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研究为观察分析替吉奥与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对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将42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收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130 mg/m~2奥沙利铂,第1天且静脉滴注持续2 h。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60 mg/m~2替吉奥,第1~14天,早晚各1次。2组患者1个疗程均为2周,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相关毒副作用、远期生存情况以及预后生存质量情况。通关相关分析表明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57.14%)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23.81%)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家务活动、家庭关系和工作及经济情况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1%)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6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替吉奥与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三阴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显著提高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和生存质量,且患者的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中药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栓塞联合益气活血解毒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甲胎蛋白(AFP)、脯氨酸羟化酶2(PHD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AFP,VEGF,HIF-1α及PHD2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VEGF,HIF-1α及PHD2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中药联合奥沙利铂能够降低肝癌晚期患者血清AFP,VEGF,HIF-1α及PHD2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浆微小RNA-21(mi R-2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9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替吉奥组和卡培他滨组,每组45例。替吉奥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卡培他滨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及mi R-21水平变化、客观缓解率(ORR)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替吉奥组患者血清IL-2,TNF-α及INF-γ水平均高于卡培他滨组,而血浆mi R-21水平低于卡培他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卡培他滨组,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卡培他滨相比,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抑制肿瘤发展,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5-FU+奥沙利铂+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吉奥+奥沙利铂+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所得到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82%,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2.3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局部热疗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的疗效、患者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2例胃癌腹腔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热疗,疗程为4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一定疗效,观察组的有效率为5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提高率为7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呕吐13例,腹泻1例,口腔粘膜炎8例,对照组发生呕吐12例,3例腹泻,口腔粘膜炎9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7例,对照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热疗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的疗效较好,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顺铂和替吉奥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顺铂和替吉奥治疗,对照组用替吉奥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顺铂和替吉奥联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晚期胃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两组,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联合顺铂,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顺铂.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乏力,观察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Ⅳ度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与卡培他滨联合顺铂相当,但其患者耐受性更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对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抗原72-4(CA72-4)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MBC患者,按乱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希罗达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A、VEGF-C及CA72-4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A、VEGF-C、CA72-4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A、VEGF-C、CA72-4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治疗MBC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VEGF-A、VEGF-C及CA72-4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Ki-67、p53、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使用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完成化疗,观察组使用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完成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Ki-67、p53、P-gp和GST-π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32/42)比45.24%(19/42)](P0.05)。化疗前,两组患者Ki-67、p53、P-gp和GST-π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i-67、p53、P-gp和GST-π阳性表达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对照组的Ki-67、p53、P-gp和GST-π阳性表达率和化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的Ki-67、p53、P-gp和GST-π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确切,其能有效降低Ki-67、p53、P-gp和GST-π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非盲法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治疗,均为4个周期。评价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CR 1例,PR 11例,SD 10例,PD 5例。(CR+PR)RR 44.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9.5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9.1个月。对照组:CR 0例,PR 5例,SD 8例,PD 15例。(CR+PR)RR 18.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8.6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6.9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炎及肝功能异常。试验组白细胞下降15例,对照组12例,试验组贫血发生为13例,对照组的为21例,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为18例,对照组为24例,试验组便秘发生为8例,对照组为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相比单独使用奥沙利铂更加有效,更具优越性,不良反应更少,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改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吸入伊洛前列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予以吸入伊洛前列素。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功能状况,并对比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RR)和控制率(CD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1天、21天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且治疗后21天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1天(P0.05)。