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于2016年5月10日至2016年11月10日,在连云港浅海底播和池塘养殖环境下比较研究了文蛤"万里红"、"万里1号"、"万里2号"3个品种(系)商品贝养殖生长性能。6个试验组分别为池养万里红(CW)、池养万里1号(CW_1)、池养万里2号(CW_2)、底播万里红(DW)、底播万里1号(DW_1)、底播万里2号(DW_2)。结果显示:幼贝经60 d养殖,CW_2组壳长显著大于CW、CW_1、DW和DW_1组(p0.05);壳高和体重显著大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壳宽显著大于CW、CW_1、DW和DW_2组(p0.05)。幼贝经120 d养殖,CW、CW_1和CW_2组壳长显著大于DW、DW_1和DW_2(p0.05);CW和CW_2壳高显著大于CW_1,DW、DW_1和DW_2(p0.05);CW和CW_2壳宽均显著大于CW_1和DW (p0.05);CW体重显著大于CW_1(p0.05)。幼贝经180 d养殖,DW_1和DW_2组壳长显著小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CW、CW_1和CW_2在壳高、壳宽和体重指标上显著大于DW、DW_1和DW_2(p0.05)。以上研究表明,文蛤幼贝养成商品贝,"万里"3个新品种(系)在连云港本地池塘养殖优于海区底播养殖;在池塘养殖模式中,前期"万里2号"具有生长优势,中后期"万里"3个品种(系)末体重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美洲帘蛤Mercenaria mercenaria是一种生长快,适应能力强,适温、适盐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的大型双壳贝类.其栖息环境均与我国沿海的生态条件相符合,适合于我国沿海海域的增、养殖.2001~2004年进行了潮上带池塘养殖、潮间带池塘养殖、潮间带底播养殖、浅海底播养殖和浅海筏式笼养5种方式的养殖试验,养殖2年平均壳长和体重达到62.07 mm和63.50 g,养殖成活率较高,年平均成活率39.72%~80.53%.  相似文献   

3.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是我国最具潜力培育大型海水珍珠的优质母贝,其贝壳色泽及珍珠层颜色与黑色素(melanin)的合成水平有关。为了筛选安全有效的企鹅珍珠贝黑色素抑制剂和增强剂,探讨其有效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分析其毒副作用,实验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熊果苷(arbutin)和丙戊酸(valproic acid)浸泡1月龄稚贝不同时间,观察3月龄,5月龄和7月龄幼贝壳色,并统计熊果苷和丙戊酸的使用对幼贝变色率、存活率、壳长、壳高、壳宽的影响。结果显示,2 mmol/L熊果苷处理稚贝1h或5 mmol/L丙戊酸处理1h即可显著提高壳色变异的比率(p0.05),且幼贝变色率随熊果苷和丙戊酸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熊果苷和丙戊酸的毒性检测发现,熊果苷达到10 mmol/L处理8h时,仍不会影响幼贝的存活率、壳长、壳高、壳宽(p0.05);但丙戊酸在浓度为5 mmol/L处理4h时,幼贝的存活率即显著下降,壳长、壳高和壳宽亦显著低于对照(p0.05)。研究表明,熊果苷和丙戊酸对企鹅珍珠贝幼贝而言分别是有效的黑色素抑制剂和增强剂,熊果苷在10 mmol/L处理8h以下都未检测到毒副作用,丙戊酸在5 mmol/L处理4h时即存在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4.
