),最高达到0.986(秋季蒙古野驴和家羊;秋季家马和家羊),五种有蹄类之间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也达到了0.3以上。表明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上述野生动物及季节性进入该自然保护区的家畜之间均存在食物竞争;冬季积雪深,食物短缺,荒漠有蹄类易因冻饿及疾病等造成死亡。因此,应采取限制秋冬季进入该自然保护区,家畜数量及调整放牧区域等保护管理措施,对该区域荒漠有蹄类动物实施有效保护[动物学报54(6):941-954,2008]。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东部地区狼的食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采用粪便分析法和食痕分析法对内蒙古东部狼的食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狼的主要食物是大、中型有蹄类(出现频率53.8%, 相对生物量85.17%), 粪便中家畜出现频率为40.3%, 相对生物量为75.67%。该地区狼的食性同黑龙江狼的食性相比, 存在地区差异。通过饲喂实验, 提出狼粪便中所含猎物的干重与鲜重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76+0.02x(r=0.99), 应用此方程可估计出狼消耗各种猎物的相对生物量和数量。在该地区狼对家畜危害比较严重, 要适当猎取同时也应保持其适当数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2009年1月和2010年1月小兴安岭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二可河林场内驼鹿冬季食性作为原始数据,分别以对应分析(CA)、去趋势分析(DCA),并将数据以样本为单位进行标准化后,再进行去趋势分析(DCA_std)3种排序方法,对驼鹿冬季取食模式进行了研究,后通过普鲁克分析,比较了不同排序方法对大型有蹄类取食模式研究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排序法的1轴和2轴均能涵盖绝大多数信息量,CA涵盖79.27%,DCA涵盖66.65%,DCA_std涵盖68.22%;3种方法均能够在1轴上区分针叶树和落叶乔木类食物,在2轴上,3种方法主要能够达到针叶树种与除落叶乔木外的其他植物类别的区分。虽三者均能够展现有蹄类取食模式,但在图形可视化后,仅DCA_std无明显的弓形效应。普鲁克分析结果表明,DCA_std样本位移平方和与CA和DCA均有很大差异,即将数据先进行标准化再进行DCA分析能够有效去除弓形效应。因此,在由多度组成的食性数据在进行标准DCA分析前,应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以样本为单位的标准化将使排序分析结果生态学意义更明确。  相似文献   

8.
动物肠道菌群与宿主在营养代谢、免疫、疾病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鉴于肠道菌群的这种重要性,野生动物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日益成为保护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野生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的若干最新研究进展,着眼于宿主食性适应、健康、宿主与微生物组的协同进化等若干重要问题,对食肉类、灵长类、有蹄类、有袋类、鲸类、啮齿类等几大比较受关注的动物类群分别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我国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提供一些视角和方向,并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
驼鹿的圣地     
汗马蕴育着我国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动物群。在众多的物种中,以大型有蹄类动物为代表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独特性令人惊叹!有蹄类是动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现存最大群  相似文献   

10.
当今,学者已经在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中建立了胚胎干细胞系,然而在有蹄类家畜中还没有获得成功。诱导重编程技术的建立为再生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动物繁育技术体系的革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也为获得有蹄类家畜多能干细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虽然在猪、牛、绵羊、山羊和马中都获得了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但是其在体外培养及细胞特性等方面与啮齿类和灵长类i PSCs还有较大差距。该文主要对有蹄类家畜i PSCs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推进有蹄类家畜i PSCs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虽然调查草原有蹄类有许多方法,但考察中必须对有关方法进行修正,本文描述了笔者在青海省野牛沟调查3种草原有蹄类动物时,为满足样线法的假设前提而采取的具体措施。笔者建议,无论采用何种统计方法,都应当认真研究该方法的假设前提,并在研究报告中说明为满足假设而作出的细节安排。  相似文献   

12.
小麂的生态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麂(黄麂、角麂)(Muntiacus reevesi)是我国野生有蹄类中数量最多的资源动物之一。麂皮为制革工业上的重要原料;麂肉为野味中的珍品。 从1960年以来,对小麂进行了调查,先后获得90只(雄51只,雌39只)标本和资料;从江西的乐平、波阳、修水和峡江得60只;浙江的常山和海宁15只;安徽的歙县和绩溪14只;福建邵武1只。重点分析其食性,并了解其繁殖状况。  相似文献   

13.
如何满足草原野生有蹄类调查方法的假设前提条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虽然调查草原有蹄类有许多方法,但考察中必须对有关方法进行修正。本文描述了笔者在青海省野牛沟调查3种草原有蹄类动物时,为满足样线法的假设前提而采取的具体措施。笔者建议,无论采用何种统计方法,都应当认真研究该方法的假设前提,并在研究报告中说明为满足假设而作出的细节安排。  相似文献   

