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须鲸的一员,大翅鲸当然也是滤食性的。它要先把食物和海水一起吞进巨大的嘴里,然后闭上嘴,靠鲸须过滤海水,再把食物吞进肚里。它们常常聚在一起,围绕鱼群吐出一圈缓慢上升的密集气泡,吞食被气泡困住的鱼儿。这就叫"气泡网捕食"。大翅鲸,海洋里"翅膀"最大的鲸,它还有个名字叫座头鲸,没错,就是《鲸豚趣多多》里介绍过的那种总跟虎鲸过不去的座头鲸。一头大翅鲸体长15~20米,光是它的"大翅膀"就有5米长。这对"翅膀"由鲸的陆地祖先的前肢演化而成,俗称"鳍"。  相似文献   

2.
科学新知     
《植物杂志》2010,(11):4-4
打破迁徙纪录的座头鲸 谁是哺乳动物中迁徙距离最长者?一头雌性座头鲸几乎将哺乳动物的迁徙纪录翻了一番。研究人员最早在远离巴西海岸的一个座头鲸繁殖海域发现了这头庞然大物,  相似文献   

3.
科学新知     
<正>打破迁徙纪录的座头鲸谁是哺乳动物中迁徙距离最长者?一头雌性座头鲸几乎将哺乳动物的迁徙纪录翻了一番。研究人员最早在远离巴西海岸的一个座头鲸繁殖海域发现了这头庞然大物  相似文献   

4.
《生命世界》2005,(11):12-12
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长达十几米、体重上百吨;鲸虱则是鲸身上的微小寄生虫,体长仅1厘米。科学家通过鲸虱的血统考察鲸的家世,成功追溯了露脊鲸的进化史。此前,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报道说,鲸的数量少、寿命长,生物学家很难为它们建立一套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以胖为美     
《植物杂志》2009,(5):80-80
—项最新研究显示,雄陉驼背鲸总是寻求体型肥大的雌性作为自己的伴侣。 尽管鲸类保护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没有人亲眼目睹驼背鲸交配。科学家所知道的就是,在交配季节(冬季和春季),会有20只以上的雄性驼背鲸拥挤着靠近一只雌性驼背鲸。美国夏威夷大学海洋哺乳生物学家藕曲里学家亚当·派克说:“雄性之间的这种竞争是相当残酷的。他们会吹出泡泡警告对方,然后用身体撞击、用嘴撕咬对方,偶尔这些“情敌”也会血染海洋。有一些雌性要比其他雌性吸引更多的雄性追求者。  相似文献   

6.
黑嘴天鹅     
正黑嘴天鹅,又名号手天鹅,是栖息北美的一个天鹅物种。成年天鹅体长为135~165cm,雄性成年天鹅甚至可超过180cm;一般的成年天鹅体重为7~15kg,翼展可达185~250cm,是世界上现存能飞的大型水禽之一。黑嘴天鹅的叫声与大天鹅和比伊克天鹅相似,响亮而有乐感,其叫声听起来有点像小号声,由此而得名。2015年4月,加籍华人摄影师陈胜在加拿大育空地区白马市附近的天鹅天堂湖用Canon 1dx带EF 100-400mm f4.5-5.6 LIS II UMS镜头拍摄。  相似文献   

7.
从2009 年1 月至2010 年2 月,我们对中国大陆海域沿岸搁浅和误捕的喙鲸类头骨标本进行了测量和鉴
定。目前中国大陆海域搁浅和误捕的喙鲸类有5 种,分别为柯氏喙鲸、贝氏喙鲸、朗氏喙鲸、柏氏中喙鲸和小
中喙鲸,其中小中喙鲸为中国海域(包括台湾)的首次报道,也是在西北太平洋区的首次记录。小中喙鲸的主
要形态鉴别特征为有1 对纺锤形牙齿着生在下颌骨联合后面。经对已报道过的大陆海域搁浅和误捕的3 个雌性
银杏齿中喙鲸头骨标本和台湾省搁浅银杏齿中喙鲸的颅骨、鼻骨、下颌骨以及牙齿特征对比重新鉴定,订正大
陆的3 个样本为雌性柏氏中喙鲸。本文报道了大陆沿岸海域搁浅和误捕的喙鲸类最新调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王小波 《化石》2001,(1):14-17
"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生动描述了鲸这种硕大无比的动物.众所周知,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全世界共有79种,最大的蓝鲸体长达34米,重约170吨.在蔚蓝色的大海中,它们时沉时浮,出没自如.鲸类有着流线型的身体,身上有鳍而无四肢,不光样子像鱼,而且整日遨游在朦胧而寒冷的海洋世界,一离开水就不能生存.因此,长久以来鲸一直被人们认作鱼类,"鲸鱼"之名即由此而来.甚至著名生物分类学家林奈在他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也没敢把鲸认作真正的哺乳动物.显然,人们对鲸的正确认识还历经了一段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大蟾蜍( Bufo bufo)的配对成功是否与身体大小有关,在蟾蜍产卵之前,我们在斯洛文尼亚捕捉和测量了2 224只成体样本。在这些捕获的个体中, 1 772只为雄性, 452只为雌性,其中355对处于抱对状态。雌性的体长(从吻端到泄殖腔的距离)一般比雄性稍长。无论雄性还是雌性,抱对者的体长均大于未抱对者。抱对的雄性和雌性的体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我们所发现的大小匹配的交配模式,与从其它普通蟾蜍种群得到的结果一致[动物学报51 (3) : 513 -515 , 2005]。  相似文献   

