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EGFR、ERCCl、TYMS、TUBB3和RRMl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分子生物学意义,为晚期肺癌患者的联合化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恶性胸腔积液中肺腺癌患者112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其进行EGFR、ERCCl、TYMS、RRMl、TUBB3的表达检测并根据EGFR不同的表达强度来统计ERCCl、TYMS、TUBB3和RRMl表达率的差异。结果在112例恶性胸腔积液中EGFR的阴性表达率为0.9%,弱阳性表达率为15.2%,阳性表达率为40.2%,强阳性表达率为43.7%,ERCCl的阳性表达率为40.2%,TYMS的阳性表达率为41.1%,TUBB3的阳性表达率为75%,RRMl的阳性表达率为83%。在不同EGFR表达强度下,ERCCl、TYMS和TUBB3各蛋白表达率不同且具有差异性。结论根据上述蛋白表达情况的不同,可对临床选择不同化疗方案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P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食管鳞癌手术标本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R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MTT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对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化疗耐药的关系。结果:7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及5.0%。MRP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食管鳞癌组织对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顺铂、卡铂、阿霉素、长春瑞滨、羟喜树碱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其相应癌组织中MRP2表达明显相关(P<0.01)。结论:MRP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有较好的相关性,推测食管鳞癌组织中MRP2的高表达可能对化疗耐药性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KRAS基因突变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成酶(TYMS)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空军总医院胸外科2010年06月至2014年10月符合入组条件的Ⅰ-ⅢA期NSCLC患者69例,肺癌组织标本均为手术中切取,KRAS基因突变应用x 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RCC1、TYMS mRNA表达水平应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结果:在69例检测样本中,共有13例存在KRAS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8.8%(13/69);男性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率(29.3%,12/41)较女性患者(3.6%,1/28)高(P=0.007)。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吸烟史、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TYMS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KRAS突变型患者ERCC1 mRNA表达水平比KRAS野生型患者高(P0.05),KRAS基因突变与TYMS 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在Ⅰ-ⅢA期NSCLC患者中,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KRAS突变。KRAS突变型患者可能不能从铂类化疗药物中受益,有利于指导早中期NSCLC患者术后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β-链接素(β-catenin)、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9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切取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9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β-catenin、PTTG、c-myc蛋白表达情况,对比观察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β-catenin、PTTG、c-myc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食管癌组织中PTTG与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β-catenin、PTTG、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β-catenin、PTTG、c-myc蛋白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PTTG与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β-catenin、PTTG、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且PTTG与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三者可作为早期诊断和评估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P16、P27蛋白在食管鳞状上皮、增生上皮和癌变上皮中表达状况及其与鳞状细胞癌发生、进展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其中活检标本13例)食管癌组织中P16、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P27在食管癌和增生性上皮均有阳性表达,但两者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上皮组均无阳性表达;P16、P27在高分化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低分化鳞癌组(P<0.05);P16、P27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16在原发食管癌组阳性表达率和淋巴结转移癌中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P27基因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16的表达与转移癌的形成有关;P16、P27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位患者的卵巢癌组织样本、癌旁正常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织标本中的ERCC1、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ERCC1、Vimentin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对患者进行统一的手术治疗,分析ERCC1、Vimentin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卵巢癌组织的ERCC1、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2%(45/83)、69.88%(58/8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64%(8/83)、20.48%(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的ERCC1、Viment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ERCC1、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患者的年龄、病灶直径、病理分型无关,而与卵巢癌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ERCC1、Vimentin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生存期(OS)均短于ERCC1、Vimentin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ERCC1、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RCC1、Vimentin可能作为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结果: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42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4%.而癌旁组织中10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0%,差异有显著性(P<0.05);MTA1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MTA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食管癌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1, 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I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I, BRCA1)的表达水平与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效果、病理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本研究检测了接受5-氟尿嘧啶为基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的ERCC1和BRCA1表达。