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小麦的现有类型及其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勋儒 《遗传》1980,2(6):17-19
普通小麦中的云南小麦亚种(Triticum。。- tivum ssp. yunnanense, King)为我国云南省所 特有的小麦类型。它具有许多与普通小麦有明 显区别的较为原始的性状,如穗轴易断(下节位 断裂,即每个小穗都与自己着生的穗轴节片联 在一起),颖壳与籽粒包被很紧,护颖龙骨突出 直达基部,籽粒的颊面呈三角形等。当地叫做 铁壳麦、火炕麦、硬壳麦、臀小麦等。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小麦是人类的最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是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农田里的主要作物之一。然而在最初,小麦可能只是禾本科的一种或几种野草。由荒野到田间、从只结单粒种子、穗轴易折断、种子与颖壳不易分离到田间广泛种植的裸粒六倍体普通小麦,小麦走过了几百万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自然杂交和自然选择到人为杂交和定向选择,  相似文献   

3.
云南小麦(丁riticum aestivum ssp yunnanense King)产于云南省澜沧江、怒江下游,为云南省所特有,具有护颖坚硬、极难脱粒、穗轴受压力易折断等原始特性,又有耐瘠薄、抗旱、抗穗发芽、抗鸟害等多种优点。本文研究了云南小麦的苗期和成株期抗旱性。结果表明云南小麦的苗期抗旱性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不及云南普通小麦地方品种油榨地光头麦;而澜沧铁壳麦和永德铁壳麦的苗期抗旱性强于育成品种云麦42。云南小麦具有较强的成株期抗干旱能力,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其中云县铁壳麦超过油榨地光头麦,其它品种与育成品种云麦42接近。  相似文献   

4.
云南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 yunnanense King)产于云南省澜沧江、怒江下游,为云南省所特有,具有护颖坚硬、极难脱粒、穗轴受压力易折断等原始特性,又有耐瘠薄、抗旱、抗穗发芽、抗鸟害等多种优点.本文研究了云南小麦的苗期和成株期抗旱性.结果表明云南小麦的苗期抗旱性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不及云南普通小麦地方品种油榨地光头麦;而澜沧铁壳麦和永德铁壳麦的苗期抗旱性强于育成品种云麦42.云南小麦具有较强的成株期抗干旱能力,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其中云县铁壳麦超过油榨地光头麦,其它品种与育成品种云麦42接近.  相似文献   

5.
西藏半野生小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一、发现西藏半野生小麦的经过情况及其分布地区 1974年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从四川进藏,沿途进行了线路考察。在昌都专区察雅县吉塘区调查野生大麦时,藏族社员提供了半野生小麦的情况。它是一种在形态上很象小麦,而在成熟时穗轴折断的一种小麦,一般是做为田间杂草混杂在青稞与小麦田间。采集了植株标本和种子。当考察队到达西藏自治区农科所吋,得知自治区农科所程天庆、董玉鳌同志早在1962年曾在山南专区隆子县三安曲林采集到一种成熟时穗轴折断的小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麦族的花序形态演化及其属间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禾本科的花序为变态的分枝系统,在其穗轴的节上不着生正常的枝叶而代之以小穗。小麦族的花序为穗状花序。穗领为退化的顶生叶叶鞘遗迹,它围绕着茎杆,而在其对面,叶鞘两边缘抱茎,形成一缝隙,穗轴为杆向上延伸着生小穗的部份,呈扁平长方形,两个扁平面的方位分别与穗领着生面和裂缝面相一致。顶生小穗的两个颖平行于穗轴的扁平面;侧生小穗的两个颖垂直于穗轴的扁平面。小麦族的穗状花序是由雀麦族的圆锥花序和总状花序简缩苞叶和花柄而来,二至数枚小穗并生在穗轴的同一节上者形成圆锥穗状花序,三枚小穗并生在同一个节上者,形成聚伞穗状花序,仅留一枚小穗单生在一个节上者,形成简单穗状花序。单生小穗中两颖中脉与外稃中脉和小穗轴三者同位于一个面上的称为真单生小穗;否则,颖和外稃移动了这个位置者名为假单生小穗。假单生小穗类型与并生小穗类型之间往往发生互相转变;而真单生小穗类型则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7.
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可为旱地小麦高产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在西北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设置秸秆带状覆盖(SM)、全膜覆土穴播(PM)及无覆盖(CK)3种覆盖方式,分析其对旱地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显著提高了小麦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量,较CK相比,PM提高了7.5%~33.3%,SM提高了15.4%~25.3%,且主要促进了拔节至开花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PM和SM均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叶、茎鞘、穗轴+颖壳的干物质分配比例;覆盖也显著提高了叶、茎鞘、穗轴+颖壳花前累积的干物质在花后的再分配,其中茎鞘和穗轴+颖壳的花后转移率均以SM最大(3.9%和29.2%);同时,覆盖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PM和SM处理分别较CK增加了13.8%和14.1%;可见,覆盖可促进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进而促进产量提高。在西北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秸秆带状覆盖作为一种可持续的、保护性的覆盖措施,有利于该地区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绿色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簇毛麦属(新杂交属) X Tritihaynaldia J. Fu et S. Y. Chen nothogen. nov. 本新杂交属系小麦属与簇毛麦属人工杂交形成的一新类群。新杂交属与小麦属的主要区别为叶面和叶缘疏生柔毛,叶鞘及其边缘有纤毛;穗轴棱上有柔毛,上半部穗轴节易断,节部密生柔毛;颖革质,具隆起3—4脉,脉上有短硬毛或茸毛,背具锐脊,脊上着生硬毛或纤毛,长2—3毫米。芽鞘紫红色。染色体组型中增加了V组染色体。新  相似文献   

