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亲骨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和亲代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曲线和致瘤性,初步探讨MDA-MB-231BO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MTT法测定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并将两种乳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腋窝处皮下,建立乳腺癌细胞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30 d后处死裸鼠,肿瘤组织及相关脏器官做病理检查。结果MTT法测得MDA-MB-231BO细胞生长速率高于MDA-MB-231细胞。接种两种乳腺癌细胞的裸鼠均长出肿瘤,成瘤率为100%。病理检查符合人乳腺癌细胞特征,MDA-MB-231BO组瘤体体积明显大于MDA-MB-231组(P〈0.05)。结论MDA-MB-231BO细胞生长速率高于MDA-MB-231细胞,而且MDA-MB-231BO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强于MDA-MB-231。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表达Cas9蛋白的亲骨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并研究Cas9蛋白的表达对细胞生物学性质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利用CRISPR/Cas9技术研究乳腺癌骨转移分子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Cas9蛋白基因转染亲骨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O,通过G418筛选转染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验证Cas9基因转染是否成功;运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as9蛋白表达对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Cas9蛋白表达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亲骨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O-Cas9,Cas9蛋白的表达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结论:MDA-MB-231BO-Cas9细胞可用于CRISPR/Cas9技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裸小鼠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观察MDA-MB-231乳腺癌细胞在移植前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接种于裸鼠腋窝处皮下,每3天测量肿瘤大小,第30天处死小鼠。肿瘤组织及相关脏器送病理切片。皮下肿瘤组织细胞及细胞株培养HE染色。结果-肿瘤生长较快,成功率为72%,病理检查符合人乳腺癌细胞特征。肿瘤组织细胞及培养细胞形态学未见显著差异。结论-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裸小鼠模型建立方法较简便,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且保持了人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FOXM1 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为乳腺癌的个性化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组真 核转录载体pSilencer1.0-U6-FOXM1-shRNA,脂质体法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下调其FOXM1基因表达。采用四甲基 偶氮唑盐(MTT) 比色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值曲线以及克隆形成能力;采用实时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FOXM1 基因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重组载体pSilencer1. 0-U6-FOXM1-shRNA转染MDA-MB-231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增殖速率明显下降(P<0.05),平板克隆形成显著减少(P<0.05), 重组载体转染后显著抑制MDA-MB-231 细胞中FOXM1 基因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沉默FOXM1 基因对乳腺癌细胞 株MDA-MB-231 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为阐明乳腺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为临床抑制肿瘤生长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5.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是否可通过其它非经典BMPs/SMAD信号通路来抑制人乳腺癌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临床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MP9、Akt总蛋白和Akt磷酸化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BMP9或靶向干扰BMP9后,对乳腺癌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总蛋白和Akt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裸鼠异位移植瘤动物模型证实BMP9可抑制乳腺癌生长,及其对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改变。结果显示,临床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BMP9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存在BMP9表达,Akt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MP9腺病毒感染MDA-MB-231后,MDA-MB-231/BMP9组的Akt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低于MDA-MB-231/GFP,干扰掉MCF7中内源性BMP9后,MCF7/si BMP9组Akt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VF7/si NC组;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在成瘤后的第21天,MDA-MB-231/BMP9瘤体大小为(0.329±0.047)明显小于MDA-MB-231/GFP(3.102±0.027),PCNA染色显示MDA-MB-231/BMP9的PCNA阳性率为(26.3±3.1)%,明显低于MDA-MB-231/GFP(57.8±5.3)%。由此得出结论,BMP9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还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尹婷婷  王清云  胡爽  王秀艳 《生物技术》2022,(5):636-641+629