10.
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属硬骨鱼纲合鳃目合鳃科,又名鳝鱼,鳝。在黄鳝的生活周期中,有一特殊的生物现象:生殖腺早期向雌性分化为卵巢,待卵巢中的卵母细胞发育成熟产卵后,卵巢转化为精巢,育成精子。一般认为,2龄前,平均体长为350毫米以下的黄鳝为雌性;3至5龄,平均体长450-600毫米为雌性、雌雄间性、雄性共存期;6龄,体长700毫米以上,则雄性个体可占95%以上。黄鳝的这一现象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我国著名鱼类学家、黄鳝研究的先躯——伍献文与刘建康早在四十年代就进行了黄鳝性  相似文献   

11.
黄海须鲸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海产须鲸类过去研究甚少,作者于1955—1963年从事捕鲸技术工作,曾长期对黄海产须鲸类进行观察研究,近年来又作了一些调查。黄海区所产须鲸类据以往捕获纪录有露脊鲸Eubalaena glacialis Borowski、灰鲸Eschrichtius gibbosus Erxleben、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长须鲸B.physalus Linnaeus、鳁鲸B.borealis Lesson、小鳁鲸B.acutorostrata Lac(?)p(?)de、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 Borowski等3科7种。根据调查资料结合实际观察研究,现就所获5种须鲸的形态、生态、分布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65年12月2日,在长江口宝山和崇阳县之间的横沙岛因搁浅捕获到一头活鲸,经鉴定为长须鲸的Balac-nopteraphysalus Linnaeus,该鲸为雌性幼体。据文献记载长须鲸分布在我国的黄海北部、台湾海峡和南海。在长江口内发现长须鲸还是第一次。横沙岛是位于长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攀枝花江段棒花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灿  祝茜  程鹏  熊玉宇  谭德清 《动物学报》2008,54(2):218-224
在2006年5月和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期间,通过使用三层定置刺网捕捉棒花鱼,我们研究了金沙江中游攀枝花江段棒花鱼的生物学。棒花鱼在三层定置刺网中的平均出现率为93.1%,在总渔获物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为7.68%;雄性个体的平均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体长和体重的回归方程为:W=4×10-5L2.8499(W为体重,L为体长,R2=0.8614);根据鳞片年轮对82尾标本进行了年龄鉴定,其中0龄个体1尾,占1.22%;1龄个体68尾,占82.93%;2龄个体13尾,占15.85%。鳞径与体长显著相关,且雄性个体的线性回归关系比雌性个体强。绝对怀卵量为737-4516粒,相对怀卵量为180-597粒/g。棒花鱼的卵径分布范围为0.28-1.24mm,卵径分布呈双峰型。综合分析棒花鱼的性成熟系数变化趋势、繁殖期的持续时间、雌性个体的性腺发育和卵子的不同步发育,得知棒花鱼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下旬-7月上旬于浙江富阳市农田采集680只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研究了泽陆蛙成体和幼体的个体大小和局部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通过解剖雌体获得窝卵数、测量抱对个体获得形态数据,研究了雌体大小与生育力关系以及抱对两性个体体形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捕获个体中,雌性和雄性成体的最小体长分别为33mm和30 mm;雄性成体个体数显著超过雌性成体,两性幼体个体数无显著差异;两性成体头部大小、四肢长随体长呈同速增长,眼径和体重随体长呈异速增长,两性幼体所有被检形态特征均随体长呈同速增长;雌性成体平均体长显著大干雄性成体,去除体长差异的影响后发现,除眼径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外,其余被检形态特征均为雌性大于雄性;幼体除雌性体重大于雄性外,其余被检形态特征均无两性差异;窝卵数与雌体大小(体长和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两性抱对个体的体长无显著相关性;泽陆蛙雄性成体体形小于雌性成体的个体大小两性异形模式可能决定于驱使雄性向较大体形发展的进化驱动力相对较弱,雌性增大体形可增加繁殖输出,故向较大体形发展的进化驱动力相对较强;除体重外,其余被检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均形成于性成熟之后.  相似文献   