研究显示,5-氟尿嘧啶为基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的有效率为36.0%,病理反应率为42.0%。免疫染色评分显示,在病例分级为0/1级的患者中,ERCC1主要为高表达,与2/3级差异显著(p=0.023)。此外,大多数病例分级为0/1级的患者中BRCA1为低表达,而在2/3级的患者中高表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p=0.035)、ERCC1低表达(p=0.009)和BRCA1高表达(p=0.018)与病理反应显著正相关。ERCC1低表达和BRCA1高表达的2和3级肿瘤病理反应发生率为87.5%,而ERCC1高表达和BRCA1低表达的2级和3级病理反应发生率仅为18.8%。ERCC1低表达的患者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1.8%(9/11),而ERCC1高表达为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2; p=0.011)。本研究结论表明ERCC1和BRCA是晚期ESCC患者5-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疗效、病理反应和生存相关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和比较68例食管鳞癌、20例切缘正常组织中HDGF、VEGF的表达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HDGF和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食管癌组织MVD值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DGF(63.2%)和VEGF(72.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切缘正常粘膜组织(15.0%、20.0%)(P0.05),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缘正常粘膜组织中的MVD值分别为35.48±5.75和13.50±2.1(P0.05)。食管鳞癌组织HDGF的阳性表达率仅与其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与其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二者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HDGF、VEGF阳性表达组MVD值均明显高于HDGF、VEGF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HDGF可能通过诱导VEGF的产生,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I和GST-∏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运用S-P法检测分别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22例和非宫颈鳞癌组织20例,汉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30例和非宫颈鳞癌组织30例,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I和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宫颈、初治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72.7%;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0.9%;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0.9%。P-gp、和MRP1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疆汉族正常宫颈、初治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6.7%;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60%,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6.7%。P-gp、GST-π和MRP1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GST-π阳性表达显著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P-pg、MRP1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新疆汉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P-pg、GST-π阳性表达显著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MRP1阳性表达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MRP1及GST-π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gp表达阴性患者NACT有效率显著高于P-gp表达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p〈0.05);⑥汉族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P-gp、GST-π表达阴性患者NACT有效率显著高于P-gp、GST-π表达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p〈0.05);化疗前宫颈鳞癌MRP1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g和GST-π可作为预测汉族宫颈鳞癌化疗敏感性指标。P-pg可作为预测维吾尔族宫颈鳞癌化疗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p2 7和CyclinE在食管鳞状上皮和鳞癌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收集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粘膜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的食管粘膜组织共 41例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 73例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染色。结果 CyclinE和 p2 7在正常鳞状上皮中无阳性表达 ;不典型增生上皮组阳性率分别为 3 3 3 3 % ( 7/ 2 1)和 2 3 80 % ( 5 / 2 1) .在鳞癌中CyclinE和 p2 7阳性率分别为 5 3 42 % ( 3 9/ 73 )和 2 7 40 % ( 2 0 / 73 ) .经统计 ,CyclinE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低分化组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 (P <0 0 5 ) ;而p2 7在高分化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组 (P <0 0 5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p2 7和CyclinE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CyclinE过表达是食管鳞癌恶性度较高的指标 ,而p2 7过表达是恶性度较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FOXP3在食管癌中表达规律。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48例,选取所有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FOXP3在食管癌细胞系Eca-109、正常食管黏膜细胞系Eca-109、人食管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表达,FOXP3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上的表达。结果:FOXP3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5.42%)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4.58%),P0.05。FOXP3在正常细胞系表达为阴性,在食管癌细胞系Eca-109中的表达阳性,FOXP3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表达阴性,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在食管癌组织中,FOXP3阳性表达率和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联(P0.05),和T分期、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存在关联(P0.05)。结论:食管癌细胞能够表达FOXP3,且其表达水平和食管癌的进展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食管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I和GST-∏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运用S-P法检测分别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22例和非宫颈鳞癌组织20例,汉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30例和非宫颈鳞癌组织30例,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I和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宫颈、初治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72.7%;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0.9%;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0.9%。P-gp、和MRP1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疆汉族正常宫颈、初治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6.7%;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60%,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6.7%。