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榆岚  夏雪山 《病毒学报》2022,(5):1214-1224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慢性丙型肝炎全球广泛流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药物治疗是防控该疾病的唯一有效途径。在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在丙型肝炎治疗方面获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DAA)尤其泛基因型靶向药物的使用,使病毒持续性应答率(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超过95%。靶向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毒增殖的关键蛋白,大大提高病毒清除率,然而由于病毒基因变异产生耐药性成为治愈丙型肝炎的最大障碍。本综述围绕HCV流行与危害、现有丙型肝炎治疗药物、直接靶向抗病毒药物,从病毒多样性与耐药基因突变特征的角度,全面介绍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靶向药物与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HCV感染敏感,特异的手段,常规多聚酶链反应只能定性不能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血症水平。近来发展的定量PCR法已用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增进了对丙型肝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张树林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2):63-65,67
CD4T细胞功能异常和数量减少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时免疫缺陷的原因。HIV本身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细胞病理作用,但还有许多其它机理导致CD4T细胞损伤。最近资料表明,淋巴器官在HIV感染的免疫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对HIV感染免疫发病理的了解是临床治疗的基础,为此本文就HIV感染疾病过程、CD4T细胞损伤机理及淋巴器官在发病中的作用等方面研究现状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赵晓琴 《蛇志》1993,5(3):40-44
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是国内外学者感兴趣的问题.目前研究表明,肝细胞损伤并非 HBV 的直接作用,实验发现,HBV 量与肝细胞损伤呈反相关.因此认为,机体是通过抗病毒免疫和对表达在受染肝细胞膜上的自身抗原免疫应答而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高度流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危害较大。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感染与发病机制,进行药物与疫苗研究的必要工具。目前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特性及发病规律方面。本文仅就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尤其乙型、丙型肝炎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建模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对病毒性病的流行病学、自然史和发病机理的现行认识主要基于实验室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所得到的资料。实验室的技术使我们有可能鉴定病原体、监视流行病、采取和评价预防措施,甚至对个别病人可作出诊断。这些技术也直接导致研制病毒疫苗,这对卫生工程技术人员为减少传染病对全世界人民的影响是很有效的。然而,现行的病毒诊断技术既不够快速,也不足以广泛用于明显改变对病人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血液中病毒含量极低,还没有适当的方法可以直接检测病毒。现在常用免疫学方法测定特异性抗体[1]或利用 PCR 技术检测病毒核酸。由于 HCV基因组变异高达33%,PCR检测易发生假阳性和假阴性。同时由于丙肝抗原高度的变异性[2],虽然目前ELISA方法应用广泛,但是单一的诊断抗原已不能满足临床要求,需要多价抗原联合应用作为诊断试剂。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Ⅱ型和Ⅲ型,国外的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研制单位主要是以Ⅰ型为主[3],而且进口的丙型肝炎诊断试剂昂贵,不适合在我国大量使…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s,IFITMs)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种宿主限制因子蛋白,1996年发现该蛋白具有抗病毒作用,目前该蛋白的抗病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IFITM能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包括甲型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丙型肝炎病毒、埃博拉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IFITM蛋白主要在病毒生命周期的早期,即病毒进入细胞质之前,发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近来的研究表明,IFITM蛋白通过影响病毒包膜与内涵体膜的融合抑制病毒复制,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IFITM的发现、结构、抗病毒作用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余传霖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4):14-14,34
本文简要综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T细胞衰竭的形成机制,提出在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T细胞衰竭的事实,并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的T细胞功能与其他持续性病毒感染进行比较,从而探讨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T细胞衰竭的机制,解释病毒持续性形成的原因,在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和设计有效疫苗上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念  李凡 《微生物与感染》2003,26(6):4-5,34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极易造成肝脏组织的慢性化改变,随着对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深入研究,发现核心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调节蛋白,在病毒慢性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动物疾病模型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中介,在医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免疫学和生理学相似性,使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研究病毒发病机理、免疫力、疫苗和药物抗感染功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研究人类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新型病毒如SARS-CoV-2的治疗和预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非人灵长类动物...  相似文献   

12.
