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阳离子基因载体系统由于安全性好和便于设计等优点,近年来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在进行基因药物的体内靶向输送时,目前国际上主要通过在基因输送系统中修饰聚乙二醇(PEG)和靶向分子来提高体内输送的稳定性和靶向性.PEG的修饰可能会遮蔽靶向分子的功能呈现,因此建立定量分析方法评价PEG修饰对靶向结合作用的影响非常重要.将连接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聚赖氨酸(PLL)基因载体作为研究模型,建立BIAcore检测方法,比较PLL-EGF,PEG7000修饰的PLL-EGF,PEG20000修饰的PLL-EGF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结合和解离速率,评价PEG修饰对PLL-EGF靶向功能呈现的影响.结果表明,PEG7000的修饰降低了EGF和EGFR之间的结合速率,提高了解离速率,整体减弱了靶向分子的靶向结合能力.PEG20000的修饰进一步减弱靶向分子功能的呈现.因此在进行靶向型聚阳离子基因输送系统设计时,考察PEG修饰对靶向结合能力的影响程度非常重要.该研究结果也对其他基因载体系统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去年下半年,Wellcome plc(London,U.K.)取消了其利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Mab)Campath 1-H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Ⅲ期临床试验计划。从那时起,Wellcome即与Glaxo plc合并,并从Glaxo获得了一种新型Mab,从而取得了与诸如Centocor Inc. (Malvern,PA)和Idec Pharmaceuticals Corp.(San Diego,CA)等生物技术公司竞争的资格,进行用Mab治疗RA的试验。Glaxo分子生物学研究所(Geneva,Switzerland)的科研人员们正在开发直接抗CD23的Mab和  相似文献   

3.
遗传突变体和转基因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揭示生物体内各个基因相互作用的生物学研究对象.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如何有效地诱导特定基因发生突变和构建转基因线虫品系是秀丽线虫遗传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靶向基因编辑技术迅速发展,使得科研人员可以在秀丽线虫中快速而高效地编辑特定基因.本文就线虫中靶向基因编辑的方法,特别是CRISPR/Cas9技术,以及目的线虫品系的筛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对目标基因组位点进行靶向修饰一直是基因工程研究的重点。靶向基因编辑技术能够有效地用于建立动物和细胞疾病模型、培育动植物新品种,并具有治疗遗传疾病的重大潜力。近年来靶向核酸酶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逐渐成为基因编辑的主流工具。综述了锌指核酸酶(ZFN)、类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这三大靶向基因编辑系统的原理和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实验选用叶酸受体表达阳性FR(+)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与表达阴性的FR(-)肺癌细胞株A549,通过肿瘤细胞对叶酸白蛋白靶向纳米粒的吸收及叶酸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分析叶酸白蛋白靶向纳米粒叶酸受体吸收特征及叶酸受体胞吞途径的参与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叶酸白蛋白靶向纳米粒给药时间的增加,SKOV3细胞FR1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而A549细胞未见FR1基因表达。同时SKOV3细胞FR1基因的表达程度与细胞摄取叶酸白蛋白靶向纳米粒的量成正相关。叶酸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RFC、FPGS、GGH)表达,研究显示叶酸白蛋白靶向纳米粒能够启动细胞膜叶酸通道相关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张瑞  高彩霞 《植物学报》2021,56(1):50-55
遗传性变异是表型多样性的基础,靶向饱和突变作物基因可以促进产生具有优异农艺性状的突变体。相较于传统诱变育种和异源物种中的定向进化方法,基于双碱基编辑系统的植物基因靶向随机突变技术可对植物内源基因产生高效突变,从而实现原位定向进化,加快植物育种及功能基因研究进程。该文介绍了使用饱和靶向内源基因突变编辑器(STEME)对植...  相似文献   

7.
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向策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可以提高基因治疗的效果 ,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并且能降低作为载体的微生物对机体的危害。对于瘤内注射的给药方法 ,靶向性似乎显得不是特别重要 ,但是如果要系统给药 ,靶向性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靶向基因治疗肿瘤可以通过靶向基因导入和靶向基因表达来实现。近年来 ,在靶向基因导入方面的研究有很多进展 ,例如 ,用双亲性的桥连分子协助腺病毒和逆转录病毒靶向转导 ;在各种病毒载体的衣壳蛋白中插入靶向性的小肽或较大的多肽靶向结构域 ;增殖病毒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制剂可有效地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受体介导的DNA或DNA 脂质体复合物的靶向系统和其他一些靶向性的有疗效的载体 ,如细菌 ,也处于研究中。其中的一些载体已经进入临床实验。为了实现基因的靶向可调控表达 ,组织或肿瘤特异性的启动子和人工合成的可调控表达系统被用来调控治疗基因的表达。反义核酸、核酶以及脱氧核酶 (DNAzyme)被用来靶向抑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锌指核酸内切酶:基因操作的有力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动植物进行基因靶向操作的技术,是解析基因功能、研究疾病,以及农业经济生产中一个有用的工具。至今,基因靶向操作主要是通过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 cell)中进行同源重组或者是体细胞核转移的方法进行,但同源重组方法由于需要ES细胞而被限制在个别物种,而核转移方法存在核去分化、效率低、成本高的缺陷。近几年,一种基于锌指核酸内切酶(zinc-finger nuclease,ZFN)基因靶向修饰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包括植物、果蝇、爪蟾、斑马鱼和大鼠等不同物种的基因操作。通过胚胎注射ZFN的质粒或是mRNA可以有效地定靶并迅速地在内源基因上引起可遗传的突变。ZFN介导基因靶向敲除的可行性,使得那些无法获得ES细胞和克隆技术支持的物种的基因靶向修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由干扰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随着医学的发展,通过RNAi来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基因功能、验证药物靶标和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然而,RNAi在哺乳动物中的治疗应用却受到基因递送系统的限制,即siRNA在体内递送的靶向性.目前,各种配体,如糖基化分子、肽类、蛋白质、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片段对于靶向递送siRNA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它们改善了基因递送系统的有效性、特异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就单链抗体-鱼精蛋白截短体融合蛋白在 RNAi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2007年10月8日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MarioR.Capecchi)和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Smithies)、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MartinJ.Evans),以表彰他们在建立利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小鼠基因靶向改造的技术方面所作的贡献.目前基因靶向改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今后这一技术仍将对深入开展基因功能研究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在疾病动物模型建立、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它也必将为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好处.  相似文献   