[目的]探讨Hsa-miR-212靶向调控BRCA1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MDA-MB-231细胞组、RT组(X射线以12Gy/min的剂量率发射,照射孵育时间为48h)、Hsa-miR-212 mimics组、RT+Hsa-miR-212 mimics组,各组设6个平行样,培养72 h。试验结束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结晶紫测定增殖及单克隆形成数目,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凋亡水平,RT-PCR法及蛋白印迹法测定Hsa-miR-212、BRCA1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MDA-MB-231细胞组比较,RT组、RT+Hsa-miR-212 mimics组OD值、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Hsa-miR-212 mRNA、BRCA1 mRNA与蛋白、穿膜数均降低(P<0.05),Hsa-miR-212 mimics组OD值、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Hsa-miR-212 mRNA、BRCA1 mRNA与蛋白、穿膜数升高(P<0.05);与RT组比较,Hsa-miR-212 mimics组、RT+Hsa-miR-212 mimics...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细胞凋亡方面观察BIOCOCKTAIL(益生菌微生物制剂)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FITC和PI双染色法及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通过FITC和PI双染色法,观察到BIOCOCKTAIL可显著增加乳腺癌细胞MDA-MB一231凋亡细胞。I组乳腺癌细胞系(8.1%绑38.7%,P〈0.05),Ⅱ组乳腺癌细胞系(6.9%掷19.4%,P〈0.05)。TUNEL法检测MDA-MB-231细胞凋亡现象明显增多。结论BIOCOCKTAIL能够有效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补充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FOXM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为乳腺癌的个性化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组真核转录载体pSilencer1.0-U6-FOXMI—shRNA,脂质体法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下调其FOXM1基因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值曲线以及克隆形成能力;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mblot)分别检测FOXMl基因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重组载体pSileneerl.0-U6-FOXMl-shRNA转染MDA-MB-231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增殖速率明显下降(P〈0.05),平板克隆形成显著减少(P〈0.05),重组载体转染后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中FOXM1基因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沉默FOXMI基因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为阐明乳腺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为临床抑制肿瘤生长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基于体外细胞实验,探索丹参酮ⅡA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利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作用,并筛选适宜的药物浓度;应用划痕实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迁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加入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后迁移率有所上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可以显著下调GPER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加入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后,MMP-9表达有所上升(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PER介导的MMP-9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BMP9属于TGF-β超家族的成员,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过程。以人肺腺癌细胞A549作为目的细胞,采用腺病毒体外感染方式,外源性高表达BMP9。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重组细胞中BMP9的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dBMP9细胞侵袭及迁移改变,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感染BMP9腺病毒后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mblotg检测NPI3K/Akt信号通路中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感染BMP9腺病毒后,A549中BMP9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实验组划痕愈合率由对照的(85.4±2.11%与(86.5±3.4)%上升至(97.4±2.6)%(P〈0.05);实验组穿膜细胞数由对照的(115.5±13.1)个与(123.3±14.9)个上升至(224.3±24.6)个(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dBMP9组IL-6的表达上调,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上调。该研究表明,BMP9可能通过上调IL-6的表达,激活P1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肺腺癌A549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人骨形成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过表达BMP9基因的腺病毒(AdBMP9)感染BIU-87细胞,采用定量PCR检测BMP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MP9蛋白及BMP9下游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MTT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BIU-87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 TM小室迁移实验检测BIU-87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感染AdBMP9后,BIU-87细胞中BMP9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显著增加;过表达BMP9后,BIU-87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MP9可明显激活AKT信号通路。结论:高表达BMP9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膀胱癌BIU-8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SK-1基因表达,结合依托泊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乳腺癌的治疗新方法。