结论:吸入伊洛前列素能通过调节HIF-1α和VEGF水平改善NSCLC细胞化疗敏感性,且疗效安全显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AC方案联合西黄丸对Ⅲ期乳腺癌患者P53、HER-2、TOPⅡ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ⅡI期乳腺癌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TAC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AC方案联合西黄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P53基因(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拓扑异构酶Ⅱ(TOP-Ⅱ)表达情况,以及雌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53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HER-2、TOP Ⅱ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雌酮(E1)、雌二醇(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方案联合西黄丸治疗ⅡI期乳腺癌可有效改善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HER-2及TOPⅡ阳性表达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联合螺旋藻胶囊对原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可溶性人类MHC-1类分子链相关基因A蛋白(s MIC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原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4例每组。对照组采取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甘氨双唑钠联合螺旋藻胶囊。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TPS、s MICA、HIF-1α及Her-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CA、CEA、TA-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CCA、CEA、TA-4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PS、s MICA、HIF-1α及Her-2水平和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TPS、s MICA、HIF-1α及Her-2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较高(P0.05),CD8~+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口腔黏膜炎、贫血、腹泻、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毒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螺旋藻胶囊能有效降低原发性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PS、s MICA、HIF-1α及Her-2水平,对患者免疫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能降低毒副反应率,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吉奥治疗结肠癌的疗效。方法:75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结肠癌患者,分为A、B、C组。A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艾恒)25例。B组:5-Fu/LV联合奥沙利铂(艾恒)25例。C组:替吉奥单药治疗25例。观察疗效、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C组与B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A组有效率48%,疾病控制率88%。B组有效率28%,疾病控制率84%。C组有效率32%,疾病控制率80%。结论:替吉奥是结肠癌辅助化疗联合用药及单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较好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和绒毛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妇产科76例稽留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及行人工流产的60例正常早产孕妇为对照组;根据患者稽留流产时间将稽留流产患者分为稽留时间2周组(12例),2~4周组(33例),4周组(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分析患者血清与绒毛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HIF-1α与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绒毛VEGF和HIF-1α均表达,其中VEGF主要表达于滋养层细胞细胞质和细胞间质,HIF-1α主要表达于滋养层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且观察组患者绒毛HIF-1α与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稽留时间患者绒毛HIF-1α与VEGF表达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IF-1α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r=0.601;P0.05);且绒毛HIF-1α与VEGF的表达水平也呈现正相关关系(r=0.401;P0.05)。结论:HIF-1α和VEGF在血清和绒毛中的低表达可能是稽留流产的发生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和绒毛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水平,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预防稽留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对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_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9例每组。观察组采取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F-1、TGF-β_1水平变化,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GF-1、TGF-β_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GF-1、TGF-β_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贫血、脱发、神经感觉障碍、神经运动障碍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方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GF-β_1及IGF-1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生成因子(VEGF)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1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45例口服替吉奥治疗,联合组46例加用沙利度胺治疗,治疗6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VEGF和bFGF水平变化以及Ⅲ、Ⅳ级毒副反应和2年内生存率。结果联合组近期疗效和2年生存率均高于单药组,血清TNF-α、VEGF和bFGF水平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末生存率以及Ⅲ、Ⅳ级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与沙利度胺联合使用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效果良好,且不增加化疗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5 mg/kg治疗,d1,两组均进行4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为52.50%(21/40),高于对照组的30.00%(12/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VEGF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秩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VEGF下降幅度与治疗疗效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00)。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P53、P16、Ki-67对三阴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P16、Ki-67在三阴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病例回顾性统计方法,对2000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初诊乳腺癌病人共586例进行筛选,共得出113例三阴乳腺癌(ER、PgR、HER2均为阴性)作为实验组(A组),同期随机选出113例非三阴乳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B组),统计这两组三阴乳腺癌标本P53、P16、Ki-67的表达.调查这两组病人5年无病生存率与5年内死亡率.结果:A组相对B组中P53、P16、Ki-67均较高表达(p<0.05),A组相对B组5年的无病生存率较低(p<0.05),5年内死亡率较高(p<0.05).结论:P53、ki-67在三阴乳腺癌的高表达与其预后差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BTVC)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化疗副作用及肠道菌群影响。方法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根治性胃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奥沙利铂+替吉奥联合化疗方案组32例(对照组),奥沙利铂+卡培他滨+BTVC联合治疗组26例(观察组)。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白细胞3×109/L、粒细胞2×109/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00×109/L、肝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炎、恶心/呕吐、腹泻及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多于观察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各菌群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杆/球比明显少于观察组(P0.01),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多于观察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杆/球比明显少于治疗前(P0.01),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多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杆/球比多于治疗前(P0.05);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TVC对胃癌术后化疗副作用有预防作用,并可调节患者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