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龙江五常学田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6年在黑龙江省五常县学田村附近发掘两个含化石地点,出土了人化石2件、骨器2件、石制品3件、有打击痕迹的碎骨多件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依初步研究,其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2.
龙凤骧 《人类学学报》1992,11(3):216-229
本文对马鞍山遗址 (1990年度) 出土的一千余件碎骨,借鉴中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就其表面痕迹作了尝试性的分析。结果发现,尽管痕迹特征标示出有风化、腐蚀、重力等自然营力的作用,以及动物啃咬等后期侵扰,但主要的特征——破碎状况尤其是管状骨骼的破碎程度和人工痕迹的特征——显示出,这些碎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遗址占有者的活动——敲骨吸髓和制作骨制品造成的。由此,进而对遗址占有者的某些行为和遗址形成过程作了探讨。通过碎骨表面痕迹的分析,为该遗址的进一步综合研究提供了有助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3.
宁夏中宁一板齿犀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宁夏野外队与宁夏区测队三分队的部分同志在宁夏中宁干河沟鹰崖采集到一些晚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化石产自一套夹有少量细砾的灰绿、黄色的砂岩层中。采集中有一个相当完整的板齿犀头骨,一枚可能属于三趾马的掌骨及一些碎骨片。板齿犀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板齿犀头骨。  相似文献   

4.
在阿拉善,骆驼可以说是在当地恶劣干旱的自然环境下,上天赐给人们的稀品,是草原五畜中唯一没有被人工养殖所取代而保持了"原生态"的畜种。如今这些半野生动物也躲不开市场浪潮。为了保住骆驼,牧民成立的骆驼合作社在千方百计地为开发骆驼产品、开拓市场而努力着,然而这个畜种尚未从禁牧政策的致命打击中逃脱出来,仅存7万峰的阿拉善双峰驼,仍在灭绝的悬崖边徘徊。  相似文献   

5.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较大的部位。由于肩盂(凹面)形状小,肱骨头(凸面)相对偏大,仅依靠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肩袖)和薄弱关节囊的稳定作用,因此当肩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且再发生暴力打击时,易于发生脱位。较常见的有肩关节粉碎骨折伴脱位、骨肿瘤、阵旧性感染后以及神经原性肩关节瘫痪脱位,以往多数施行肩关节融合术,致功能丧失,现都改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早期人工全肩关节的设计均为组合式,肱骨头和肩盂假体分离成形,以两组结构配套,经手术安装而成,但该人工肩关节的稳定性能差,功能均不够满意。其最常见并发症是术后半脱位或全脱位,致使肩关节丧失运动功能。现根据  相似文献   

6.
关莹 《化石》2011,(4):6-7
1918年2月,化学家麦格雷戈?吉布(Gibb,J.M.)发现周口店鸡骨山出土的与红色黏土胶结在一起的碎骨片。3月22日,瑞典地质、考古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赴鸡骨山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1961年1月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明镇、邱占祥、张国斌等在云南东部曲靖专区调查第三纪地层和脊椎动物化石地点时,在宜良县板桥河沿岸的三个地点(图1),发现了人工打击的石片、石核和石器。这是云南省境内第一次发现的没有疑问的旧石器,现我所已另派专人前往,与云南省博物馆合作,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兹就第一次发现材料的初步观察,记述如后:  相似文献   

8.
老鸦洞遗址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及动物碎骨。为进一步研究该遗址,明确遗址文化及年代性质,2013年7月至8月,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再次系统发掘,出土包括石制品、骨制品、古人类牙齿化石、动物化石、植物果核、碳屑在内的标本两千余件,其中,石制品在制作技术上显示了典型的小石片石器传统特征。另有未统计碎骨上万件。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出土物及遗迹记录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7000-20000年,以及距今14000年古人类在老鸦洞内生存的历史,是毕节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初阶段古人类生存栖息的证据。多个石制品及碳屑、灰烬富集的层位表明了古人类对该洞穴的长时间反复利用,以及末次冰期最盛期期间人类活动的消退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东北三省在文物普查和地质调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一些新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这就使东北地区考古和古生物的研究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黑龙江省自嘉阴恐龙化石和扎赉诺尔化石地点发掘以来,在1982年,哈尔滨近郊阎家岗一个重要的晚更新世新化石地点被发现,这是一处典型的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产地,化石层位在众所周知的顾乡屯组中。另外,在著名的哈尔滨黄山地层中时有哺乳动物化石和人工打击石片的发现。吉林省前郭旗青山头、乾安大布苏、长春市郊以及延边自治州均有哺乳动物化石点发现,其中青山头和大布苏已进行了系统的发掘,时代均为  相似文献   

10.
鸽子洞遗址经过1973和1975发掘,发现大量石制品、用火遗迹和动物化石。笔者在鸽子洞所出的动物碎骨中拣出三件人类化石,它们的形态特征及尺寸都和现代人没有区别,属发展阶段的晚期智人,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1.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骨制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不仅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而且也含有较为丰富的骨制品。骨制品可分为骨核、人工骨块、骨片、骨屑和骨器五大类;骨片约占骨制品总数一半;骨器包括刮削器、尖头器、雕刻器和骨铲四类。观察发现:79件骨制品和骨骼可以拼合成33组,45件上有古人类砍砸、切割或刻划的痕迹。丰富的骨制品进一步反映了王府井古人类文化的进步性;同华北地区类似制品比较,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遗物分布特征表明,东方广场遗址是一处古人类的临时居住地。出土的石器、骨器遗物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表明,王府井古人类不仅能够制作石器与骨器用来宰杀与支解猎物,而且具有用火、控火进行烹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口子史前地点发现的石制品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1999,18(2):81-101
本文记述了小口子史前地点发现的石制品,可分为两组:非细石器工业制品和细石器工业制品,前者中的大多数石器,加工精致,形制规整,清楚可见用指垫法(莫斯特技术)修理,其中有些可与水洞沟文化层出土者对比,至少是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交流的证迹。细石器工业制品中的石叶脊背具多种形式和端刃刮削器中锐刃较多,未见于以往记述的发现于中国境内细石器工业制品的文献中。  相似文献   