张跃环  闫喜武  杨凤  张国范 《生态学报》2008,28(9):4246-4252
通过对菲律宾蛤仔大连群体壳宽的选择,于2006年5月建立了壳宽型(WS)和壳扁型(PS)两个家系.对两种壳型亲本的鲜重、性比、产卵量及其子代的生长与存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亲贝的鲜重差异显著(P<0.05),WS、PS亲贝的雌雄比例分别为0.88 : 1、0.62 : 1,产卵量分别为124.19万/粒和408.50万/粒;两家系子代的卵径、D形幼虫大小、变态规格无显著差异(P>0.05),但单水管、双水管稚贝的大小差异显著(P<0.05);幼虫浮游期间(0~16日龄),WS和PS幼虫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9.46±1.56)ìm d-1和 (9.60±0.38)ìm d-1,差异不显著(P>0.05).12日龄前,WS和PS幼虫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16日龄时,WS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PS (P<0.05).变态期间(16~24日龄),WS家系的生长速度((2.64±0.34)ìm d-1)显著地小于PS家系((3.91±0.67)ìm d-1) (P<0.05),WS家系的变态率(5.32%±1.53%)也显著地小于PS家系(15.68%±3.06%) (P<0.01).PS家系在稚贝的室内培育期间(24~60日龄)和生态池育成阶段(60~180日龄)的生长速度均显著地快于WS家系(P<0.05);PS家系的存活率也均显著地高于WS家系(P<0.05).  相似文献   

5.
杨凤  曾超  王华  文永升  何阳阳  张瑜 《生态学报》2016,36(3):795-802
作为埋栖型滩涂贝类的典型代表种类,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具有很强的潜沙行为。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生态行为学,在室内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常见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 H值以及流速和规格大小对蛤仔幼贝(6—12 mm)潜沙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10—30℃,盐度25—30,p H值在6.0—9.0范围内蛤仔幼贝均能100%潜沙;在试验观察的4—5 h内,盐度由30突变至10时没有蛤仔潜沙,突变至20时有20%—30%潜沙(20℃,庄河蛤仔)或100%潜沙(15℃,福建蛤仔);p H值由8.0突变至10.0时不能潜沙;以暂养海水的温度(15或20℃)、盐度(30)和p H值(8.0)为中心,随着各个指标向两侧突变潜沙时间延长;流速为3、4和5 cm/s时,随流速增大潜沙速度加快;在规格6、9 mm和12 mm的幼贝中,以12 mm潜沙速度最快。若以半数潜沙时间(ET_(50))为判定指标,则适宜潜沙温度为15—20℃,盐度为25—30,p H值为7—9(莆田蛤仔)和8.0(庄河蛤仔)。在适宜条件下,蛤仔幼贝1 min内开始潜沙,3 min内有半数潜沙,5 min便全部潜沙。研究发现环境突变对蛤仔潜沙有明显影响,在天然海区放养蛤仔时应该注意购买地和放养海区温度、盐度和p H值的差异,并且选取10 mm以上幼贝放养效果较好。所得结论对完善菲律宾蛤仔幼贝的行为学及其底播养殖技术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宽壳全海笋稚贝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条件下,研究了盐度(15、20、25、30、35和40)对宽壳全海笋(Barnea dilatata)稚贝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宽壳全海笋稚贝存活、贝壳生长与软体部有机物积累影响显著;盐度15~40是稚贝的适宜生存盐度,28 d平均存活率为78.7%~91.3%;稚贝的最适生存盐度为20~30,平均存活率高于90.0%;稚贝湿重增长的最适盐度为20~35,平均特定生长率为2.963~3.028%·d~(-1);不同盐度下稚贝壳长和壳高的特定生长率变化相近,壳长和壳高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5~35;其中盐度30条件下稚贝有机物与无机物比值最高,达4.396,盐度25次之,为3.375,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研究结果可以为宽壳全海笋的资源保护与增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经过连续7代人工选育壳白长牡蛎品系为素材, 通过巢式设计, 成功构建了12个半同胞家系和29个全同胞家系, 同时以未经选育的个体子代为对照组, 评估了各家系和对照组幼体在不同日龄下的生长和存活差异。结果显示, 不同日龄, 壳白长牡蛎家系幼体生长和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 壳高和存活率分别提高3.65%—14.58%和1.11%—19.26%; 生长和存活性状在不同壳白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 其中G11、G15和G35家系在生长和存活率方面均有较大优势, 在19日龄, 与壳白家系平均值相比, 其壳高的累积生长量分别增加11.87%、17.03%和30.32%, 存活率分别提高38.35%、33.41%和51.07%; 与对照组相比, 其壳高的累积生长量分别增加34.09%、28.18%和49.31%, 存活率分别提高65.00%、59.11%和80.18%。