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生物膜的影响,为临床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XTT法检测其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50%细胞活性的浓度(SMIC50),镜下观察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白念珠菌对薰衣草精油高度敏感,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MIC为12.5μL/mL,MBC为25μL/mL;对生物膜的SMIC50是100μL/mL,对白念珠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薰衣草精油在体外对白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莪术油滴眼液体内外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拟了解莪术油滴眼液(ZTO)体内外抗菌、抗病毒效果。实验结果显示,ZTO完全抑制HSV-1和ADV- 3对细胞CPE的最低浓度均为64μg/mL;ZTO对50株革兰阳性菌MIC_(90)和MBC值分别为128μg/mL和256μg/mL,对100株革兰阴性菌的MIC_(90)和MBC值分别为64~512μg/mL和128~>512μg/mL。2 mg/mL或1 mg/mL的ZTO分别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HSV-1感染兔眼结膜炎的有效率均可达到100%,与抗菌对照药氯霉素滴眼液和抗病毒对照药阿昔洛韦滴眼液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数据表明,ZTO体外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较弱,但体内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较强,具有进一步开发为能同时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治疗眼结膜炎外用新药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没食子鞣质对浮游状态和生物膜状态下变形链球菌生长抑制的作用,探讨药物的防龋功效。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浓度没食子鞣质溶液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圈大小,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没食子鞣质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值大小,用半定量可见光测定A值的方法测定生物膜最低抑菌浓度(MBEC)值。结果没食子鞣质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液体稀释法实验测定,没食子对变形链球菌的MIC为4 mg/m L,MBC为16 mg/m L,经半定量可见光测定A值的方法测定没食子鞣质对变形链球菌单菌生物膜生长的MBEC值为8 mg/m L。结论没食子鞣质对变形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黄芩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化酶学法、自由基清除测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及红细胞溶血实验等实验,对其进行美白、抗氧化、抗过敏、抑菌等功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浓度达到2.0 mg/m L的黄芩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60.20%;当浓度达到0.1 mg/m L和1.0 mg/m L时,其对DPPH·和·OH清除率分别为95.21%和66.69%;当浓度达到10.0 mg/m L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是52.51%;当浓度达到1.25 mg/m L时,其对5种菌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溶血率(HD_(50))为1.80 mg/m L,蛋白质变性指数(DI)为0.34,HD_(50)/DI(H/D)10。实验表明,黄芩素具有较好的美白、抗氧化、抗过敏、抑菌功效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张泽萍  胡欢  左国营 《广西植物》2019,39(4):499-510
为考察中草药抗菌物质基础筛选出活性提取物,该研究通过80%乙醇冷浸和95%乙醇回流提取制备23种中草药的提取物,采用琼脂扩散法测量抑菌圈直径,用微量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BC/MFC),并测定了提取物对临床4种常见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紫珠草、千斤拔、黄龙尾等9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MIC/MBC值除个别菌是12.5 mg·mL~(-1)外,其他都在0.09~3.12 mg·mL~(-1)之间;千斤拔、大红袍、过江龙等5种中草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抑菌活性,其MIC/MBC值在3.12~12.5 mg·mL~(-1)之间;紫珠草、千里光、石楠等13种中草药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MIC/MBC值在0.09~6.25 mg·mL~(-1)之间;八角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抑菌活性,其MIC/MFC值在0.78~12.5 mg·mL~(-1)之间。23种中草药的抗细菌活性较好,尤其是千斤拔、大红袍、过江龙、八角、黄药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但对真菌抑菌效果不明显,仅有八角对白色念珠菌有抑菌活性。此外,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中草药的提取率和活性均有影响,冷提稍优于热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5-氯水杨醛缩2,4-二羟基苯酰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平板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绘制杀菌曲线,并通过扫描电镜研究其作用机制,采用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该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5 mg/m L,MBC为5 mg/m L。杀菌曲线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破坏菌体细胞壁、改变其通透性有关。同时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论 5-氯水杨醛缩2,4-二羟基苯酰肼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胡欢  左国营  张泽萍 《广西植物》2018,38(4):428-440
该文研究36种常用中药材80%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抗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采用药敏纸片法测耐药菌的耐药谱,中药粗粉用80%乙醇浸泡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通过琼脂打孔法测定提取物抑菌圈,再通过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6种中药材醇提物中,有15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实验中各标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MRSA抗菌活性也较强。其中,岩陀、卷柏、首乌藤、苏木、乌药、夏枯草6种药材的抗菌活性比较突出,抑菌圈均大于11 mm,细菌对其表现为中高度敏感;它们对7株标准菌的MIC/MBC值除个别为12.5 mg·m L~(-1)以外,均小于1.563 mg·m L~(-1),对16株MRSA的MIC/MBC值均小于1.563 mg·m L~(-1),它们的萃取层活性均小于1 mg·m L~(-1)。所筛选出的15种抗菌活性较强的中药材,可为后续研究其活性单体化合物和作用机制,研发有效的抗多重耐药菌的中药制剂以及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26种云南滇东南产植物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耐药菌作用.制备植物的醇提物,用琼脂打孔法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细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及最低杀真菌浓度[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结果表明:26种提取物中有9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以红花荷、马蹄参、百花贝母兰、二色大包兰和光序肉实树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MIC/MBC(mg/L)范围分别为512/2048~>2048,512/2048~>2048,256-512/2048~>2048,512~1024/1024~>2048和512~1024/>2048.另外,肋果茶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耐药菌株的MIC/MBC为512~2048/>2048mg/L;对白色念珠菌及其耐药菌株的MIC/MFC均为2048/>2048 mg/L.26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  相似文献   

9.
