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应用石蜡切片法对濒危植物缙云黄芩茎和叶的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同时获取不同发育阶段的叶表皮,观察其微形态特征,为地方特有珍贵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缙云黄芩的茎尖生长锥呈半球状,由原套和原体构成,是发育的起点。(2)茎的发育经历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次生生长,木质化程度加深,表面腺毛消失,非腺毛数量增加,最终形成成熟茎的结构。(3)叶源于叶原基,之后分化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最终形成成熟的叶肉和叶脉;叶片成熟时栅栏组织占比大大缩减,叶片内腔隙极大;叶柄中央维管束与叶片主脉结构相似,突起处的维管束简化。(4)缙云黄芩的叶表皮气孔指数变化幅度较小,整体略有降低,气孔密度则先骤降后缓慢降低,腺毛逐渐消失,非腺毛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豆腐柴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以还原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抑制微生物生长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豆腐柴叶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化合物有26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8.10%,主要成分有丙酸乙酯(33.70%)、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9.38%)、叶绿醇(7.91%)、α-桉叶醇(3.75%)、角鲨烯(3.39%)和棕榈酸(3.34%)等。豆腐柴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能力和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396 mg/m L和0.761 mg/m L。豆腐柴叶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挥发油的质量浓度与对4种受试菌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均为1.125 mg/m L。故豆腐柴叶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抑菌特性,为其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市售藤茶因不同的部位而价格差异显著。为了研究藤茶不同部位物质基础的差异,本文采用HPLC-UV法,使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3.0×100 mm,2.7μm)分别建立了藤茶普叶和龙须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0个普叶中共有峰和12个龙须中共有峰。使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藤茶不同部位的差异,并结合高分辨质谱鉴定了7个差异性成分,其中化合物二氢杨梅素(共有峰1)、二氢杨梅素同分异构体(共有峰2)、杨梅素(共有峰8)、未知化合物(共有峰10)、鞣花酸(非共有峰)在龙须中含量显著高于在普叶中含量,化合物杨梅苷(共有峰6)和杨梅素戊糖苷(共有峰5)在普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在龙须中含量。本文首次对藤茶不同部位物质差异进行系统研究,为藤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藤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体系,并采用连苯三酚法在碱性溶液中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邻二氮菲-Fe2+/H2 O2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法,在酶标仪上检测藤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藤茶各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效果,杨梅素对DPPH·的清除作用最强DPPH·IC50 (2.91±0.28) mg/L,二氢杨梅素对O2-+的清除作用最强IC50 (3.88±0.99) mg/L,对·OH的清除效果是杨梅素>二氢杨梅素>藤茶总黄酮.确定杨梅素和二氢杨梅素为藤茶的主要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7.
大青叶和板蓝根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探讨中药大青叶和板兰根的逐级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大表吉和板兰根的各级提取物-总浸液、乙醇提取液、正丁醇萃取液对各实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各级提取物对实验菌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各提取物的抑菌强度依次为:正丁醇萃取液(对三种实验菌均明显抑制:MIC≤62mg/ml)、乙醇提取液(金黄色葡萄球菌:MIC≤62mg/ml、肠炎杆菌:MIC≤125mg/ml、大肠埃希菌MIC≤500mg/ml)、总浸液(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明显:MIC=62mg/ml)。结论:大青叶和板蓝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逐级提取物富集的抑菌活性逐级增强。 相似文献
8.
桃仁中苯甲醛的提取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桃仁中提取苯甲醛进而研究其作为食品防腐剂的效果。从桃仁中提取的苦杏仁苷水解为苯甲醛的条件,并通过气态防腐试验初步研究了苯甲醛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苦杏仁苷水解的条件为:在0.5mol/L的硫酸,80℃温度条件下水解80m in;提取的天然苯甲醛对霉菌和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茶素的抑菌作用及其与铁离子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生物学方法检测了儿茶素对 4种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采用UV -VIS光谱法研究了儿茶素在铁离子介导下的促氧化作用 ,提出了儿茶素抑菌作用和促氧化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籽瓜皮中多酚类物质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提取液的主要成分,同时对提取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5 min,乙醇浓度70 m L/100 m L,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2。提取液的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0.4 mg/m L的籽瓜多酚提取液在大肠杆菌平面培养皿上产生明显的抑菌圈。籽瓜多酚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是0.05 mg/m L。 相似文献
11.