14.
驼鹿的圣地     
汗马蕴育着我国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动物群.在众多的物种中,以大型有蹄类动物为代表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有蹄类是动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现存最大群的大型陆生动物,是自然界食物网的主要环节;同时,作为动物界的一部分,有蹄类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蹄类动物中,驼鹿是鹿科动物中的体型最大者.尽管驼鹿广泛分布于欧洲和北美,但我国驼鹿种群是亚洲最南部的种群.它是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别名:犴、堪达犴.驼鹿这个鹿科动物中的巨人,也是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西藏马鹿为我国特有种,曾一度被认定为野外灭绝。在其生境中有多种食性相近的野生有蹄类及家畜同域分布,探究青藏高原特殊环境下西藏马鹿与这些有蹄类的食物资源种间竞争与共存关系十分必要。2013年和2014年8—9月,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确定了桑日县西藏马鹿自然保护区西藏马鹿、白唇鹿、藏原羚、牦牛、山羊草青期食物组成,并比较分析了西藏马鹿与同域野生有蹄类、家畜之间的食物重叠和分化状况。结果表明: 西藏马鹿与其他有蹄类具有相似的可食植物种类组成,但所占食谱比例不同。西藏马鹿主要可食植物多为其他有蹄类次要可食植物,其中弱小火绒草为西藏马鹿(在动物食谱中的百分比为11.2%)与牦牛(10.2%)共同的主要食物,西藏柳为西藏马鹿(9.6%)和白唇鹿(11.4%)共同的主要食物。从科级水平来看,豆科植物为西藏马鹿(21.4%)与藏原羚(42.5%)的共同主要可食植物,莎草科植物为白唇鹿(49.2%)、牦牛(33.4%)、山羊(50.3%)的共同主要可食植物。菊科植物作为西藏马鹿(29.6%)的主要可食植物,也是白唇鹿(7.6%)、藏原羚(11.6%)、牦牛(17.3%)和山羊(14.1%)的次要可食植物。禾本科植物作为西藏马鹿(7.1%)次要可食植物,较其他4种有蹄类(白唇鹿13.6%、藏原羚12.3%、牦牛11.5%、山羊16.0%)所占比例低。西藏马鹿与其他有蹄类食物重叠度均高于0.5,与牦牛的重叠度最高(0.65)。西藏马鹿食物多样性指数(1.32)、均匀度指数(0.37)和生态位宽度指数(15.79)均较高。与2007—2008年相比,西藏马鹿食物组成变化较大,豆科植物比例增大,莎草科植物比例降低,食物质量总体有所提高。西藏马鹿与家畜之间存在较高的食物资源竞争,这将进一步影响西藏马鹿的分布范围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6.
吴文贞  吴克梅 《昆虫知识》1995,32(4):227-229
目前,在青海省已发现寄生于有蹄类的蠕形蚤3属8种和亚种,其中有4新种和亚种,是我国蠕形蚤最多的省份。蠕形蚤是危害家畜和其它有蹄类动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相似文献   

17.
刘建军 《生态学杂志》1991,10(2):59-60,64
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广布于我国新疆、内蒙、宁夏、甘肃、青海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为泌盐的超旱生小灌木。在平缓干燥的砾质、砂砾质荒漠区,常成为优势种。作为牧草,它品质中等,耐牧性很强,不仅是草原化荒漠相典型荒漠地区骆驼和羊等家畜的主要度荒饲草,而且还是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内食性单调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Gezella subgutturosa)所啃食的种类。琵琶柴在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粪便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 具有丰富的生境类型和生物种类, 是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的热点研究区域。青藏高原发育着独特的动物区系, 尤其是有蹄类动物, 如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野牦牛(Bos mutus)、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普氏原羚(P. przewalskii)、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等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在本文中, 我们探讨了如下问题: 青藏高原有多少种有蹄类动物?有多少种特有有蹄类动物?其分布格局如何?生存状况如何?保护现状如何?我们首先确定了青藏高原动物地理区的地理边界。发现青藏高原有28种有蹄类, 其中10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种。青藏高原有蹄类种数占中国有蹄类的42%, 单位面积上的有蹄类物种密度比中国现生有蹄类物种平均密度高62%。特有种比例高达36%。然而, 青藏高原有蹄类物种分布不均匀, 其丰富度呈东部高西部低格局, 而高原特有有蹄类则分布于高原腹地。青藏高原有蹄类动物生存受威胁比例高, 其中71%为受威胁物种, 54%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或附录II。野外调查发现大额牛(Bos frontalis)已经野外灭绝, 目前仅在高黎贡山有人工养殖的群体。青藏高原有蹄类物种红色名录指数从1998-2015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将加剧这一趋势。青藏高原有蹄类受威胁局面仍在继续, 物种生存状况持续恶化。虽然经过40年的自然保护区建设, 但一些青藏高原有蹄类的重要种群与栖息地并没有被自然保护区和新建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所覆盖。因此, 在开发青藏高原、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 应尽量保存高原野生动物种群与生境, 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有蹄类动物营养状况的测定方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营养状况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是有蹄类动物种群管理的前提条件之一。文章综述了有蹄类动物营养状况的几种主要测定方法,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理论前提、基本模型、适用范围,并评价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如何提高其准确性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蛇类的食性研究,解放前,波普(Pope 1935)曾报道过我国蛇类82种的食性资料,格雷西特(Gressitt 1941,a,b)在两篇调查报告中也记录了部分种类的食性。解放后,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