研究26种云南滇东南产植物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耐药菌作用。制备植物的醇提物,用琼脂打孔法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细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及最低杀真菌浓度[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结果表明:26种提取物中有9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以红花荷、马蹄参、百花贝母兰、二色大包兰和光序肉实树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MIC/MBC(mg/L)范围分别为512/2048~>2048,512/2048~>2048,256-512/2048~>2048,512~1024/1024~>2048和512~1024/>2048。另外,肋果茶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耐药菌株的MIC/MBC为512~2048/>2048mg/L;对白色念珠菌及其耐药菌株的MIC/MFC均为2048/>2048mg/L。26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药提取物对体外抗菌活性的抑制作用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琼脂平板培养计数法和肉汤二倍稀释法。在本实验中采用的菌类有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实验数据显示,在七种中药材中,抗菌活性各不相同,最强的是黄柏提取物,其最小杀菌浓度(MBC)在31.25~250 mg.m L-1范围内,最小抑菌浓度(MIC)在15.6~125mg.m L-1范围内;抗菌活性强度排在第二位的是栀子提取物,MBC为125~250 mg.m L-1,MIC为62.5~125 mg.m L-1;抗菌活性相对更稳定的是佛手提取物,MBC为125 mg.m L-1和250 mg.m L-1,MIC均为125 mg.m L-1;抗菌活性相对较差的是何首乌、姜黄、细毡毛忍冬和杜仲的提取物,大部分MIC大于等于250 mg.m L-1。研究结论为,四川地区的的七种中药提取物中,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是黄柏、栀子和佛手。  相似文献   

11.
前期研究从臭蒿中提取分离出臭蒿抗菌流分Fr.5.2主要成分为青蒿素衍生物。为了研究青蒿素衍生物的抗菌机理,测试Fr.5.2和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烟草链格孢菌的抗菌活性、细胞膜完整度、胞内物质的泄露、菌体和孢子的影响。结果发现:Fr.5.2对烟草链格孢菌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25 mg/m L,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2.5 mg/m L,DHA对烟草链格孢菌的MIC为10 mg/m L,MBC为10 mg/m L。0.625 mg/m L Fr.5.2和2.5 mg/m L DHA作用于烟草链格孢菌,在0~3 h,细胞膜完整度不断下降,胞内核酸大分子不断流失;SEM观察发现菌丝体细胞膜细小、有空洞,孢子表面也有凹陷;Fr.5.2和DHA还可以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与空白组相比,麦角甾醇的含量分别降低29.77%,28.99%,孢子平均密度提高,但是萌发率降低。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衍生物能够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的合成,破坏细胞膜,阻碍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破坏真菌孢子,能有效的抑制、杀死真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参、黄芩和乌梅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M-H琼脂连续稀释法做抗菌作用测定,测出各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苦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最低(2.5mg/ml),乌梅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值最低(1.25mg/ml),乌梅对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值最低(2.5mg/ml)。结论苦参、黄芩和乌梅对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浸膏得率、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黄芩等三味中药有效物质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优选出黄芩等三味中药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黄连粗粉80%乙醇浓度(8倍量),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黄芩粗粉55%乙醇浓度(10倍量),95℃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虎杖粗粉60%乙醇浓度(5倍量),95℃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在最佳提取工艺研究下,黄连、黄芩和虎杖三种提取物浸膏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值分别为26.04、5.20、15.60 mg/m L,MBC值分别为26.04、6.50、31.25 mg/m L。此提取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内生真菌是动植物体内的微生物类群,其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特点使其能够产生化学结构新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本研究采用纸片法检测Leptographium bhutanense发酵提取物对13种致病细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抗菌化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光稳定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OSMAC策略寻找产抗菌化合物的最佳培养基、最佳培养时间和最佳接种量。分析显示提取物对3种人体致病细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其MIC值分别为:12.5mg/m L、6.25 mg/m L和6.25 mg/m L;提取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产抗菌化合物的最佳培养基为:MFS,最佳培养时间和最佳接种量分别为15 d和1.0 g/100 m L。本研究为昆虫内生真菌抗菌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脱油油樟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油樟叶提取挥发油后的残渣的乙醇浸膏和乙醇浸膏的石油醚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萃取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三种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抑菌曲线.结果显示,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为正丁醇萃取相(MIC、MBC:7.813、15.625 mg/...  相似文献   

16.
