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北桑寄生(Loranthus tanakae)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含量较高,生物活性较好。由于植物资源短缺,导致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受限。【目的】从北桑寄生中分离、筛选和鉴定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菌,并评估其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方法】以北桑寄生枝条为研究对象分离内生菌,通过显色反应和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筛选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菌,并采用NaNO2-Al (NO3)3比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利用清除自由基和抑菌的体外实验来初步评估产黄酮内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共筛选出4株产黄酮内生菌,其中3株为内生真菌,1株为内生细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分别鉴定为Botryosphaeria sp.(ZC020)、Phoma sp.(ZZ105)、Nemania sp.(ZS042)和Pseudomonas sp.(ZC026)。4株菌中ZC020和ZS042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44.58±0.72) mg/L和(31.98±0.18) mg/L (P<0.05,n=3),并且ZS042可产生与北桑寄生植物相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ZC026和ZS042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活性,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2.85%±0.66%(ZC026)、57.01%±0.89%(ZS042)和85.36%±0.75%(ZC026)、88.17%±0.15%(ZS042)(P<0.05,n=3)。ZZ105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从北桑寄生枝条中分离出4株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菌,其中有一株为内生细菌。这项工作为北桑寄生黄酮类化合物的生产提供了新的资源,也为其他珍稀药用植物和材料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豆多肽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黑豆多肽,并分析其分子量分布;同时还采用DPPH·清除法研究各分离肽段的抗氧化活性,对抗氧化活性最佳的肽段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黑豆多肽经分离后得到3个片段,黑豆小分子肽BSP3对DPPH·自由基具有最强清除作用,其半清除浓度(HSC50)为0.664 mg/mL.所以,分子量小于1000 Da的黑豆小分子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剂萃取法将鸭舌草75%乙醇提取物浸膏分成4个不同组分,并用碘量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高极性组分正丁醇相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与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和化学合成抗氧化剂BHT的抗氧化活性相当,显著高于对照.利用柱层析技术对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组分正丁醇相进一步分离纯化,并确定为豆甾醇葡萄糖甙.以BHT为对照对羟自由基进行清除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抗氧化剂BHT相比,它们对羟自由基具有更高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4.
5.
一、前言油脂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品之一,由于油脂及其食品在保存时容易氧化而导致变质,因此常在油脂食品中加入抗氧化剂以防止其氧化变质,使其在一定的食用保存期内能够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目前,世界上特别是我国,使用的油脂抗氧化剂均为人工合成,即叔丁基羟基茴香醚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究南海海藻共附生放线菌资源的多样性及潜在的应用价值,对中国西沙群岛来源的海藻进行共附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与抗菌活性筛选。【方法】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2种不同分离培养基对不同采样位点的6种海藻进行放线菌分离;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的放线菌进行鉴定;用打孔法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等10种敏感细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对筛选得到的目标活性菌株HZ014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AntiSMASH在线工具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预测其产生新型活性物质的潜力。【结果】从6种海藻中分离得到36株共附生放线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2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 2株、诺卡氏菌属(Nocardia)3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5株和盐孢菌属(Salinispora) 24株;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36株共附生放线菌发酵粗提物对至少1种敏感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菌株发酵粗提物的抗菌活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鉴定1株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海洋真菌LWG-42菌株,分离鉴定其抗氧化活性化合物。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菌株LWG-42进行鉴定;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测定抗氧化活性,通过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LWG-42菌株产生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波谱特征鉴定其结构。菌株LWG-42被鉴定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aurasperone A和aurasperone B,aurasperone A、B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0.18和0.11 mg/m L。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这两个化合物在药品、化妆品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一株源于海参肠道的季也蒙假丝酵母产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采用乙醇沉淀、Sevag除蛋白等方法得到胞外粗多糖EPS.EPS经Sepharose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后,分别得到3个组分EPS1、EPS2和EPS3,对抗氧化活性较高的EPS2采用Sephacryal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得到1个单一组分EPS2-1,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并验证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EPS2-1是由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当其浓度为0.36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100%,明显高于同浓度下Vc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14.42%;当EPS2-1浓度为0.60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53.22%;同时EPS2-1表现出一定的还原力.