15.
年轮记录了大树的年龄,鳞片记录鱼的年龄,那么如何知道一条鲸的年龄呢?直到1995年,科学家都还无法得知一条鲸的准确年龄。有人曾根据幼鲸体长增长来推算,也有人根据鲸体表的白色伤痕数(鲸年龄越大,受细菌、寄生虫寄生留下的白色伤痕就越多)来测算鲸的年龄,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很大缺陷,得到的数据往往并不可信。1995年,科学家发现,鲸耳朵  相似文献   

16.
五种蝙蝠形态与回声定位叫声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rnutus)、三叶蹄蝠(Aselliscus uheeleri)、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和大足鼠耳蝠(M.riketti)的形态和回声定位叫声的性别差异性,明确同种蝙蝠雌雄个体对食物、栖息地等资源利用的细微差异,我们利用超声波探测仪、Batsound分析软件及SPSS11.0统计软件对5种95只蝙蝠进行了录音、声波分析和统计分析。5种蝙蝠形态性别差异性不显著,角菊头蝠、三叶蹄蝠、大蹄蝠和大足鼠耳蝠叫声频率性别差异性显著,大鼠耳蝠叫声频率性别差异性不显著。角菊头蝠雌性叫声的基频、分音、主频率高于雄性,声脉冲时间、间隔时间大于雄性,调频(FM)带宽小于雄性;三叶蹄蝠、大蹄蝠叫声的基频、主频率雄性高于雌性,调频带宽雌性小于雄性;大足鼠耳蝠叫声的主频率雄性高于雌性,FM带宽雌性大于雄性[动物学报49(6):742~747,2003]。  相似文献   

17.
测量和比较采自黄山的凹耳蛙成体标本(雌雄各20个),统计结果表明成年雌雄蛙的体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鼓膜宽、前臂及指长、前臂宽等两性形态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形态特征,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凹耳蛙雌雄两性在头宽、眼间距、眼径、鼓膜宽存在显著差异。凹耳蛙两性异形比达到0.418,雌性平均体长对雄性平均体长的比达到1.716。头宽、眼间距、眼径、鼓膜宽等局部形态特征与体长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雌性斜率大于雄性斜率,说明雌性凹耳蛙上述局部特征随体长的生长速率明显大于雄性。雌性体长的繁殖力选择能够很好地解释凹耳蛙的两性异形。  相似文献   

18.
粤北南岭无斑肥螈的种群结构及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岭山区的无斑肥螈 (Pachytritonlabiatus)主要分布于海拔 85 0m以上的山区溪流中 ,当雌性头体长 >5 5mm ,雄性头体长 >4 5mm时 ,卵巢和精巢分别开始明显发育 ;生殖时期为每年 9~ 1 0月份 ;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主要食饵为环节、软体、节肢动物类。  相似文献   

19.
2014年的3月、5月、7月和12月在淮河上游南湾湖采集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样本532尾, 对麦穗鱼的年龄组成与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的体长分布范围为35.82—88.28 mm, 平均体长为(61.61±11.8) mm, 体重的分布范围为3.07—59.17 g, 平均体重为(19.23±10.73) g。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 雌雄性比为0.64鲶1。群体的年龄组成为1—3龄, 其中3龄样本数量占优势为57.3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是雌性W=9.602E–5L2.928 (R2=0.883); 雄性W=4.487E–5L3.116 (R2=0.889), 雌雄样本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5.241, P<0.05)。麦穗鱼的鳞径与体长之间呈线性关系, 并且雌雄样本的鳞径与体长之间的关系差异性显著(F=78.405, P<0.05)。生长参数分别是雌性: L=107.005, K=0.246, t0= –0.76; 雄性: L=145.254, K=0.181, t0= –0.66。生长拐点是雌性3.60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70.46 mm和24.72 g, 雄性5.619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98.64 mm和73.53 g。研究结果表明雌性为匀速生长, 雄性为异速生长; 雄性麦穗鱼比雌性麦穗鱼的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20.
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是南海北部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根据2019年9—10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采集的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蓝圆鲹的营养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以长肋日月贝作为营养级计算的基线,蓝圆鲹营养级范围2.77~4.19,平均值为3.81;δ15N值范围7.29‰~12.10‰,平均值为10.83‰;δ13C值范围-19.32‰~-16.10‰,平均值为-17.94‰;δ15N与δ13C值呈正相关;δ15N和δ13C值随体长增大而升高,在约100 mm体长附近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并略有下降;C/N值随体长增大而降低,至约100 mm体长达到最低值,后略有升高;不同水深样品的C/N值无显著性差别(P>0.05);在对大体长样品(≥140 mm)分析发现,雌性蓝圆鲹的δ15N值显著高于雄性(P<0.05),但δ13C值和C/N值无显著差别(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