钛离子对大型蚤的毒性研究表明,其24、48、96h的半数抑制浓度EC_(50)为6.2,5.1,0.26mg/L.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6.3,6.0,1.5mg/L。长期实验表明,0.000lmg/L浓度是对大型蚤的生长和繁殖均有影响的最低浓度。本研究为制订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提供水生生物毒理学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富含色氨酸短肽Pac-525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二倍稀释法检测Pac-525对血链球菌、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绘制其Kill-time曲线。结果 Pac-525对血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25mg/mL和0.5mg/mL,对具核梭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07 8mg/mL和0.015 6mg/mL,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62 5mg/mL和0.125mg/mL;Kill-time曲线显示,Pac-525可以降低3种细菌的生长速度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当浓度达到MBC时可完全抑制细菌在培养液中的生长繁殖。结论 Pac-525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血链球菌、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川宜宾七种中药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肉汤二倍稀释法和琼脂平板培养计数法,研究四川宜宾七种中药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柏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5.6~125 mg·mL-1,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31.25~250 mg·mL-1;栀子提取物抗菌活性次之,MIC 为62.5~125 mg·mL-1,MBC 为125~>250 mg·mL-1;佛手提取物有较稳定的抗菌活性,MIC均为125 mg·mL-1,MBC为125 mg·mL-1和250 mg·mL-1;姜黄、杜仲、何首乌、细毡毛忍冬的提取物抗菌活性相对较差,大部分 MIC≥250 mg·mL-1.说明四川宜宾的黄柏和栀子的提取物抗菌活性较强,佛手提取物抗菌活性较稳定,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及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的模式菌株分析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并评价纳米银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生物法合成的纳米银,以微量肉汤法测定3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计算MBC/MIC比值。用系列浓度的纳米银处理3株标准菌株后经平板计数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测定了纳米银对3种标准菌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最后在生物安全II级实验室测定纳米银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结果】用生物法合成了粒径5–30 nm的纳米银,zeta电位为–19.5 m V。该纳米银制剂对3种标准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均表现为时间依赖型抗菌作用。纳米银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抗生素后效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抗生素后效应"。纳米银对3种标准菌株的MIC值和MBC值均在1.00–4.00μg/m L之间;对3株人源性多重耐药菌MIC值在6.00–26.00μg/m L之间,MBC值在1.00–32.00μg/m L之间;对14株动物源性多重耐药菌MIC值在4.00–10.00μg/m L之间,MBC值在8.00–16.00μg/m L之间。纳米银对所有测试菌株的MBC/MIC值均小于2。【结论】纳米银是一种时间依赖型的抗菌剂,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对人源和动物源性多重耐药菌有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用3种常见的食源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作为供试菌种,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定量测定红葱乙醇粗提液(1 g/L)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用打孔法分别测定红葱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正丁醇和乙醇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圈大小。结果表明:乙醇粗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值分别为3. 91 mg/mL,与7. 81 mg/mL,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对3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石油醚提取部位活性最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直径达31. 83±0. 50 mm。实验结果为红葱提取物进一步在食品天然防腐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