12.
新型靶向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靶向基因组编辑技术改造基因效率非常低,严重制约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因此,新的靶向基因组编辑工具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以此来提高基因原位修复、定点整合及高通量基因敲除的效率。主要论述了近年来发现的新型靶向基因组编辑技术即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s)、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系统。从它们的发现、结构和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通过比较三者的优缺点,发现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s)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ZFN)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基因组DNA实现靶向修饰的新技术。ZFN通过作用于基因组DNA上特异的靶位点产生DNA双链切口(double strand break,DSB),然后经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或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途径实现对基因组DNA的靶向敲除或者替换。该技术近些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靶向修饰的研究。本文在简要介绍ZFN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目前该技术在基因靶向修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同时对该技术目前所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效、特异的目标基因组位点修饰一直是基因工程研究的重点和挑战。靶向基因编辑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用于建立动物和细胞疾病模型、培育动植物新品种,并具有治疗诸多疾病的重大潜力。近年来靶向核酸酶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且逐渐成为基因编辑的主流工具,特别是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技术因其靶向编辑目的基因的特异性、高效性和设计的简便性等诸多优点,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在中国科学院干细胞先导专项的支持下,基因编辑技术攻关团队在进一步改造和应用CRISPR-Cas9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就此进行全方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较常见的人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多发于胃部.尽管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但绝大多数GIST均存在c-kit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 c-kit、PDGFRA的抑制剂—格列卫是目前主要应用于GIST治疗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c-kit、PDGFRA的不同基因状态会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呈现不同的反应.c-kit基因外显子11发生突变的GIST对格列卫呈现良好的反应,而外显子 9突变对格列卫的反应略差.另外发现,c-kit、PDGFRA基因的二次突变会引起格列卫抗性.本文简要介绍c-kit、 PDGFRA基因与GIST的临床表现、分子靶向治疗之间的关系及其二次突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化疗和靶向治疗对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重庆市肿瘤医院治疗的95例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按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化疗组(n=54)和靶向组(n=41)。化疗组患者采用一线化疗药物进行治疗,靶向组患者采用EGFR基因靶向制剂进行治疗。在完成一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其生存情况。结果:(1)化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50/54),靶向组总有效率为73.17%(30/41),化疗组显著高于靶向治疗组(P=0.010)。(2)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3%(14/54),靶向治疗组则为19.51%(8/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3)在随访过程中,化疗组患者有18例死亡,36例存活,患者生存率为例66.67%;靶向组患者有24例死亡,17例存活,患者生存率为41.46%,化疗组生存率显著高于靶向治疗组(P=0.014)。结论:对于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突变肺腺癌患者而言,采用化疗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靶向治疗,且二者安全性相当,化疗治疗的患者预后较靶向治疗者更好。  相似文献   

17.
抑癌基因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的缺失或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急性白血病中,PTEN基因发生异常改变,影响了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和细胞凋亡等过程.PTEN基因的研究,为急性白血病的药物治疗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全新小分子配体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靶向分子的筛选一直是肿瘤治疗和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在很多肿瘤细胞表面过量表达,是一个理想的药物输送靶点 . 选择了 EGFR 表面不同于表皮生长因子 (EGF) 结合位点的一个凹陷部位作为计算机模拟筛选的结合位点,然后使用 DOCK 软件包对 DTP-Plated 有机小分子数据库进行了两遍筛选,最后选择了 7 个有机小分子作为可能的靶向分子 . BIAcore 体外结合实验对所选择的小分子样品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小分子 NSC51186 能特异地与 EGFR 结合 . 小分子 NSC51186 和 EGFR 之间的动力学常数也得到进一步的测定 . 新的靶向分子和药物、纳米粒子或者基因载体相连,将有可能用于靶向于 EGFR 的肿瘤治疗和诊断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预测与筛选结直肠癌组织特异性基因,作为靶向治疗的候选靶点.方法 利用自主开发的Python语言程序分析人类正常组织与结直肠癌组织mRNA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结合人类胚胎干细胞富集基因集以及文献挖掘结果,筛选可能的与结直肠癌发生或发展相关的基因作为候选靶点,并对其进行通路分析及基因富集分析.结果 获得了结直肠癌组织特异的且与肿瘤生物学通路密切相关的4个基因,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候选靶点.结论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芯片数据进行挖掘,可以为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候选靶点,并为后续的药物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因治疗研究中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脂质体的深入研究特别是阳离子脂质体的研制使其逐步成为重要的基因转移载体之一,并且初步应用于基因治疗研究,同时多种靶向脂质体的研制也为体内靶向基因转移和表达奠定了基础。本文就脂质体的结构、功能、在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各种靶向脂质体的研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