方法将依托泊苷分别处理野生型及SK-1敲除型MDA-MB-231细胞,^3H-TdR掺入法分析细胞增殖,Transwell法分析细胞迁移,Western印迹检测SK-1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检验点相关信号因子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细胞内SK-1的mRNA表达量。结果依托泊苷在较高剂量时,MDA-MB-23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但依托泊苷却呈浓度依赖性促进乳腺癌细胞SK-1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将SK-1敲除,细胞迁移率下降,而且可以增强G1期各抑癌基因的激活或高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结论SK-1基因敲除有效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5-FU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对Wnt/1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测定DHA对5-FU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活性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T-PCR检测MDA-MB-231细胞β-catenin、GSK-3β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3-catenin、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DHA及DHA联合Licl对3-Catenin蛋白细胞内表达及定位的影响.结果:20 μg/ml、40μg/ml的DHA分别与5-FU联合应用,可增强5-FU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DHA(20 μg/ml)能促进5-FU增强MDA-MB-231细胞G0/G1期阻滞作用、降低细胞增殖指数及诱导细胞的凋亡.DHA作用于MDA-MB-231细胞后,β-caten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GSK-3β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磷酸化GSK-3β(Ser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o.05).结论:DHA能增强5-FU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起化疗增敏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抑制GSK-3β磷酸化来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透过对中药复方BBYNG与西药双磷酸盐OSTAC的动物实验研究,观察中药治疗骨转移的疗效。方法参照文献建立高发骨转移的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后,分别对不同组别的荷瘤小鼠灌喂相当于临床病人服用剂量的BBYNG或OSTAC,对比观察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活动状态、生存时间、骨转移及骨破坏的程度等。结果BBYNG可减慢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但不能显著缩小肿瘤的体积;可减轻肿瘤骨转移引起的活动障碍和骨破坏,延长生存时间。此结果与作者已进行的临床观察结果相似。结论BBYNG有减轻动物模型肿瘤引起的骨转移和骨破坏、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及开展用于预防肿瘤骨转移的探讨,并深化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组先前已证明NUAK1/ARK5可通过影响F-actin的聚合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但是NUAK1是否还通过其它机制影响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尚有待于探讨.本文证明NUAK1还可以影响乳腺癌细胞趋化、粘附能力从而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应用化学合成的小RNA干扰质粒转染到乳腺癌细胞系MDA MB 231中,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NUAK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在敲除NUAK1的细胞(siNUAK1/MDA231)中, NUA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趋化运动实验结果显示, siNUAK1/MDA231细胞的趋化运动能力比未处理组(Scr/MDA231)细胞明显降低;细胞粘附实验结果显示, EGF刺激5 min、15 min后,siNUAK1/MDA231细胞比Scr/MDA231细胞粘附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ntegrin β1磷酸化验证NUAK1影响乳腺癌细胞粘附的机制. 结果显示,siNUAK1/MDA231细胞内integrin β1磷酸化比Scr/MDA231细胞不同程度降低. 上述结果表明, NUAK1通过磷酸化integrin β1促进乳腺癌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的粘附,从而促进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MCF-7细胞SCID(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转移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5只经放射线处理的SCID小鼠腋背部皮下。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处死荷瘤鼠并做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转移情况。结果接种SCID小鼠后6~10d成瘤,成瘤率为5/5只,潜伏期平均(7.4±1.3)d。接种后5只鼠分别于第60~68天拉颈处死,检测荷瘤,平均直径为(26.6±2.2)mm,平均重量为5.28g。病理学检查,转移脏器有3个部位,出现肺转移的为4/5只、骨转移的为3/5只和淋巴结转移的为1/5只。结论建立了人乳腺癌SCID小鼠转移动物模型,该模型可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表达人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C-端类血红素结合域片段PEX,在鸡胚脲囊膜模型上研究PEX对血管发生,乳腺癌BICR-H1的生长及转移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人源PEX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EX-Hi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PEX蛋白;包涵体蛋白经尿素变性后,通过Ni-NTA 琼脂糖鏊合柱纯化、复性蛋白;观察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鸡胚脲囊膜血管生长的影响;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感染高转移人乳腺癌细胞BICR-H1,接种细胞到10日鸡胚脲囊膜上致瘤,通过静脉注射不同剂量PEX后,观察瘤重、体积和肺转移。结果:5~30μg经原核表达纯化的人PEX蛋白能有效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并可抑制鸡胚脲囊膜血管发生。BICR-H1的生长及转移在10μg PEX作用时可得到有效抑制,30μg时则完全抑制,未见有肿瘤在接种部位的形成,更未观察到肺脏的转移灶。结论:原核表达纯化的人源PEX具有抑制血管生成、进而抑制乳腺癌BICR-H1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作用,是潜在的抗血管发生治疗肿瘤药物,有进一步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