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检测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Bcl-2,P53的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5例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Bcl-2及P53的蛋白表达,并对病例随访5年。结果: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115(64.3%)。正常肠黏膜组织不表达Survivin。Survivin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P>0.05)。Survivin的表达率在Bcl-2阳性的患者明显高于Bcl-2阴性的患者(P<0.001),但是和P53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Survivin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Survivin阴性的患者(P=0.001)。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检测Survivin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以及基于抗凋亡机制的肿瘤靶向治疗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Survivin是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ni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中的一员,发挥强大的抑制凋亡功能,同时也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使该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特异性的表达于大多数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等),而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大量的研究涉及Survivin基因与肺癌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认为,Survivin基因可能成为一个提示预后不良的肿瘤标志物,可为肺癌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而且很多研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使得Survivin基因在肺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广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治疗的理想靶点。本文对Survivin基因在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Survivin,Bc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 Survivin,Bc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中的Survivin, Bcl-2, PCNA的表达.并用TUNEL 法测定凋亡指数.结果 Survivin与病人的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的转移无关,但与病人的生存期限有关;Bcl-2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Survivin与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有关;Bcl-2只与细胞的凋亡有关.结论 Survivin与乳腺癌病人的生存期有关,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Survivin表达与Bcl-2表达之间无相关性,它们是通过不同途径发挥各自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3和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1例肺癌患者组织中细胞凋亡、突变型P5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1例肺癌中,细胞凋亡高表达53例(47.7%),突变型P53蛋白阳性45例(40.5%),Bcl-2蛋白阳性59例(53.2%)。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的转移和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是本组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3和Bcl-2影响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i RNA沉默Survivin基因后对人大肠癌细胞系HCT116的Survivin蛋白表达、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lip-2000为载体,用针对Survivin特异靶点的si RNA转染人大肠癌细胞系HCT116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HCT116的正常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及阴性错配对照组细胞浆均呈强阳性表达,Survivin-si R-NA组细胞浆Survivin呈弱阳性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CT116细胞系Survivin-si RNA组细胞的蛋白条带亮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和阴性错配对照组;MTT检测结果:与阴性错配对照组相比,Survivin-si RNA组细胞生长出现明显的抑制(P0.05),不同时段(24h、48h、72h)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Survivin-si RNA组细胞凋亡比例为9.7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错配对照组(P0.01)。结论si RNA抑制Survivin基因可以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Survivin有望成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Survivin基因不仅表达于绝大多数的肿瘤细胞中,也存在于人体正常的细胞中,它具有抑制凋亡和调节有丝分裂的双重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下调Survivin基因的表达或者抑制Survivin蛋白的功能,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潜力、增加凋亡的比例,而且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和放射线的敏感性.许多抗肿瘤药物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功能.但某些肿瘤表现出对它们的耐药性。导致肿瘤耐药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Survivin的表达.有关细胞凋亡途径和Survivin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可为发现和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urvivin及Ki67与胰腺内分泌肿瘤(PETs)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25例正常胰腺组织和81例PETs组织芯片中Survivin、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PETs中Survivin、Ki6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2Survivin及Ki67在PETs中的表达均与病理分级和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及功能分类无相关性。另外,胞核Survivin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3Ki67高增殖指数与胞核Survivin阳性表达显著相关,与胞浆Survivin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urvivin和Ki67在PETs中均有表达,并且与PE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可作为评判PETs预后的新型指标。其中,胞核Survivin的阳性表达较胞浆阳性表达更具有诊断意义,其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是提示PETs预后不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Bcl-2基因属于Bcl-2基因家族,其表达的Bcl-2蛋白在细胞凋亡过程中通过抑制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可明显地抑制细胞凋亡。由于在大规模的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的死亡以凋亡为主,所以可通过建立稳定过表达Bcl-2蛋白的重组细胞株,以抑制细胞的凋亡。同时,Bcl-2蛋白的变化不但可预见肿瘤的发生,而且通过药物降低Bcl-2的含量对于肿瘤的治疗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Bcl-2蛋白的结构、功能、抗凋亡作用的机理,以及目前在生物制药和临床方面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符毓夏  王磊  李典鹏 《广西植物》2016,36(11):1369-1375
罗汉果醇是罗汉果皂苷的苷元,有研究报道罗汉果皂苷V具有防癌抑癌作用。该研究采用噻唑蓝实验( MTT法)检测罗汉果醇对不同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以及不同浓度的罗汉果醇对CNE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应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验证罗汉果醇对CNE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 V/PI 双染法检测罗汉果醇对CNE1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罗汉果醇对CNE1细胞中Caspase-3、Sur-vivin、Bax和Bcl-2基因的mRNA 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汉果醇能显著抑制DU145、HepG2、A549、CNE1、CNE2细胞的增殖,其中对CNE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并呈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1.48±4.73)μmol·L-1;通过对CNE1细胞进一步的克隆形成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点;Annexin V/PI 双染法可见随着浓度的增加,凋亡比例增加;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显示罗汉果醇处理后,促凋亡基因Caspase-3、Bax的表达增加,抗凋亡基因Survivin、Bcl-2的表达减少。因此,罗汉果醇可能是通过促进Caspase-3、Bax等促凋亡基因和抑制Survivin、Bcl-2等抗凋亡基因的表达,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PET-28a-SPA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其高效可溶性表达,测定对肿瘤细胞的凋亡效果。方法:本实验在获得凋亡蛋白融合基因的基础上,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PA,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表达受体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并采用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结果:表达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凋亡蛋白融合基因获得高效表达,软件分析表明表达蛋白占菌体蛋白20%左右。上清表达量约为10%。上清蛋白经纯化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利用凋亡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以很好地和所表达的蛋白带特异性结合,并且对A549肺癌细胞及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凋亡作用。结论:所获凋亡蛋白以高效胞质可溶形式表达,为其研制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靶向药物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One of the unique insights provided by the growing number of fully sequenced genomes is the pervasiveness of gene duplication and gene loss. Indeed, several metrics now suggest that rates of gene birth and death per gene are only 10–40% lower than nucleotide substitutions per site, and that per nucleotide, the consequent lineage‐specific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gene families may play at least as large a role in adaptation as changes in orthologous sequences. While gene family evolution is pervasive, it may b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our own evolution since it appears that the “revolving door” of gene duplication and loss has undergone multiple accelerations in the lineage leading to human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gene family evolution including: methods for inferring copy number change, evidence for adaptive expansion and adaptive contraction of gene families, the origins of new families and deaths of previously established ones, and finally we conclude with a perspective on challenges and promising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真核基因的快速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基因Cx26作为目的基因,通过T-A载体介导,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载体pcDNA3.1( ) /Cx26,重组表达载体转染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表达Cx26间隙连接蛋白。  相似文献   

13.