9.
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 spelta L.)是具有原始染色体组的带皮栽培种,其形态特征明显,是丰富小麦遗传变异、增强抗性等的重要基因资源.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间具有较大遗传差异,与普通小麦杂交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斯卑尔脱小麦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较普通小麦含量高,且营养成分也更丰富.向普通小麦导入斯卑尔脱小麦的有益基因是改良普通小麦抗性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普通小麦与天蓝偃麦草杂交中间型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普通小麦×天蓝偃麦草)×普通小麦后代中选出具有普通小麦染色体组AABBDD和天蓝偃麦草染色体组EE(或FF)的中间型远中_2、远中_3、远中_4、远中_5与普通小麦附加一对天蓝偃麦草染色体的远中_1等类型,并利用中间型与普通小麦杂交,选出一批新品种与新品系。作者认为研究中间型的细胞遗传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普通小麦×天兰偃麦草)×普通小麦后代中选出具有普通小麦染色体组AABBDD和天兰偃麦草染色体组EE(或FF)的中间型“远中3”,“远中5”与普通小麦附加天兰偃麦草一条染色体的“远中1”等类型。中间型抗病耐旱,根系发达,结实正常或接近正常,与普通小麦回交,后代分离大,具远缘杂交特点,出现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株,选出一批新品种与新品系。对中间型及中间型与普通小麦回交一代花粉母细胞观察结果表明:“远中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紫皮小麦紫皮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内蒙古紫皮小麦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了这一材料的来源,普通小麦与内蒙古紫皮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学特征,回交一代和杂种第二代的紫皮性状表现,以及内蒙古紫皮小麦、普通小麦和赖草的同工酶。综合研究的结果初步表明,这一紫皮小麦与国外报道的紫皮小麦材料不同。本材料是由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赖草(Leymus dasystachys(Trin.) Dilger)杂交,经回交、自交后得到的,而国外报道的紫皮小麦材料是由普通六倍体小麦与四倍体紫皮小麦杂交得到的。内蒙古紫皮小麦很可能是一个异代换系,具有一对来自赖草的染色体,控制紫皮性状的基因在这对外源染色体上,其紫皮性状能稳定遗传,受控于一对显性基因。  相似文献   

