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单宁的絮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的植物单宁提取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通过烧杯混凝试验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确定了植物单宁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浓度、投加量、沉淀时间、pH值和温度。试验表明,植物单宁具有一定的絮凝作用,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处理效果较好,得到较适宜的絮凝处理条件为:处理浓度20mL/L,投加量60mL,沉淀时间5min,pH值3.0,温度25℃。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时红  牛志卿  李晋 《生物技术》2003,13(1):25-27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3株能产生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对其中1株TJ3进行其最佳培养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J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蛋白胨作碳,氮源,初始pH值6~7,温度25~30℃,摇床转速120~160r/min,培养时间72h,可产生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2.4%,同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所产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尤其对净化分散兰染液,酵母菌菌液分离最为突出,絮凝率均在95%以上,具有较高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海口市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活性淤泥中分离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絮凝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稀释平板法进行菌株分离,高岭土悬浊法进行菌株的筛选以及菌株产絮凝剂特性、絮凝剂活性成分和热稳定性的研究;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进行菌株的初步鉴定。结果:筛选到2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产生菌XN-6和XN-8,分别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ter sp.)。菌株XN-6和XN-8发酵液絮凝率最高时,菌株XN-6的最佳pH值、最适温度和最佳转速分别为7、30℃、120r/min;XN-8的最佳pH值、最适温度和最佳转速分别为8、32℃、120r/min;菌株产絮凝剂活性成分热稳定性较差。菌株XN-6和XN-8单独处理污水的絮凝率分别为81.01%和76.78%,联合处理污水的絮凝率为79.08%,基本上不存在协同作用。结论:菌株XN-6和XN-8可作为原始菌株用于开发微生物絮凝剂,有望能应用于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为絮凝剂去除抗生素发酵液中的菌体,结果表明:发酵液pH值、絮凝剂用量是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最佳絮凝条件为pH7.0,絮凝剂用量0.4g/L,温度30℃,此时菌体絮凝率(FR%)可达70%以上。经絮凝预处理后,滤速为处理前的2.5倍,发酵液的效价由700 U/mL提高到860 U/mL。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的菌种培养及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作为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将其对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活性测定,得出了适于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以浓度为1.5%的葡萄糖作为碳源,以NH4Q0.06% 酵母膏0.04%相组合为氮源,以浓度0.3%的KH2PO4作为无机营养物质,其它培养条件pH值为7~8,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80r/min。并将培养好的菌液用于多种废水净化,试验结果表明:其絮凝率与去除率均达90%以上,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天然生物制品壳聚糖(CTS)、硫酸铁(Fe_2(SO_4)_3)以及聚合氯化铝(PAC)为主要原料制备了4种环保型絮凝剂,并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活污水进行絮凝处理。以污水COD、浊度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复合絮凝剂配方、絮凝剂用量、水体pH变化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TS/PAC复合,体积配比1:5.0,用量8 mL/L,水体pH 7.2时,水体COD去除率78.5%,浊度去除率98.4%,絮凝效果最佳,且药剂的投加量最少。  相似文献   

7.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TJ-3的絮凝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TJ-3, 经生理生化试验检测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短杆状, 16S rDNA测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表明, TJ-3的生长稳定期较长, 所产微生物絮凝剂(MBF)的稳定性良好。TJ-3产MBF对高岭土悬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最佳条件下的絮凝率为98.2%。絮凝活性分布实验结果表明, TJ-3所产MBF的活性物质大部分存在于离心后的沉淀物中。处理100 mL高岭土悬液, pH值8.5、1%(质量分数)CaCl2溶液投加量3.5 mL、菌液投加量1.5 mL时, 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王兆慧  叶辉  常燕  徐磊  曹军  尹立红 《微生物学报》2008,35(2):0178-0182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未显示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具有遗传毒性。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浸出汁, 培养时间为24 h。在絮凝体系中加入Ca2+能明显提高发酵液的絮凝率。在pH为8.0时对高岭土悬浊液和污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未显示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具有遗传毒性.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浸出汁,培养时间为24 h.在絮凝体系中加入Ca2 能明显提高发酵液的絮凝率.在pH为8.0时对高岭土悬浊液和污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0.
改性瓜尔胶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瓜尔胶进行铵基化阳离子改性,得到一种天然絮凝剂.研究了改性瓜尔胶絮凝剂处理污水的效果,以及pH值、反应温度、粘度、取代度等因素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度为3 000~5 000mPa·s,阳离子取代度为13%的改性瓜胶对高岭土悬浮液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在胶加入量为0.2 mL/L,搅拌速度为500r/min、搅拌时间为15 min等条件下,沉降15 min可达到彻底絮凝和澄清.此外,该絮凝剂基本不受温度和水质pH影响,且絮凝性能明显优于聚丙烯酰胺、硫酸铝以及三氯化铁等絮凝剂,因而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生物复合菌剂在生物处理污水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氨氮降解菌的氨氮去除能力、絮凝菌的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各因素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氨氮降解菌接种量为10%、降解时间为60 h、pH为9时氨氮的去除效果达到85.18%;絮凝菌的投加量为15%,助凝剂的投加量为3 m L,p H为7时絮凝效果为86.26%。利用试验菌株构建具有降解氨氮和絮凝双重功能的复合菌剂,优化培养条件为:氨氮降解菌与絮凝菌的配比为2:3,p H为8。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五大水质指标的验证试验,氨氮降解率、絮凝率、BOD去除率、COD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出水水质均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研究表明复合菌剂能使污水中氨氮和悬浮固体大幅度降低,达到同时去除水体中多种污染物的目的。微生物菌剂在污水净化体系中,具有较好的生产稳定性,可为高原城市生活污水体系净化的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絮凝剂,并探讨了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絮凝作用,着重考察了絮凝剂的投入量、体系pH值、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造纸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56.52%,且具有投入量少、pH应用范围广、絮凝时间和沉降时间短的优点,说明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作为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处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找到可以加速雨生红球藻采收的絮凝剂,选用几种常用的无机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对雨生红球藻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絮凝剂对雨生红球藻采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SPFC)是絮凝效果最好的无机絮凝剂。其最佳使用条件:添加SPFC的质量浓度为1.5 g/L,絮凝时间为120 min,絮凝率达到90.0%。壳聚糖作为一种性状优良的生物絮凝剂也被应用于本研究中,其最佳的使用条件:p H为4.0,分子量(M_w)为5.0×10~3,添加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20 mg/L,絮凝率达到74.8%。另外,当SPFC和壳聚糖协同作用时,雨生红球藻的絮凝率达到最大值(97.0%),远远高于二者单独使用时的絮凝率;也缩短了最大絮凝率的时间,仅为90 min,絮凝效果明显提高。SPFC和壳聚糖复合使用可应用于雨生红球藻大规模生产的采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絮凝剂,并探讨了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絮凝作用,着重考察了絮凝剂的投入量、体系pH值、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造纸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56.52%,且具有投入量少、pH应用范围广、絮凝时间和沉降时间短的优点,说明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作为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处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透明质酸的纯度。方法:研究了絮凝预处理发酵液对醇沉法提取透明质酸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明矾可作为最佳絮凝剂,正交实验最佳絮凝条件为:絮凝剂添加量1 000mg/L、絮凝温度30℃、絮凝转速60r/min、絮凝时间20min。在该条件下处理的HA发酵液相对于未经过处理的对照组,菌体去除率可提高42.6%,蛋白去除率可提高5.9%。  相似文献   