成簇基因的时空表达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海明  刘德培 《生命科学》1999,11(3):97-101
成簇基因具有不同单个基因的特性,同一簇内基因大多有类似的结构,功能以及表达模式,基因之间时空表达模式及表达量高度协调,提示同一簇基因是作为统一整体进行调节的,具有共同的调节机制。基因成簇排列是实现基因时空协调表表达的基础,是遗传信息的一种高级组织形式,具有强大的进化优势,要揭示成簇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规律,应从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染色质等层次,进行整体的以及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研究,这些机制的阐  相似文献   

14.
利用套叠PCR技术进行基因突变和拼接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利用套叠PCR技术(又称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对hGM-CSF基因内第28位氨基酸处的糖基化位点进行突变和进行人促性腺激素基因,腺苷酸激酶短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三者之间的拼接,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能在体外实行有效的基因重组和定点突变,其成功率为100%,这一技术不需要内切酶消化和连接酶处理,技术操作员简单易行,在基因拼接,基因内部突变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人体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部分运动相关基因如α-肌动蛋白-3、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Ⅱ型活化素受体B的基因多态性会明显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天赋和体能。建立优秀运动员基因库,发现和鉴定可影响运动能力的基因变异体,使得在儿童中开展DNA测试,挑选适合某种特殊体育项目的运动天才和优化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现实操作意义。另一方面,随着滥用基因技术以提高运动能力的可能性不断提高,部分基因有可能作为基因兴奋剂,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导入人体,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对人类健康及社会的潜在危害等,已经引起了来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Apoptosis)与癌基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胞凋亡是细胞衰老、死亡过程的主要形式.最近研究发现有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因此目前认为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不仅控制细胞增殖、分化,而且调节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受阻或缺陷可能是肿瘤发生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19.
将含有硫霉素环化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6BCl2转化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lividans)TK24,含有p6BCl2的转化子细胞抽提液分别与琉霉素生物合成阻断变株Y,发酵液以及纯化的Y。中间产物经过体外共培养可产生活性物质.化学分析表明与Y,发酵液混合后产生的是硫霉素,与纯化的Y。中间产物混合产生的是一种不稳定的活性物质。说明硫霉素环化酶基因在S.lividans TK24中得到了表达,其产物以Y。中间产物为底物并弥补了Y,中的缺陷。对p6Bcl2中4.5kb外源片段进行了限制酶酶切分析,建立了酶切图谱.利用含硫霉素环化酶基因的S.Lividans TK24转化子体外转化Y,的应用体系,将硫霉素环化酶基因定位在0.9kb Hinc I—Pst I片段上,并证明了硫霉紊环化酶的活性与IPNS同源片段无关。以上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琉霉素环化酶基因的结构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5对特异性引物,扩增、拼接并测定出太湖新银鱼线粒体tRNAAsp-COII-tRNALys和tRNAGlu-Cytb-tRNAThr两段基因序列片段。基因定位和序列分析发现,太湖新银鱼线粒体COII基因全序列长度为691 bp,序列AT含量为52.80%,编码230个氨基酸;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AT含量为48.90%,它编码380个氨基酸。分别位于线粒体COII和Cytb基因两翼的4个tRNA基因(tRNAAsp、tRNALys、tRNAGlu和tRNAThr)同时被测定出来。将太湖新银鱼与有明银鱼、小齿日本银鱼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线粒体COII Cytb基因合并数据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两种序列形式,以黑斑蛙为外群,对10种鱼类进行分子系统树的构建,结果一致表明:小齿日本银鱼与有明银鱼的亲缘关系近于太湖新银鱼;鲱科与鲑科的亲缘关系近于银鱼科鱼类;此外在本研究硬骨鱼类的4个科中,白鲟科作为原始而古老的类群,是在系统进化的过程中首先分化出来的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