研究证明该活性多糖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金属螯合肽的来源、分离纯化及构效关系,分析了金属螯合肽抗氧化活性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金属螯合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周婧  黄丽云  李钢  徐静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8):1958-1966
【目的】红树林内生真菌生长于特殊的生境,有些菌株能分泌出结构新颖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从红树林植物红茄苳(Rhizophora mucronata)中分离获得一株内生真菌HQD24,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形态结构及ITS r DNA序列分析,HQD24被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的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采用抗氧化多活性模型,2-2′二苯基-1-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测定法、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测定法、超氧自由基测定法、还原Fe~(3+)能力、螯合Fe~(2+)能力对HQD24麦麸发酵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经抗氧化活性实验发现不同有机溶剂萃取成分都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还原Fe~(3+)、螯合Fe~(2+)的能力,尤其是清除ABTS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抗氧化活性的能力都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当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粗提物浓度为1.5 g/L时,二氯甲烷萃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率为71.92%,正丁醇萃取物清除超氧自由基率为62.36%,综合评价,HQD24的发酵产物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主要分布于二氯甲烷萃取粗提物和正丁醇萃取粗提物,其次分布于乙酸乙酯萃取粗提物,石油醚萃取粗提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最少。【结论】研究结果预示红树林内生烟曲霉菌是产生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HQD24菌株可以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苦碟子注射液经盐酸酸化,HPD大孔树脂柱分离,得到总酚酸部分,以抗坏血酸(Vc)做为阳性对照,利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总酚酸部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为此,我们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MDS-5反相制备色谱对总酚酸进一步分离,共获得6个酚酸类成分。采用上述活性评价的方法对所获得的6个成分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发现除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外,其它5个酚酸类成分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好于或与阳性对照Vc相当。  相似文献   

12.
白木香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木质部的树脂形成部位和健康部位中共分离获得42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产孢的33株分属于3目4科7属,其余未产孢的9株暂归为无孢菌群。采用杯碟法和MTT法分别测定了各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3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和2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白木香木质部健康部位内生真菌以枝顶孢霉属为优势属,而树脂形成部位的内生真菌种类比健康部位要多,且以青霉属为优势属。其中26株至少能抑制一种指示菌,占总数的61.9%;7株对指示瘤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占总数的16.7%。抑菌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枝顶孢霉属和青霉属。枝顶孢霉属菌株抑菌活性较强,其抗菌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火棘果中的总黄酮(PFF)并用D-101大孔树脂纯化,分别得到粗提物PFF1和纯化物PFF2,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含量。考察了PFF1、PFF2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及抗酸败水解能力并与VE作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PFF1、PFF2的黄酮含量分别为2.25、3.49 g/L,火棘果黄酮提取率为5.11%,纯度为22.84%。当黄酮质量浓度为0.258 g/L时,PFF1对菜籽油、橄榄油、鹅油、鸡油、猪油、牛油的保护率分别为27.56%、19.66%、16.12%、24.05%、24.06%、20.61%,PFF2对这6种油脂的保护率分别为46.17%、38.15%、37.15%、42.31%、32.78%、28.43%;PFF1使上述油脂的酸价降低值(ΔAV)分别为0.68、0.56、0.44、0.8、0.48、0.28 mg/g,PFF2的分别为1.0、0.6、0.56、0.96、0.52、0.36 mg/g,在0.04~0.26 g/L浓度范围内,PFF1及PFF2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及抗酸败水解能力随黄酮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在50~80℃温度范围内,PFF1及PFF2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随着烘箱强化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相同条件下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PFF2强于PFF1,但均比VE弱。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酸豆外果皮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从酸豆(Tamarindus indica Linn.)外果皮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和纯化得到18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它们进行鉴定,分别为木犀草素(1)、7,3′,4′-三羟基黄酮(2)、芹菜素(3)、7,4′-二羟基黄酮(4)、7,4′-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5)、紫云英苷(6)、槲皮素(7)、山柰酚(8)、金合欢素(9)、圣草酚(10)、柚皮素(11)、紫铆素(12)、二氢山柰酚(13)、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14)、5,6,7,4′-四羟基二氢黄酮(15)、3,5,7,3′,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16)、儿茶素(17)、表儿茶素(18)。