16.
筛选出一株针对屠宰废水有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所产微生物絮凝剂D6进行单因子絮凝条件优化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絮凝条件。絮凝条件包括:微生物絮凝剂D6投加量、pH、金属离子种类、1%CaCl2投加量。试验中发现碱性环境是微生物絮凝剂D6发挥絮凝活性的前提,表明微生物絮凝剂D6分子链的充分伸展对絮凝作用起决定因素,因此微生物絮凝剂D6的絮凝机理为吸附架桥作用。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微生物絮凝剂D6的投加量为25mL·L-1,1%CaCl2投加量55mL·L-1,pH为8。在最佳絮凝条件下,絮凝率为96.6%,浊度去除率为97.8%,SS去除率为92.6%。  相似文献   

17.
生物絮凝剂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野生菌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CCTCCM 2 0 10 0 5为出发菌株 ,进行紫外和甲基磺酸乙酯逐级诱变 ,获得一株絮凝剂高产菌XMU YH1111,通过条件优化实验 ,获得突变株XMU YH1111合成生物絮凝剂的最佳发酵条件 :葡萄糖为碳源 ,尿素和酵母膏为氮源 ,培养基初始 pH 4~ 8,种子最佳种龄 16h ,接种量 5 % ,发酵罐通风量 1L/ (L·min) ,搅拌转速 10 0r/min。在此发酵条件下 ,絮凝活性最高可达到 892U/mL ,比原出发菌株CCTCCM 2 0 10 0 5的絮凝活性提高 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好氧活性污泥、土壤和河泥中分离筛选具有较高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常规分离获得目的菌株,运用单因素法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及摇床转速对菌株絮凝活性的影响;结果:得到了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经过优化得出,其最佳培养时间和温度分别为48h和30℃,发酵液最佳初始pH值为7.0,最佳摇床转速为120r/min,在最佳培养条件下,RF-32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为84.32%。结论:从活性污泥中可筛选出较高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研究发现,菌株的絮凝活性与其生长量呈同步增长趋势,并在一段时间后达到一稳定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及摇床转速均能通过一定的作用因素对菌株生长情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分离筛选获得絮凝剂产生菌Sphingomonas sp.X20絮凝特性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适产絮凝剂培养条件.结果:研究发现,菌株X20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在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00r/min条件下培养12h获得的絮凝剂絮凝活性最好,絮凝率达92.8%.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phingomonas sp.X20产絮凝剂最佳培养基的组成:淀粉15g/L,NH4Cl 1.Og/L,KH2P04,2g/L,K2HP04 5g/L,NaC1 O.lg/L,MgS04·7H2O 0.2g/L,pH7.0.结论:菌株X20是一株高效的产絮凝剂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菌JMH 48。采用分子生物学结合经典的生理生化对JMH 48絮凝菌进行鉴定及絮凝体系研究,16S r DNA序列分析、生物化学、生理学特性确定JMH48絮凝菌为一种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使其具有高聚凝活性的最佳碳氮比是葡萄糖与蛋白胨(43:1);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4%,初始p H 7.0,培养时间3 d,温度20℃;最佳培养基(g/L)为:葡萄糖20 g、K_H_2PO_42 g、K_2HPO_45 g、(NH_4)_2SO_40.2 g、Na Cl 0.1 g、蛋白胨0.5 g、Mg SO_4·7H_2O 0.2 g。最优培养条件下,JMH48的絮凝率可高达98.26%。处理时间为20 min,加入絮凝剂的量为0.6 m L,Ca Cl_2的加入量为1.25 m L,p H值为7时絮凝效果最好。絮凝体系中絮凝率达到96.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