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折流曝气生物滤池中污染物与微生物沿程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BAF滤池是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为考察其中污染物与微生物沿程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厚度滤层对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MPN法测定了具有代表性滤层厚度处的异养菌和硝化菌数量;通过镜检观察研究了BBAF滤池中微生物种群的沿程分布特点。研究表明:BBAF滤池中COD浓度随滤层厚度增加逐渐降低,前4个单池对COD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氨氮的去除作用较弱,其中的微生物以异养菌为主;第5、6、7单池中,有机负荷较低,促进了硝化菌增殖,提高了硝化效果。BBAF滤池的各单池之间存在浓度梯度,使不同滤层中形成了微生物优势种属,有利于BBAF滤池达到最佳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原普通砂滤池改造为活性无烟煤/滤砂双滤料滤池,当挂膜完成后,进入稳定运行期后活性无烟煤/滤砂双滤料滤池可削减氨氮约2.0~3.50mg/L,对CODMn的去除率为50%~60%,均远高于原普通砂滤池,实践证明,生物活性无烟煤滤池是处理氨氮4.0mg/L以下,CODMn(1.40~5.28mg/L)微污染原水的经济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和主要特点,以及在炼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曝气生物滤池对炼油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氨氮、油、挥发酚和硫化物以及PH、COD的降解效果。曝气生物滤池在炼油废水的深度处理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曝气生物滤池在城镇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条件, 采用比较方法研究了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以及硝化液回流等参数对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有机物及脱氮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曝气量大小是影响曝气生物滤池硝化性能的直接因素, 增大曝气量有利于反应器内生物膜硝化活性的提高, 但对生物反硝化活性有抑制作用: 水力停留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生物膜保持高脱氮活性: 而硝化液回流增加了反应器内微生物与污染物的接触机会和反应时间, 有利于提高反应器脱氮效果。综合分析表明, 当曝气量为40 L·h-1, 水力停留时间为0.8 h时, 有硝化液回流的曝气生物滤池出水水质较好, COD平均去除率约为91.8%, NH4+-N平均去除率约为93.1%以及TN平均去除率约为50.4%。曝气生物滤池表现出良好的有机物去除效率, 并具备较高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 主要归因于填料生物膜富集了大量硝化细菌如Nitrospra和Comamonadaceae等以及反硝化细菌如Pesudomonas、Truepera和Azoarcus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 DNA 指纹方法研究除臭生物滤池稳定运行期的微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 通过扩增不同阶段的细菌 16SrRNA 基因的 V3 可变区 , 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除臭生物滤池的生物种群的结构变化, 并回收主要的 DNA 片段, 采用 PCR 测序, 并与 NCBI 进行比对。结果表明 , 不同阶段的除臭生物滤池, 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丰度存在较大差别 , DNA 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 , 同时在滤池的不同层次上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多样性, 序列比对显示硫氧化细菌在除臭系统稳定运行期占有优势地位。这些研究为更好的处理恶臭气体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生物除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生物滤池中不同pH环境下的微生物种群的基因多样性,通过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的V3可变区,结合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除臭生物滤池的生物种群的结构变化,并回收主要的DNA片段,采用PCR测序及T载体克隆测序,明确优势菌群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除臭生物滤池在不同的pH条件下,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丰度存在较大差别,强酸性对微生物具有较高的选择作用,与中性条件相比,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相对较低。同时在滤池的不同层次上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多样性差异,序列比对显示硫氧化细菌在除臭过程中占有优势地位。为更好的处理恶臭气体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生物除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消化率的高低是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但是粪便的不同收集方式会影响消化率的测定结果。研究观察了异育银鲫摄食后的排粪高峰以及排粪持续时间,探讨了粪便的不同收集方式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约100 g)表观消化率(Apparent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ADC)测定结果的影响。饲料中加入1%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指示剂,实验采用3种粪便收集方法(积粪器法、虹吸法和后肠取粪法),并且在积粪器法和虹吸法中设置了不同的收粪时间。结果表明,正常投喂的异育银鲫摄食后的排粪高峰出现在摄食结束后的5—10h;饥饿2d的异育银鲫恢复摄食后的排粪高峰出现在摄食结束后的7—9h;饲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C of dry matter,ADCd)和蛋白表观消化率(ADC of protein,ADCp)在排粪初始阶段较低,随着排粪高峰的出现而升高。粪便的不同收集方法和不同收集时间对ADCd和ADCp的测定结果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测得的ADCd与在排粪高峰时段内积粪器法的测定值相当;后肠取粪法收集粪便测得的ADCd低于积粪器法排粪高峰期的测定值。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测得的ADCp略低于在排粪高峰时段内积粪器法的测定值;后肠取粪法收集粪便测得的ADCp低于积粪器法各时间段内的测定值。因此,在选择挑选新鲜完整粪便的前提下,在排粪高峰期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用于ADC的测定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反而后肠取粪法由于操作误差容易带来更大偏差。  相似文献   

8.