10个化合物(2、4~6、9、11、13~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ORAC法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发现酸豆外果皮的4份萃取物及9个化合物(1、2、7~10、12、13、17)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土壤及水果中分离出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YPD培养基培养酵母,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长度为547 bp,与GenBank中近平滑假丝酵母同源率在98.5%~100%之间,进化分析表明与C.parapsilosis(EF193067)、C.parapsilosis UOA/HCPF(FJ872013)属于一单独分支中,形态结果及分子鉴定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培养成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新鲜猪血为原料,首次利用改进的新工艺提取分离超氧化物歧化酶,经过溶血,热变,丙酮沉淀,超滤浓缩,SephadexG-75凝胶过滤层析和DEAE-sepharose-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冷冻干燥等步骤,得到高纯度酶,并对酶的相关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产品粗酶活性在3 000 U/mg左右,分别经SephadexG-75和DEAE-sepharose-fast flow层析纯化后,酶活分别达到5 585 U/mg和6 148 U/mg产品得率分别为13.4%和10.32%,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为单一条带达到电泳纯,其分子量在31 kD附近,其临苯三酚抗氧化活性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黄蜻幼虫肠道中分离出具有除草活性的真菌,并在其代谢产物中寻找具有除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对黄蜻幼虫肠道共生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5.8S r R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目标菌株QTYC01的分类地位。利用离体的方法测定菌株发酵液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除草活性以及粗提物对常见农作物的安全性;利用盆栽方法测定发酵液对稗草幼苗的活性。运用重结晶的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鉴定出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菌株QTYC01被鉴定为Curvularia crepinii。离体活性测试发现QTYC01发酵液可显著抑制稗草和反枝苋幼根的生长,其抑制率分别可达95.0%和90.1%,并可使经喷施发酵液的稗草幼苗的受害率达到71.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稗草和反枝苋幼根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在100μg/m L的浓度条件下,粗提物对稗草和反枝苋的抑制活性分别为56.8%和71.2%,且在该浓度条件下对一些常见农作物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其抑制率均低于32.6%。进一步从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Z)-7-oxozeaenol,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制反枝苋活性,其IC_(50)为4.8μg/m L。【结论】菌株QTYC01具有开发为新型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酵母蛋白多糖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热带假丝酵母和八孢裂殖酵母为材料,通过化学抽提法得到多糖粗取物,经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得到组分Ma和Mb,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鉴定,它们为均一成分,分子量分别为438kD和667kD;蛋白分析表明Ma和Mb为蛋白多糖;经薄层层析和高压液相分析,Ma主要含甘露糖,Mb则由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3∶1;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Ma和Mb含有4种极性氨基酸和12种非极性氨基酸;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Ma与Mb均能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具有体外抗氧化能力。动物实验表明Ma和Mb具有抑制小白鼠肝癌H22实体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商陆根部提取分离出商陆多糖,并对该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商陆根部经石油醚回流脱脂、热水抽提、脱色、乙醇沉淀等处理可从中提取出粗多糖。多糖经三氯乙酸脱蛋白纯化,再分别以考马斯亮蓝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和糖含量,并通过采用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能力测定法、β-胡萝卜素-亚油酸法,以抗坏血酸(Vc)为对照,来分析粗多糖和纯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水提法提取的粗多糖,含有10.69%的蛋白质和60.91%的多糖;纯化后的多糖糖含量达到91.04%。商陆粗多糖、纯多糖及Vc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的IC50分别是1.26mg/mL、4.78mg/mL和0.224mg/mL;对超氧自由基(O2-·)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1.91mg/mL、2.28mg/mL和0.123mg/mL;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的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0.471mg/mL、0.692mg/mL和0.379mg/mL。实验结果表明商陆多糖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化剂,可作为潜在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中。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鱼类疖疮病的生物防治方法,以引起鱼类疖疮病的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为指示菌,从土壤中筛选到对该致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I6,经16S rRNA分析鉴定为链霉菌(Strptomyces sp.)。链霉菌I6的次级代谢产物对杀鲑气单胞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且对鱼类无毒力,在鱼类疖疮病的治疗和防控中具有应用潜力。为了提高链霉菌I6抗菌活性物质的产量,对该I6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AM3-1,最适初始pH为7~8,最佳培养时间为5 d,种子液最适菌龄为36 h。所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链霉菌I6对鱼类疖疮病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渔业生物防治中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