滇黄芩的解剖学与组织化学研究及其与黄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滇黄芩(Scutellariaalnoena)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根的初生结构中木质部为二原型,凯氏带明显,并开始积累淀粉粒;在茎和叶维管束外有厚壁细胞群分布,较成熟的茎中厚壁细胞群连成一环。通过组织化学方法对黄酮类物质的定位研究表明,多年生根的中柱鞘及韧皮部、茎及叶的表皮和与皮层中的薄壁细胞是黄酮类物质的主要积累场所,其含量根〉茎〉叶。滇黄芩与同属植物黄芩(S.baicalensis)在结构和组化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黄芩茎中厚壁细胞群分布区域较小且未连成环,细胞壁加厚较不明显,叶中没有厚壁细胞;组化显色结果表明滇黄芩黄酮类物质含量高于黄芩。因此,深入对地方药用资源滇黄芩的研究与开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苦瓜种子蛋白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SDS-PAGE分析表明,苦瓜种子含有多种蛋白组分,其中57kD和49kD蛋白可能由多个或多种亚基以二硫键结合形成。苦瓜种子蛋白对真菌和细菌有显著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细胞、组织和器官内所有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动态变化的科学,是在蛋白质水平上定量的、动态的、整体的研究生物体。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分为样品制备、分离和鉴定3个方面,其新技术主要有激光捕捉显微解剖法、离心超滤法、双向凝胶电泳、同位素亲和标签技术、色谱技术以及质谱技术等。然而,任何一种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都有其缺陷。因此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能使蛋白质组研究更精确和完整,是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枸骨益生菌的筛选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药用植物枸骨可培养内生细菌,采用对峙法和发酵滤液培养法筛选对植物病原菌具高抑制作用的菌株,通过镜检和显微摄影观察处理组菌丝的变化,对16SrDNA 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比对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从枸骨健康植株的根、茎、叶及果实中分离得到85株内生细菌,筛选出对烟草赤星病菌、稻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等有较强抑菌作用的10株菌,初步鉴定为4属7种.其中,抑菌效果最强的GG78(60.3%)、GG31 (48.1%)、GG3(61.0%)分别属于阴沟肠杆菌、路德维希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受抑制病原菌菌丝均发生畸形、扭曲,局部膨大形成原生质浓缩球、菌丝基部出现毛发状细分支等现象,可能与内生菌分泌到胞外具有一定抑菌或杀菌作用的代谢物质如抗生素、水解酶类、生物碱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口炎清及其组分对肠道部分优势菌群和条件致病菌以及口腔血链球菌和变链球菌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选择性培养基培养为基础的活菌计数法。结果 5%和10%的口炎清及其组分对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和10%的口炎清及其组分对植物来源乳酸杆菌和人来源乳酸杆菌生长抑制效果不明显,只有10%山银花流膏有一定抑制效果。10%的山银花流膏、口炎清、玄参流膏对血链球菌和变链球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5%和10%的天冬麦冬流膏对双歧杆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口炎清及其组分对于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血链球菌、变链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乳酸杆菌抑制作用不明显,其中某些成分还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木根黄芩(Scutellaria planipes Nakai et Kitag.)是唇形科黄芩属(Scutellaria L.)多年生草本,目前仅发现在辽宁省凌源市境内有零星分布,被辽宁省列为三级保护植物。该种发表于1934年,但《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均将其定为京黄芩(Scutellaria pekinensis Maxim.)的异名。为了阐明二者的差异性,本文首先对木根黄芩的原始文献、模式标本、模式产地、历史分布区及现今发现地进行考证,其次对二者进行差异比较研究,认为木根黄芩与京黄芩无论在分布范围和生境上,还是在宏观外部形态和微观花粉粒形态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确定木根黄芩为独立种,同时还对木根黄芩的果实进行形态补充描述。本文确定木根黄芩独立种的地位,对保护野生木根黄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样本。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一类以儿茶素为主的多酚类化合物。已证实它有止渴提神、延缓衰老、抗肿瘤、抑制TPA促癌作用,且是很强的氧化剂。笔者用滤纸圆片和牛津杯法,测试茶多酚对十一种细菌、两种酵母、四种霉菌等三大类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以探讨茶多酚新的作用和开拓应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黄芩及其同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芩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芩的化学、药理、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国内外对黄芩及其同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资源开发、生药鉴别及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红果龙葵茎、叶的水和乙醇提取液对常见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方法:制备红果龙葵茎和叶的水和乙醇提取液,用平板打孔法测定抑菌圈的方法,测定提取液对5种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和结论:红果龙葵茎和叶的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5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乙醇提取液对5种细菌的抑菌作用强于水提取液;各提取液都显示出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