同时对壳白长牡蛎幼体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参数进行了评估。壳白长牡蛎幼体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28—0.81、0.42—0.88, 均属于中高遗传力; 壳白长牡蛎幼体不同日龄壳高和壳长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 相关系数的范围分别为0.35—0.81、0.57—0.85。研究为培育生长性能优良和存活率高的壳白长牡蛎品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29±1)℃、盐度28.5±0.5条件下,研究了卤虫、蟹类、虾类、贝类4种饵料单独及混合投喂20d后对方斑东风螺稚螺(壳高1.5~2.0 mm)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喂卤虫组(62.65%)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卤虫+贝类组(40.09%)存活率高于单独投喂贝类组(34.36%),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投喂卤虫组壳高、壳宽最低,单独投喂贝类组壳宽、壳高特定生长率最高(6.02%/d,6.67%/d),但与卤虫+贝类组差异不显著。卤虫组壳高、壳宽变异系数低于其它各组,其中壳高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壳宽变异系数与其它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说明投喂卤虫有利于提高方斑东风螺稚螺存活率及个体大小整齐度。  相似文献   

9.
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壳金品系与壳黑品系分别是壳颜色为金色与黑色的选育群体, 为了评估选育效果与选育差异, 分析了F3群体的生长、存活、性腺发育和生化成分(糖元、甘油三酯、总蛋白)含量的周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浮游幼虫与稚贝期(9—40 dph)壳黑品系的壳高显著大于壳金品系(P<0.05), 而幼贝与成贝期(180—450 dph)壳金品系的壳高、壳长、总重、总体积、软体重大于壳黑品系, 并且总重呈显著性差异(P<0.05), 表明成贝期壳金品系具有较全面的生长优势。15—450 dph壳金品系的存活率均高于壳黑品系, 360与450 dph(6月与10月)壳金品系的成活率分别为55.35%与42.22%, 是同时期壳黑品系成活率(25.27%与12.12%)的2.19倍与3.49倍(P<0.05), 成贝期壳金品系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优势。成贝期壳金品系与壳黑品系雌雄比接近1﹕1, 性腺发育同步, 6—9月(360—450 dph)为配子排放盛期。180—450 dph(12月至次年10月)壳金品系闭壳肌、外套膜、鳃和性腺中的糖元与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壳黑品系(P>0.05), 随着卵子发育成熟, 性腺中糖元含量逐渐升高, 而甘油三酯含量逐渐降低; 两个品系总蛋白含量无组织与时间差异。研究表明熊本牡蛎的生长、存活以及生化成分含量与壳色相关联。研究为经济性状与壳色的协同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马氏珠母贝的种群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成兴  黄宗国 《动物学报》1997,43(3):271-278
1993年7月-1994年12月,在大亚湾东山珍珠养殖场进行马氏珠母贝的生长和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小贝种群个体大小组成呈正态分布,进入中贝以后,正态分布不明显。小贝生长快,壳高增幅大,死亡率较低,中贝以后,生长较慢,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三倍体牡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太平洋牡蛎为材料,比较其在池塘和水沟两种不同环境下养殖6个月后的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和死亡率。结果表明:水沟中养殖的三种单体牡蛎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均显著高于池塘中养殖的相同牡蛎(p0.05)。在同一养殖环境下,水沟组中杂交三倍体牡蛎的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则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单体牡蛎(p0.05),而池塘组的三种单体牡蛎的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均无显著差异,且池塘组三种牡蛎的死亡率均高于相应的水沟组。因而,水沟比池塘环境更适合三种牡蛎的生长,而且杂交三倍体牡蛎比二倍体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生长更快。  相似文献   

12.