碳源调控下除磷/蓄磷生物滤池的生物膜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蕊  张顺  田晴  谢学辉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12):2227-2236
【目的】分析厌氧/好氧交替生物滤池(AABF)在生物除磷与蓄磷过程中, 采用碳源调控(定期补充进水碳源)诱导蓄磷菌群充分释磷-排磷的运行方式对滤池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多聚物染色、扫描电镜(SEM)以及限制性酶切多态性分析法(RFLP), 对比了碳源调控前后AABF长期运行生物膜内菌群形态、组成特征及变化。【结果】AABF在实施碳源调控期间滤池生物膜内部分微生物形态主要由杆状演变为丝状; 细菌种类大幅减少, 碳源调控过程中生物膜内优势菌β-Proteobacteria的比例由56.9%提高至72.5%。实施碳源调控后, 细菌的组成与形态变化明显。【结论】定期补充进水碳源(诱导释磷/收割磷的运行方式), 同时控制碳源投量, 能够引起生物膜微生物形态发生较大变化, 优势菌比例迅速提高。研究结果对于通过过程调控, 提高除磷工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塔和生物滴滤池等常规生物除臭技术以及真菌生物反应器、复合式反应器、物化-生物组合反应器等臭气控制新技术的特性、发展状况及其应用,阐述了生物反应器内的除臭功能菌的特性以及臭气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水系防护林树冠截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雨量槽和虹吸自记仪对洞庭湖水系18个主要防护林林分类型树冠截留进行了定点观测研究,建立了树冠截留随林外降水量的变化模型和树冠截留动态模型.7~8月多数林分树冠截留能力比4~6月大,且随不同时段和不同类型林分而异.不同林分树冠截留随林外降水的变化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高一宁  时晓芳  侯延杰  薛进军 《广西植物》2018,38(12):1660-1666
该研究以红富士苹果品种为材料,通过虹吸输入铁肥的方式,设置输铁液(600倍FeS04·7H20)处理并以输离子水和不输液为对照,观察了处理后苹果树的复绿情况,测定了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进行了叶绿体、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电镜扫描。结果表明:输铁后10 d,树体复绿情况明显,复绿等级由2.01变为0.53,复绿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增加,增幅达到200%。同时,净光合速率提高了68%、蒸腾速率提高了21%、气孔导度提高了49%,胞间CO2浓度降低了100%。输铁处理后的单个细胞叶绿体个数比对照有显著增加,且个体更饱满,淀粉粒和嗜锇颗粒有明显减少;基粒片层结构规律整齐,基质清晰,被膜结构完整,线粒体内嵴清晰度高,数量增多。在输铁处理后,苹果树体复绿明显,叶绿素合成能力恢复,叶绿体、线粒体被膜结构均得到修复,表明用虹吸的方法将铁肥输入树体对苹果缺铁黄化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卷烟生产过程中产生一些烟草异味,这些异味会造成人感官上的不适或带来不愉快的感觉,并影响良好的生活环境。本文介绍了生物滤池异味处理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异味处理技术等四种异味处理技术的原理,并对四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背景]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处理效果较好,但除磷效果不佳.[目的]提高BAF系统的除磷效能.[方法]在缺氧/好氧滤柱后设置了部分采用石灰石滤料的滤柱(未添加石灰石滤料的系统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了使用石灰石滤柱出水回流BAF系统的处理效能,通过最大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蓝藻水华现象时有发生,蓝藻及其释放的藻毒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概述了常见藻毒素的分类及其主要理化性质,总结了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和生物-生态耦合等工艺对藻毒素的去除性能与机制,分析了生物处理工艺的反应条件(温度、pH和水力停留时间)、原水性质及营养限制等影响因素,并对藻毒素去除机理、新工艺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处理流程中的微藻及其去除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景亮  李爱芬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05,24(2):120-123,149