13.
以'长5864'、'济麦20'和'中普绿麦1号'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常规大田种植条件下植株地上部Cu的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随生育期推进,小麦叶片和叶鞘Cu含量在前期呈波动变化,于起身期(或拔节期)出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其茎秆、穗部和籽粒中Cu含量则持续下降.(2)小麦植株地上部Cu的积累量在三叶期-返青期增长缓慢,返青期-抽穗期急剧增长,抽穗期-灌浆末期缓慢增加,并以拔节期-抽穗期为Cu积累高峰期;叶片、叶鞘、茎秆及穗轴+颖壳中Cu的积累量在抽穗期(或灌浆初期)达到峰值,籽粒Cu积累量则持续增加.(3)灌浆末期,植株地上部各器官Cu含量以叶片最高,穗轴+颖壳最低;Cu积累量以籽粒最高,穗轴+颖壳最低;籽粒中Cu的分配比例为51.20%,其主要来自营养器官的转移,并以茎秆Cu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4)小麦植株地上部Cu的含量和积累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其中'中普绿麦1号'植株Cu含量较高,而'长5864'植株Cu积累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六倍体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由四倍体小麦(T.turgidum L.)与二倍体节节麦(Aegilops tanschii Coss.)天然杂交然后通过染色体自然加倍形成的异源多倍体.这一起源过程是自然条件下天然发生的,它的发生需要具备一个条件: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的天然杂交种子在自然条件(没有幼胚培养等)下能够正常发芽出苗.我们从22份节节麦中发现来自中东的节节麦AS60在不采用幼胚培养等人工辅助条件下,仍然很容易与四倍体小麦和普通小麦产生有生活力的杂种植株.AS60与四倍体小麦的杂交种子有50.0%(反交)及57.1%(正交)的种子,而AS60与六倍体普通小麦的杂交种子则有45.5%不需幼胚培养等措施能够正常发芽、生长.AS60的这一特征正是普通小麦起源过程需要的条件.最后探讨了这一发现对小麦遗传改良和对普通小麦起源演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麦远缘杂交的珍贵种质沙丘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兰州黑麦(Secale cereale cv lanzhou)杂交筛选具有可交配性基因(kr)品种中,发现普通小麦品种沙丘小麦(原产于日本)不仅具有kr基因和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基因(ph),而且与兰州黑麦杂交的第一代自然结实。这样的种质资源在小麦远缘杂交和品种改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麦族的形态演化与分类、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演化形态为基础,结合地理分布和生境条件,研究了中国小麦族的分类和属 间的亲缘关系。 小麦族的穗状花序可认为由雀麦族的圆锥花序和短柄草族的总状花序演化而来,演化路 线可归纳为:1.圆锥花序的各级花序柄缩短直接形成圆锥穗状花序,具不定数小穗或假单生小穗,其颖与外稃的中线及小穗轴不在同一面上。2.圆锥花序简化为总状花序后小穗柄再缩短,形成简单穗状花序,具真单生小穗,其颖、稃的中线与小穗轴处于同一面上。 3.聚伞圆锥花序简缩为聚伞穗状花序,具三联小穗,其居中小穗的颖位于外稃的背面,侧小穗的颖位于外稃 的侧面。据此,根据小麦族颖、外稃的形态和其它性状、生境、分布,国产的和引种的小麦族植物可分为13个属(赖草属、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偃麦草属、山羊草属、小麦属、冰草属、旱麦草属、黑麦属、簇毛麦属、新麦草属、大麦属和猬草属),本文主要讨论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Coss.)Schmal.,DD,2n=14)是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 L.,AABBDD,2n=42)D染色体组的供体。粗山羊草中含有丰富的抗病,抗虫,抗逆,优质等优异基因,因此粗山羊草是改良普通小麦的宝贵遗传资源。但有关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和染色体分离规律的研究,探讨转移粗山羊草优异基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田栽培的杂交小麦901及其父本恢复系R205,母本不育系K3314A和常规小麦陕229(对照)为试材,在花后15~20d内采样,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测量的方法,对旗叶、叶鞘、穗下第一节间及穗轴的维管束结构等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及其亲本恢复系花后旗叶、鞘、茎节间、穗轴的维管束数目、横截面积均比对照陕229高,输导组织发达,物质运输能力强。这些特征可能是其穗大、小穗数多、颖花较多的结构基础。其同化产物滞留源端可能是其它原因所导致。而不育系的维管束数目少,横截面积小,可能与其不育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冰草中一种新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编码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冰草(Agropyron elongatun)是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近缘禾草,SDS-PAGE显示其所编码的麦谷蛋白亚基的类型较普通小麦更加丰富,是普通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亲本之一。利用基因组PCR的方法从高冰草中克隆到一个新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AgeloG2)全编码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与普通小麦的1Dy12基因比较在少数位点发生了碱基替换和一处6碱基序列的缺失,同源性为99%;与普通小麦的1Dy10基因比较,该基因亦只有少数碱基的替换和两处18碱基序列的增加及一处6碱基序列的缺失,同源性为98%。从推导的编码序列分析,AgeloG2编码y型HMW—GS。综上分析,AgeloG2是一个新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y-型亚基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基因序列还是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上,小麦1Dy亚基与AgeloG2的同源性都高于与粗山羊来源的y型亚基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0.
黑麦属(Secale)是小麦的近缘属之一,该属有普通黑麦(S.cereale)、山地黑麦(S.montanum)、非洲黑麦(S.africanum)、瓦维洛夫黑麦(S.vavilovii)和森林黑麦(S.sylvestre)五个种。其中,除普通黑麦被广泛用于改进小麦和合成小黑麦外,其他四种黑麦种基本上没有被利用。 为了探索普通黑麦以外的黑麦种在小麦和小黑麦育种上的价值及利用途径,作者近年来研究了不同倍性小麦与各黑麦种的可杂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