2012年4月,利用马氏珠母贝全同胞家系进行家系内与家系间交配组合构建了近交家系(A与D)与杂交家系(B与C)。贝龄2龄时,比较家系生长性状差异,利用甲基化敏感多态性扩增技术(MSAP)检测了4个家系甲基化水平的差异,估计了甲基化比例与生长性状平均值相关性系数。结果表明,家系杂交子代的平均壳长、平均壳高、平均壳宽与平均体重均值大于近交家系,性状优势率为8.5%~24.7%;近交家系与杂交家系的总条带数和甲基化比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近交家系A和D获得的总条带数分别729.0±19.6与717.3±28.2,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0.0±0.9)%与(8.5±0.4)%;杂交家系B和C获得的总条带数分别为703.0±10.7与726.3±18.8,甲基化比例分别为(5.9±0.7)%与(5.7±0.9)%;家系的平均壳长、平均壳高、平均壳宽与平均体重性状与甲基化均存在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9、-0.751、-0.674和-0.652。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分析了微胶囊饲料S1和S2对马氏珠母贝的生长性状与矿化基因nacrein与pif177表达量的影响。实验共设置了5个组合(EG1,EG2,EG3,EG4和CG),其中EG1和EG2分别单投喂饵料S1和S2,EG3和EG4分别投喂S1+亚心形扁藻与S2+亚心形扁藻,CG投喂扁藻。经过60 d的养殖后,比较了各组的生长率及nacrein与pif177的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壳宽、壳高绝对增长率与相对增长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G4具有最大的壳宽、壳高绝对与相对增长率,单喂饲料的EG1和EG2的壳宽与壳高增长率均小于CG或投喂混合饲料的EG3和EG4。各组间外套膜nacrein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G4中央膜nacre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G1、EG2和EG3(p0.05);EG4边缘膜的nacre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G1和EG3(p0.05)。各组间外套膜pif177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G4中央膜和边缘膜的pif177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EG1和EG3组(p0.05)。壳宽与壳高的增长率与矿化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的胶囊饲料能替代部分单胞藻饵料,为进一步研发珍珠贝人工饲料及开展工厂化养殖提高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从生源要素角度评价底播增殖滤食性贝类在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依据在庄河海域现场研究得到的底播菲律宾蛤仔的生理生态学参数建立了其C、N、P收支方程.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对碳、氮、磷的生长余力(SFGC、SFGN、SFGP)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均在春季达到最高值,而SFGC在夏季时最低,且为负值,SFGN及SFGP全年均为正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94~49.82 mg C·ind-1·d-1、0.72~9.49 mg N·ind-1·d-1和0.15~3.06 mg P·ind-1·d-1.菲律宾蛤仔对碳、氮、磷的生长效率季节变化显著,其对C、N、P的净生长效率基本表现为KP2> KN2> KC2.C、N、P收支方程显示,菲律宾蛤仔更趋向于对N、P的富集,即与碳元素相比,摄取的氮源及磷源大部分用于蛤仔自身的生长和繁殖.高密度、大规模底播增殖菲律宾蛤仔是庄河海域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的重要组分,其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生源要素循环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何亮华  李建生 《生态科学》2013,32(5):553-557
通过采集试验前后池塘不同位点的底泥沉积物,就对虾单养和虾蛤混养两种模式下底泥耗氧速率(SOD)做初步研究,探讨不同水温和有机质含量对不同养殖模式池塘底泥SOD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虾单养和虾贝混养两种模式下池塘底泥SOD都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且呈良好的幂指数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79 9、0.990 5;SOD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显著(P<0.05)。对不同养殖模式下虾池底泥SOD 分析表明,虾蛤混养池与对虾单养池的SOD 差异极显著 (P<0.01);在相同养殖模式下,SOD试验初期小于试验后期(P<0.05)。在相同时期,单养虾池底泥的SOD 高于虾蛤混养池(P<0.05)。  相似文献   

16.