为了解某市饮用水处理流程中的藻类状况,对某市饮用水源及自来水厂各主要处理过程中的水样进行藻类检测鉴定。在各水样中共检测到藻类72种,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优势藻群,并检出微囊藻、颤藻和鱼腥藻等潜在产毒的种类,其中微囊藻在源水中的细胞密度为1.9×106cell·L-1。源水中藻类细胞密度为2.8×106cell·L-1,处理后自来水中藻类的细胞密度为4.6×104cell·L-1,藻类总去除率为98.3%,其中滤池对藻类的去除率为82.7%,但其对蓝藻的去除率仅为11.8%。研究结果表明,该市水源可能已受到藻毒素的污染;现有自来水处理工艺中的滤池难以对个体较小的有毒蓝藻有效去除。针对该地区水源藻类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优化过滤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化处理废水时,一般接入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为了提高有毒废水的处理效果,扩大生化法处理废水的种类和缩短生物膜培养时间,我们在塔式滤池中比较了接种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与人工筛选菌种混合物(按体积1:1)、不接种(不加菌直接用废水培养)和接入人工筛选菌种4种方法的处理效果,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使用以环己烷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株SYSHHJ1,设计了生物滤池装置,控制出口环己烷浓度不大于120 mg/m3,在温度为25~30℃时,研究了相对湿度、入口环己烷浓度、气体流量等操作条件对环己烷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条件:相对湿度为85%,入口环己烷浓度为600 mg/m3,气体流量为0.04 m3/h环己烷最高去除率为82.0%,表明此菌株降解低浓度环己烷废气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硝化微生物广泛存在于饮用水系统中。水处理过程中,硝化微生物对含氮污染物的去除有突出贡献;而输配水过程中,硝化微生物会加剧消毒剂氯胺的降解,造成一系列饮用水微生物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常用硝化微生物检测方法,综述了硝化微生物在滤池、市政主管网、二次供水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分析了环境因子及工程条件对硝化微生物的影响机制,探讨了硝化微生物强化应用及管控的实际工程措施,展望了未来饮用水系统中硝化微生物的研究重点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高效、安全地调控龙眼冲梢,在龙眼花芽形态分化开始期(露红点期)和花穗主轴长6~9 cm的花穗展叶期,施用生长调节剂,比较了不同方法调控龙眼冲梢的效果。结果发现龙眼花芽形态分化开始期树冠喷施200 mg/kg乙烯利+150 mg/kg多效唑混合液和土施多效唑每株4 g处理控冲梢效果都显著高于对照,冲梢率分别是10.5%和7.6%,在花穗小叶处于展叶期虹吸输300 mg/kg乙烯利防控龙眼冲梢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我們在讲生理卫生“水的清洁”一节的沙滤池洁治法时,照书上图的原理,采用了如下图的安装模型加以演示說明。课前把必須的材料准备好,在課堂边装、边讲边說明边观察,从安装到清水从沙滤瓶出来,前后不到五分钟。由于瓶为玻璃质,同学亲眼看到了安装过程、內部层次,所以,效果良好。有的同学说:照这个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