13.
泥河湾盆地大长梁旧石器地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2002,21(2):116-125
大长梁旧石器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端 ,埋藏在泥河湾层里。它东距小长梁遗址170米 ,野外观测和地层对比显示 ,二者的地层层位及文化层一致 ,应为同时期遗址。该地点试掘近 7平方米 ,共获得33件石制品和一些动物化石。出土石制品以小型为主 ,原料剥片利用率高 ,成器率低 ,动物化石多为哺乳类肢骨。其年代大于107万年 ,属旧石器时代早期。  相似文献   

14.
关于周口店第15地点石器类型和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01,20(1):1-18
在周口店第 15地点经过加工的石器中 ,刮削器占近 93%。其它石器类型包括砍砸器、尖刃器、石锥、凹缺器、雕刻器和薄刃斧。石器由锤击加工。绝大多数标本向一面加工。石片石器多为正向加工。大多数石器个体很小 ,形态不规则 ,修疤呈鳞状 ,深浅、大小不一。少数标本的修疤浅平、规则而平行。统计分析显示在各类器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大小与加工上的区别。单边刃刮削器的各亚型之间在大小、加工长度和深度以及刃角和刃形诸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说明这些刮削器在刃口形态 (直、凸与凹 )方面的的变异主要取决于毛坯的原始形态 ,而非代表类型与功能的不同。变量相关分析揭示石器的大小与加工程度和原坯的大小与形态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出土石制品共计1098件,主要来自下文化层。除石锤、石砧和人工石块外,其他石制品的原料几乎全部为黑色燧石。石制品普遍较小,主要为小型和微型。石核数量很少,但石片占石制品总数的一半还多。碎屑在探方中的几个区域密集分布。石器加工精致,刃缘大部分都比较平齐且其上的修疤排列均匀、整齐,尤其表现在端刮器上。原料、类型与技术特点表明,东方广场遗址石制品组合属于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石片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系列。这一文化系列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第15地点、许家窑遗址等有较多的相似性,推测东方广场石制品组合是由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石器工业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6.
周口店第15地点石器原料开发方略与经济形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01,20(3):186-200
本文是对周口店第 15地点石器文化系列研究的第 3部分。对石制品原料种类和各种原料的用途、利用率统计及其分布、可用量和质量分析揭示该地点的原料资源具有高含量和低质量的特点 ,对文化面貌和石器技术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采用加工长度指数和加工深度指数等手段计算石料的消耗率的结果表明该地点石器在从毛坯到成型工具转换的过程中材料的消耗很少 ,这与原料条件息息相关。该文将若干理论和实验模式引入研究之中 ,以期对石器工业特点的成因和原料利用的经济形态、人类适应生存方式做出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东坡遗址发现于泥河湾盆地中部的泥河湾层, 东距虎头梁村约800m。该遗址于2001年试掘了4㎡, 出土石制品32件和少量破碎的动物化石。石制品以小型为主;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 以石片和断块居多。石制品原料采自遗址附近的砾石层, 主要有流纹岩、石英闪长岩、燧石、石英和板岩等, 以流纹岩和石英闪长岩居多。经ESR方法测定, 遗址的年代为321±15ka BP, 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部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 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许昌灵井遗址2005年出土石制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占扬 《人类学学报》2007,26(2):138-154
本文是灵井遗址2005年出土石制品的初步研究成果。文化遗物埋藏于上、下两套湖相沉积层内。在90m2范围内,共出土石制品2 452件,动物化石(包括人工骨器)约3 000件。石制品采用大石英岩和小脉石英砾石为原料,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打片和加工采用锤击法,少量采用砸击法。石器毛坯多为断片和断块,多数器型不规则,但也有一些精致加工的小石器。脉石英石器以刮削器为主,还有尖状器、雕刻器、钻器等。石英岩石器以砍砸器为主,兼有手镐和石球。两种石料石器类型形成互补。由于脉石英质石料占主导,石器总体以小型为主。灵井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特点,部分砾石制作的砍砸器等反映了南方主工业的因素。从地层、遗物和古环境判断,2005年出土的石制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根据上下地层关系分析,本地区不存在中石器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9.
马鞍山旧石器遗址试掘报告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本文对新发现的贵州桐梓马鞍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试掘结果作扼要的报道。其文化面貌与分布宁黔西北及黔西南同时代者有一定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山西曲沃县西沟新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源 《人类学学报》1986,5(4):325-335
本文分析了朝阳西沟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动物化石和人牙化石,并考虑到遗址的地层、地貌、年代学和孢粉分析的资料,西沟遗址的石器工业在技术传统上与许家窑、峙峪文化较为接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丁村文化的成分。其时代为晚更新世,距今约5万年。当时这一带属温带半干旱气候的疏林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