P-gp、GST-π和MRP1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GST-π阳性表达显著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P-pg、MRP1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食管鳞癌p53、c-erbB-2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p53、c-erbB-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181例食管鳞癌中p53、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正常食管粘膜均无p53、c-erbB-2蛋白的表达。47%食管鳞癌出现p53表达,p53阳性病例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出现p53表达,p53阴性病例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亦为阴性。p53阳性表达率与患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无关,且与预后无关。51.4%食管鳞癌呈现c-erbB-2蛋白表达,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无c-erbB-2表达。c-erbB-2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c-erbB-2阳性表达预后较差。结果提示,p53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erbB-2表达在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进行p53、c-erbB-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对食管鳞癌进行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I和GST-π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运用S-P法分别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22例新辅助化疗前后及正常宫颈组织20例P-gP、MRPI和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宫颈、初治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0.9%;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1.8%;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01%。P-gp和GST-π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P-pg阳性表达显著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MRP1、GST-π阳性表达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新辅助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P-gp、MRP1及GST-π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g、MRP1、GST-π无法作为化疗敏感性指标预测维吾尔族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抑癌基因PTE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 ,探讨PTEN与食管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食管癌及癌旁食管粘膜PTE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TEN在食管鳞癌 (4 8 2 2 % )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粘膜组织 (90 6 3%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而且从食管鳞癌Ⅰ至Ⅲ级PTEN表达率逐渐降低 ,鳞癌Ⅰ至Ⅲ级PTEN的表达率分别是 :78 5 7%、 6 0 0 %、 2 7 2 7%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从癌旁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 ,到Ⅰ~Ⅲ级食管鳞癌组织的PTEN表达依次降低 ,表明PTEN在食管癌的发生以及进展过程中有表达缺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与细胞周期素抑制因子P27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蛋白冰平的表达差异,分析二基因的相互关系及其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探讨Skp2和P27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9例食管鳞癌及其切缘正常组织中Skp2和P27的表达,用PearsonX<'2>检验分析二者的表达在两组间是否有差别;用Pearson X<'2>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Skp2和P27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食管鳞癌中Skp2和P27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kp2在食管鳞癌及其切缘正常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20.0%,(P<0.05).P27在食管鳞癌及其切缘正常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0%和85.0%,(P<0.05).Skp2和P2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且二者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食管鳞癌中Skp2基因在蛋白水平高表达,在切缘正常粘膜组织中低表达,P27蛋白表达与Skp2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Skp2和P27表达与食管鳞癌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MP-9、CD-14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D-14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57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MP-9、CD-147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MMP-9、CD-147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46%,64.91%;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9.82%,8.77%。在食管鳞癌中,MMP-9及CD-147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有关,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联;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MMP-9及CD-147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和RR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胸外二科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癌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并分析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表达阴性28例(70.0%),阳性12例(30.0%);RRM1表达阴性9例(22.5%),阳性31例(77.5%)。ERCC1和RRM1表达阴性非小细胞肺患者生存期均优于表达阳性患者,均P0.05。患者非小细胞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转移情况与ERCC1及RRM1表达情况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RM1表达水平测定有助于预后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磷脂酶Cε1(PLCE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1例口腔鳞癌组织和3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LCE1和MMP-9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PLCE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8.85%(42/61),MMP-9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5.40%(46/61),两者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8%(5/35)、17.14%(6/35)。PLCE1和MMP-9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口腔鳞癌组织(P0.01)。PLCE1与MMP-9的高度阳性表达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肿瘤TNM分期以及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口腔鳞癌组织中PLCE1和MMP-9的高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38,P0.01)。结论:PLCE1和MMP-9的过度表达均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密切相关性,并检测二者可能会对口腔鳞癌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