厦门大嶝岛海域贝类的养殖容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厦门大嶝岛海域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潮下带、潮间带和吊养区非养殖滤食性动物生产量、养殖贝类的滤水率、有机碳含量和贝类含壳重与鲜组织重的比值等模型参数的调查测定和检测分析,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型估算该海域贝类生态容量,进而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生产量,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同时应用方建光模型估算贝类的养殖容量;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养殖品种的适养殖面积,以控制该海域贝类的养殖量和对各种贝类养殖量进行优化配置.结果表明,3种模型估算的贝类养殖容量为35248~39990t(平均37488t),140008~158850×104个(平均148903×104个);适养面积2145hm2,其中牡蛎1900hm2、缢蛏81hm2、泥蚶20hm2、凸壳肌蛤144hm2.2000年贝类及其各养殖品种的养殖面积已超过了估算的适宜养殖面积,应予以削减.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蛤仔EST_SSR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对菲律宾蛤仔斑马蛤F2代家系107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标记位点与生长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在2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41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2—3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09—430 bp,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0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1个,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504,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为0.43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24。经卡方检验,3个位点SSR11,SSR164和SSR213的基因型分布显著偏离了孟德尔定律(P0.01)。运用SPSS 20.0对20个微卫星位点与菲律宾蛤仔斑马蛤家系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壳长、壳宽、壳高和体重)进行连锁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SSR9位点与壳高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SSR135和SSR164位点与壳宽呈显著相关(P0.05),SSR142位点与体重呈显著性相关(P0.05)。研究结果可为菲律宾蛤仔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有关麻蝇的养殖迄今国内尚未见专门报告,为此,将1980—1985年在实验室养殖的常见麻蝇养殖方法介绍于下:养殖条件与方法一、设备与条件养虫室温度24°—28℃,最适26℃,相对湿度60—80%,最适70%,光照14小时。养蝇笼大小为30×15×15厘米,底为木板,其它面为细孔罗纱做成,一端开口处缝白布袖套,制备30个笼。改装常规诱蝇笼2个,在笼一侧开15厘米长的方形口,缝上细套便于手伸进用指管扣捕雌麻蝇。另备30个7×10厘米的烧杯或广口玻璃瓶为幼虫饲养缸。另外备30个小酒盅、30个小平皿以及尼伦纱布、橡皮筋等。二、蝇种来源先用改装的诱蝇笼诱捕,然后再…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2008年4月,在冬季低温(水温3.0 ℃~4.2 ℃、盐度25~27、pH 7.90~8.16)条件下,采用饥饿时间不等、恢复投喂时间相同的方式,研究了饥饿再投喂对不同规格菲律宾蛤仔生长、存活及体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各试验组菲律宾蛤仔生长性状的差异不明显;其对饥饿的耐受能力随着蛤仔规格的增大而升高;存活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出现不可逆点.从较大规格菲律宾蛤仔(壳长7 mm)的体组分上看:菲律宾蛤仔水分、脂肪含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蛋白质含量在饥饿前期随着脂肪的消耗而上升,后期因脂肪的过度消耗开始被利用而下降;灰分含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温度23.5~24.0 ℃和盐度29.5~30.0条件下,研究了球等鞭金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4种单细胞藻类单独及组合投喂24 d后对魁蚶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饵料投喂条件下,稚贝存活率均在95%以上,不同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单一饵料投喂组中,球等鞭金藻组的稚贝生长最快,小球藻组的稚贝生长最慢.组合投喂组中,球等鞭金藻与其他3种单胞藻混合(1∶1)投喂组稚贝壳长及特定生长率均优于其他组,其中与小球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好,稚贝壳长和壳高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6%·d-1和6.4 %·d-1.研究结果可为魁蚶人工苗种培育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