941149植物病毒病抗性的分子基础仁英洲Mansky,L.M.…/Areh.Virol一1993,131(i~2).一i~16〔译自DBA,1993,12(22),93一12544〕 设立了3种研究植物抗病性的通用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在寄主中克服抗病基因的毒株核酸或氨基酸序列与在寄主中不发病的毒株的序列进行比较。第二种方法是将抗性/感性原生质体与其衍生的完整植株的反应进行比较,建立单细胞水平抗性作用和抑制细胞间移动的假说。第三种方法是研究病毒细胞间移动的机理以澄清发病机理中的基本步骤并确定特定病毒寄主相互作用的抗病机制。包括大量病毒原型的系统将有助于毒性基因的…  相似文献   

13.
冠状病毒与SA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在世界部分地区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是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它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被称为SARS病毒。结合SARS病毒对冠状病毒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概括,并概述了SARS的流行特点和可能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4.
MicroRNAs(miRNAs)是由内源性基因编码的转录后调节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s,可与靶基因mRNAs的3'非翻译区互补结合,抑制翻译.最近,在卡波氏肉瘤相关病毒(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的基因组中鉴定出12条miRNAs编码基因,这些病毒的miRNAs可能作用病毒本身,也可能调节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然而,对它们的功能仍然所知甚少.主要介绍卡波氏内瘤相关病毒KSHV(HHV8)编码的miRNAs对宿主细胞基因表达的干预,并探讨病毒miRNAs在病毒发病机理中的可能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复杂,病毒感染在其发病中可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多项研究支持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分子模拟、免疫调节网络的失调、表位扩展、旁路激活、超抗原激活和直接细胞损伤等是病毒感染导致多发性硬化发病的主要机理。本文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黄病毒科病毒是一类具有囊膜的RNA病毒,现包括黄病毒、瘟病毒及类丙型肝炎病毒三个属。该科的许多病毒均是引起人和动物一些严重疾病的病原,其基因组为一单股正链的RNA分子,分别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其中非结构蛋白对于病毒的复制及病毒与其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该科病毒编码的非结构蛋白及其主要功能,旨在深入了解和研究该科病毒的复制规律,以有助于由该科病毒引起的许多严重病毒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全球约7 000万人,是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弥补了传统丙肝干扰素疗法的不足,提高了病毒学应答水平,但存在着治疗费用高、病毒耐药突变等问题。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率高且隐匿性强,高危人群有着较高的新发和重复感染率,因此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对于彻底控制丙肝传播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病毒的高变异性等多种因素,目前仍缺乏有效的丙肝病毒疫苗。该文介绍了丙肝病毒疫苗开发的需求、难点、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8.
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疾病动物模型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发病机理、药物筛选、疫苗制备、临床治疗的迫切需要。最早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分离和实验研究的动物是非疫区黑线姬鼠,以后相继发现实验饲养的一些动物对HFRSV亦很敏感。目前有二种动物模型:一种为感染动物模型,供分离和培养病毒及感染试验用;另一种为致病模型,主要用于发病机理,疫苗制备及实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成功之后,大大简化了病毒的培养和扩增,然而体外细胞感染不可能代替完整的动物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性。因此建立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全球流行、危害严重,合适的小动物模型的缺乏严重阻碍了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该文介绍丙型肝炎危害与病毒复制特点,以HCV入胞受体为重点,通过比较现有丙型肝炎动物模型,从分子水平探讨树鼩作为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丙型肝炎流行广泛,慢性化率高达50%~85%,并可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 )的标准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约50%的HCV 1型感染者不能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研究发现,HCV基因型、病毒载量,以及宿主的性别、年龄、乙醇摄入量、肝纤维化程度、合并感染、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可影响治疗效果。其中,HCV病毒载量、HCV基因型及宿主基因多态性是预测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重要因素,可用于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